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上4.4能量的获得 巩固提升练

试卷更新日期:2025-10-22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白菜堆放时间久了,能产生大量热量,是因为(    )
    A、白菜堆得太多,白菜堆里没有氧气的缘故 B、白菜堆在太潮湿的地方,引起水分蒸发 C、白菜通过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D、白菜通过光合作用释放能量
  • 2. 如图为酿制葡萄酒时,密闭容器中三种物质的变化情况,则甲、乙、丙分别代表    (   )

    A、氧气、二氧化碳、酒精 B、二氧化碳、酒精、氧气 C、氧气、酒精、二氧化碳 D、酒精、二氧化碳、氧气
  • 3. 鸟类飞行所需要的能量来自(    )
    A、食物的消化作用 B、吸入的空气中的能量 C、周围环境中的能量 D、细胞的呼吸作用
  • 4. 如图所示为科学兴趣小组同学验证动物呼吸作用的装置:A、B两个相同装置中分别放入等质量的碱石灰,A中放入活的昆虫,B中不放。为了使A 中细玻璃管内的红色水滴移动更加明显,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增加A 中昆虫数量 B、换用更粗的玻璃管 C、增加碱石灰的质量 D、换用更大的试管
  • 5. 某同学参加校运会的百米赛跑项目,起跑后他拼尽全力向前奔跑,在以下三个释放能量的式子中,能表示供给该同学奔跑所需能量的式子是( )

    ①葡萄糖 乳酸+能量(少量)

    ②葡萄糖 酒精+二氧化碳+能量(少量)

    ③葡萄糖+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

    A、 B、 C、①③ D、①②③
  • 6. 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开始前,向混合液表面滴加石蜡的目的是防止O2进入混合液 B、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酵母菌厌氧呼吸的产物为CO2 C、若向广口瓶中通入空气,瓶内葡萄糖的消耗速率将加快 D、实验时选用的水浴温度为30℃左右,是因为该温度处于酵母菌酒精发酵的适宜温度范围内
  • 7. 校园内的宣传牌——“小草青青,请勿践踏”,提醒学生要爱护草坪,因为践踏草坪会影响小草根的有氧呼吸。下列关于呼吸说法错误的是(    )
    A、所有植物都能长时间进行无氧呼吸 B、人在长跑时,需要无氧呼吸辅助补充能量 C、大多数动植物将有氧呼吸作为呼吸作用的主要形式 D、高等植物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过多会对细胞产生毒害作用
  • 8. 通过实测一片蔬菜叶子在不同光照强度时( CO2吸收和释放的情况得到如图所示曲线。图中细胞发的情况与曲线中AB段(不包括A、B两点)相符的一项是(   )

    A、 B、 C、 D、
  • 9. 动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呼吸方式和呼吸器官,下列有关说法中不 正确的是                                                              (  )
    A、对虾的呼吸器官是鳃 B、蝗虫的呼吸器官是皮肤 C、成体青蛙的呼吸器官是肺和皮肤 D、鸟类的肺与特殊的气囊相通为其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
  • 10. 图为水稻活细胞中葡萄糖通过呼吸作用进行物质转化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稻葡萄糖在条件X下进行的呼吸又称发酵 B、条件X可能是水稻被水淹了 C、物质a是水,物质b是二氧化碳 D、等量水稻葡萄糖在条件X下比在条件Y下产生的能量多
  • 11. 汽车的运动过程和人体组织细胞的生理活动中,都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转化,如图所示。下列对两者共同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都可以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都通过氧化反应释放出能量 C、都将化学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 D、都参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和氧循环
  • 12. 人体呼出气体与吸入气体相比,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氧气被利用以及二氧化碳产生的场所分别是( )
    A、组织细胞、组织细胞 B、肺、组织细胞 C、肺泡、组织细胞 D、组织细胞、心脏
  • 13. 如图是关于呼吸作用的概念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植物体活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B、图中Y可表示氧气 C、呼吸作用过程合成了有机物 D、呼吸作用释放了能量
  • 14. 马拉松运动员在赛后感到肌肉酸痛,一段时间后,酸痛感逐渐减弱直至消失。对此现象的解释:运动员剧烈运动时,①氧供应不足,细胞进行无氧呼吸释放能量;②能量消耗增加,心跳加速,血流量增加,体内呼吸作用加强;③乳酸刺激肌肉,大脑产生酸痛的感觉:④乳酸在有氧条件下被人体细胞逐渐代谢。其合理顺序是
    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④③②① D、②③④①
  • 15. 图中①~④表示人体气体交换的四个过程,a、b代表气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比b高 B、①②过程通过气体扩散完成 C、③过程需要血红蛋白的参与 D、④过程将静脉血转为动脉血

