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5-09-26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 小题,第1-12 题,每小题2分,第13-16题,每小题4 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
1. 寨卡病毒通过伊蚊叮咬传播,可导致婴儿患“小头症”,其模式图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可以使用富含葡萄糖的培养液培养寨卡病毒 B、寨卡病毒的遗传物质彻底氧化分解可得到尿嘧啶、腺嘌呤 C、可用苏丹Ⅲ染液检测该病毒的囊膜 D、病毒的蛋白质一定在细胞内合成2. 下列关于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生理过程的比较,正确的是( )A、都通过RNA的复制来传递遗传信息 B、都通过有丝分裂实现细胞增殖和分化 C、都通过生物膜系统完成胞内物质运输 D、都通过ATP与ADP的转化利用能量3. 糖类、脂质、蛋白质是组成细胞的重要有机物。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纤维素与糖原在结构上的差异与两者单体的种类、排列顺序密切相关 B、脂肪中氧含量更高,所以相同质量的脂肪分解时,放出的能量比糖类多 C、性激素是一种脂质,与其合成有关的细胞器是内质网 D、蛋白质是含N的有机物,其中N元素主要分布在氨基中4. 研究者发现胰腺癌细胞在葡萄糖不足时,能利用胞内的尿苷磷酸化酶将尿苷分解为尿嘧啶和核糖两部分,尿嘧啶经代谢过程转化为丙酮酸。以下推理不正确的是( )A、尿苷的元素组成是C、H、O、N、P B、尿苷可用于合成尿嘧啶核糖核苷酸 C、尿苷可能来自胞内RNA的分解代谢 D、尿苷可作为胰腺癌细胞的能源物质5. 下列有关高中生物相关实验的叙述合理的是( )A、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与低温诱导染色体变化的实验中,所用到的酒精都有冲洗作用 B、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对临时装片进行了两次观察形成前后自身对照 C、将黑藻置于NaHCO3溶液中,通过不断改变光照强度并测量溶液中溶解氧含量来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D、用光学显微镜观察黑藻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可观察到大量的绿色基粒结构6. 质子泵是生物膜上特异性转运H+的蛋白质,对维持细胞局部环境以及能量代谢的正常进行起着重要作用。下图是常见的两种质子泵,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叶肉细胞中的类囊体膜和线粒体内膜可能分布有F型质子泵 B、生物膜上有质子泵体现了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核糖体膜上可能分布有V型质子泵 D、V型质子泵转运H+的方式为协助扩散7. 下图为生物膜系统和细胞器的相关图示,关于图中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1中C代表的细胞器是叶绿体,产生氧气的场所是其类囊体薄膜 B、图2中丙代表的细胞器是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共有的 C、图1中的①②两个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系统的统一性和流动性 D、图2中的甲就是图1中的E和F,图2中的乙就是图1中的C和D8. 线粒体功能失调时,其内部的细胞色素C被释放到细胞质基质中,不仅直接影响水和大量能量的产生,还会导致细胞凋亡。线粒体自噬性降解可消除功能失调的线粒体对细胞的不良影响,同时缓解因O2堆积后产生的氧自由基对细胞的损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色素C分布在线粒体内膜上 B、细胞色素C引发的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基因调控 C、线粒体的自噬性降解与线粒体内部产生的水解酶有关 D、氧自由基可能通过诱发线粒体DNA突变对细胞造成损伤9. 植物受到低温胁迫,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导致活性氧积累,膜透性增加。有学者对盆栽龙眼分别喷施赤霉素(GA3)和油菜素内酯(BR),低温条件培养一段时间,测定酶活性,结果如下表。叙述错误的是( )实验操作
过氧化物酶活性(U·mg-1·min-1FW)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U·g-1·FW)
蒸馏水
8
348
GA3 208μM
3
285
BR 0.5μM
20
486
BR 1.0μM
26
441
