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中澳实验学校2025-2026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10-23 类型:月考试卷
一、基础知识运用(20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今天,当我们站在2025年的时光坐标上,回望80年前那场气状山河的抗日战争,历史的硝烟虽已散去,但英雄的呐喊、民族的抗争,依然如( ),振聋发聩。八秩烽火鉴,鉴的是先辈们用血肉之躯筑起的精神长城;青春书华章,书的是我们新时代青年续写民族复兴的壮丽篇章。
①翻开历史的抗战长卷,那是一段浸透血泪的岁月。②从卢沟桥的枪声到南京城的哀嚎,③从淞沪会战的惨烈到百团大战的激昂,④无数中华儿女为了民族的尊严和独立,抛头颅、洒热血。⑤杨靖宇在冰天雪地里一人孤身奋战,胃里只有树皮和棉絮;赵一曼在严刑拷打下坚贞不屈,用生命诠释信仰;狼牙山五壮士临危不惧,纵身一跃,惊天地泣鬼神。他们以生命为笔,以热血为墨,在历史的画卷上写下了最壮烈的篇章。这些英雄们,____正值青春年华,却毅然选择将生命献给祖国。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爱国____空洞的口号,____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担当,是面对强敌宁死不屈的气节。
(1)、下面是文中第一自然段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气状 B、呐喊 C、发聩 D、硝烟(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A、虽然 不仅 而是 B、不但 不是 而是 C、虽然 不是 而是 D、不但 不仅 而是(3)、填入文中括号处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 )A、黄钟大吕 B、高屋建瓴 C、字字珠玑 D、金声玉振(4)、文中标序号的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5)、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以“四季”为话题,使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再写一个句子。二、信息类文本阅读(16分)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与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类似,现今中国的地理格局则与一次大碰撞息息相关。约6500万年前,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撞,撞击速度极快,能量极大,引发了超大幅度的地表隆起。地球上最高、最年轻的高原——青藏高原诞生了。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地壳厚度可达80千米。其环境之独特,可与地球南、北极并列,被称为“第三极”。
在青藏高原上,许多巨大的山脉次第隆起,囊括了地球上14座8000米级山峰、绝大多数的7000米级山峰,以及数不胜数的5000~6000米级山峰。因此,这次大碰撞堪称5亿年来最重要的造山事件。然而,大碰撞的“洪荒之力”还没有释放完毕。青藏高原诞生的同时,大碰撞的力量也开始向外围扩散。此前已经有了一定海拔高度的另一些地方也受到挤压,进一步抬升,包括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至此,中国大地上出现了显著的三级阶梯。青藏高原海拔最高,为第一级阶梯;海拔为1000~2000米的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等,构成了第二级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以东,大部分海拔在500米以下,为第三级阶梯。中国地理格局就此形成。三级阶梯的差异,使得地貌景观极富变化。万千山岭、大美江河,就在这三级阶梯上依次显现。
