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储能学校丽园校区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10月阶段性素养评价 科学(1-3章)

试卷更新日期:2025-10-21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45 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错选均不给分)

  • 1. 小明同学进行了一次全身体检,其中一项指标说明他的胃酸过多。依据下列食物的酸碱性,为缓解小明的胃酸过多症状,医生建议小明同学饮食中可适当选用( )

    食物

    苹果

    葡萄

    牛奶

    豆浆

    PH

    2.9~3.3

    3.5~4.5

    6.3~6.6

    7.4~7.9

    A、苹果 B、葡萄 C、牛奶 D、豆浆
  • 2. 下列秦代陶俑彩绘上的颜料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朱砂(HgS) B、铅丹(Pb3O4) C、炭黑(C) D、孔雀石 Cu2OH2CO3
  • 3. 化学观念是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基础。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元素观: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B、分类观:水和三氧化二铁都是氧化物 C、守恒观:1g碳与1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2g二氧化碳 C+O2=CO2 D、转化观: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实现物质转化
  • 4. 二氧化氯(ClO2)是游泳池高效、安全的消毒剂,可由以下反应制得: 2NaClO3+X+H2SO4=2ClO2 +2Na2SO4+H2O,可推测X为()
    A、NaCl B、Na2SO3 C、Na2O D、SO2
  • 5. 生活中可以用科学知识来解决一些问题,下列生活中的做法不合理的是()
    A、用烧碱改良酸性土壤 B、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薄层水垢CaCO3和 Mg(OH)2 C、用食用碱(Na2CO3)溶液洗涤餐具上的油污 D、大量饮用碳酸饮料会使人体内钙元素流失,从而可能导致骨质疏松
  • 6.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取少量样品,加入镁条观察现象 B、常温下,pH<7的溶液显酸性,因此pH<7的降水一定都是酸雨 C、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D、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酸性
  • 7. 下列各组物质,能在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NaOH、HNO3、CaCl2 B、NaCl、H2SO4、 Mg(NO3)2 C、K2SO4、CuCl2、HCl D、Ba(NO3)2、H2SO4、KNO3
  • 8. 我国科研人员用纳米级氢氧化钙颗粒加固壁画取得成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固过程主要与二氧化碳反应 B、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粘合壁画 C、水分蒸发有助于壁画加固过程 D、澄清石灰水加固壁画效果更好
  • 9. 乙醇酸(C2H4O3)是制备生物降解材料聚乙醇酸的原料,其在自然环境中降解的微观示意图如图(相同小球表示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参与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2:3 B、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甲物质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D、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都保持不变
  • 10. 某同学利用H2O2溶液在MnO2作用下的反应,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下列操作或现象错误的是( )

    A.加入固体

    B.倾倒溶液

    C.称量质量

    D.有气泡产生

    A、A B、B C、C D、D
  • 11. 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已知相同条件下,同浓度溶液中水的挥发能力近似相等),根据实验事实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序号

    实验装置

    容器内物质初始质量

    操作1

    两天后容器内物质质量

    操作2

    实验结果

    10.00g

    放置两天

    10.00g

    取2份少许等量的③溶液,向其中分别滴加①和②中溶液至中性

    消耗溶液质量:

    ①>②

    10.00g

    6.69g

    10.00g

    8.47g

    A、两天后,①中溶液的 pH小于②中溶液的 pH B、两天内,②中溶液挥发出的水一定大于3.2lg C、③中溶液减少量比②中少,只因NaOH不挥发 D、可推理得出③中原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1%
  • 12. 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装置中,胶头滴管中吸入某种液体,平底烧瓶中充入(或放入)另一种物质,挤压胶头滴管加入液体,一段时间后两装置中的气球都明显胀大(忽略液体体积对气球体积的影响)。则滴管和烧瓶中所用试剂可能是()

    选项

    A

    稀盐酸和氧化铜

    水和硝酸铵固体

    B

    水和氢氧化钠固体

    AgNO3溶液和稀盐酸

    C

    稀硫酸和锌粒

    水和浓硫酸

    D

    Na2CO3溶液和稀盐酸

    NaOH 溶液和 CO2

    A、A B、B C、C D、D
  • 13. 实验室里有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小科学习了氢氧化钠的性质后,猜测NaOH溶液中含有Na2CO3 , 他想对猜想进行鉴定,以下方法不能用来区分的是()
    A、无色酚酞 B、稀盐酸 C、BaCl2溶液 D、Ca(OH)2溶液
  • 14. 如图所示进行对比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两侧均加入5g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反应过程中右侧小试管内更剧烈 B、恢复至室温后左侧气球体积较大 C、反应过程中左侧红墨水上升更快 D、反应结束后两边金属均完全消失
  • 15. 关于下列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①: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说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A、实验②:试管中黑色固体变成红色,说明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 B、实验③:反应前后天平读数不变,说明消耗的铁和生成的铜质量相等 C、实验④: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溶液X中可能含有 HCO3-

二、填空题(本题共 5小题,每空 2 分,共34分)

  • 16. 物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现象反映本质。如图是小科构建的硫酸部分知识网络,其中“一”表示相连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

    (1)、石蕊试液在 H2SO4溶液中显红色,该溶液中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的离子是
    (2)、在实验室中常用浓硫酸做干燥剂,这是利用它的
    (3)、写出上述化学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图中②发生化学反应的现象是
  • 17.  CuO-CeO2催化剂在燃料电池研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铈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

    ①铈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②CeO2中氧元素为-2价, 铈元素为价。

    (2)、 CuOCeO2催化剂可以实现有关反应的分阶段进行,其微观示意图如下。

    ① 反应I可应用于燃料电池,电池工作时能转化为电能。

    ②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 

  • 18.