二、填空题

  • 16. 生物在不同条件下常会采用不同的呼吸方式,这是适应环境的一种表现,试回答:
    (1)、学校运动会上400米比赛后,运动员常会感到肌肉酸痛,这是因为剧烈运动时,人的能量消耗增加,需要更多氧参与氧化分解,此时会造成供氧不足,细胞就会进行来释放能量,同时产生了较多的乳酸引起的。
    (2)、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动植物主要以另一种方式进行呼吸作用,这种方式能使葡萄糖彻底分解为 , 以释放更多的能量。
  • 17. 泥鳅是一种栖息于河流、湖泊、沟渠、水田等浅水且多淤泥环境的小型鱼类。
    (1)、泥鳅和其他鱼类一样,主要是用呼吸。
    (2)、泥鳅对缺氧的耐受力很强,离水不易死亡,是因为泥鳅可以直接将空气吞入,在肠道内吸收氧气,称为“肠呼吸”。下列结构特征有利于泥鳅肠呼吸的是____。
    A、肠道很短 B、肠壁很薄,具有很多褔皱 C、肠壁具有丰富的血管网 D、肛门可以排出废气
  • 18. 如图甲为呼吸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图乙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1-是人体进行呼吸的主要器官,2-呼吸道不仅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而且还能使到达肺部的气体变得温暖、湿润和清洁,3-膈肌和肋间肌为呼吸提供动力;
    (2)、图乙中血液从毛细血管的[4]端流到[5]端,a代表的物质是
  • 19. 中国苹果产业协会发布:2024年,中国苹果产量、消费规模均世界第一。但苹果不易储存,商家为此丰富了加工产业链。
    (1)、商家实施冷链+互联网模式快速出货。新鲜苹果中含有丰富的(写出一种),该营养素无法提供能量,但能被人体直接吸收。
    (2)、制作苹果汁。苹果汁中含有丰富的糖分,糖类物质进入人体被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在(填器官名称)。
    (3)、制作苹果醋。苹果醋饮品常含微量酒精是因为制作流程中添加的酵母菌在密封容器内进行(选填“有氧”或“无氧”)呼吸将糖分转化为酒精。
  • 20. 中国酿酒历史悠久,始于商周时期。酿酒时的物质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1)、t0至 t1阶段,不产生酒精的原因是酵母菌进行的是(选填“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
    (2)、t1至 t2阶段葡萄糖含量大量减少,开始产生酒精,此时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文字表达式是
    (3)、t2时刻后,酵母菌数量减少可能是由于____减少引起的。  (选填字母)
    A、酒精 B、二氧化碳 C、葡萄糖
  • 21.  温岭高橙是柚与橙的自然杂交种,其酿制的高橙果酒含有黄酮类物质和柠檬苦素类物质,具有清热降火、健脾益胃等功效。部分酿制过程如下:

    ①挑选新鲜高橙果实,用0.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0秒,清水洗净后切成小块,再用打碎机处理成果浆。

    ②加入酒曲,混合均匀,然后进行密闭发酵。

    ③发酵期间每天按时振荡,直至发酵结束。

    (1)、 酒曲中的有效成分是(选填“乳酸菌”或“酵母菌”) 。
    (2)、 酿酒过程主要是微生物进行呼吸产生酒精。
    (3)、 发酵期间需要注意装置内的压强变化,防止生成的气体过多导致压强过大引发危险。
  • 22.  如图表示环境中氧的浓度对植物细胞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