大碰撞对中国的影响不止于地貌。科学家们发现,作为大碰撞的最大产物,青藏高原的上空生成了一台超级“风机”,它将颠覆原本控制中国的行星风系。如果不考虑地形等诸多因素,地球上接近地面的大气将以一种非常规律的方式流动,这便是行星风系。在北纬30°附近的亚热带地区,行星风系控制下的气流不断从高空下沉至地面。温度越来越高,水汽也越来越不易凝结,难以形成降雨。受此影响,北纬30°附近出现了大面积的干旱地带,从北非到西亚,几乎连成一片。如果没有意外,同样位于北纬30°附近的中国南方地区,也会比现在干燥得多。
但是“意外”还是降临了。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青藏高原,比平原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更多。夏季,高原表面吸收的太阳能不断加热地表上方的空气。大气受热上升,地面气压降低,高原开始“抽吸”外围的气流进行补给,一个大型“抽风机”制造完成。南亚季风、东亚季风都被“抽吸”进入大陆。南亚季风裹挟着大量的水汽弥漫群山。气流或从山间峡谷鱼贯而入,形成汹涌的水汽通道;或在喜马拉雅山脉南缘聚集,形成大量降水。东亚季风从海洋深入中华腹地,充沛的水汽驱散了北纬30°的干旱,一个烟雨江南诞生了。但大自然是追求平衡的,烟雨江南诞生的同时,青藏高原也阻挡了印度洋水汽的北上。地处内陆而干旱少雨的中国西北地区变得更加干旱。不仅如此,冬季,强劲的西风也受到青藏高原的阻挡,不得不改变路径。它吹起西北沙漠中的沙尘,沿着青藏高原北部边缘向东推进,沙尘颗粒在太行山以西、秦岭以北降落,形成了黄土堆积厚度最高达400米的黄土高原。烟雨江南,大漠西北,再加上气候高寒的青藏高原,中国的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就此成形。
高原“抽风机”重塑了中国的气候。一座“超级水塔”又在高原上竖立起来,中国的水系也将为之一变。随着海拔的上升,青藏高原大气层中的水汽凝结,形成了大量降雪。降雪日积月累,压实形成冰川,厚度可达数百米,犹如绝境长城。其长度从几千米到几十千米不等,如一条条巨龙,沿着山谷倾泻而下,又好像树枝一样延伸,漫流无际。青藏高原究竟有多少冰川?答案是4万多条。其覆盖面积约4.4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冰川面积的80%以上。青藏高原还拥有地球上海拔最高、数量最多的高原湖泊群。如此众多的冰川、湖泊,再加上地下水、地表河流,青藏高原化身为一座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超级水塔”。当水塔的闸门打开时,水流便可以高屋建瓴之势向四周奔流,中国乃至亚洲的水系布局由此奠定。在中国西北部,石羊河、黑河、疏勒河,流向河西走廊,塔里木河则汇入塔里木盆地,它们各自滋润出一片绿洲。在中国东部,黄河、长江顺着三级阶梯奔流而下,孕育出中华文明;在中国西南部,澜沧江、怒江、独龙江、雅鲁藏布江、象泉河、狮泉河及孔雀河,流出国门,成为亚洲诸多文明的源泉。
最后该轮到生命登场了。可是,像青藏高原这样的高寒之地,又将如何对生命产生影响呢?西藏阿里扎达盆地,沟壑纵横,看起来干旱荒芜,了无生机。2010年,科学家在这里发现了几块化石,它们属于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豹类——布氏豹。一些科学家认为,豹亚科动物起源于青藏高原,它们曾走下高原,进入东亚、南亚,演化出了古中华虎、云豹;后又进入美洲,演化出了美洲豹;还进入非洲,演化出非洲狮、花豹。不仅豹亚科,许多“北极动物”同样起源于青藏高原。原来,随着青藏高原的隆升,高原上的动物们为适应寒冷的环境,不断演化,譬如长出厚厚的皮毛。距今260万年前,大冰期降临,原本温暖的北极地区变得寒冷。但在青藏高原上的动物们早已适应寒冷的环境,包括北极狐、披毛犀在内的动物,顺利从青藏高原扩散到北极,并开辟出了全新的家园。如今,在青藏高原广袤的土地上,在众多的垂直山地之间,依然生活着中国40%的维管植物、43%的陆栖脊椎动物,堪称中国生物多样性的基石。
