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龙山中学共同体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素养检测(一) 科学试题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10-2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
1. 著名作家海伦·凯勒失去了听觉和视觉,但她通过“阅读盲文学习了大量的知识,她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是 ( )A、心灵感应 B、味觉 C、嗅觉 D、触觉2. 发生地震等地质灾害时,被困在建筑物废墟中的遇险者可以通过敲击就近的铁制管道来向外界求救。这主要是利用了铁管可以( )A、通风 B、通水 C、传热 D、传声3. 如图是某地颇具特色的“音乐公路”。路面上分布着许多横向凹槽,每个凹槽的间距不同,汽车驶过时会改变槽内空气的振动频率,从而改变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音量4. 近几年来近视成为青少年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定时远眺是预防近视的有效措施,远处物体成像的部位及视觉形成的部位分别是( )A、视网膜、角膜 B、视网膜、视觉中枢 C、晶状体、视网膜 D、瞳孔、视网膜5. 我国高速列车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美好生活带来了新福祉,为世界高速列车的发展树立了新标杆。动车组轨道用的是超长无缝钢轨,可以避免轮与轨之间的缝隙碰撞发声,从而给乘客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下列实例中,减弱噪声的方法与之相同的是( )A、摩托车上的消音器 B、路口的噪声监测仪 C、高架路上的隔音板 D、工厂里的降噪耳塞6. 小科采用如图装置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板应选用厚度较大的 B、所成的像可在光屏上承接 C、实验环境的亮暗对实验没有影响 D、可将白纸替换为带有刻度的纸张,便于比较物与像到玻璃板的距离7. 2月24 日是“世界讨厌香菜日”,全球约15%的人对香菜“深恶痛绝”。研究表明这些人的嗅觉受体对香菜中的醛类物质异常敏感,食用香菜时会产生类似“肥皂味”或“金属味”的体验。下列有关嗅觉的说法错误的是( )A、嗅觉感受器是位于鼻黏膜的嗅觉细胞 B、嗅觉是兴奋传到大脑皮层时形成的 C、人在感冒时对气味的敏感度下降是因为丧失了嗅觉 D、“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因为嗅觉具有适应性8. 如图所示是春秋战国时期盛水的容器——“鉴”,我国古代将镜子称作“鉴”就是由于“鉴”中盛水可用来照面。若你正对着“鉴”中平静的水面,就会看到自己在水中的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看到的像是由镜面反射形成的 B、水中所成的像是实像 C、像到水面的距离不能超过“鉴”的高度 D、人越靠近水面,水中的像越大9. 暖水瓶的瓶胆夹层是真空的,可用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将一个电子发声器放入瓶中,塞上瓶塞,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分析、判断。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真空夹层的是 ( )A、塞上木质瓶塞和塑料瓶塞进行比较 B、把暖水瓶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C、用一个完好的暖水瓶和一个瓶胆漏气的暖水瓶进行比较 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电子发声器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10. 科研人员用低音频灭火装置进行灭火,如图所示,装置通过发出30~60 Hz的低频声波,在短短数秒内就扑灭了火焰。下列关于低音频灭火装置说法错误的是( )A、低音频灭火装置发出的声音人耳可以听到 B、声波可以灭火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低音频灭火装置也需要振动发声 D、装置发出的低频声波指的是其发声的响度11. 如图是某主动降噪耳机的消音原理图。该耳机能根据噪声情况产生相应的反噪声声波,与噪声合成,达到降噪效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耳机在声源处降噪 B、该耳机在声音传播过程中降噪 C、该耳机通过改变噪声的响度实现降噪 D、该耳机通过改变噪声的音调实现降噪12. 如图所示,纸筒 A的一端蒙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 B 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为了在A 端得到清晰的像,要调整A、B间的距离,这时( )A、眼睛应对着B 端向筒内观察,看看像是否清楚 B、应把B 端朝着明亮的室外,A筒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 C、应把A 端朝着明亮的室外,B筒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 D、如果看近处的景物时像很清楚,再看远处的景物时就应该把B 向外拉,增加A、B间的距离13. “呼麦”是蒙古族的一种高超演唱形式,演唱者运用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形成低音,其方法是演唱者首先运用闭气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发出粗壮的气泡音,形成低音声部。