浙江省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总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月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10-3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邂逅诗意。(17分)
-
1. 【读诗评诗】阅读下面的摘录,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艾青诗选》名作家评论摘录
舒 芜:艾青的诗歌犹如一股清泉,流tǎng____在时代的荒野中。他的作品充满了对人性的探索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怀,以独特的语言和形象展现出诗人内心的狂放和热情。
余秋雨:艾青的诗歌给人一种强烈的震hàn____力,如同一把锋利的刀刃,直刺人心。他的作品不仅具有强烈的个人情感,还①____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注。
阿 城:艾青的诗歌是一种力量,它能够②____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以及对人类存在的深刻思考,给人以勇气和希望。
(1)、结合语境,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流tǎng
震hàn 力
(2)、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合适的一项是 ( )A、①溶入 ②唤醒 B、①融入 ②提醒 C、①融入 ②唤醒2. 根据语境写古诗文名句。学校文学社发布《艾青诗选》的阅读感言:
艾青的诗歌是迷茫中的一盏灯。当侵略者的马蹄肆虐了整个华夏大陆,诗人心情如同这句诗:“寂寂江山摇落处, ⑴!”(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当家乡人民流离失所之时,诗人用“河流”等意象表达关怀。这不禁让人想到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借“月色”抒发对家乡亲友的思念:“⑵ , ⑶。”
内心忧郁的艾青,依旧对祖国报以热烈的爱意。他以“黎明”等意象表达未来希望,乐在民先,给人民以信念鼓舞。这与范仲淹的人生理念“⑷ , ⑸”(《岳阳楼记》)相似,都是家国大爱。
艾青写大堰河,表面上是怀念保姆,实际上是思念家乡,温庭筠在商山旅途中也描绘了自己梦中的故乡:“因思杜陵梦, ⑹。”
3. 【品诗写诗】阅读艾青《光的赞歌》(节选),根据要求完成任务。每个人的一生
不论聪明还是愚蠢
不论幸福还是不幸
只要他一离开母体
就睁着眼睛追求光明
世界要是没有光
等于人没有眼睛
航海的没有罗盘
打枪的没有准星
不知道路边有毒蛇
不知道前面有陷阱
世界要是没有光
也就没有①____
也就没有百花争妍的夏天
也就没有②____
也就没有大雪纷飞的冬天
世界要是没有光
看不见奔腾不息的江河
看不见③____
看不见④____
看不见像老人似的雪山
要是我们什么也看不见
我们对世界还有什么留念
(1)、艾青诗歌中有丰富的意象,有的已经形成系列。请从《艾青诗选》中再选出两个能与“光”形成系列的意象,并说说这一系列意象所蕴含的主要情感。(2)、请根据诗歌语境,将诗句空缺处补充完整。二、诗中哲思(20分)
-
4. 现代文阅读
夜深篱落一灯明
栗碧婷
①“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思乡的古诗句里,觉得叶绍翁的这一句格外好。
②儿童、促织、篱笆、温暖的灯火,各安其位,却又彼此牵牵绊绊。看似平淡无奇,却又异常贴已,有说不出的闲适。这样的闲适,觉得特别有底气。
③凭栏而望的羁旅者,在用心地体味着这份淡然,以及淡然里那丝丝的温暖。灯火摇曳,促织低唱,于清秋的夜晚,不低徊哀伤,不把酒问月,只是静静地望着眼前景,不耽溺,不自拔,一小缕风顺便将一片叶子捎过来,落在了他稍稍单薄的秋衣上。秋衣是去年的,也许是离家时母亲亲手缝制的那一件,然而,他并不在意,只是偶尔拢了拢垂下来的长袖,雾气蒙蒙,凉意淡淡,多日萦绕心头的孤单在不远处的灯火里渐渐消融、弥散。一阵暖意于心头悄悄升起,这样的暖意不明亮也不壮丽,对于一个羁旅者刚刚好。
