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第五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10-23 类型:月考试卷

一、进入九年级,初中阶段的最后一年,这是青春奋斗的一年,这是蜕变成长的一年,这是梦想绽放的一年……星光与你们同在,热爱与你们同在,愿你们带着温暖和力量,奔赴山海。老师们予你们最美好的祝愿。祝愿一:愿诗歌给予你力量(20分)

  • 1. 中国诗歌学会倡议每年五月为“中国诗歌艾青月”,诗友们纷纷在线上写诗表达对艾青的思念。有同学在阅读《艾青诗选》后也写了一首诗歌。请你在朗读这首诗后,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空缺处填上恰当的汉字。

    艾草来自远方/青春走向未来/微风①摇____(A. yè   B.yì)着北方的小草/阳光照耀着深爱的土地/你的“大堰河”已经②____(A. zhù   B.chù)立在我们心中/你的黄河母亲高昂起头颅/高贵而不可③____(xiè)渎/我心无旁④____(wù)地翻阅你的乐章/你的名字/激活新时代的光芒。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摇(A. yè B. yì) ②(A. zhù B. chù) 立

    (2)、为注音处填写上正确的字:

    (xiè) 渎 心无旁④(wù)

  • 2. 历代先贤的诗文犹如一盏盏明灯为我们带来精神的慰藉:苏轼在政治失意、兄弟别离时仍能写下“① , ②。”,给予普天下人豁达超然的美好祝愿:刘禹锡被贬二十多年,在“遭弃”境遇中仍坚信“③ , 病树前头万木春。”尽显不甘沉沦的豁达胸怀;范仲淹虽遭贬谪,却仍以“④ , ⑤。”自勉,表达先忧后乐的政治抱负;韩愈左迁,没有屈服,不辞衰老,不惜残年,“⑥ , ⑦。”忠君之心弥坚。还有李白在人生路途艰难时用“⑧ , 直挂云帆济沧海。”给予我们鼓舞,带来前进的动力。
  • 3. 阅读艾青诗歌《太阳》(节选)及其创作背景,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对它进行赏析。

    太阳(节选)

    从远古的墓茔

    从黑暗的年代

    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

    震惊沉睡的山脉

    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

    太阳向我滚来……

    它以难遮掩的光芒

    使生命呼吸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使河流带着狂歌

    奔向它去

    当它来时,我听见

    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

    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

    城市从远方

    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

    (1)、策略一:品读诗歌意象

    这首诗的核心意象是 , 象征着

    (2)、策略二:提炼关键词

    在这首诗歌中,诗人通过对比意味的关键词丰富诗歌的内涵。请找出诗中有对比意味的关键词,并分析其作用?

    (3)、策略三:知人论世

    创作背景:1937年春,诗人写下了《太阳》。当时的中国处于大变革中。社会的剧烈动荡把诗人的诗思引向了民族救亡的洪流中。这个时期艾青诗歌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

    牛汉曾评价“在中国新诗发展的历史当中,艾青是个大形象。”请结合这一时期艾青的其他诗歌,联系诗人这一时期作品的内容及主题,谈谈其形象“大”在何处?

二、祝愿二:愿万物给予你美好(18分)

  • 4. 阅读下列散文,完成探究。

    遥远的向日葵地

    ①我们这里的河流全靠积雪融汇,而农民种地,又全靠从河里引水灌溉。因此在我们这里,一遇到降雪量少的暖冬,第二年肯定大旱。

    ②这一年正是罕有的旱年,除了旱灾,风灾、蝗灾,其他严重的病虫害肯定也会全集中到这一年。谁叫去年暖冬呢?虫卵没法冻死。

    ③尽管如此,我妈还是决定种两百亩向日葵。地是头一年就包好的,如果不种,荒着心里更难受。

    ④那块土地我们承包了三年,位于新疆阿克哈拉河下游六十公里处的高潮村南面的荒野中。地势坦阔,一马平川。那一带一共开垦有一万多亩土地,除了少量的打瓜,全都被承包者种上了向日葵。不知丰收时那里会是怎样的一幕情景。

    ⑤一万亩啊,金灿灿的葵花地!