    (1)、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其发生和收集装置应选用下图中的(填字母),其中仪器②的名称为 , 用A装置加热分解碳酸氢钠时,试管口略微向下倾斜的目的是
    (2)、小科同学在做常见酸、碱、与指示剂反应的实验时,所用试剂如图乙所示,实验后他把三支试管中的溶液都倒入干净烧杯中,发现混合液呈红色),则该混合液中含有的溶质除了石蕊还有
  • 19. 实验室利用如图1 所示实验装置制取氧气。

    (1)、实验前,先用止水阀夹住橡胶管,再向仪器A中加入水,观察到 , 说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2)、若用排水法收集了一瓶气体,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 验,发现木条没有复燃,可能的原因有____。
    A、实验所用的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太小 B、开始收集时,倒置于水槽中的集气瓶未装满水。 C、导管口一出现气泡就立即收集
    (3)、若用如图2所示实验装置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则气体从(填“a”或“b”)口通入。
  • 20. 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

    (1)、该反应是反应。(填反应类型),
    (2)、反应前后乙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 5 小题,每空 2 分,共42 分)

  • 21. 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自制酸碱指示剂”实践活动。

    【活动1】将紫甘蓝叶研碎后加入适量酒精浸泡一段时间,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挤出,得到紫甘蓝液。

    【活动2】探究紫甘蓝液在不同酸碱性溶液中的颜色变化,结果如下表所示。

    pH

    1~2

    3~6

    7~9

    10~11

    12~14

    颜色

    绿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紫甘蓝叶研碎的目的是
    (2)、“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挤出”相当于(填实验操作名称)。
    (3)、若往1mL pH=13 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1~2滴紫甘蓝液,溶液呈色;继续滴加稀盐酸至溶液呈绿色,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此时酸、碱是否恰好完全反应?答:(填“是”或“否”)。
  • 22. 月壤含有大量氧元素,若能在月壤中找到氢元素,将为“月壤制水”提供可能。为此,我国科研团队对嫦娥五号月壤进行深入研究,有如下新发现:①月壤中的钛铁矿储存了氢;②加热月壤,钛铁矿中铁的氧化物与氢反应得到水,且月壤中含铁物质的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③1g月壤大约可产生63mg水。

    据此,科研团队提出月球水资源开采的新设想:在月球上采用合适手段聚焦太阳光,直接加热月壤至熔融状态,即可实现水的生产。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铁的氧化物(如FeO)与氢气反应生成铁和水,该反应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
    (2)、可用于聚焦太阳光的仪器(或用品)有(填一种)。
    (3)、 63mg水中的氢元素质量为 mg。
    (4)、加热月壤至500~600℃时,铁单质的质量保持不变。该条件下,含铁物质与氢(用H2表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我国科研团队关于“月壤制水”的研究成果对未来月球科研站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体现在(写一条)。
  • 23. 久置的镁带表面会有一层灰黑色固体。为了测量久置镁带中金属镁的质量分数,同学们提出以下实验方法:取一定质量的镁带,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根据测得生成气体的体积计算金属镁的质量分数。(老师提示:镁与稀硫酸反应放热;灰黑色固体除了氧化镁之外,还存在少量碱式碳酸镁 [MgCO3MgOH2 , 它与酸反应会产生CO2气体;碱石灰是 CaO和NaOH的混合物)同学们从下列装置中选择合适的装置,组装并进行实验,

    (1)、图C、D虚线框内有一种测量体积的仪器(未画出),该仪器是
    (2)、完成该实验应选择的装置为(填字母)。
    (3)、结合实验方法和选择的装置分析,会造成实验结果不准确的是____。
    A、加入稀硫酸不足,镁带有剩余 B、装置气密性不好 C、反应结束,立即读数
  • 24. 同学们发现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无明显现象,但可以从pH、温度、反应物等角度验证中和反应是否发生。某学习小组试图从生成物的角度来探究酸碱中和反应。该小组取变色硅胶、无水醋酸和氢氧化钠固体进行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

    已知:

    ①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为红色;

    ② 无水醋酸是一种有机酸,与盐酸一样具有酸的通性;