④夜深。深得有了清气,有了白月光一样的纯意。“情到深处自然淡”,光阴的锦帛上繁华落尽,一路走过的良景,喝过的陈酒,朋友折枝相送的美意,绿萝牵衣的惬意,此刻都留了白。迷蒙的夜色里,篱笆歪歪斜斜,疏影淡淡,攀附其上的枯藤似一路散落开来的墨迹,飘逸、闲散,好比人生章节里那写不完的林林总总,如此一笔带过。一笔带过,也未尝不好,略去的,隐去的,便有了无尽的深意与禅意。
⑤一直觉得万家灯火,不是令人徒增怅惘,便是让人心生空虚无序。而恰是那僻院里的一盏,光影绰绰,摇曳生姿,橘黄如旧色往事,在秋野的清静中摊开,或卷着花边,柔软、温情,宜人宜心,像极了少时自家方木桌上的那一盏,此盏,彼盏,圆了,缺了,故园秋声逶迤而来。三更灯火五更鸡,母亲的催读声、夜色里滑出来的击更声、秋虫的呢哺声……于这微凉的秋夜,散发出迷人的节奏。
⑥“远望可以当归”,说得极是。
⑦促织的鸣声浸着亮,镀着翠,从篱笆旁的草丛里小珍珠似的一颗颗滚出,接连不断,大约这珍珠是串了线的。杜甫诗云:“促织甚细微,哀音何动人。”此音必当不是了。循声而来的儿童听出的是稍稍的明媚与清丽,近了,更近了,顺手折一小枝,无须褪尽残叶,早就被风卷走啦。蹲着、爬着、咪着眼、啾起小嘴巴,找促织啊,“也真是的,声音明明在这儿……”结果,泥渍、草汁弄了一身,握在手里的促织“嘟,嘟,嘟……”正叫个不停呢。“蟋蟀暮啾啾,光阴不少留”,白居易听出的是岁月流逝的“咕咕”之音,高低不止,凉如秋水,悲苦自知。而挑促织的儿童正带着促织在回家的小道上撒腿欢跑,白月照水,波澜不兴。
⑧夜风清爽,灯火淡淡,儿童的纯真笑声仿佛在草尖上滴溜溜打转。观者不禁莞尔,眉宇间看不出一丝清愁。耳廓边幼年的促织声悦耳如歌,一股潮热在心头荡漾,一低眉,故园的野地顿时花枝颤颤,草香幽幽。
⑨想起六月的一天,随母亲去麦地,不小心被麦芒刺痛了手,小脸顿生不悦之情。母亲连忙钻进麦地,寻得一只羽翼震得沙沙响的蚱蜢,扇动的羽翼是多彩的,有翠绿,有桃红,母亲找了一根线让我牵着、我喜欢看它飞翔的样子,麦芒的刺痛感早就被那多彩的羽翼扇走了。如今,我只要一看到灼灼盛开的桃花,就会想那是不是正在飞翔的蚱蜢的羽翼。心里是满满的明艳与温暖,那是永远不会凋落的飞翔。
⑩“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凡事不必那么匆忙,也不必因关山重重、思乡心切,而涕泪交加。如叶绍翁这般缓缓行,慢慢看,纵然离乡万里,也试着数数落花,听听促织,闻闻草香,看看俏皮儿童……然后静静聆听醉在光阴深处的往事相懒懒拱动的声响,如此,悠然盈盈,山高水远里,自是风光旖旎,温情脉脉。有了一颗静笃的心,再浓的也就自然淡了,再远的路径也能风景读遍。
(选自《散文百家》2020.05)
(1)、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夜深篱落一灯明”很能反映羁旅者凄清悲苦的心境。 B、文中引用了许多关于“促织”的诗句,丰富了作品的文化内涵。 C、全文以情境的描述为主,但也有对童年具体事件的叙述。 D、本文长短句交错,多处引用诗句,语言活泼又不失典雅。(2)、请任意选择一个角度,如“用词、修辞、感官”等角度,品析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析标题“夜深篱落一灯明”的妙处。(4)、“促织”,又叫“蟋蟀”“蛐蛐儿”,本是一种普通的昆虫,但在本文作者笔下,“促织”显然成为了一种意象,请结合全文,探究“促织”的多重意蕴。
(5)、同学们打算把这篇文章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你认为归入哪个专题最合适?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A.故园之思 B.人生感怀 C.旅行印象 D.人间草木
三、科技与诗(10分)
-
5. “AI写诗”引发了争议,请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
AI写诗真的强!
AI写诗平均347毫秒,也就是0.3秒。其实AI写诗早已不是什么稀罕事,2017年AI机器人“小冰”就出版了自己创作的首个诗集。AI不仅可以作诗,还能填词、写对联……并且在五言和七言、绝句和律诗中自由转换,风格有雅致与打油之分,都很厉害!