    (1)、 A 点表示植物组织释放CO2较多,这些CO2的产物。
    (2)、 由A 到B,CO2的释放量急剧减少,其原因是
    (3)、 由B到C,CO2的释放量又不断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4)、为了有利于贮藏蔬菜或水果,贮藏室内的氧气应调节到图中的哪一点所对应的浓度?。采取这一措施的理由是

三、实验与探究题

  • 23. 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可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小科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和试剂验证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操作如下:

    ①将装置A置于35℃恒温水浴锅中。

    ②打开止水夹K均匀地通入氮气,待装置中的空气排净后,关闭止水夹K,再将带有1g酵母菌颗粒的铂丝伸入装置A的10%葡萄糖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

    (1)、将装置A置于35℃恒温水浴锅中目的是
    (2)、实验前为什么要先通入氮气?答:
    (3)、酵母菌的无氧呼吸的文字表达式:
  • 24. 小明想探究植物呼吸作用强度与温度的关系。他准备了足量颗粒饱满、大小相似的黄豆种子,平均分成5组,分别放入带有氧气传感器的密闭瓶中,并在每组中加入等盘且适量的清水,然后将这些容器分别置于20℃、25℃、30℃、35℃、40℃的恒温箱中(如图)。实验前用氧气测量仪测定各组瓶内氧气含量的初始值;4小时后再次测定各组瓶内的氧气含量。具体实验数据如下表:

    温度/℃

    20

    25

    30

    35

    40

    初始含氧量/%

    20.9

    20.9

    20.9

    20.9

    20.9

    4小时后含氧量/%

    18.9

    18.0

    17.9

    17.7

    19.3

    前后含氧量差值/%

    2.0

    2.9

    3.0

    3.2

    1.6

    (1)、选用的种子要“颗粒饱满”,是因为
    (2)、本实验用来反映呼吸作用强度。
    (3)、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初步结论是
    (4)、有同学提出:种子表面的微生物对实验结果有干扰。请你说明其理由
  • 25. 温度、水分、有机物等因素均可影响酵母菌的生长、繁殖,某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一步探究温度对酵母菌发酵程度的影响,实施了以下实验:

    ①将浓度为2%的葡萄糖溶液煮沸,冷却后待用;

    ②将4个相同装置(如图甲)的洁净广口瓶装满浓度为2%葡萄糖溶液;

    ③将4个装置分别置于10℃、20℃、35℃、55℃环境中保持一段时间;

    ④分别向4个广口瓶加入2.5g的酵母菌;

    ⑤记录每分钟小液滴的移动距离,将所得数据绘制曲线,如图乙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是通过记录来判断酵母菌的发酵程度。
    (2)、步骤①中将葡萄糖溶液煮沸的目的是
    (3)、55℃时实验数据均较小,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26. (8分)实验发现,鸡蛋越新鲜,其中的气室越小,之后随着存放时间的增加,气室越来越大。小科查阅资料得知气室变大与鸡蛋内部的水分蒸发有关,为此他设计了如下实验:

    步骤1:选取同批刚产3天的鸡蛋10枚,随机分为A(常温25℃)、B(冷藏4℃)两组,每组5枚;

    步骤2:每天固定时间用强光照射鸡蛋钝端,标记气室边界并测量气室直径;

    步骤3:连续记录7天数据,计算气室体积变化率。

    (1)、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是(写1个即可)。
    (2)、实验数据显示,A组气室体积增长速率显著高于B组,说明:
    (3)、有同学认为“气室增大仅由水分蒸发导致”,请结合生物学知识提出一个可能被该同学忽略的因素:
    (4)、若要验证蛋壳气孔数量影响气室变化”,请补充实验设计思路:

    ①选择产自不同品种鸡的鸡蛋若干。

    ②通过用显微镜观察的方法分组后再检测气室变化。

  • 27. 果酒和果醋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两种饮料,由微生物发酵制得。在葡萄丰收季,同学们可以自制果酒和果醋,如图所示就是制作的流程和步骤。

