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综合》精选压轴题(一)—2025年浙江省八(上)数学期中复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5-10-19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如图,在△ABC 和△ABD 中,AB=AC=AD,AC⊥AD,AE⊥BC 于点 E,AE 的反向 延长线与 BD 交于点 F,连结 CD,则线段 BF,DF,CD 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

    A、BFDF=CD B、BF+DF=CD C、BF2+DF2=CD2 D、2BF2DF=CD
  • 2.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12,BC=DC,∠A=60°,点E在AD上,连接BD,CE相交于点F,CE∥AB.若CE=9,则CF的长为( )

    A、4.5 B、5.5 C、6 D、43
  • 3.  如图,COD=30° ,  点 A1A2A3 均在射线 O C 上, 点 B1B2B3 均在射线 O D 上, A1B1A2 ,  A2B2A3A3B3A4 均为等边三角形. 若 OA1=2 ,  则 AnBnAn+1 的边长为( )

    A、2 n B、2n1 C、2n D、2n+1
  • 4.  如图, A, B, C, D 四个点顺次在直线 l 上, AC=a,BD=b. 以 A C 为底向下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CE, 以 BD 为底向上作等腰三角形 BDF, 且 FB=FD=56BD ,  连结 A F, DE, 当 BC 的长度变化时, ABF 与 CDE 的面积之差保持不变, 则 a 与 b 需满足( )

    A、a=43b B、a=65b C、a=53b D、a=2b
  • 5. 如图,在△ABC中,AC=1,AC边上的中线BD2。过点A作AE⊥BC于点E,记BE长为x,BC长为y。当x,y的值发生变化时,下列代数式的值不变的是( )

    A、x+y B、x-y C、xy D、x2+y2
  • 6. 如图,在ABC中,AC=BC,B=30°,D为AB的中点,P为CD上一点,E为BC延长线上一点,且PA=PE.有下列结论:①CAD=30°;②PAD+PEC=30°;③PAE为等边三角形;④CE=CP+2PD.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 7. 将两个等边三角形△AGF和△DEF按如图方式放置在等边三角形ABC内.若求四边形ABEF和三角形DGF的周长差,则只需知道(   )

    A、线段AD的长 B、线段EF的长 C、线段FH的长 D、线段DG的长
  • 8. 如图,在RtACB中,ACB=90° , 按下列步骤作图:①分别以点B,C为圆心,大于12BC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M,.N,作直线MN交AB于点D;②以C为圆心,CD长为半径画弧交AB于点E.下方探究得到以下两个结论:①BCE是等腰;②若AC=6,BC=8 , 则点E到AC的距离为4425 , 则( )

    A、结论①正确,结论②正确 B、结论①正确,结论②错误 C、结论①错误,结论②正确 D、结论①错误,结论②错误
  • 9. 如图,两块大小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C重合,连接AD,BE,当点B,D,E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则下列结论:①AD=BE;②BD⊥AD;③BD平分∠ABC;④SABD=SABC﹣SDCE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10. 如图,在△ABC中,AB=AC=5,BC=6,D,E分别为线段AB,AC

    上一点,且AD=AE,连接BE、CD交于点G,延长AG交BC于点F.以下四个结论正确的是( )

    ①BF=CF;        ②若BE⊥AC,则CF=DF;

    ③连结EF,若BE⊥AC,则∠DFE=2∠ABE

    ④.若BE平分∠ABC,则FG=32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二、填空题

  • 11. 如图,在ABC中,ACB=90°CAB=30°BC=2 , 以AB为边作一个等边三角形ABD , 将ABD折叠,HK为折痕.若使点D与点C重合,则BK的长度为

  • 12. 圆规是尺规作图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图1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圆规样式.图2是根据圆规结构构造的特殊“圆规”图形.当“圆规”合拢时,点A和点E重合,点C落在线段AB上,AB=10,∠BAF=15°.当“圆规”展开一定角度,直立在纸面上时,∠BCD和∠CDF的度数固定不变,EFAE(如图3),则此时以点A为圆心,AE长为半径所作圆的面积为

    (结果保留根号和 π )

  • 13. 如图,在△ABC中,ABAC , ∠BAC=130°,点DBC边上,△ABD、△AFD关于AD所在的直线对称,∠FAC的角平分线交BC边于点G , 连接FG . △DFG为等腰三角形时,∠BAD=

  • 14. 如图,以Rt△ABC的各边为斜边分别向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已知点E在线段DF上

    BC=1,AC=2,记△AEF面积为S1 , △BDE面积为S2 , 则S1+S2的值为

  • 15. 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BAC=90°, 等边三角形ADE的顶点D在BC边上,连结CE,已知∠DCE=90°,CD=2 , 则AB的长为

  • 16. 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线,CE是AB边上的中线,DGCE于点G , 且EG=GC.若BEC=126° , 则B的度数是.

  • 17. 如图,Rt△ABC中,∠ACB=90°,∠ABC=30°,AC=4,D是线段AB上一个动点,以BD为边在△ABC外作等边△BDE,若F是DE的中点,连结AF,当CF取最小值时, △ACF的周长为

  • 18. 如图,在ABC中,D是AC边上一点,且AB=AD=DC=29 , 连结BD并延长至点E , 使DEBD=34 , 连结AE,若E=45° , 则DE=BC=.

  • 19. 如图,在△ABC中,∠BAC=90°,∠B=30°,AB=6,D为AB上一点,且△ADE为等边三角形,AD=2.点F是边BC上的一个动点,连结DF,以DF为边在左侧作一个等边△DFG,连结AG.

    (1)、当∠BDF=60°时,DF的长是
    (2)、在整个运动过程中,AG的最小值是
  • 20. 如图,A,B,C,D四个点顺次在直线l上,AC=a,BD=b.以AC为底边向下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CE,以BD为底边向上作等腰三角形BDF,且FB=FD=56BD.