然后巧妙地调节舌尖的空隙,用一股气息冲击发出高音(类似于吹口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演唱,可以实现罕见的一人同时唱出高音和低音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呼麦”中高音、低音指声音的响度 B、“呼麦”中的高音、低音是由不同的物体振动产生的 C、“呼麦”中高音是超声波、低音是次声波 D、“呼麦”中高音和低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等14. 小明在光具座上从左向右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数据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物距u/cm
60
30
20
15
12
像距v/cm
12
15
20
30
60
A、该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 B、从第1次实验到第5次实验,光屏上所成清晰的像越来越大 C、当物距u=4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的像 D、第5次实验后,在透镜和光屏间放一近视眼镜镜片,光屏要向左移才能成清晰的像15. 下表是光在几种介质中传播时的速度,图(a)是光在几种介质中发生折射时的光路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介质
真空
空气
水
玻璃
光速/m·S-¹
3×108
2.99×108
A、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B、分析表中的数据和光路图,可以得出结论:光从传播速度大的介质斜射入传播速度小的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C、由分析的结论可知,光从水中斜射入玻璃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D、现代医学中常用超声波来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超声波从空气中斜射入人体后也发生类似光一样的折射现象.如图(b)所示,则超声波进入人体击碎结石时,入射点在O点的右侧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
16. 如图是在课堂中利用钢尺探究声现象的实验情景。(1)、将钢尺紧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发出声音,说明声音是产生的。(2)、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发出声音的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发出声音的不同。(3)、将钢尺伸出桌面的一端对着点燃的蜡烛,拨动钢尺发现烛焰熄灭,说明声音可以传递。17. 今年年初“南方小土豆”、“广州砂糖橘”带火了哈尔滨这座古老的城市,独特的冰雪城堡体验和特色美食圈粉无数。其中冻梨最受欢迎,它外表是黑乎乎硬邦邦的(图1),但是冻之前跟新鲜的水果梨一样,也是白色的。冻梨咬起来特别脆,口感比较细腻,冰凉的汁水,甜中带酸,别有一番风味。(1)、品尝冻梨,汁水甜中带酸的味觉形成部位是 。(2)、冰还可以制成我们所学的透镜。早在西汉时期的《淮南万毕术》中记载有“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图2)。“削冰令圆”就是把冰块制成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若要“火生”应把“艾”放在透镜的位置。18. 随着人们对住宅功能标准的不断提高,门窗玻璃由普通玻璃改用双层真空玻璃,如图所示。这种玻璃不影响采光但却能起到减弱噪声的效果,双层真空玻璃是利用真空的原理,从(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19. 小红站在学校大厅衣冠镜前2m 的地方,镜中小红的像到小红的距离为m;小红发现衣领处有一点污渍,便走近镜子,镜中的像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大厅内光线较暗,为了看清衣领上的污渍,她应将光源照向(填“衣领”或“平面镜”)。20. 如图所示是某校手持式成像测温仪,通过前端安装的摄像头,在显示屏上能成学生的影像,并利用温度传感器,能快速显示出学生的体温。该仪器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所成的是(选填“正立”或“倒立”)、缩小的实像;要满足这个成像条件,人应该离镜头的位置是(选填“2倍焦距以外”、“1倍焦距到2倍焦距之间”或“1倍焦距以内”)。21. 学习科学要学会利用书籍的信息进行反思,并从中获取新的信息。(1)、关于声音的速度,课本上是这样描述的:“15℃时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从描述中我们可以得到: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和有关;(2)、借助示波器,可以观察到不同声音的波形。