A、低温处理时间、温度及龙眼树龄均属于该实验的无关变量 B、一定量的GA3可影响细胞代谢,增加细胞内的活性氧含量 C、一定量BR可通过提高相关酶活性降低低温对膜透性的影响 D、通过本实验可确定提高SOD活性和POD活性的BR最适剂量10. 龙血树在《本草纲目》中被誉为“活血圣药”,有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的功效。图甲、乙分别为龙血树在不同条件下相关指标的变化曲线(单位: mmol•cm-2•h-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据图甲分析,温度为 30℃和40℃时,叶绿体消耗 CO2 的速率相等 B、40℃条件下,若黑夜和白天时间相等,龙血树能正常生长 C、补充适量的矿质元素可能导致图乙中 D点右移 D、图乙中影响 C、D、E三点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不同11. 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中的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的动物细胞都一直在进行有丝分裂 B、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过程中,都发生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使体内碎渣增多,不利于个体生长发育 D、在有丝分裂末期,细胞在赤道面上都会向内凹陷12. 某生物兴趣小组在做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时,制作了如下曲线,A到F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DE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 B、在EF时间段中染色体的数量不变 C、CD段中,某条染色体的一对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组成为Y和y,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基因突变 D、AB段和CD段的核DNA数量比为1:213. 光呼吸是植物利用光能,吸收O2并释放CO2的过程。研究者将四种酶基因(GLO、CAT、GCL、TSR)导入水稻叶绿体,创造了一条新的光呼吸代谢支路(GCGT支路),如图虚线所示。
据图分析,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光呼吸时C5与O2的结合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 B、光呼吸可以将部分碳重新回收进入卡尔文循环 C、GCGT支路有利于减少H2O2对叶绿体的损害 D、GCGT支路可以降低光呼吸从而提高光合效率14. 信号肽假说认为,翻译时,编码分泌蛋白的mRNA首先合成信号肽,信号肽与信号识别颗粒(SRP)结合,SRP再通过与内质网上的SRP受体结合,将新生肽引导至内质网,肽链在内质网腔中继续合成并被初步加工,同时核糖体发生解聚,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分泌蛋白的合成及在内质网中的初步加工只有ATP供能 B、过程③在信号肽酶的作用下肽链的信号肽被切除后即为成熟的分泌蛋白 C、若基因中编码信号肽的序列发生改变,可能导致内质网无法对多肽进行加工 D、信号肽借助信号识别颗粒将信息传至内质网膜上,体现了生物膜具有流动性15. 下图为水稻糊粉层细胞中G蛋白合成和运输模式图,字母表示细胞结构,数字表示运输途径。研究发现,正常水稻糊粉层细胞的储藏型液泡合成并储存淀粉,其胚乳正常;gpa3基因突变的水稻糊粉层细胞因 G 蛋白结构异常而错误运输,通过与细胞膜融合定位至细胞壁,最终导致其储藏型液泡缺陷,不能正常合成并储存淀粉,其胚乳萎缩,粒重下降3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胚乳萎缩水稻的糊粉层细胞壁上可积累结构异常的G蛋白 B、可以用¹8O代替3H标记研究②途径中淀粉的运输过程 C、G蛋白的合成起始于游离的核糖体,B结构起运输枢纽作用 D、含有G蛋白的囊泡与细胞膜、液泡前体融合,体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16. 基因Bax和Bcl-2分别促进和抑制细胞凋亡。研究人员利用siRNA干扰技术降低TRPM7基因表达,研究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都受遗传信息的调控 B、TRPM7基因可能通过抑制Bax基因的表达来抑制细胞凋亡 C、TRPM7基因可能通过促进Bcl-2基因的表达来抑制细胞凋亡 D、可通过特异性促进癌细胞中TRPM7基因的表达来治疗相关癌症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
17. 缺镁是导致龙眼叶片黄化的主要原因。为探究缺镁对龙眼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做了相关研究,结果如图1和图2。

回答下列问题:
