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股定理的设元计算-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培优训练
试卷更新日期:2025-10-28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九章算术中记载了一个“折竹抵地”问题: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本三尺,问折者高几何?题意是:一根竹子原高1丈(1丈尺),中部有一处折断,竹稍触地面处离竹根4尺,试问折断处离地面多高?则折断处离地面的高度为( )
A、4.55尺 B、5.45尺 C、4.2尺 D、5.8尺2. 在我国古代数学名著《算法统宗》里有一道“荡秋千”的问题:“平地秋千未起,踏板一尺离地.送行二步与人齐,五尺人高曾记.仕女佳人争蹴,终朝笑语欢嬉.良工高士素好奇,算出索长有几?”译文:“有一架秋千,当它静止时,踏板离地1尺,将它往前推送10尺(水平距离)时,秋千的踏板就和身高为5尺的人一样高,秋千的绳索始终是拉直的,试问绳索有多长?”设绳索长为x尺,则x满足的方程为( )
A、x2=102+(x-5-1)2 B、x2=(x﹣5)2+102 C、x2=102+(x+1-5)2 D、x2=(x+1)2+1023. 如图,在一块平地上,一棵高16m的大树从离地面6m处折断倒下,则倒下的树顶到树底部的距离是( )
A、6m B、8m C、10m D、16m4. 如图甲所示,长、宽均为3,高为8的长方体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里面盛有水,水面高度为6,绕底面一棱进行旋转倾斜后,水面恰好触到容器口边缘,图乙是此时情景的平面示意图,则水面的高度为( )
A、 B、 C、 D、二、填空题
-
5. 数学经典著作《九章算术》中有一道著名的“引葭(jiā)赴岸”题:“今有池方一丈,葭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与岸齐:问水深、葭长各几何?”意思为:如图,有一池塘,底面是边长为一丈(一丈等于十尺)的正方形,池的中央生有一棵芦苇,高出水面一尺,若将芦苇引到池边中点处,正好与岸边齐平,则水深为尺.
6. 如图,小霞将升旗的绳子拉到旗杆底端,并在绳子上打了一个结,然后将绳子拉到离旗杆底端12米处,发现此时绳子底端距离打结处约6米,则滑轮到地面的高度为米.
7. 如图,某自动感应门的正上方A处装着一个感应器,离地米,当人体进入感应器的感应范围内时,感应门就会自动打开.一个身高1.6米的学生正对门,缓慢走到离门米的地方时(米),感应门自动打开,则米.
8. 如图,高的教学楼前有一颗高的大树,它们相距 , 树的顶端有一只小鸟,它要飞到楼顶上,至少要飞行 .
9. 如图, 一垂直地面的木杆, 在离地面 12 米处折断, 木杆顶端落在离木杆底端 5 米处, 则木杆折断之前的高度为米.
10. 在“综合与实践”课—测量旗杆高度中,同学们发现旗杆上的绳子垂到地面还多出了2米.当把绳子向外拉直并使绳子底端刚好碰地时,经过测量此时绳子底端距离旗杆底部6米(如图所示),则旗杆的高度为米.
三、解答题
-
11.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又到了放风筝的最佳时节.某校八年级(1)班的小明和小亮学习了“勾股定理”之后,为了测得风筝的垂直高度 , 他们进行了如下操作:①测得水平距离的长为15米;②根据手中剩余线的长度计算出风筝线的长为25米;③牵线放风筝的小明的身高为米.
(1)、求风筝的垂直高度;(2)、如果小明想风筝沿方向下降12米,则他应该往回收线多少米?12. 数学兴趣小组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 同学发现有一根系在旗杆顶端的绳子垂到了地面,并多出 1 m(如图1). 将绳子拉紧,使绳子下端点 C 恰好接触到地面(如图2). 现测得点 C 到旗杆 AB 的距离为 5 m,求旗杆的高度 AB.
13. 学过《勾股定理》后,某数学兴趣小组来到操场上测量旗杆的高度.测得从旗杆顶端垂直挂下来的升旗用的绳子比旗杆长1米(如图1),将绳子拉直时,测得拉绳子的手到地面的距离为1米,到旗杆的距离为6米(如图2).
(1)、若旗杆的高度米,那么绳子的长度可以表示为________米(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2)、求旗杆的高度.14. 某校“综合与实践”小组开展了测量本校旗杆高度的实践活动,他们制订了测量方案,并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了实地测量,测量结果如下表(不完整).课题
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
成员
组长:XXX组员:XXX,XXX,XXX
工具
皮尺等
测量示意图

说明:线段表示学校旗杆,垂直地面于点 .
第一次操作:如图①,将系在旗杆顶端的绳子自然下垂到地面,绳子多出的一段在地面拉直后记作 , 用皮尺测出的长度;
第二次操作:如图②,将绳子拉直,绳子末端落在地面的点处,用皮尺测出的长度.
测量数据
测量项目
数值(单位:米)
图①中的长度
1
图②中的长度
5
. .....
. ..
(1)、根据以上测量结果,请你帮助这个小组求出学校旗杆的高度.(2)、如图③,第三次操作:某同学从点前行至点处,再次将绳子拉直,此时测得绳子末端到地面的距离的长度为1米,求该同学前进的距离的长度.15. 今有立木,系索其末,委地三尺.引索却行,去本八尺而索尽.问:索长几何?(选自《九章算术》)题目大意:在直立于地面的一根木杆顶端系一根绳索,绳索自然下垂后拖在地面上的长度为3尺(如图).在距木杆底端8尺处的地面拉紧绳索,整根绳索恰好被拉直.这根绳索有多长?

将这个问题一般化,即已知直角三角形的勾长a,弦与股的差为d,求弦长c.
(1)、试用a, d表示c;(2)、查阅资料,了解《九章算术》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路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