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6江苏省中考数学一轮复习(真题实练):图形的运动及三角函数
试卷更新日期:2025-10-28 类型:一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传统纹样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深厚的底蕴.徐州出土汉代玉器的下列纹样,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2. 小明的背包随安检传送带移动,主要涉及的图形变换是( )A、平移 B、轴对称 C、旋转 D、位似3. 下列图形中,为三棱柱的侧面展开图的是( )A、
B、
C、
D、
4. 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这个几何体是( )
A、圆柱 B、圆锥 C、正方体 D、长方体5. 窗棂是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重要元素,既散发着古典之韵,又展现了几何之美.下列窗棂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但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6. 如图,在△ABC中,∠B=80°,∠C=65°,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得到△AB'C' . 当AB'落在AC上时,∠BAC'的度数为( )
A、65° B、70° C、80° D、85°7. 在△ABC中,∠C=90°,tanA , AC=2 , 则BC的长为( )A、1 B、2 C、 D、58. 如图为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将其折成一个正方体,所得图形可能是( )
A、
B、
C、
D、
9. 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图中尺寸单位:cm),则这个几何体的底面圆的周长为( )
A、6πcm B、9πcm C、12πcm D、16πcm10. 如图,将△ABC沿着射线BC平移到△DEF.若BC=6,EC=4,则平移的距离为( )
A、2 B、4 C、6 D、811. 如图,在Rt△ABC中, , , , 则sinB的值是( )
A、 B、 C、 D、12. 如图,在中, , , AD平分 , , E为垂足,则的值为( )
A、 B、 C、 D、13. 如图1,在菱形中, , 连接 , 点M从B出发沿方向以的速度运动至D,同时点N从B出发沿方向以的速度运动至C,设运动时间为 , 的面积为 , y与x的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则菱形的边长为( )
A、 B、 C、 D、14. 如图,在菱形ABCD中,∠ABC=60°,E是CD的中点,则sin∠EBC的值为( )
A、 B、 C、 D、15. 如图,在正方形 ABC'D中,E 为边AD 的中点,连接BE,将△ABE沿BE 翻折,得到△A'BE,连接A'C. A'D,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A'D ∥BE B、 C、△A'CD 的面积=△A'DE的面积 D、四边形A'BED 的面积=△A'BC的面积二、填空题
-
16. 社团活动课上,九年级学习小组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如图,他们在B处测得旗杆顶部A的仰角为60°,BC=6m , 则旗杆AC的高度为 m .
17. 如图,网格图中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都为1.经过网格点A的一条直线,把网格图分成了两个部分,其中△BMN的面积为3,则sin∠MNB的值为 .
18. 如图,一块砖的A,B,C三个面的面积比是5:3:1.如果B面向下放在地上,地面所受压强为a Pa,那么C面向下放在地上时,地面所受压强为 Pa.
19. 如图,在△ABC中,tanC= , D是边BC上一点,将△ACD沿AD翻折得到△AED使线段AE、BC相交于点F若CF=5,EF=2,则AC=.
20. 围棋起源于中国,古代称为“弈”.如图是两位同学的部分对弈图,轮到白方落子,观察棋盘,白方如果落子于点的位置,则所得的对弈图是轴对称图形.(填写A,B,C,D中的一处即可,A,B,C,D位于棋盘的格点上)
21. 物理课上学过小孔成像的原理,它是一种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特性实现图像投影的方法.如图,燃烧的蜡烛竖直放置经小孔在屏幕竖直放置上成像设 , 小孔到的距离为 , 则小孔到的距离为 .
22. 如图,小明用无人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将无人机垂直上升距地面30m的点P处,测得教学楼底端点A的俯角为37°,再将无人机沿教学楼方向水平飞行26.6m至点Q处,测得教学楼顶端点B的俯角为45°,则教学楼AB的高度约为 m.(精确到1m,参考数据:sin37°≈0.60,cos37°≈0.80,tan37°≈0.75)
23. 如图,在△ABC中,AC=2,AB=3,直线CM∥AB , E是BC上的动点(端点除外),射线AE交CM于点D . 在射线AE上取一点P , 使得AP=2ED , 作PQ∥AB , 交射线AC于点Q . 设AQ=x , PQ=y . 当x=y时,CD=;在点E运动的过程中,y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为 .