(1)、缺镁导致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是缺镁会导致叶绿体上的叶绿素含量下降,影响光反应的产生,进而影响暗反应;另一方面,根据图1可知,龙眼缺镁会导致 , 从而影响净光合速率。(2)、CO2从气孔进入细胞间,主要通过方式进入叶肉细胞叶绿体基质中与C5结合产生C3 , 这一反应过程称为。根据图2数据,缺镁组净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气孔相对开度,阐述你的依据是。(3)、为了进一步研究龙眼缺镁对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简要写出研究思路。18. 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一类视网膜功能退化的遗传病。目前已经发现有多达20个基因的100多个突变位点与RP有关。下图是两个单基因突变引起的RP患者的部分家系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有多达20个基因的100多个突变位点与RP有关,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的特点。(2)、甲家族中RP的遗传方式为;乙家族中RP的遗传方式最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是。(3)、已知位于X染色体上的RP2基因是导致RP的主要致病基因之一,为研究家系乙的患病原因是否与RP2基因有关,研究人员做了如下检测:在获得家系成员知情同意后,采集该家系成员的外周血,分别提取不同家族成员的基因组 DNA,以其作为模板,根据设计引物进行 PCR扩增,对不同成员的PCR产物测序。测序结果如下。由此可初步判断,家系乙的RP发生(是/否)与RP2基因突变有关。
(4)、传统的治疗不能阻止和逆转视网膜的损害。结合上述信息,请为乙家族提出一个基因治疗RP的新思路:。19. 细胞分裂素(CK)参与调节植物对食草昆虫的防御反应。为研究其机理,科研人员以番茄为研究对象、斜纹夜蛾为危害昆虫,研究外施CK或CK信号缺陷对番茄防御斜纹夜蛾的影响;虫害对番茄CK代谢的改变及CK 葡萄糖基化修饰对番茄抗虫性的影响。部分结果见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分裂素的合成部位主要是 , 在促进细胞分裂方面,与表现为协同作用。(2)、用含BAP(细胞分裂素类似物)的水溶液喷施野生型番茄幼苗24h后,接种斜纹夜蛾幼虫,48h后记录斜纹夜蛾幼虫的体重增量,实验结果见图1.对照组的处理为 , 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3)、已知SlHK2、SlHK3、SlHK4均为番茄内的细胞分裂素受体基因。研究人员以野生型和SIHK4基因缺失突变体番茄为材料,设计并开展实验,结果如图2.此实验的目的是探究SlHK4是否参与了内源细胞分裂素调节番茄抗斜纹夜蛾过程中的。(4)、糖基化失活是植物维持CK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葡萄糖基转移酶(UGT)可催化有活性的细胞分裂素(tZ)转变为非活性形式(tZOG),请设计实验验证虫害对番茄CK活性的改变与糖基化修饰有关。写出你的实验思路:。20. 林窗是指森林群落中老龄树死亡或偶然因素导致成熟阶段的优势物种死亡,从而在林冠层形成空隙的现象。科研人员对多年生马尾松人工林进行团状采伐,形成小型林窗(100∼225m2)、中型林窗((625∼900m2)和大型林窗((1225∼1600m2),每个类型林窗9个,以未采伐的马尾松人工纯林作为对照,测定了不同林窗中不同土层的土壤动物类群数目,结果如下图。请回答:
(1)、在进行这类研究时,常采用法对土壤小动物进行采集、调查,原因是。(2)、对马尾松人工林进行采伐后,不同土层土壤动物的种类有显著的差异,体现了群落的结构。群落内各种生物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是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结果。(3)、长期过度的纯林化经营,致使马尾松人工林病虫害频发。结合上图数据进行分析,推测其原因可能是。由此可见,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要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各组分之间要有合适的比例,通过改变和优化结构,从而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这体现了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原理。(4)、为促进马尾松人工林稳定持续发展,根据本实验结果可采取的措施是。21. 柑橘树生长过程中易受某种革兰氏阴性菌感染,严重危害柑橘产量。科研人员将M基因转入柑橘中,该基因控制合成的酶可抑制该种革兰氏阴性菌的生长与繁殖。如图是培育转基因柑橘的过程示意图,已知限制酶HindⅢ、BamHⅠ、SalⅠ的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分别为5'-A↓AGCTT-3' 、5'-G↓GATCC-3'、5-G↓TCGAC-3'。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除了含有目的基因外,还必须含有(回答2点)等。据图分析,在基因表达载体构建过程中,应使用对M基因和质粒进行切割,原因是。(2)、利用 PCR 技术克隆M基因时,应选择下图中的引物(填序号),引物的作用是。
(3)、将图中农杆菌先后置于含的培养基中培养,从而筛选出含重组质粒的农杆菌。为检测转基因柑橘幼苗是否可以抵抗革兰氏阴性菌的感染,在个体生物学水平上,操作方法是。(4)、图中由柑橘细胞培育成转基因柑橘幼苗采用了技术,该技术的原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