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综合》精选压轴题(二)—2025年浙江省八(上)数学期中复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5-10-19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在Rt△ABC中,∠C=90°,点P在边AB上.BC=6, AC=8, ( )
    A、若∠ACP=45°, 则CP=5 B、若∠ACP=∠B,则CP=5 C、若∠ACP=45°,则CP= 245 D、若∠ACP=∠B,则CP= 245
  • 2. 如图,在锐角三角形ABC中,AC=2AC边上的中线BD=3 . 过点A作AEBC于点E,记BC的长为a,BE的长为b.当a,b的值发生变化时,下列代数式的值不变的是(       )

    A、a+b B、ab C、a2+b2 D、ab
  • 3. 如图,点P是∠AOB内任意一点,且∠AOB=40°,点M和点N分别是射线OA和射线OB上的动点,当△PMN周长取最小值时,则∠MPN的度数为(  )

       

    A、140° B、100° C、50° D、40°
  • 4. 如图,四边形ABDC中,AC=DC=3BAC的角平分线ADBD与点D,E为AC的中点,则ABDEBC面积之差的最大值为(   )

       

    A、9 B、4.5 C、3 D、1.5
  • 5. 如图,ABCCDE均为等边三角形,且点B,C,D在同一直线上,ADCE于点G,BEAC于点H,连结CFGH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     )

    (1)AD=BE;(2)AFB=60°;(3)BF=AF+FC;(4)CF平分BFD;(5)CGH是等边三角形.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 6. 如图,BDABC的角平分线,BA=BC=10AC=12DEBC , P,Q分别是BDBC上的任意一点,连接PAPCPQAQ , 给出下列结论:

    PC+PQAQ

    AE+DE=BC

    PC+PQ的最小值是245

    ④若PA平分BAC , 则APD的面积为9.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7. 如图,在△ABC中,∠ACB=60°,AG平分∠BACBC与点GBD平分∠ABCAC于点DAGBD相交于点FBEAGAG的延长线于点E , 连接CE ,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①若∠BAD=70°,则∠EBC=5°;②BF=2EF;③BECE;④ABBG+AD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 8. 如图,在ADEABC中,E=CDE=BCAE=AC , 过AAFDE , 垂足为FDECB的延长线于点G , 连接AG . 四边形DGBA的面积为64,AF=8 . 则FG的长是(     )

    A、8 B、152 C、203 D、6
  • 9. 如图,点P是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一点,PEBC于点EPFCD于点F , 连接EF , 给出下列四个结论:①AP=EF;②PD=2EC;③PFE=BAP;④PB2+PD2=2PA2 . 其中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 10. 如图,在ABC中,A=60°ABCACB的平分线分别交ACAB于点D、E,CEBD相交于点F,连接DE . 下列结论:①AB=BC;②BFE=60°;③CEAB;④点F到ABC三边的距离相等;⑤BE+CD=BC . 其中错误的结论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二、填空题

  • 11. 如图,已知在RtABC中,ACB=90°AC=8BC=12DAC上的一点,CD=3 , 点PB点出发沿射线BC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向右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 . 过点DDEAP于点E . 在点P的运动过程中,当t时,能使DE=CD

  • 12. 如图,在ABC中,ADBC边上的高线,CEAB边上的中线,DGCE于点G,且EG=GC . 若BEC=126° , 则B的度数是

  • 13. 在ABC中,CA=CB=2,ACB=120° , 将一块足够大的直角三角尺PMN(M=90°,MPN=30°)按如图所示放置,顶点P在线段AB上滑动,PM始终经过点C , 斜边PN交AC于点D.在点P滑动过程中,PCD为等腰三角形时,则点P与点B的距离BP为.