    当a=18 , b=6时,△AEC和△BFD的面积和是.

    连结AF,DE,当BC的长度变化时,若ABF与CDE的面积之差保持不变,则a与b需满足的条件是.

三、综合题

  • 21. 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2倍,这样的三角形我们称之为“智慧三角形”.比如:三个内角分别为100°,50°,30°的三角形是“智慧三角形”,如图∠MON=40°,在射线OM上找一点A,过点A作AB⊥OM交ON于点B,以A为端点作射线AD,交线段OB于点C.

    (1)、∠ABO=
    (2)、若∠ACB=60°.求证: △AOC为“智慧三角形”
    (3)、当△ABC为“智慧三角形”时,请求出∠OAC的度数
  • 22. 如图,在△ABC中,AC=3cm,BC=4cm,∠ACB=90°.点DB点出发沿BA方向移动,移动速度为1cm/s,设移动时间为 t s.

    (1)、当CDAB时,求ADCD的长度.
    (2)、当△ACD是以AD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时,求t的值.
    (3)、设点A关于直线CD的对称点为P.当点P落在直线BC上时,连结DP , 求△PDB的面积.
  • 23. 已知AD为等边△ABC的角平分线,△ABC的边长为6,动点E在直线AD上(不与点A重合),连接BE.以BE为一边在BE的下方作等边△BEF,连接CF.

    (1)、如图1,若点E在线段AD上,

    ①求证:△ABE≌△CBF;

    ②当DE=2AE,SABC=93时,则点F到BC的距离是        

    (2)、如图2,若点E在AD的反向延长线上,且直线AE,CF交于点M.
    ①求∠AMC的度数;
    ②若P,Q为直线CF上的两个动点,且PQ=8,连接BP,BQ,判断△BPQ的面积是否为定值.若是,请直接写出这个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 24. 如图1,在Rt△ABC中,∠ACB=90°,BC=4,点D在AB边上运动,△CDB沿着CD折叠得到△CDB' , 直线CB'与直线AB相交于E点。

    (1)、如图2,若AC=3,CB'⊥AB,求CE的长度;
    (2)、当△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时,求AC的值;
    (3)、若AC=3,△EDB'为钝角三角形,直接写出BD长度的取值范围。
  • 25. 如图, △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沿ABC的边从点A运动到点B,再从点B运动到点C点E是边BC上一点,运动过程中始终满足BD=CE.

    (1)、如图1,当点D在AB边上时,连接AE,CD相交于点G①求证:AE=CD.②求∠CGE的度数.
    (2)、如图2,当点D在BC边上时,延长AB至点F,使BF=BE,连接AE.DF.判断AE与DF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
  • 26. 如图,在ΔABC中,AB=ACBAC=120° , 延长BA至点D,使AD=12AB , 连结CD , 作BAC的平分线与BDC的平分线交于点E,连结EBEC

    (1)、求证:ADCD
    (2)、求DBE的度数;
    (3)、求BECD的值.

四、阅读理解

  • 27. 阅读材料:如图1,汽车M从B镇匀速行驶至A镇时,汽车N恰好从A镇匀速行驶至C镇,汽车M与N的速度比为3:4,通过推理计算可以得出AB:AC=3:4.

    抽象应用:如图2,在四边形ABCD中,ACBD,E为垂足,1=2.当点P从点A匀速运动到点C时,点Q恰好从点B匀速运动到点A.AP=65BQ,BE=8 , 当点P与点E重合时,Q恰好为AB中点

    (1)、求AC的长
    (2)、连结PQ,当点P与点E重合时,判断PQ与C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3)、连结DP,当△ADP是以AP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时,求BQ的长

五、实践探究题

  • 28. 在△ABC中,ABAC , ∠BAC=α,D是直线BC上一点(不与点BC重合),以AD为边在AD的右侧作△ADE , 使ADAE , ∠DAE=∠BAC , 连接CE


     

    (1)、【发现】如图1,点D在线段BC上.

    ①求证:△ABD≌△ACE

    ②当∠BAC=100°时,求∠BCE的度数;

    (2)、【探究】在点D的运动过程中,当DE垂直于△ABC的某边所在直线时,求∠DEC的度数.(用含α的式子表示)
  • 29. 如图

    [感知]:如图1,AD平分∠BAC,∠B+∠C=180°且∠B=90°。求证:DB=DC.

    [探究]:如图2,AD平分BAC,ABD+ACD=180°,ABD90° , 求证:DB=DC.

    [应用]:如图3,四边形ABDC中,B=45°,C=135°,DB=DC=2 , 求AB-AC的值。

  • 30. 【发现问题】小强在一次学习过程中遇到了下面的问题:如图①,AD是△ABC的中线,若AB=5,AC=3,求AD的取值范围.

    【探究方法】小强所在的小组通过探究发现,延长AD至点E,使ED=AD.连接BE,可以证出△ADC≌△EDB,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将已知的边长与AD转化到到△ABE中,进而求出AD的取值范围.

    方法小结:从上面的思路可以看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将中线AD延长一倍,构造出全等三角形,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倍长中线法”.

    (1)、请你利用上面解答问题的思路方法,写出求AD的取值范围的过程
    (2)、【问题解决】

    如图②,CB是△AEC的中线,CD是△ABC的中线,且AB=AC,下列四个选项中:

    A.∠ACD=∠BCD   B.CE=2CD   C.∠BCD=∠BCE    D.CD=CB

    直接写出所有正确选项的序号是

    (3)、【问题拓展】

    如图③,在△ABO和△CDO中,OA=OB,OC=OD,∠AOB与∠COD互补,连接AC、BD,E是BD的中点,求证:OE=12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