    ⑥因为离家太远,葵花从播种到收成的三四个月期间,我妈得一直守在地边。这三四个月里就没法照顾九十多岁的外婆和几只小狗及满院子的鸡鸭兔子鹅了。于是,妈妈雇了一辆大卡车,把整个家都搬到了地边。妈妈在荒野中挖了一个大坑,坑的南侧掏了一条斜下去的通道。坑沿上横搁几根木头算是檩条,檩条上横担一些木棍,铺几只撕开的纸箱子,最上面蒙一大块塑料棚布,最后再盖上一层泥土压住棚布。在新疆,这叫“地窝子”。在此后的日子里,这就是我们的家。

    ⑦搬家时我也跟着去了,在那里生活了非常短暂的一些日子。只目睹了种子进入大地的过程,却不知它们如何在大地里苏醒,渐渐长成。那些日子里,我总是站在地窝子旁,长时间望着眼前一望无垠的大地,想到下面一行行齐整沉睡的种子,总觉得它们可能会永远这么沉睡下去了。大地永远荒凉空荡。

    ⑧搬家的那一天好冷。虽然已入四月,但冬天的气息仍然强大坚固,残雪皑皑,寒风凛冽。第二天,外婆就想回家了。她拄杖从地窝子里艰难地走上大地,转身四望,快要哭了。而我妈始终忙忙碌碌。她马不停蹄地立刻雇人犁地,第三天就开始播种。眼下只能人工点播,为了快快播完,她跑到附近的杜热小镇上雇了二十多个人。可是,在空旷的大地上,这二十多个人远远看去是那么凄凉无助,他们一人拎一只盛满种子的口袋,一步一停,在大地上越走越远。远得似乎都走不回来了。

    ⑨第四天,鹅和鸭子发现了附近的水渠,痛痛快快洗了个澡。搬家时,它们不幸被安排在煤堆里。第五天,鸡开始下蛋。同时,小狗们在地窝子附近发现了一个田鼠洞,兴奋地刨了半天。大家很快适应了新生活。叔叔不知从哪里弄来几块红砖和两块水泥板,给我们地窝子的通道铺了两级台阶。从此外婆出入方便多了。又因为这一带守地的几个地窝子里就我家出现了红砖这样的奢侈品,便被大家一致评定为五星级地窝子。

    ⑩荒野里没有电,虽然有相机和备用电池,我却总是不舍得取出来拍照。只在闲暇时分,当妈妈带着小狗在附近野地里散步时,我才端起相机,在显示屏里远远凝视他们。而种子播下之前的大地总是孕育无穷的语言。种子播下之后,大地才安静下来,并对每一个前来者竖起食指在唇前。

    ⑪一次我妈散步回来,像变魔术一样从怀里掏出一束野花给我。在哪里采的呢?我捧着花从地窝子走上地面,转身四望,这干涸无尽的大地,这手心里唯一的湿润丰盈。我把一只矿泉水瓶从中间破开,注满水插上花,再把它们放在投入地窝子里的唯一的一束光线中。过了好几天花都没败。可我出去散步时却从不曾遇到过什么花儿。似乎我妈采回的这些就是全部的春天全部就这些。

    ⑫总之我离开了。把妈妈、外婆和小狗留在了那片荒野上。把她们抛弃了一整个夏天。又觉得其实是把她们一直抛弃到现在……总觉得,这些年来,她们一直还在那广阔的天空下寂寞艰难地劳作、生活。

    (有删改,文/李娟)

    (1)、【梳理诗化意象】文章围绕葵花地,依次写了哪些事件?请完善思维导图。

    (2)、文章反复出现一些意象,作者在刻画意象时,不单单有直接的描写,也有侧面的展现,两者共同完成了对意象的建构。请仿照示例 , 结合加点词,完成其余两个意象的解读。

    意象

    例句

    解读

    荒野

    A.大地永远荒凉空荡

    B.虽然已入四月,但冬天的气息仍然强大坚固,残雪皑皑,寒风凛冽。第二天,外婆就想回家了。她拄杖从地窝子里艰难地走上大地,转身四望,快要哭了

    鸡鸭等家禽

    A.第四天,鹅和鸭子发现了附近的水渠,痛痛快快洗了个澡。搬家时,它们不幸被安排在煤堆里。第五天,鸡开始下蛋。同时,小狗们在地窝子附近发现了一个田鼠洞,兴奋地刨了半天。

    B.只在闲暇时分,当妈妈带着小狗在附近野地里散步时,我才端起相机,在显示屏里远远凝视他们。

    示例:“痛痛快快”、“不幸”、“兴奋”等词以拟人化手法,将身边的牛羊、猫狗、鸡鸭写得灵气机智、趣味十足。体现了人对动物的关爱与尊重。母亲与小狗在野地散步的场景,也让人感受到人与天地万物之间的和谐美好,生命对生命的依恋。

    A.一万亩啊,金灿灿的葵花地!