三、解答题
-
24. 下圆墩是“彭城七里”的起点,也是徐州城市历史的源头.某校数学综合与实践小组到下圆墩遗址公园参观,发现一处三角形的景观墙(如图),记作△ABC,同学们测得BC=22.2m,∠B=34.2°,∠C=9.8°,求AC的长度.(精确到0.1m,参考数据:sin34.2°≈0.56,cos34.2°≈0.83,tan34.2°≈0.68,sin9.8°≈0.17,cos9.8°≈0.99,tan9.8°≈0.17)
25. 小明和小军两位同学对某河流的宽度进行测量,如图所示,两人分别站在同侧河岸上的点、处,选取河对岸的一块石头作为测量点(点在同一水平面内),小明同学在点处测得为 , 小军同学在点处测得为 , 两人之间的距离为60米,求此河流的宽度.(参考数据:)
26. 如图,港口B位于岛A的北偏西方向,灯塔C在岛A的正东方向, , 一艘海轮D在岛A的正北方向,且B、D、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1)、求岛A与港口B之间的距离;(2)、求tanC.(参考数据: , , )27. 如图,在徐州云龙湖旅游景区,点为“彭城风华”观演场地,点为“水族展览馆”,点为“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已知 , , . 求“彭城风华”观演场地与“水族展览馆”之间的距离(精确到).(参考数据: , )
28. 图①是某种可调节支撑架,BC为水平固定杆,竖直固定杆 , 活动杆AD可绕点A旋转,CD为液压可伸缩支撑杆,已知 , , .
(1)、如图②,当活动杆AD处于水平状态时,求可伸缩支撑杆CD的长度(结果保留根号);(2)、如图③,当活动杆AD绕点A由水平状态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角度 , 且(为锐角),求此时可伸缩支撑杆CD的长度(结果保留根号).29. 两个智能机器人在如图所示的 区域工作, 直线 BD 为生产流水线,且BD 平分 的面积(即D为AC 中点).机器人甲从点A 出发,沿A→B的方向以 的速度匀速运动,其所在位置用点 P 表示,机器人乙从点 B 出发,沿B→C→D的方向以 的速度匀速运动,其所在位置用点 Q 表示.两个机器人同时出发,设机器人运动的时间为t(min),记点P到 BD 的距离(即垂线段 的长)为 点Q到 BD的距离(即垂线段( 的长)为 .当机器人乙到达终点时,两个机器人立即同时停止运动,此时 与t的部分对应数值如下表t(min)
0
5.5
0
16
16
0
(1)、机器人乙运动的路线长为m;(2)、求 的值;(3)、当机器人甲、乙到生产流水线 BD 的距离相等(即 时,求t 的值.30. 如图,在▱中, , , , 为边上的动点.连接 , 将绕点逆时针旋转得到 , 过点作 , 交直线于点 . 连接、 , 分别取、的中点、 , 连接 , 交于点 .
(1)、若点与点重合,则线段的长度为______.(2)、随着点的运动,与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求出与的长度;若改变,请说明理由.31. 如图,已知及边上一点 .
(1)、用无刻度直尺和圆规在射线上求作点 , 使得;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在的条件下,以点为圆心,以为半径的圆交射线于点 , 用无刻度直尺和圆规在射线上求作点 , 使点到点的距离与点到射线的距离相等;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3)、在、的条件下,若 , , 求的长.四、实践探究题
-
32. 某校数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测量物体的高度,开展了如下综合与实践活动.
【活动主题】测量物体的高度
【测量工具】卷尺、标杆
【活动过程】
活动1:测量校内旗杆的高度
该小组在校内进行了旗杆高度的测量活动(示意图1).在点F处竖立标杆EF , 直立在点Q处的小军从点P处看到标杆顶E、旗杆顶M在同一条直线上.已知旗杆底端N与F、Q在同一条直线上,EF=2.8m , PQ=1.4m , QF=2m , FN=16m .
(1)、求旗杆MN的高度.(2)、活动2:测量南禅寺妙光塔的高度南禅寺妙光塔,简称“妙光塔”,始建于北宋雍熙年间,是无锡著名的文物保护单位之一.该小组为全面了解本土历史文物,决定走出校园去测量妙光塔的高度.他们到达妙光塔后,发现塔顶A和塔底中心B均无法到达.经研究,设计并实施了如下测量活动(示意图2).在地面一条水平步道上的点F处竖立标杆EF , 直立在点Q处的小军从点P处看到标杆顶E、塔顶A在同一条直线上.小军沿FQ的方向走到点Q'处,此时标杆E'F'竖立于F'处,从点P'处看到标杆顶E'、塔顶A在同一条直线上.已知AB、EF、PQ、E'F'和P'Q'在同一平面内,点B、F、Q、F'、Q'在同一条直线上,EF=E'F'=2.8m , PQ=P'Q'=1.4m , FQ=1.2m , F'Q'=2.2m , QQ'=30m .