  • 14. 如图所示,在等腰RtABC中,ACB=90° , 点D为射线CB上的动点,AE=AD , 且AEADBEAC所在的直线交于点P , 若ACPC=92 , 则BDCD=

  • 15. 如图,在RtABC中,ABC=90°A=30° , 点D,E,F分别是线段ACABDC的中点,下列结论:①EFB为等边三角形.②SDFBE=12SABC . ③AE=2DF . ④AC=8DG . 其中正确的是

  • 16. 如图,ABC中,AB=ACB=40° , 点D是BC上一动点,将ABD沿AD折叠得到ADE , 当ADEABC重叠部分是直角三角形时,BAD的度数为

  • 17. 如图,在ABC中,AB=AC , 点DABC内,AD平分BAC , 连接CD , 把ADC沿CD折叠,AC落在CE处交ABF , 恰有CEAB.BC=10AD=7 , 则EF= 

  • 18. 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BDAC于点D , 点EF分别在线段AD和线段BD上,连结BE , 则BE平分ABD , 且满足BF=CE , 若BC=5,EF=3 , 则EFB的面积为

  • 19. 如图,已知ABCADE均为等边三角形,点O是AC的中点,点D在射线BO上,连结OE,EC , 则ACE= , 若AB=1 , 则OE的最小值=

  • 20. 如图,在ABC中,ACB=60°,BC=6 , 分别以ABAC为边在ABC外作等边ABD和等边ACE , 连结BECD.

    (1)、BEC=24° , 则CBE=
    (2)、若AC=8 , 则CD的长为.

三、综合题

  • 21. 在ABC中,AB=AC,BAC=45°CDAB于点D , 点E,F分别在AC,BC上,且EFBC,EF与CD交于点N.
    (1)、如图1,当点E与点A重合时,

    ①求证:ADNCDB;②直接写出CFEN的值.

    (2)、如图2,当点E在AC边上时

    ①依题意补全图2;②CFEN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

  • 22. 在ABC中,ABC=30°ACB=70°DBC的中点.点HAB上的点,将BDH沿DH所在的直线对折,记点B的对应点为B'

    (1)、当B'DBH时,求BDH的度数.
    (2)、当点B'落在ABC的一边上时,求BDH的度数.
    (3)、当点B'落在直线BC上方,且对折后重叠部分为等腰三角形时,求BDH的度数.
  • 23. 如图1,已知在RtABC中,ABC=90° , 已知BC=15AB=20D是边AC上一动点,连接BD , 以BD为对称轴将CBD翻折至C'BD

    (1)、若C'DBC时.

    ①求证:CB=CD

    ②求折痕BD的长.

    (2)、如图2,若C'DBC时,以B为原点,直线BCx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求此时C'的坐标.
  • 24. 如图1,直线AM⊥AN,AB平分∠MAN,过点B作BC⊥BA交AN于点C;动点E、D同时从A点出发,其中动点E以2cm/s的速度沿射线AN方向运动,动点D以1cm/s的速度沿射线AM方向运动;已知AC=6cm,设动点D,E的运动时间为t.

    (1)、求∠ACB的度数;
    (2)、当点D在射线AM上运动时满足AD:CE=2:3,求点D,E的运动时间的值:
    (3)、当动点D在射线AM上运动,点E在射线AN上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某个时间,使得△ADB与△BEC全等?若存在,请求出此时BD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 25. 如图1是实验室中的一种摆动装置,BC在地面上,支架ABC是底边长为BC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摆动臂AD可绕点A旋转,摆动臂DM可绕D旋转,AD=4,DM=3.

    (1) 在旋转过程中,

    ①当A,D,M三点在同一直线上时,求AM的长;

    ②当A,D,M三点为同一直角三角形的顶点时,求AM的长;

    (2) 当摆动臂AD顺时针旋转90 , 点D的位置由ΔABC外的点D1转到其内的点D2处,连接D1D2如图2,此时∠AD2C=135 , CD2=17 , 求BD2的长.

  • 26. 如图1,过△ABC的顶点A分别作对边BC上的中线AD和高线AE

    (1)、在图1中,若AB=15,AC=13,BC=14,BE=a , 分别求出a ,  BD2+AD2 的值;
    (2)、①如图1,猜想AB2+AC2BD2+AD2之间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②如图2,∠MON=45°,点P是边OM上一动点,点Q是边ON上一点,且OQ=8, 则OP2+PQ2的最小值为    ▲    

  • 27. 如图,ACBD于点E , 连接ABCDAB=10BE=8 , 点P在线段AB上运动时(不与A,B重合),点Q在线段AC上,满足CQ=65AP , 连接PQ . 当PAB中点时,Q恰好与点E重合.

