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6江苏省中考数学一轮复习(真题实练):图形的运动及三角函数

试卷更新日期:2025-10-28 类型:一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传统纹样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深厚的底蕴.徐州出土汉代玉器的下列纹样,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 2. 小明的背包随安检传送带移动,主要涉及的图形变换是(  )
    A、平移 B、轴对称 C、旋转 D、位似
  • 3. 下列图形中,为三棱柱的侧面展开图的是(   )
    A、 B、 C、 D、
  • 4. 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这个几何体是(    )

    A、圆柱 B、圆锥 C、正方体 D、长方体
  • 5. 窗棂是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重要元素,既散发着古典之韵,又展现了几何之美.下列窗棂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 6. 如图,在△ABC中,∠B=80°,∠C=65°,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得到△AB'C' . 当AB'落在AC上时,∠BAC'的度数为( )

    A、65° B、70° C、80° D、85°
  • 7. 在△ABC中,∠C=90°,tanA=12 , AC=25 , 则BC的长为(  )
    A、1 B、2 C、5 D、5
  • 8. 如图为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将其折成一个正方体,所得图形可能是(  )

    A、 B、 C、 D、
  • 9. 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图中尺寸单位:cm),则这个几何体的底面圆的周长为(  )

    A、6πcm B、9πcm C、12πcm D、16πcm
  • 10. 如图,将△ABC沿着射线BC平移到△DEF.若BC=6,EC=4,则平移的距离为(  )

    A、2 B、4 C、6 D、8
  • 11. 如图,在Rt△ABC中,A=90°AB=3AC=4 , 则sinB的值是(   )

    A、35 B、34 C、45 D、43
  • 12. 如图,在ABC中,ACB=90°CAB=30° , AD平分CABBEAD , E为垂足,则ADBE的值为(   )

    A、23 B、733 C、523 D、833
  • 13. 如图1,在菱形ABCD中,ABC=60° , 连接BD , 点M从B出发沿BD方向以3cm/s的速度运动至D,同时点N从B出发沿BC方向以1cm/s的速度运动至C,设运动时间为xsBMN的面积为ycm2 , y与x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菱形ABCD的边长为(       )

       

    A、22cm B、42cm C、4cm D、8cm
  • 14. 如图,在菱形ABCD中,∠ABC=60°,ECD的中点,则sin∠EBC的值为( )

    A、35 B、75 C、2114 D、5714
  • 15. 如图,在正方形 ABC'D中,E 为边AD 的中点,连接BE,将△ABE沿BE 翻折,得到△A'BE,连接A'C. A'D,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A'D ∥BE B、A'C=2A'D C、△A'CD 的面积=△A'DE的面积 D、四边形A'BED 的面积=△A'BC的面积

二、填空题

  • 16. 社团活动课上,九年级学习小组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如图,他们在B处测得旗杆顶部A的仰角为60°,BC=6m , 则旗杆AC的高度为 m

  • 17. 如图,网格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都为1.经过网格点A的一条直线,把网格图分成了两个部分,其中△BMN的面积为3,则sin∠MNB的值为

  • 18. 如图,一块砖的A,B,C三个面的面积比是5:3:1.如果B面向下放在地上,地面所受压强为a Pa,那么C面向下放在地上时,地面所受压强为 Pa.

  • 19. 如图,在△ABC中,tanC=13 , D是边BC上一点,将△ACD沿AD翻折得到△AED使线段AE、BC相交于点F若CF=5,EF=2,则AC=.
  • 20. 围棋起源于中国,古代称为“弈”.如图是两位同学的部分对弈图,轮到白方落子,观察棋盘,白方如果落子于点的位置,则所得的对弈图是轴对称图形.(填写A,B,C,D中的一处即可,A,B,C,D位于棋盘的格点上)

  • 21. 物理课上学过小孔成像的原理,它是一种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特性实现图像投影的方法.如图,燃烧的蜡烛(竖直放置)AB经小孔O在屏幕(竖直放置)上成像A'B'.AB=36cmA'B'=24cm.小孔OAB的距离为30cm , 则小孔OA'B'的距离为cm

  • 22. 如图,小明用无人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将无人机垂直上升距地面30m的点P处,测得教学楼底端点A的俯角为37°,再将无人机沿教学楼方向水平飞行26.6m至点Q处,测得教学楼顶端点B的俯角为45°,则教学楼AB的高度约为 m.(精确到1m,参考数据:sin37°≈0.60,cos37°≈0.80,tan37°≈0.75)

  • 23. 如图,在△ABC中,AC=2,AB=3,直线CMABEBC上的动点(端点除外),射线AECM于点D . 在射线AE上取一点P , 使得AP=2ED , 作PQAB , 交射线AC于点Q . 设AQxPQy . 当xy时,CD;在点E运动的过程中,y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为

三、解答题

  • 24. 下圆墩是“彭城七里”的起点,也是徐州城市历史的源头.某校数学综合与实践小组到下圆墩遗址公园参观,发现一处三角形的景观墙(如图),记作△ABC,同学们测得BC=22.2m,∠B=34.2°,∠C=9.8°,求AC的长度.(精确到0.1m,参考数据:sin34.2°≈0.56,cos34.2°≈0.83,tan34.2°≈0.68,sin9.8°≈0.17,cos9.8°≈0.99,tan9.8°≈0.17)