那么AI诗歌与人类诗歌究竟有何不同?只从文字呈现效果来看,几乎没法判断。
一位哈佛大学文学理论家做过实验,拿20首诗歌,不标注诗人名字,让同学们判断哪些是大诗人的作品,哪些是无名之辈的作品。同学们运用各种方法诠释、论证,结果推崇的许多都是无名氏之诗,错过了大诗人的作品。人与人之间的诗歌带给普通读者的差异尚且如此,人与AI的诗歌又如何区别得出来呢?
【材料二】____
从结构上看,机器诗人的系统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节奏模型、韵式模型以及自然语言模型。
其中自然语言模型是最主要的部分,它要负责确保语法正确,让诗看起来像人话而不像一堆机器乱码。在执行写诗任务时,AI有三件事要做:首先通过评估字词的使用概率来决定选择哪些字词,比如咏梅的主题确定之后,AI检索现有诗歌发现“寒”“雪”“冬”都是高频词汇,那就会倾向于选择这些词。其次检查每一行诗的节奏,哪些地方用单字或双音节字词,哪些组合更符合人类的阅读习惯。最后确保每一行诗都遵循韵律方案。
其实人类作诗大概也是这么个逻辑顺序,但AI拥有超大存储空间与超高运算速度。能在极短时间内设计出成千上万套诗词方案,并从中选取最优解。AI发展到今天,在作品质量上已与人类的创作差距不大。甚至有专家认为,在节奏和韵律方面,机器人更胜一筹。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网》)
【材料三】
机器人写诗,是文学的福音还是灾难?
创作诗歌不难,难的是情感表达。写诗本身是一种文学创作,是一个演绎的过程。创作者在写作过程中,除了要掌握押韵、平仄、对仗等基本形式要素,还要倾注感情、价值与想象力。诗作里见思绪、见人品、见性情、见胸怀,绝不是简单的文字堆砌。这一点是人工智能很难达到的。
中山大学程羽黑在接受采访时就曾表示:“我们读一首诗时,会体会诗句背后的隐喻。但人工智能写的诗即使有漂亮的句子,也只能是模仿人组合字句,不可能有隐喻,没有背后的所指。”他还补充道:“诗歌主要是情感,机器人是无法计算的。人工智能写的只能是低层次的类型文学。”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人的精神世界是技术上的突破无法取代的,但是我们要有一种危机意识。因为人工智能会海量学习,它对于数据的模仿是人无法比拟的。艺术的本质属性是一种创造,个性化是人类创造的生命。如果人类的创作不再发自内心,只是没有“人”的生命体验的一种科技性的东西,那么毁掉我们艺术生命的不是人工智能,而是我们自己。
(节选自《当AI走入艺术的深巷,谁才是造物主》,有删改)
【材料四】
网友龙二圈的ChatGPT写诗试验
龙二圈:请你尝试写一首关于孤独自由的塑料袋的诗。稍加入一点想象,比如塑料袋自言自语或看到了什么。
ChatGPT:好的,已经完成,如下:
孤独自由的塑料袋,
自言自语地漫游天涯,
时而倾听风的吟唱,
时而与云朵对话。
它穿梭于城市间,
感受人们的繁华与喧嚣,
经过青山绿水,
目睹大地的壮阔与美丽。
曾有人拾起它,
也曾有人漠视它,
但它的心灵依旧自由,
不为物欲所缚缩。
它从未停下脚步,
随风飘荡,
寻找自由的旅途,
独自面对黑夜与白昼,
仍然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
孤独自由的塑料袋,
曾经看到那么多,
也许在未来它还会,
看到更多令人惊叹的美妙。
对象
一改
二改
三改
龙二圈
尝试把文字再缩减一些。
试试替换进一些低频率的同义词。
如果是萨特,会怎么写?