大碰撞碰出了一个“大中国”,并影响到中国的地貌、气候、水系、生命等诸多方面,且这一影响目前还在继续。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洪荒之力”在文中是指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撞后产生的巨大能量。 B、“意外”在文中是指青藏高原的地形给中国的气候带来的一系列影响。 C、“超级水塔”的“超级”体现在水资源的数量、覆盖面积和海拔方面。 D、“北极动物”在文中指的是起源于青藏高原的动物。(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在青藏高原产生之前就已经有了一定的海拔高度,受到挤压后土层堆积厚度进一步增加。 B、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分别属于第一阶梯、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这三级阶梯就是根据海拔不同所进行的分类。 C、行星风系是指地球上接近地面的大气的一种流动方式,它的流动本来是非常规律的,但特殊的地形等因素会打破其规律。 D、较之高原,平原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更少,因此行星风系控制下的气流可以从高空下沉至地面,这让降雨难以形成,气候会变得较为干燥。(3)、东部季风区夏季气候的主要特点是什么?青藏高原在其气候的形成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4)、好的科普文应该具备哪些要素?请结合文本材料进行分析。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8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规矩
黄大刚
“到我这来干活,得听我的话,这是规矩。”老熊说这话硬邦邦的,小杜心里很不舒服,老熊只不过是几个装修工拼起来的头,那语气,老熊好像真的把自己当成了老总。
其他装修工很听老熊的,老熊说什么时候开工,从来没有人敢迟到。已过午了,肚子饿得直吵,只要老熊还在干活,没人敢吱声。大家都这样,小杜有气只得憋在心里。
老熊有规定:“谁揽到活,从利润中扣出2%作为奖励。”
小杜很心动。收工后,小杜没事就到新建的楼房转转,看看能不能揽到活。还真让小杜给碰着了,有一户,建筑面积120平米,房主跟小杜谈,要以2400块工钱包给小杜。小杜算了算,20块钱一平方,挺划算的,怕人家反悔,就拿了房主的定金。
小杜兴冲冲地告诉老熊,老熊越听脸越黑,还没等小杜说完,就骂开了:“猪都叫你老爹,你到底懂不懂,刮涂料算的是墙壁面积、天花板面积,什么建筑面积,被人卖了还傻呵呵地数钱。”
小杜慌急了起来:“要不,咱们不去做算了,反正房主又不认识我们。”
“定金都领了,还说这种不是人的话。”老熊声音大了起来。
尽管有了心理准备,可干活的师傅一见面积那么大,工钱却那么少,顿时软了手脚,边干活边埋怨小杜,手下的活粗糙了起来。老熊查看一遍,责令返工。涂乳胶漆时,打面漆一遍,小杜就不打了,悄悄把漆拎到卫生间,要倒掉,老熊看出异样,跟过去,喝问:“你这是干嘛?”“这点工钱,干这些工已够了,这些漆就不用打了。”“多少钱是你当初跟人家谈的,人家又没逼你,既然答应了,就要干好,不然以后谁还叫你干活。”
在老熊的监管下,房子的涂料刮得很精细,房主很满意,提出要加钱,老熊却不肯收,说当初谈好多少钱就多少钱。房主很感动,跟小区的业主赞扬老熊他们的工好,还带到房里参观。
正在挑选装修队的房主争先恐后地找老熊干活,老熊忙不过来,他们就排队等待。
小杜干得欢实,不由得暗服老熊目光长远。
有一所学校多媒体教室装修,有个自称是校长的中年男子找到老熊,说装修不及时,将影响到开学孩子上课,学校清水衙门,实在拿不出那么多钱,请老熊干干好事,解燃眉之急。
小杜听了,心里很不痛快,接过话头:“我们又不是慈善机构,要有工钱才有饭吃呀,不但我们吃,还有一家老小,你这样的工钱,叫我们怎么做嘛。”
“哎呀,你就理解支持一下嘛。”校长恳求道。
“谁让你说话了。”老熊瞪了小杜一眼。
“我说的是事实呀。”小杜辩道。
“明天开工,想干的就跟我走。”
第二天,老熊拎着工具出发,身后跟了小郑、小江等人,小杜原打算不去,见只剩下自己,犹豫了一下,也跟了去。
在闷热的多媒体教室汗流浃背忙活了一个礼拜,中年男子过来看了,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悄悄把老熊拉到一边,“按市场价开发票,我尽快把工钱给你们,你们辛苦了。”
“当初谈的不是这个价呀。
“你说的没错,但,你懂的。”校长捅了一下老熊的腰。
“我不懂,你要开市场价的发票,就得按市场价给我们工钱。”
校长把脸一摆,“咱们可得丑话说在前,你不开发票,别怪我不给工钱。”
老熊没办法,人家攥着刀把,他拿着刀刃呢。
没多久,校长让人实名告了,没多久,被免职了。
校长知道是老熊告的状,就找老熊,“我和你无怨无仇,干嘛告我?”