  • 25. 小明和小军两位同学对某河流的宽度进行测量,如图所示,两人分别站在同侧河岸上的点AB处,选取河对岸的一块石头C作为测量点(点ABC在同一水平面内),小明同学在点A处测得BAC42° , 小军同学在点B处测得ABC61° , 两人之间的距离AB为60米,求此河流的宽度.(参考数据:sin42°0.67,tan42°0.90,sin61°0.87,tan61°1.80

  • 26. 如图,港口B位于岛A的北偏西37°方向,灯塔C在岛A的正东方向,AC=6km , 一艘海轮D在岛A的正北方向,且B、D、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DC=52BD.

    (1)、求岛A与港口B之间的距离;
    (2)、求tanC.(参考数据:sin37°35cos37°45tan37°34
  • 27. 如图,在徐州云龙湖旅游景区,点A为“彭城风华”观演场地,点B为“水族展览馆”,点C为“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已知BAC=60°BCA=45°AC=1640m . 求“彭城风华”观演场地与“水族展览馆”之间的距离AB(精确到1m).(参考数据:21.4131.73

  • 28.  图①是某种可调节支撑架,BC为水平固定杆,竖直固定杆ABBC , 活动杆AD可绕点A旋转,CD为液压可伸缩支撑杆,已知AB=10cmBC=20cmAD=50cm

    (1)、如图②,当活动杆AD处于水平状态时,求可伸缩支撑杆CD的长度(结果保留根号);
    (2)、如图③,当活动杆AD绕点A由水平状态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角度α , 且tanα=34α为锐角),求此时可伸缩支撑杆CD的长度(结果保留根号).
  • 29. 两个智能机器人在如图所示的 RtABC区域工作, ABC=90,AB=40m,BC=30m,直线 BD 为生产流水线,且BD 平分 ABC的面积(即D为AC 中点).机器人甲从点A 出发,沿A→B的方向以 v1m/min的速度匀速运动,其所在位置用点 P 表示,机器人乙从点 B 出发,沿B→C→D的方向以 v2m/min的速度匀速运动,其所在位置用点 Q 表示.两个机器人同时出发,设机器人运动的时间为tmin),记点P到 BD 的距离(即垂线段 PP'的长)为 d1m,点Q到 BD的距离(即垂线段( QQ'的长)为 d2m..当机器人乙到达终点时,两个机器人立即同时停止运动,此时 d1=7.5m.d2t的部分对应数值如下表 t1t2;

    tmin

    0

     t1

     t2

    5.5

     d2m

    0

    16

    16

    0

    (1)、机器人乙运动的路线长为m
    (2)、求 t2-t1的值;
    (3)、当机器人甲、乙到生产流水线 BD 的距离相等(即 d1=d2时,求t 的值.
  • 30. 如图,在▱ABCD中,AB=6AD=10BAD=60°P为边AB上的动点.连接PC , 将PC绕点P逆时针旋转60°得到PE , 过点EEFABEF交直线AD于点F . 连接PFDE , 分别取PFDE的中点MN , 连接MN , 交AD于点Q

    (1)、若点P与点B重合,则线段MN的长度为______.
    (2)、随着点P的运动,MNAQ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出MNAQ的长度;若改变,请说明理由.
  • 31. 如图,已知PAQAP边上一点C

    (1)、用无刻度直尺和圆规在射线AQ上求作点O , 使得COQ=2CAQ(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2)、在(1)的条件下,以点O为圆心,以OA为半径的圆交射线AQ于点B , 用无刻度直尺和圆规在射线CP上求作点M , 使点M到点C的距离与点M到射线AQ的距离相等;(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3)、在(1)(2)的条件下,若sinA=35CM=12 , 求BM的长.

四、实践探究题

  • 32. 某校数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测量物体的高度,开展了如下综合与实践活动.

    【活动主题】测量物体的高度

    【测量工具】卷尺、标杆

    【活动过程】

    活动1:测量校内旗杆的高度

    该小组在校内进行了旗杆高度的测量活动(示意图1).在点F处竖立标杆EF , 直立在点Q处的小军从点P处看到标杆顶E、旗杆顶M在同一条直线上.已知旗杆底端NFQ在同一条直线上,EF=2.8mPQ=1.4mQF=2mFN=16m

    (1)、求旗杆MN的高度.
    (2)、活动2:测量南禅寺妙光塔的高度

    南禅寺妙光塔,简称“妙光塔”,始建于北宋雍熙年间,是无锡著名的文物保护单位之一.该小组为全面了解本土历史文物,决定走出校园去测量妙光塔的高度.他们到达妙光塔后,发现塔顶A和塔底中心B均无法到达.经研究,设计并实施了如下测量活动(示意图2).在地面一条水平步道上的点F处竖立标杆EF , 直立在点Q处的小军从点P处看到标杆顶E、塔顶A在同一条直线上.小军沿FQ的方向走到点Q'处,此时标杆E'F'竖立于F'处,从点P'处看到标杆顶E'、塔顶A在同一条直线上.已知ABEFPQE'F'P'Q'在同一平面内,点BFQF'Q'在同一条直线上,EFE'F'=2.8mPQP'Q'=1.4mFQ=1.2mF'Q'=2.2mQQ'=30m

    求妙光塔AB的高度.