    (1)、求AC的长.
    (2)、若C=BP运动到AB中点时,求证:直线PQCD
    (3)、连接BQ , 当ABQ是等腰三角形时,请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AP的长.
  • 28. 如图,已知等边ABC , 点DABC内的一点,连接DA,DB,DC,ADB=120°.以CD为边向CD上方作等边CDE , 连接AE0°<ACE<60°).

    (1)、求证:BDCAEC.
    (2)、若DC=2n,AD=AE , 则ADE的面积为.
    (3)、若DA=n2+1,DB=n21,DC=2nn为大于1的整数).求证:DA2+DC2=AC2.
  • 29. 在∆ABC中, ∠ACB=90°,AC=BC, D为边AB上一点.

    (1)、如图1,若AC=72 ,  AD=3, 求∆CDB的面积;
    (2)、如图2, 作DE⊥CD, 且DE=CD, 连结 CE交边AB 于点F, 连结BE.

    ①若BC=BD,求证: ∠ADC=∠BED;

    ②若BD>BC, 写出线段 BC, BE, CE 长度之间的等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 30. 某兴趣小组在学习了勾股定理之后提出:“锐(钝)角三角形有没有类似于勾股定理的结论”的问题.首先定义了一个新的概念:如图(1)ABC中,MBC的中点,P是射线MA上的点,设APPM=k . 若BPC=90° , 则称k为勾股比.

    (1)、如图(1),过BC分别作中线AM的垂线,垂足为ED . 求证:CD=BE
    (2)、①如图(2),当k=1 , 且AB=AC时,AB2+AC2=                               BC2(填一个恰当的数).

    ②如图(1),当k=1ABC为锐角三角形,且ABAC时,①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也请说明理由.

  • 31. 在△ABC中,∠ACB=90°,AC=BC AB=4,点D是射线AB上的一个动点,将线段CD绕点C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CD , 连结BD.

    (1)、如图1,若动点D线段AB上运动时,求证:△ACD≌△CBD.
    (2)、如图2,若动点D射线AB上运动时,连结ADDD.

    ①当△ADD为等腰三角形时,求线段AD的长.

    ②当线段AD=        时, △CDB与△DDB的面积存在3倍的关系.

  • 32. 在等腰△ABC中,AB=AC , 点DAC上一动点,点EBD的延长线上,且AB=AEAF平分∠CAEDE于点F , 连结FC

    (1)、如图1,求证:∠ABE=∠ACF
    (2)、如图2,当∠ABC=60°时,在BE上取点M , 使BM=EF , 连结AM

    求证:△AFM是等边三角形;

    (3)、如图3,当∠ABC=45°时,且AEBC时,求证:BD=2EF
  • 33. 在△ABC中,ABAC , ∠BAC=140°.

    (1)、如图1,DBC边上一定点(不与点BC重合),将△ABD沿AD翻折至△AB'D , 连结B'C , 求∠BAD与∠DCB'的数量关系.
    (2)、如图2,当点DBC边上运动时,仍将△ABD沿AD翻折至△AB'D , 连结B'C

    ①当AB'BC时,求∠AB'C的度数.

    ②当△DB'C为等腰三角形时,求∠BAD的度数.