    B.我捧着花从地窝子走上地面,转身四望,这干涸无尽的大地,这手心里唯一的湿润丰盈。

    总结:我发现李娟选取的意象往往具有③的特点。

    (3)、【揣摩诗化语言】陌生化是诗歌语言的一大特点,在李娟的散文中也有所体现,请从陌生化手法的角度,借助知识卡片赏析文中的划线句。

    “可我出去散步时,却从不曾遇到过什么花儿。似乎我妈采回的这些就是全部的春天,全部就这些。”

    陌生化手法知识卡片:陌生化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手法,通常对常规与常识的偏离,实现感受与语言理解上的陌生感。陌生化使那些司空见惯的语法、规则具有新的形态、新的审美价值。陌生化处理方法包括:量词混搭、名词并置、主谓反常搭配、动宾反常搭配、词语交互错位……

    (4)、【探究诗化体验】人民文学奖授词中写道,李娟记住的,恰恰是易被人们所遗忘的一切——那些正被现代文明分分秒秒侵蚀的、某种古老而民间的传统。而在本文结尾却写道“把她们抛弃了一整个夏天。又觉得其实是把她们一直抛弃到现在。”如何理解作者的“记住”与“抛弃”?请结合文本及链接材料,进行阐述。

    链接材料:李娟,1979年生于新疆。曾一度跟随家庭进入阿尔泰深山牧场,经营一家杂货店和裁缝铺,与逐水草而居的哈萨克牧民共同生活。

    鲁迅文学奖授奖辞:李娟的散文有一种乐观豁达的游牧精神。《遥远的向日葵地》中,那块令人忧心的年年歉收的田地,不竭地生长着天真的喜悦。她的文字独具性灵,透明而慧黠,边疆生活在她的笔下充满跳荡的生机和诗意。

三、祝愿三:愿思考给予你智慧(12分)

  • 5.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①很长一段时间里,内地小城被认为是落后的代名词,是“土”的象征。与之相对应的大城市,则聚集了各种“潮”元素,被认为是时尚的引领、文明的先导。然而,近年来情况悄然变化。社交媒体上,很多小城青年开始大方地推介自己的家乡,曾经的“土”如今被视作特色,具备了更多吸引力。这些变化有着深厚的现实基础,是时代变迁的缩影。

    ②扎堆“炫家乡”的背后是小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从高速公路县县通、农村公路村村通,到城市道路拓宽、棚户区得到改造;从休闲广场星罗棋布、运动场馆一应俱全,到网络宽带遍布城乡、快递运输全面覆盖……不知不觉中,许多小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部分小城市的基础配套不逊色于大城市,这增强了小城青年们“炫家乡”的底气。

    ③扎堆“炫家乡”的背后是“土”与“潮”的辩证统一。小城市曾经的“土”,归根到底是由于资源匮乏、信息闭塞等叠加所致。今天,地上的交通网、无形的互联网极大拉近了城市间的距离,小城市曾经的“土”已不再绝对。相反,很多时候,与某些大城市的千城一面相比,小城市的地域特色成了一种“潮”。山东淄博的烧烤、甘肃天水的麻辣烫、贵州榕江的“村超”……这些小城的走红,实则是地方特色由“土”转“潮”的生动案例,是年轻人认可、接纳并推崇地域特色文化的表现。

    ④扎堆“炫家乡”的背后是当代青年对家乡的情感认同。古往今来,人们对家乡往往有着特殊的感情,对宣传家乡也有着天然的热情。萧红的家乡呼兰“秋天最可爱”;郁达夫心中的富阳“两岸全是青青的山,中间是一条清浅的水,有时候过一个沙洲”……文人雅士用的是饱含深情的笔墨,当代青年采用的则是拍视频、做直播等方式。在他们的镜头里,家乡的山水、文化、风俗、饮食等都寄托着情感,都是最可爱的存在。为家乡“打call”,让家乡的人、景、美吸引更多人,以流量留住人们的关注,本身就是在为家乡发展积蓄能量。

    ⑤越来越多生于兹、长于兹的年轻人主动抓住机会,让家乡被更多人知晓。谈论家乡小城并不是一个令人羞赧的话题,相反,它可以成为自信的来源、流量的保证。这样,更多小城的喜乐故事才会呈现在我们眼前,欣欣向荣的发展蓝图也就此铺展开来。

    (摘编自《当年轻人“炫家乡”成为一种新时尚》)

    材料二:

    “洄游”青年是归纳大城市青年返乡特点的一个社会学概念,认为返乡的年轻人就像“洄游”的鱼群,在另外一个环境中经历成长的特定阶段后,选择回到家乡继续生活工作,因而借用生物学上的“洄游”现象来描述城镇化背景下青年返乡的迁移性成长经历。当前,“洄游”青年正活跃在中国大地上的千村万寨中,他们既具有一定的职业经验和社会关系网络,又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术,他们是乡村振兴的新生力量。今日之“洄游”青年多是自主选择回到农村,目标更加清晰和明确,扎根乡村发展的决心也更大。