  • 33. 综合与实践

    小明同学用一副三角板进行自主探究.如图, ABC中, ACB=90,CA=CB,CDE中, DCE=90,E=30,AB=CE=12cm.

    (1)、【观察感知】

    如图①,将这副三角板的直角顶点和两条直角边分别重合,AB,DE 交于点 F,求 AFD的度数和线段AD 的长.(结果保留根号)

    (2)、【探索发现】

    在图①的基础上,保持 CDE不动,把 ABC绕点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定的角度,使得点 A 落在边 DE 上(如图 ②).

    ①求线段AD 的长;(结果保留根号)

    ②判断AB 与DE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 34. 双塔是古黄河宿迁景观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由九层的九龙塔和七层的七风塔构成.某校数学实践小组开展测量七凤塔高度的实践活动,该小组制定了测量方案,在实地测量后撰写活动报告,报告部分内容如表:

    测量七凤塔高度

    测量工具

    测角仪、皮尺等

    活动形式

    以小组为单位

    测量示意图

    测量步骤及结果

    如图,步骤如下:

    ①在C处使用测角仪测得塔的顶部点B的仰角∠BDG=37°;

    ②沿着CA方向走到E处,用皮尺测得CE=24米;

    ③在E处使用测角仪测得塔的顶部点B的仰角∠BFG=45°.

    ……

    已知测角仪的高度为1.2米,点CEA在同一水平直线上.根据以上信息,求塔AB的高度.

    (参考数据:sin37°≈0.60,cos37°≈0.80,tan37°≈0.75)

  • 35. 图1、2是一个折叠梯的实物图.图3是折叠梯展开、折叠过程中的一个主视图.图4是折叠梯充分展开后的主视图,此时点E落在AC上,已知ABAC , sinBAC45 , 点DFGJAB上,DEFMGHJK均与BC所在直线平行,DEFMGHJK=20cmDFFGGJ=30cm . 点NAC上,ANMN的长度固定不变.图5是折叠梯完全折叠时的主视图,此时ABAC重合,点EMHNKCAB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1)、【分析问题】

    如图5,用图中的线段填空:ANMN+EM+AD

    (2)、如图4,sin∠MEN , 由 ANEN+AEEN+AD , 且AN的长度不变,可得MNEN之间的数量关系为
    (3)、【解决问题】

    MN的长.

五、阅读理解题

  • 36. 主题学习:仅用一把无刻度的直尺作图

    【阅读理解】

    任务:如图1,点DE分别在△ABC的边ABAC上,DEBC , 仅用一把无刻度的直尺作DEBC的中点.

    操作:如图2,连接BECD交于点P , 连接APDE于点M , 延长APBC于点N , 则MN分别为DEBC的中点.

    理由:由DEBC可得△ADM∽△ABN及△AEM∽△ACN , 所以DMBN=AMANEMCN=AMAN , 所以DMEM=BNCN , 同理,由△DMP∽△CNP及△EMP∽△BNP , 可得DMCN=MPNPEMBN=MPNP , 所以DMEM=CNBN , 所以BNCN=CNBN , 则BNCNDMEM , 即MN分别为DEBC的中点.

    【实践操作】

    请仅用一把无刻度的直尺完成下列作图,要求: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1)、如图3,l1l2 , 点EF在直线l2上.

    ①作线段EF的中点;

    ②在①中作图的基础上,在直线l2上位于点F的右侧作一点P , 使得PFEF

    (2)、小明发现,如果重复上面的过程,就可以作出长度是已知线段长度的3倍、4倍、…、k倍(k为正整数)的线段.如图4,l1l2 , 已知点P1P2l1上,他利用上述方法作出了P2P3P3P4P1P2.点EF在直线l2上,请在图4中作出线段EF的三等分点;

    (3)、【探索发现】

    请仅用一把无刻度的直尺完成作图,要求: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如图5,DE是△ABC的中位线.请在线段EC上作出一点Q , 使得QE=13CE(要求用两种方法).

六、综合题

  • 37. 如图,点ABMEF依次在直线l上,点AB固定不动,且AB=2 , 分别以ABEF为边在直线l同侧作正方形ABCD、正方形EFGHPMN=90 , 直角边MP恒过点C , 直角边MN恒过点H

    (1)、如图1 , 若BE=10EF=12 , 求点M与点B之间的距离;
    (2)、如图1 , 若BE=10 , 当点M在点BE之间运动时,求HE的最大值;
    (3)、如图2 , 若BF=22 , 当点E在点BF之间运动时,点M随之运动,连接CH , 点OCH的中点,连接HBMO , 则2OM+HB的最小值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