ChatGpt
自由的塑料袋,
漫游天涯,
倾听风云,
目睹大地。
曾被捡起,
曾被遗忘,
但心灵自由,
随风流浪。
黑夜白昼
阳光风雨,
孤独自由,
无人可及。
独行者,塑料袋
漫游,天南地北
寻觅,永恒不变
被拾起,
被忽略,
自由徜徉,
黑暗、晨曦
阳光、暴风雨
孤身。飞舞。
如果是萨特,他可能会从一种更为悲观的角度来看待塑料袋,将其作为一种象征性的物品,代表着现代社会中的虚无和无意义。以下是一种可能的诗歌版本:
无形之物,
白天黑夜漫无边际地游荡
它没有生命,没有自由,
没有存在的意义,
如同无情的现实,
将我们束缚在这个世界上,
塑料袋,
你是自由的,
却比我们更加孤独。
(1)、下列说法和文本的内容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从哈佛大学文学理论家的实验来看,AI在作品质量上已与人类的创作差距不大。 B、AI写诗程序在确定主题后,AI检索后会倾向选择现有诗歌中的高频词汇。 C、程羽黑认为人工智能写的只能是低层次的类型文学是因为机器人还无法计算出人类的情感。 D、我们要辩证地去看待人工智能写诗,同时对这一现象也要有忧患意识。(2)、程羽黑表示机器人写诗“不可能有隐喻,没有背后的所指”。材料四中,ChatGPT第三次修改的作品能否反驳此言论?结合诗作内容,加以分析。(3)、假设学校文学社开展辩题为“人工智能能否取代传统诗歌创作”辩论赛,请结合文本内容,帮助双方选手完善开篇陈词。辩题:人工智能能否取代传统诗歌创作
正方:我方认为:人工智能永远无法取代传统的诗歌创作。理由如下:① 。所以,传统的诗歌创作永远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反方:我方认为:人工智能写诗表现惊人。优势如下:② 。由此观之,传统的诗歌创作终将被人工智能取代。
四、探究文化(18分)
-
6. 班级开展“亭文化”探究活动。小组就“文人笔下‘亭’的功用”展开讨论,请你参与。补写与亭有关的古文名句。
角度
名句
发现
所见
① ,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张岱《湖心亭看雪》)
亭不仅是实用之物,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观赏者眼中有景,情由心生,寓情于名。不知不觉中,亭成了文人怡悦心情、寄托志趣的载体。所感
②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
(欧阳修《醉翁亭记》)
7. 阅读课外诗文,形成小组结论。【甲】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①
(宋)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②上,欹③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④。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⑤ , 刚道⑥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注释】①快哉亭:元丰六年张怀民在黄州所建,苏轼取名为“快哉亭”。张偓佺:即张怀民,一字梦得,苏轼友人,同被贬在黄州。②平山堂:欧阳修在扬州所建。③欹:通“倚”,斜倚,斜靠。④白头翁:指渔翁。⑤兰台公子:指宋玉。庄生:战国时道家学者庄子。天籁:指风声。⑥刚道:硬说。
【乙】黄州快哉亭记①(节选)
(宋)苏辙
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 , 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②。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③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④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⑤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节选自《古文观止》,有删改)
【注释】①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苏辙受牵连。此文为张怀民邀请苏辙所作。②一舍:三十里。③楚襄王:名横,楚怀王之子。宋玉、景差是楚襄王侍臣。④会计:指征收钱谷、管理财务行政等事务。⑤瓮牖:用破瓮做窗。
(1)、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字。方法
加点字
参考
解释
成语联想法
以览观江流之胜
名胜古迹
①
词类活用法
动心骇目
动心忍性
②
课内迁移法
安得共之
安能辨我是雌雄
③
查阅字典法
将何适而非快
A.去、往 B.闲适
④
(2)、【甲】词上片描绘快哉亭周围①、山色朦胧的美好景象;下片由平阔水面转向②的场景,突出了亭前江水翻腾奔涌的特点,这一特点在【乙】文“③”(用原文回答)等描写中也得到了印证。(3)、【甲】词【乙】文都涉及到了宋玉“风有雄雌之分”这一典故,其作用是否相同?请联系上下文 , 简要回答。(4)、小组想将小语任务单【发现】中的划线句确定为小组探究的结论,你觉得合适吗?结合【甲】词【乙】文及创作背景 , 参考表格角度,阐述你的看法。五、笔落诗心(5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艾青说:“光给我们以智慧,光给我们以想象,光给我们以热情,光帮助我们创造出不朽的形象。”
顾城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泰戈尔说:“月儿把她的光明照遍在天上,却留着她的黑斑给自己。”
以上诗句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以“光明与黑暗”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观点和看法。
【写作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套写抄袭;④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