求妙光塔AB的高度.
33. 综合与实践小明同学用一副三角板进行自主探究.如图, 中, 中,
(1)、【观察感知】如图①,将这副三角板的直角顶点和两条直角边分别重合,AB,DE 交于点 F,求 的度数和线段AD 的长.(结果保留根号)
(2)、【探索发现】在图①的基础上,保持 不动,把 绕点C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定的角度,使得点 A 落在边 DE 上(如图 ②).
①求线段AD 的长;(结果保留根号)
②判断AB 与DE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34. 双塔是古黄河宿迁景观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由九层的九龙塔和七层的七风塔构成.某校数学实践小组开展测量七凤塔高度的实践活动,该小组制定了测量方案,在实地测量后撰写活动报告,报告部分内容如表:测量七凤塔高度
测量工具
测角仪、皮尺等
活动形式
以小组为单位
测量示意图
测量步骤及结果

如图,步骤如下:
①在C处使用测角仪测得塔的顶部点B的仰角∠BDG=37°;
②沿着CA方向走到E处,用皮尺测得CE=24米;
③在E处使用测角仪测得塔的顶部点B的仰角∠BFG=45°.
……
已知测角仪的高度为1.2米,点C、E、A在同一水平直线上.根据以上信息,求塔AB的高度.
(参考数据:sin37°≈0.60,cos37°≈0.80,tan37°≈0.75)
35. 图1、2是一个折叠梯的实物图.图3是折叠梯展开、折叠过程中的一个主视图.图4是折叠梯充分展开后的主视图,此时点E落在AC上,已知AB=AC , sin , 点D、F、G、J在AB上,DE、FM、GH、JK均与BC所在直线平行,DE=FM=GH=JK=20cm , DF=FG=GJ=30cm . 点N在AC上,AN、MN的长度固定不变.图5是折叠梯完全折叠时的主视图,此时AB、AC重合,点E、M、H、N、K、C在AB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1)、【分析问题】如图5,用图中的线段填空:AN=MN+EM+AD﹣;
(2)、如图4,sin∠MEN≈ , 由 AN=EN+AE=EN+AD , 且AN的长度不变,可得MN与EN之间的数量关系为;(3)、【解决问题】求MN的长.
五、阅读理解题
-
36. 主题学习:仅用一把无刻度的直尺作图
【阅读理解】
任务:如图1,点D、E分别在△ABC的边AB、AC上,DE∥BC , 仅用一把无刻度的直尺作DE、BC的中点.

操作:如图2,连接BE、CD交于点P , 连接AP交DE于点M , 延长AP交BC于点N , 则M、N分别为DE、BC的中点.
理由:由DE∥BC可得△ADM∽△ABN及△AEM∽△ACN , 所以 , , 所以 , 同理,由△DMP∽△CNP及△EMP∽△BNP , 可得 , , 所以 , 所以 , 则BN=CN , DM=EM , 即M、N分别为DE、BC的中点.
【实践操作】
请仅用一把无刻度的直尺完成下列作图,要求: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1)、如图3,l1∥l2 , 点E、F在直线l2上.①作线段EF的中点;
②在①中作图的基础上,在直线l2上位于点F的右侧作一点P , 使得PF=EF;
(2)、小明发现,如果重复上面的过程,就可以作出长度是已知线段长度的3倍、4倍、…、k倍(k为正整数)的线段.如图4,l1∥l2 , 已知点P1、P2在l1上,他利用上述方法作出了P2P3=P3P4=P1P2.点E、F在直线l2上,请在图4中作出线段EF的三等分点;
(3)、【探索发现】请仅用一把无刻度的直尺完成作图,要求: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如图5,DE是△ABC的中位线.请在线段EC上作出一点Q , 使得QECE(要求用两种方法).

六、综合题
-
37. 如图,点依次在直线上,点固定不动,且 , 分别以为边在直线同侧作正方形、正方形 , , 直角边恒过点 , 直角边恒过点 .
(1)、如图 , 若 , , 求点与点之间的距离;(2)、如图 , 若 , 当点在点之间运动时,求的最大值;(3)、如图 , 若 , 当点在点之间运动时,点随之运动,连接 , 点是的中点,连接 , 则的最小值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