如图是两个不同的发声体A和B发出的音调和响度不同的波形示意图,其中发声体的音调高;(3)、运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可以探测海洋深度,超声波声呐(选填“能”或“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22. 雨后的天空常常出现彩虹,我们通常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来研究此现象,如图甲所示。实验中,位于光屏(填“a处上方”或“b处下方”)的光能使温度计示数明显升高。如图乙所示,一束紫光沿AO从空气射向玻璃,OB 和 OC 分别是紫光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二线互相垂直,入射角为60°,则折射角的大小为。如果一束红光也沿AO 斜射向玻璃,则红光的折射光线与 OC 比较更(填“靠近”或“远离”)法线。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
23. 〔项目提出〕当我们在家中弹奏乐器、欣赏音乐或观看电视节目时,有可能会打扰需要休息的家人和邻居。小明打算将家中的一个房间改造为隔音房间来解决上述问题,通过制作隔音房间的简易模型,初步探究哪种材料的隔音性能好。(1)、(项目分析)材料和工具选择:①选择鞋盒充当“房间”;②选择闹钟作为噪声源;
③选用海绵、石膏板、窗帘布、棉花四种隔音材料;④用分贝测试仪检测噪声的强弱。
在控制噪声的方法分类中, “隔音”是在减弱噪声。
(2)、〔项目实施〕隔音测试:①小明先将响铃的闹钟放入未做处理的鞋盒内,在距离鞋盒1m 处摆放分贝测试仪检测噪声的强弱,此时显示为85 dB;②将厚度为1 cm四种材料分别铺满鞋盒的每个面,在相等的距离处摆放分贝测试仪,测出数据并记录在下表中。材料(厚度1 cm)
海绵
石膏板
窗帘布
棉花
分贝测试仪的示数
72 dB
70 dB
78 dB
80 dB
由上表数据可知,的隔音性能最好。
(3)、(展示交流)其他小组的同学用相同的闹钟,在距离鞋盒1m 处测出的数据与小明的不同,他们所测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前后数据分析,可能影响隔音材料的性能。材料(厚度2cm)
海绵
石膏板
窗帘布
棉花
分贝测试仪的示数
70 dB
68 dB
76 dB
78 dB
(4)、有同学认为人耳可以替代分贝测试仪进行探究,并提出如下两种方案,相比之下,更好的方案是____(填“A”或“B”)。A、人距鞋盒一定距离处,先后比较人听到闹钟在铺满两种材料的鞋盒里发出声音的大小 B、人边听声音边后退,直至听不到闹钟发出的声音为止,比较两次人距鞋盒的距离24. 小闻同学按如图所示将四个相同的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着瓶口吹气,能分辨出“do(1)、re(2)、mi(3)、fa(4)”四个音阶,就能探究出“音调与空气柱长短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1)、小闻同学对瓶吹气时会引起振动。(2)、小闻同学分辨出A、B、C、D四个瓶子中发出的声音分别对应do(1)、re(2)、mi(3)、fa(4)四个音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3)、如果改用筷子敲打瓶子,那么音调的排序和贴着瓶口吹气时的音调排序刚好相反,请说明理由。。(4)、小闻同学利用同一个声音传感器将实验过程中三次敲打瓶子产生的波形图拍了下来,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次实验小闻是用不同大小的力度敲击了同一个瓶子 B、三次实验小闻是用相同的力度敲击了不同的瓶子 C、甲、乙两图对应的实验中,小闻敲击瓶子的快慢相同 D、丙图对应实验中,小闻的敲击的瓶子发出的声音尖锐25. 下图是小明同学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1)、在图甲中,使一束光贴着纸板A 沿 EO 射向平面镜上O 点,观察反射光线和对应的入射光线,多次改变光束入射角度,描绘每次光的径迹,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记录如下表所示:实验次数
1
2
3
4
5
入射角
15°
30°
45°
60°
75°
反射角
15°
30°
45°
60°
75°
本实验多次改变入射角的目的是:____(填序号);
A、得出普遍的规律 B、减小误差(2)、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入射角;(3)、如果让光线逆着 FO 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 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4)、在图乙中,将纸板 B沿 PQ 剪开,把纸板 B的上部分沿 NP 向后折,实验时在纸板 B上观察到下部分有反射光线,上部分(填“有”或“无”)反射光线,这表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26. 小明发现自己戴的近视眼镜的镜片是一块凹透镜,于是他查阅相关资料得知:①物体通过凹透镜成正立缩小的像,且物距越大、像距越大、像越小;②同一物体,物距相同时,通过焦距越小的凹透镜,所成的像越小;③近视眼镜的镜片度数与其焦距的关系如下表:焦距/m
镜片度数/度
2
50
1
100
0.5
200
0.2
500