    (摘编自《“洄游”青年的时代特征》)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完成下列思维导图。

    (2)、“议论要言之有据”,下面文段放入材料一哪一段合适?请阐述理由。

    “白菜GG”林万华,是一位从漳州走出的大学生。她热爱着家乡漳州云霄的风土人情,通过一条条真诚而不加修饰的视频,热情地向网友们介绍家乡特产。家乡优质农副产品被她“挑”进更广阔的“云端市场”。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年轻人在家乡这片热土的价值和力量。

    放入第段,理由:

    (3)、结合材料二,分析“洄游”一词在描述青年返乡现象时的妙处。
    (4)、材料三是“为家乡代言”的两幅创意海报,请选择其一,说说它是如何彰显出一座城市的鲜明特色(分别从画面、文字、寓意角度解说)。

四、祝愿四:愿古人给予你启迪

  • 6. 阅读理解

    【甲】刘禹锡集序(节选)

    禹锡,字梦得,中山人,贞元九年进士及第。工为文章,才力雄大,与柳宗元友善,齐名,时称“刘柳”。宗元善为文,禹锡尤精诗。既谪沅、湘间,为江山风物所荡,往往指事象形,托于讽咏,以谲谏时病,虽云谪居,而谈笑自若,不改其乐天易直之性。

    是集也,编次其诗文,得若干卷,而为之序曰:禹锡之诗,如高山之巅,峻拔壮丽,不可逼视;如长江之水,浩渺无涯,不可涯涘。其文则汪洋恣肆,变化无端,如风云之出没,不可捉摸。

    禹锡之为人,亦自有其不可及者。其志节之高,行谊之笃,足以励世而垂后。故其诗文之传于世者,亦足以见其为人之大概矣。后之学者,读其诗文,而想见其人,亦足以兴其志节,而勉其行谊也。

    呜呼!禹锡没已久而其诗文犹传于亦足以其地下之灵矣。然吾辈读其诗文者,当知其人,而勉学其志节行谊,以继其遗风,庶几不负其诗文之所传也。

    【乙】酬元九侍御赠璧竹鞭长句

    〔唐〕刘禹锡

    碧玉孤根生在林,美人相赠比双金。

    初开郢客缄封后,想见巴山冰雪深。

    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

    何时策马同归去,关树扶疏敲镫吟

    【注释】①谲(jué)谏:委婉地规谏。②涯涘:本意指水边或岸边,后引申为边际、尽头。③刘禹锡谪居朗州5年后,收到元稹赠送的一根璧州竹鞭,写诗酬赠。④郢(yīng)客:这里借指元稹。⑤缄封:这里指包裹。⑥敲镫吟:敲击马镫,边走边吟诗。

    (1)、【疏通文意,明大略】阅读【甲】文,解释下面的加点词。

    词句

    方法

    释义

    为文章

    联系成语:于心计

    沅、湘间

    关联课内:滕子京守巴陵郡

    其志节之高,行谊之笃,足以励世而垂后

    结合语境

    亦足以兴其

    查阅词典:A.兴致;兴趣 B.激发;振奋 C.昌盛:旺盛 D.发动:创办

    (填选项)

    (2)、【正确朗读,闻情思】请从语气、语调、重音等角度为【甲】文中画线句子进行朗读设计,并简述理由。

    句子:呜呼!禹锡没已久,而其诗文犹传于世,亦足以慰其地下之灵矣。

    朗读设计:

    (3)、【关联比较,知其人】“巴山”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读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我们可以从“巴山”中读到诗人在巴蜀羁旅中、“夜雨涨秋池”时的孤独凄凉,进而感受诗人对家人的深切思念:读【乙】诗,你又能从“巴山”这一意象中读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4)、如果要选择一种颜色来代表刘禹锡,你会选什么颜色?请结合【甲】【乙】两则材料,阐述你的理由。

五、祝愿五:愿表达给予你希望

  • 7. 现代诗创作点燃了同学们的创作热情。同学在网络上发现,也有很多网友改写古诗文,引发热议。“苏轼爱熬夜,怀民亦未寝”,“我寄愁心与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用古诗文玩梗,已成为互联网上盛行的现象,网友将不同诗文里的句子杂拼在一起,一个看起来完全不违和的“新诗句”就形成了。

    我们该如何看待古诗文玩梗现象?请发表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要求:①内容能突显自己的观点,陈述有条理,言辞要有说服力;②至少用到一种论证方法:③表达流畅,书写规范,100字左右

  • 8. 习作

    盼望 (艾青)

    一个海员说,

    他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

    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

    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

    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 一个盼望到达

    人生旅途中,我们不断出发,也不断到达。关于“出发”和“到达”,你有怎样的经历?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呢?请选择以下一个任务进行写作。

    任务一: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任务二:提炼观点,展开论述,写一篇议论性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个人信息,如地名、校名、人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