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5-02-24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4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
1. 国际单位制中有7个基本物理量,下列仪器中所测量的物理量不是基本物理量的是( )A、
秒表
B、
弹簧测力计
C、
天平
D、
刻度尺
2. 图中虚线描述的是一位跳水运动员高台跳水时头部的运动轨迹,最后运动员沿竖直方向以速度v入水。整个运动过程中,除运动员入水前一段时间外,与入水时头部速度v方向相同的位置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3. 在“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实验中,橡皮条的长度为GE,一端固定于G,另一端挂一轻质小圆环。用手通过两个弹簧测力计共同拉动小圆环和改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单独拉住小圆环时,均使小圆环处于O点。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
A、仅为使两次对橡皮条拉力的方向相同 B、仅为使两次对橡皮条拉力的大小相等 C、使两次对橡皮条拉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D、仅为使合力和分力的作用点在同一点,便于画图比较4. 电梯上升过程中,某同学用智能手机记录了电梯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电梯减速上升的时段是( )
A、从20.0 s到30.0 s B、从30.0 s到40.0 s C、从40.0 s到50.0 s D、从50.0 s到60.0 s5. 如图所示,一架无人机执行航拍任务时正沿直线朝斜向下方向匀速运动。用G表示无人机重力,F表示空气对它的作用力,下列四幅图中能表示此过程中无人机受力情况的是( )
A、
B、
C、
D、
6. 如图所示,汽车的发动机驱动车轮转动,车轮向后推动地面,对地面产生向后的作用力 , 地面给车轮一个向前的力 , 则( )
A、和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 B、和是一对平衡力,小于 C、和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 D、和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小于7. 一辆货车运载着圆柱形光滑的空油桶。在车厢底一层油桶平整排列,相互紧贴并被牢牢固定,上一层只有一只桶C,自由地摆放在桶A、B之间,未用绳索固定,如图所示。现汽车向左加速行驶且加速度逐渐增大,C相对A、B仍保持静止,此过程中( )
A、A和B对C的支持力均增大 B、A和B对C的支持力均保持不变 C、A对C的支持力减小,B对C的支持力增大 D、A对C的支持力增大,B对C的支持力减小8. 水平桌面上水杯下压着一张纸条。沿水平方向将纸条缓慢抽出,用手扶住水杯,水杯始终保持静止状态。在纸条抽出过程中,水杯( )
A、受到的重力作用在纸条上,方向竖直向下 B、底部发生形变对桌面产生弹力,方向竖直向下 C、受桌面的静摩擦力作用,方向与纸条抽动方向相同 D、受纸条的滑动摩擦力作用,方向与纸条抽动方向相同9. 在已知平抛运动的物体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后,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平抛水平分运动的特点。实验中钢球从水平桌面上斜面的某一位置由静止滚下,在钢球从桌边抛出后经过的地方水平放置一块木板(调节木板高度的支架未画出),木板上放一张覆有复写纸的白纸,用以记录钢球的落点。多次调节木板位置,使木板上表面与桌面间高度差依次为、、 , 则最合理的是( )
A、1∶2∶3 B、1∶3∶5 C、1∶4∶9 D、5∶3∶110. 滑块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斜面从底端上滑,到达最高点B后返回到底端。利用频闪仪分别对上滑和下滑过程进行拍摄,频闪照片示意图如图所示。与图乙中相比,图甲中滑块( )
A、运动的位移大于乙图 B、运动的加速度大于乙图 C、运动的平均速度小于乙图 D、经过A点的速度小于乙图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60分。其中第12题~第15题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时,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
11.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小车的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
(1)、实验室有两种打点计时器,分别如图甲和乙。下列说法正确的______。A、甲工作电压约8V B、乙工作电压为220V C、甲在纸带上打点的是电火花和复写纸 D、乙在纸带上打点的是振针和复写纸(2)、某次实验得到纸带(每两个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未画出),部分实验数据如图所示,小车的加速度为。(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保持小车所受拉力不变,改变小车的质量m,分别测得不同质量时小车的加速度a的数据见下表。次数
1
2
3
4
5
6
7
8
质量m/kg
0.25
0.29
0.33
0.40
0.50
0.71
1.00
1.67
加速度a/()
0.618
0.557
0.482
0.403
0.317
0.235
0.152
0.086
质量的倒数
4.00
3.45
3.03
2.50
2.00
1.41
1.00
0.60
为得出小车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请在坐标纸中作出合适的图像。
(4)、利用(3)中图像计算小车受到细线的拉力为N。(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5)、该同学认为,忽略偶然误差,实验(3)中所挂槽码的重力就等于(4)的结果。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说明你的理由。12. 将一个物体以的速度从h=20m的高度水平抛出最终落地,不计空气阻力,g取。求物体:
(1)、落地前的速度大小;(2)、运动的位移s,并在图中画出。13. 如图所示,小明用一根长50.00cm的刻度尺制作“人的反应时间测量尺”。小明用两个手指捏住直尺的顶端,让同学用一只手在直尺0刻度位置做捏住直尺的准备,但手不碰到直尺。在小明放开手指让直尺下落时,同学立刻捏住直尺。读出该同学捏住直尺位置的刻度,就可以计算他的反应时间。g取。
(1)、若该同学捏住直尺的刻度为20.00cm,求他的反应时间。(2)、为使刻度尺变为最小分度值为0.1s的“人的反应时间测量尺”,请你通过计算在刻度尺上标注时间刻度。14. 重G=20N的木块,恰好能沿倾角θ=30°的斜面匀速下滑。g取。
(1)、求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对木块施加沿斜面向上6N的拉力,木块仍处于静止状态,求木块受到的摩擦力。(3)、对木块施加沿水平方向的推力,将木块沿斜面匀速上推,求水平推力F的大小。15. 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上长为2L的PQ之间粗糙,其余部分都光滑。形状相同的两块薄木板A和B沿斜面排列在一起,但不粘接,薄木板A下端离P距离为2L。每块薄木板长均为L,质量均为m,与斜面PQ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tanθ。将它们由静止释放,重力加速度为g。求:
(1)、薄木板A下端运动到P的时间。(2)、薄木板B下端到达P时受到A的弹力。(3)、取薄木板A下端运动到P时t=0,薄木板运动方向为正方向,画出从t=0到薄木板B上端到达P过程中B的加速度随运动位移变化的图像(标出纵轴的标度),并计算薄木板B上端到达P时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