  • 34. 如图1 , 在ABC中,ACB为锐角,点D为射线BC上一点,连接AD , 以AD为一边且在AD的右侧作正方形ADEF

    (1)、如果AB=ACBAC=90

    ①如图2 , 当点D在线段BC上时(与点B不重合) , 线段CFBD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为            , 线段CFBD的数量关系为           

    ②如图3 , 当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时,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说明理由;

    (2)、如果ABACBAC是锐角,点D在线段BC上,当ACB= 时,CFBC(CF不重合).(请直接写出答案,如若需要,自行绘图)
  • 35. 等边ABC中,点DE分别在边AB,BC上,连结DE , 以点D为中心将DE逆时针旋转60°得到DF , 连结EF , 设AD=kBE

    (1)、当k=1时,如图1,点FAC上.求证:CF=BE
    (2)、当k=2时,如图2,连接CF , 请求出ECF的度数;
    (3)、当k=12时,如图3,连接AF,BF , 当AF+BF取得最小值时,ADAB=_____.
  • 36. 如图1,△ABC和△CDE均为等腰三角形,ACBCCDCEACCD , ∠ACB=∠DCE=α,且点ADE在同一直线上,连接BE

    (1)、求证:ADBE
    (2)、如图2,若α=90°,CMAEM . 若CM=7,BE=10,试求AB的长.
    (3)、如图3,若α=120°,CMAEMBNAENBN=3aCMb , 直接写出AE的值(用ab的代数式表示).
  • 37. 如图,在ABC中,E 是AB中点,F 是AC上一动点,连接EF , 将AEF沿直线EF折叠得DEF

    (1)、如图①,若点D 恰好落在线段BC上,求证:EFBC
    (2)、如图②,若ABC为等边三角形,且边长为4+43 , 当点D 落在线段CE上时,求AF的长度:
    (3)、如图③,若ABC为直角三角形,BAC=90°AC=8 . 连接ADBDCD , 若ACDBCD面积相等,且CD=4 , 求ABC的面积.

四、实践探究题

  • 38.

    【问题情境】在数学课上,老师出示了这样一个问题:已知,如图1,ABC中,若AC=5BC=3 , 点D为AB边中点,求AB边上的中线CD的取值范围.

    经过小组合作交流,找到了解决方法:“倍长中线法”.

    (1)请按照上面的思维框图,完成证明.

    【探究应用】

    (2)已知:如图2,ABCCACB中,CDAB边上的中线,E在BC边上,连接AECD于F,且AF=BC . 求证:AFD=BCD

    【拓展延伸】

    (3)如图3,若ABC=90°AB=3BC=4ADBC边上的中线,E是AB上一点,连接CEAD于点F,且CF=AB=3 , 求AE的长.
  • 39. 综合实践

    在学习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时,数学兴趣小组发现这样一个模型:它是由两个共顶角顶点且顶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构成的,在两个等腰三角形位置变化的过程中,始终存在一对全等三角形.数学兴趣小组称此图形为“手拉手模型”.请你和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研究下面的问题.

    【探究发现】

    (1)如图1,在ABCADE中,AB=ACAD=AEBAC=DAE=30° , 点DAC上,连接BDCE , 且BDE三点共线,则图中与线段BD相等的线段是                 BEC=            °

    【初步运用】

    (2)如图2,在ABCADE中,AB=ACAD=AEBAC=DAE=α , 连接BDCE交于点O . 找出图中与BD相等的线段,并证明;

    【迁移应用】

    (3)如图3,在四边形ABCD中,点E是四边形内一点,且AEB=DEC=90°AE=BE=6DE=EC=4 , 请计算AD2+BC2的值.

  • 40. 【方法探索】

    (1)如图1 , 已知OC平分AOB , 点DE分别在边OAOB上,AOB=120°DCE=60° . 小明为了证明OD+OE=OC , 用了如下两种方法:

    构图方法

    小明得到下列结论

    你认为正确的结论是(写序号)

    如图2 , 在OB上取点F , 使OF=OC , 连接CF

    DCO=ECF

    CODCFE

    OE=2EF

    Ⅰ.______

    如图3 , 过点C分别作边OAOB的垂线,垂足分别记为MN

    CD平分MCO

    MCD=ECN

    CMDCNE

    Ⅱ.______

    【类比探究】

    (2)如图4 , 已知AOB=DCE=90°OC平分AOB

    ①当点DE分别在边OAOB上时,请你证明:OD+OE=2OC

    ②当点DE分别在OAOB所在的直线上,DCO>90° , 且OD=52OE=2时,请你画出图形并求出CD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