“你说得对,但我不容忍你害了这座学校,还有学校里的孩子。”
老熊在城里干得顺风顺水,他最大的梦想是成立一家装修公司,把业务做大,赚更多的钱。
可老熊宣布要回老家照顾老娘,老娘脑血栓,瘫在了床上。小杜他们出主意让他请人照顾,老熊摇头,“钱什么时候都挣不完,可老娘的日子却不多了,陪伴老娘的日子拿钱也买不回来。
老熊把装修队交给小杜,小杜对队员说:“装修队的老大还是老熊,我只不过是代管,这是规矩,你们记住了没有?”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综合运用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和对比等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突出老熊身上的正能量,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B、校长这一形象的塑造,反衬出老熊人格的高尚,更强化了小说的现实意义,深化了文章揭露、鞭挞弄虚作假行为的主旨。 C、小说中人物对话颇具特色,大量运用独立成段的短句,人物语言个性鲜明,矛盾冲突在对话中展开,叙事节奏紧凑有力。 D、小说中老熊明知小杜揽的活不挣钱,仍然高质量地完工,可见老熊是一个讲规矩的人,不因为工钱少就在质量上打折扣。(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杜收工后主动去揽活,体现出他头脑灵活的一面,但因为经验不足,导致揽到的活与工酬不相称,引起工友们的不满。 B、老熊明知小杜揽的活不挣钱,仍然高质量地完工,是因为老熊有远见,知道这单生意定会产生广告效应,吸引更多客户。 C、面对校长要求虚开发票这一违法行为,老熊在实名举报前的妥协不但没有损害其自身的形象,反而使小说更加耐人寻味。 D、小杜当了队长后强调“装修队的老大还是老熊”,意味着小杜已经被老熊的人格深深折服,老熊的“规矩”得到了传承。(3)、请简要分析小说次要人物“小杜”的作用。(4)、请根据文本内容简要概括小说标题的丰富含意。四、文言文阅读(23分)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文远,字子长,河东人也。少孤贫,然志向高远,好学不倦。年十五,负笈从师,涉猎经史,尤精于《左传》。时人皆以文远为奇才,然其性孤僻,不善与人交,故常独处一室,手不释卷。文远尝谓人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吾当以学为思,以思为学,方得其道。”文远弱冠,游学于长安,遇名士张伯谦,伯谦奇其才,荐于朝廷。文远初为小吏,后因政绩显著,累迁至御史中丞。在职期间,文远以清正廉洁著称,不畏权贵,直言敢谏。时有奸臣李善德,专权乱政,朝野皆畏之。文远独上疏劾其罪,言辞激切,无所避忌。善德大怒,欲陷之以罪,然文远素有清誉,朝臣多为之辩,善德竟不能害。文远后出为地方官,所至皆有政绩。在河内,兴修水利,灌溉良田数千顷,百姓咸赖其利;在汝南,平定盗匪,境内晏然。文远为政常以民为本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故所至之处百姓皆歌颂之文远晚年致仕归乡 , 杜门不出,以著书为乐。尝著《经史杂论》数十篇,辨析精当,为时人所重。文远卒时,年七十三,遗命薄葬,不设祭。乡人闻之,皆泣下,为之立碑,以颂其德。
(1)、材料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文远为政A常以民为B本轻徭薄赋劝C课农桑D故所至之处E百姓皆歌颂之F文远G晚年致仕归乡”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伯谦奇其才,荐于朝廷(奇:奇特) B、负笈从师,涉猎经史(负:背) C、文远尝谓人曰(尝:曾经) D、文远卒时,年七十三(卒:去世)(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与“负笈从师”中的“负”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致仕归乡 B、手不释卷 C、杜门不出 D、立碑颂德(4)、下列叙述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李文远自幼孤贫,但志向高远,勤奋好学,十五岁时就背着书箱四处求学,广泛涉猎经史,尤其精通《左传》。 B、李文远在长安游学时,因才华受到名士张伯谦的赏识,被推荐给朝廷。从一个小吏逐渐升迁至御史中丞,以清正廉洁著称。 C、李文远在任御史中丞时,不畏权贵,敢于直言进谏,曾上疏弹劾奸臣李善德,虽然李善德非常愤怒,但最终未能加害于他。 D、李文远晚年致仕归乡后,闭门不出,以著书为乐,著有《经史杂论》数十篇,辨析精当,受到时人的推崇,去世后,乡人为他立碑颂德。(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文远弱冠,游学于长安,遇名士张伯谦,伯谦奇其才,荐于朝廷。
②善德大怒,欲陷之以罪,然文远素有清誉,朝臣多为之辩,善德竟不能害。
五、古代诗歌阅读(9分)
- 
                            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①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②。
【注】①玉垒:山名,在四川灌县西、成都西北。②《梁甫吟》:古乐府中的一首葬歌。《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先写花伤客心,用衬托的手法以乐景写哀情,再写万方多难的局势,前因后果,顺理成章:“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 B、颔联从时间和空间上延展开来,形成了宏阔悠远的意境,包括了诗人对国家山河的热爱和民族历史的回忆,其忧国忧民的高大形象跃然纸上。 C、颈联主要写国家战事,上句的“终不改”,照应颔联的“变古今”;下句“寇盗”“相侵”,进一步说明第二句的“万方多难”,焦虑之中透着坚定的信念。 D、尾联借用典故,讽喻当朝昏君,寄托诗人怀抱,表达诗人要像诸葛亮一样为国做出一番事业,体现了卒章显志的艺术特点。(2)、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请结合全诗内容说明理由。六、名篇名句默写(4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