(1)、分析表格数据中近视眼镜的镜片度数与其焦距的数量关系,可得结论:。(2)、小明将近视眼镜逐渐靠近纸上文字时,看到的文字大小将逐渐(填“增大”或“减小”)。(3)、小明分别将A、B两副不同度数的近视眼镜,放置在书籍前相同位置,通过镜片观察到不同的像,如图所示。请判断哪副眼镜的镜片度数较高,并说明理由: 。27.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某次实验过程中,小敏移动光屏直到出现清晰的像,蜡烛、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所成的是倒立、的实像。(2)、若只通过移动透镜,使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透镜应该移到 cm刻度处。(3)、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原来成在光屏中央的像“跑”到光屏的上方了。下列操作中,可以让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的有(多选,填序号)。①将光屏上移一段距离②将蜡烛下移一段距离③将透镜下移一段距离
(4)、探究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小敏模拟了近视和远视的矫正,实验中,小敏给凸透镜A戴上“眼镜”(凸透镜B);光屏上刚好出现清晰的像,摘下“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若要通过移动蜡烛使像再次清晰,应将蜡烛向(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 A 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四、解答题(本题共5小题,,共35分)
-
28. 雨后天晴的夜晚,人在月光下行走,如图,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甲同学迎着月光走,应走(选填“亮”或“暗”)处,因为若迎着月光走,月光射到水面上时,在水面发生的是(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乙同学背着月光走,应走(选填“亮”或“暗”)处。29. 学习声音的传播及特性时,老师做了以下几个实验,请回答:(1)、图1研究声音的传播方式中,运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填字母);A、推理法 B、类比法 C、控制变量法 D、转换法(2)、图2实验A图中的音调比B(填“高”“低”或“一样”);(3)、人耳听到10Hz的声音(填“能”或“不能”)。30. 按要求作图(请保留作图痕迹)(1)、如图所示,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2)、S为点光源,请作出S点发出的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空间一点P 的光线(保留作图痕迹)。(3)、如图所示,凸透镜的主光轴与水面相平,F是凸透镜的焦点,一束与水面平行的光射到凸透镜,请完成后续的光路图。31. 芯片是电子设备的心脏和大脑,光刻机是制造芯片的核心装备。其原理如下:先在硅片表面涂一层光刻胶,再用紫外线光束透过有集成电路图的镂空掩膜,经过凸透镜照射下面的硅片,会使硅片上出现清晰缩小的电路图案,被光线照射到的光刻胶会发生反应,硅片上就会出现相应的电路图案。(1)、紫外线属于(选填“可见光”或“不可见光”);(2)、人看到硅片上的电路图案,视觉的形成部位在;(3)、下列关于光刻机工作过程中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可多选)。A、在硅片上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B、硅片位于缩图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 C、在硅片上的像是正立、缩小的虚像 D、缩图透镜为凸透镜,对入射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E、将镂空掩膜向上移动1cm,硅片也需向上移动小于1cm的距离,才能再次成清晰的像32. 如图所示为某声速测量仪器的使用说明书和实验装置图。
使用说明书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甲、乙是声信号采集器.
(2)复位后用棒锤敲打铜铃,声音被甲、乙接收
(3)液晶屏显示甲、乙接受到信号的时间差,单位为:
(1)、小科同学将铜铃放到甲的左边,并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则铜铃离甲越远,液晶显示屏上的数值(选填“越大”“越小”或“不变”);(2)、通过查阅资料,小科同学了解到在空气中“温度越低,声速越小”,为了验证这一规律,她把铜铃固定放在甲的左边,并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然后用冰块冷却甲、乙之间的空气,则液晶显示屏上的数值将____;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3)、小科继续验证声速与气体内部压强的关系,把铜铃固定放在甲的左边,并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在甲、乙之间增大压强,发现液晶显示屏的数值变小,则声速随气体压强增大而____;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4)、若在某次实验中,小科将铜铃放置在甲、乙之间并与甲、乙在一条直线上,如图所示,通过测量已知 液晶显示屏上显示:2×10-3s,则此时声速为多少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