    小金想进一步探究酵母菌的发酵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在五个相同的发酵瓶子中分别装入等量的相应物质,搅拌均匀,在五个瓶口处套上相同的气球并密封,置于相应温度下,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表所示现象:

    装置

    物质

    温度(℃)

    现象

    1

    带皮葡萄汁

    18~25

    有气泡产生,气球胀大

    2

    去皮葡萄汁

    18~25

    有少量气泡产生,气球不胀大

    3

    高温灭菌处理后的葡萄汁

    18~25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不胀大

    4

    高温灭菌处理后的葡萄汁加酵母菌

    18~25

    有气泡产生,气球胀大

    5

    高温灭菌处理后的葡萄汁加酵母菌

    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不胀大

    (1)、请根据以上实验和所学科学知识,推断酵母菌生存需要的条件是
    (2)、在自制果酒时对新鲜葡萄适度冲洗的原因是
    (3)、根据自制果酒和果醋的流程图,请分析酵母菌在酒精发酵阶段和醋酸杆菌在醋酸发酵阶段中主要的呼吸方式分别是
    (4)、酿制果酒过程中须定期控松瓶盖放气,否则瓶子会炸裂,原因是

四、综合题

  • 28. 中国酿酒历史悠久,起始于商、周时期,距今已有三千余年。酿酒所用原料主要是大米等,利用酵母菌酿酒时,需要先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然后隔绝空气。请你结合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不同阶段酵母菌及酒精变化原因。


  • 29.  车厘子又名樱桃, 富含营养,备受大家喜爱。
    (1)、车厘子是一种喜温而不耐寒的落叶果树,适宜生长在环境温度为15~25℃、降水量为600~1000毫米的地区。据此推测,下图中最适合车厘子生长的地方是
    (2)、为有效延长车厘子的保鲜期,在运输过程中采取低温冷藏和充入较高浓度二氧化碳气体的保鲜措施。这两项措施均可以抑制细胞的作用。
    (3)、车厘子含糖量较高,建议人们要适量食用,以免过多的糖类在体内转化为贮存,增加肥胖等风险。
  • 30.  右图是小科画的人体代谢的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①—⑦表示生理过程,A—E表示系统。请据图回答问题:

    (1)、 人体摄入的蛋白质在 B 系统最终被化成进入C系统。
    (2)、 氧气进入C系统最先到达心脏的(填心脏的结构名称) ,再随着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
    (3)、 写出图中主要供能物质在组织细胞中有氧呼吸的文字表达式:
  • 31. 项目小组制作了一个堆肥桶,可以通过堆肥的方式处理枯枝落叶等垃圾。具体操作如下:学生将落叶、果皮等垃圾放入堆肥桶,定期翻动并控制湿度。一段时间后,垃圾被分解为有机肥料,用于学校菜园的蔬菜种植。

    (1)、堆肥处理后产生的沼气、酒精等来自于微生物的(选填“有氧”或“无氧”)呼吸。
    (2)、根据该小组探究所得的图表,请你分析最适宜的翻动频率
    (3)、有人认为“厨余垃圾堆肥比化学肥料更环保”,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 32.  如图为科学兴趣小组运用实验装置探究酵母菌呼吸作用的类型的实验。

    实验开始时,关闭活塞,观察两个装置中着色液位置的变化,实验数据记录如表所示,结合该实验及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h

    0

    0.5

    1

    1.5

    2

    2.5

    3

    3.5

    4

    装置1中着色液向左移动的距离x/ mm

    0

    10

    20

    25

    30

    33

    35

    35

    35

    装置2 中着色液向右移动的距离y/ mm

    0

    0

    0

    2

    6

    12

    15

    20

    30

    (1)、装置1中着色液会向左移动的原因是
    (2)、结合实验及数据,装置2中着色液移动的距离 y 表示
    (3)、酵母菌在1~3h间所进行的呼吸类型及强度变化分别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