    ③ 试管内气体均经过干燥处理。

    (1)、装置中的无水醋酸,在物质分类中属于(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装置中的试管内气体做干燥处理的目的
    (3)、实验前,装置内的U形管内液面相平,则实验过程中,应该可观察到丙的U形管内液面(填“左低右高”“左高右低”或“液面相平”)。
    (4)、请结合甲、乙、丙三个装置说明,假如无水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有水生成,则装置甲、乙的相应实验现象是:
  • 25. 宁波有端午吃“灰水粽”的习俗。所谓“灰水粽”是指用草木灰的浸出液浸泡糯米做成的粽子,清香软糯。小科对制作“灰水粽”的草木灰展开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糯米中加入食用碱可起到中和微生物生成的酸、软化食物纤维等作用;

    ②草木灰中富含钾盐,主要成分是K2CO3 , 还含有少量K2SO4和KCl。

    【实验探究】检验草木灰的成分,并测定草木灰中K2CO3的质量分数。

    (1)、取适量草木灰于烧杯中,加足量水浸泡,过滤得到草木灰的浸出液;取少量浸出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观察到酚酞试液变色,则说明草木灰的浸出液呈碱性。
    (2)、为了检验草木灰的浸出液中存在Cl- , 请写出实验方法:
    (3)、小科用图示装置测定草木灰中K2CO3的质量分数,通过测定丙装置质量的增加量来计算K2CO3的质量(草木灰中其他成分遇稀盐酸不产生气体),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其作用除搅拌乙、丙中的反应物外,还可以
    (4)、有同学认为通过丙装置质量增加量来计算K2CO3的质量结果会偏大,为了更精确的测量,该同学建议在乙丙之间增加两个吸收装置,你认为装置中从左到右按顺序应盛放的两种试剂是
    A、NaOH溶液
    B、浓硫酸溶液
    C、NaHCO3饱和溶液
    D、滴有稀硝酸的 AgNO3溶液

四、解答题(本题共6 小题,第 26题8分,第27题6分,第28题4分,第29题8分,第30题 7 分, 第31题 8分, 共 41分)

  • 26. 我国宣布力争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相互平衡。请回答以下问题: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若每个家庭每天平均消耗甲烷0.32kg,按1亿个家庭计算,每天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千克(假设甲烷完全燃烧)。
    (2)、某研究机构发明了转化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技术。

    方法一: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用甲醇生产人造纤维;

    方法二: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后用作燃料。这两种转化方法将对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影响(填“增加”、“减少”或“不影响”):方法一: ;方法二: 

    (3)、若用方法一来吸收第(1)题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能产生甲醇多少千克(假设反应完全),请写出计算过程。
  • 27. 将未经砂布打磨的铝条放入盛有足量稀硫酸的密闭容器中,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气体压强和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由图象可知密闭容器内发生了反应(选填“吸热”或“放热");
    (2)、请对曲线各部分变化情况作出解释。
  • 28. 医学上常用双氧水来清洗创口和局部抗菌。小美同学为了测定一瓶医用双氧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取该双氧水69g放入烧杯中,然后加入2g二氧化锰,完全反应后,称得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69.4g。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锰在反应中的作用是
    (2)、该双氧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
  • 29. 学校某兴趣小组做了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的实验,小科为测定反应后混合溶液的成分及含量,向烧杯中分5次共加入200克10%的氢氧化钠溶液,得到沉淀的质量记录如下:

    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克

    40.0

    80.0

    120.0

    160.0

    200.0

    生成沉淀的质量/克

    0.0

    2.45

    7.35

    9.8

    9.8

    (1)、分析实验过程,第一次加入 40.0克氢氧化钠溶液,为什么没有生成沉淀?
    (2)、分析实验过程,如果加入90克NaOH溶液,溶液中的溶质是 
    (3)、原来混合溶液中氯化铜的质量为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4)、若小科在称量沉淀前,没有将沉淀上吸附的溶质清洗掉就直接干燥,则会造成计算氯化铜的含量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 30. 为了测定某化肥中( NH42SO4的含量,小科称取如图甲商标的化肥4.5g,倒入烧杯后加水至完全溶解,再逐滴滴入 BaOH2溶液。测得数据如图乙所示(杂质溶于水但不参与反应)。

    ××化肥

    主要成分: NH42SO4

    含量要求: NH42SO486%

    ××化工有限公司,

    已知: NH42SO4+BaOH2=BaSO4+2NH3+2H2O

    (1)、硫酸铵是常见的一种化肥,下列有关硫酸铵的说法误的是____(填字母)。
    A、硫酸铵是一种氮肥 B、硫酸铵能使农作物枝叶繁盛 C、硫酸铵可预防植物茎秆软弱、易倒伏
    (2)、坐标轴上的a数值为
    (3)、通过计算说明该化肥是否达到商标中的含量要求。
  • 31. 为了测定某黄铜(铜锌合金)样品的组成,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取4份相同质量的样品分别放入等质量的烧杯中,然后分别加入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已知锌与稀硫酸反应: Zn+H2SO4=ZnSO4+H2,铜不参与反应),用天平称量,记录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次序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所取样品的质量/g

    25.0

    25.0

    25.0

    25.0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10.0

    20.0

    30.0

    40.0

    生成气体的质量/g

    0.10

    0.20

    0.25

    0.2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经分析,在第1次实验结束后,反应物完全反应。
    (2)、50.0g样品与足量稀硫酸反应最多能生成g气体。
    (3)、计算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具体计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