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义乌市宾王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10月校本作业 科学(第1章)
试卷更新日期:2025-10-17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空3分,共45分)
-
1. 饥饿的时候.我们有时会听到肚子咕咕叫;吃饱的时候.我们有时感觉很撑。形成饥饿或饱腹感的器官是( )A、大脑 B、脊髓 C、胃 D、小肠2. 下列关于光现象的四幅图中说法错误的是( )A、大海深处发光的水母是光源
B、雾天透过树丛的光束是直的,表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C、医生用电子胃镜通过光导纤维观察人体胃肠道内部利用光的多次折射传输图象信息
D、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色散证明了太阳光是复色光
3.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C、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4. 下列器具工作时,应用了红外线的是( )A、红色激光笔 B、验钞机 C、消毒灯 D、浴室取暖灯5. 我们经常提到的像: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 ③放大镜成像 ④电影屏幕上的像 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其中( )A、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 B、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C、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②⑤ D、由手折射而成的像是①③④6. 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7. 如图所示,一口井装满水,在井底正中央趴着一只青蛙;若青蛙的眼睛用P点表示,青蛙此时观察井外事物范围的光路图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A、B、
C、
D、
8. 如图所示的眼镜( )A、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B、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C、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D、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9. 如图是童谣“数鸭子”的乐谱及歌词,当菲菲同学唱到“真呀真多呀”期间,音调逐渐变高,关于音调变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的振幅逐渐变大 B、菲菲声带每秒钟振动的次数逐渐变多 C、菲菲声带每振动一次所用的时间逐渐变大 D、声音的频率逐渐变低10. 雨后的夜晚,当你迎着月光行走在有积水的路上,为了避让水洼,应走“较暗”的地面.这是因为光在( )A、地面发生镜面反射 B、地面发生漫反射 C、水面发生漫反射 D、水面不发生反射11. 在一个水深10m的湖面的正上方,有一名跳伞运动员从高50m的空中以4m/s 的速度下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员下降到10m的高度时,才能成像 B、运动员在水中的像以8m/s的速度向他本人靠拢 C、运动员在下降的过程中,他的像越来越大 D、这时成像的反射面是平坦的湖底12. 某小组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在图所示光具座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他们把一个近视眼镜镜片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他们想再次得到清晰的像,下面是他们的分析,正确的是( )A、近视眼镜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光屏应向左调 B、近视眼镜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光屏应向右调 C、近视眼镜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光屏应向左调 D、近视眼镜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光屏应向右调13. 如图所示,有一圆柱体PQ,放在凸透镜前图示的位置,它所成像P'Q'的形状应该是下列图中的( )A、B、
C、
D、
14. 平面镜竖直悬挂在墙上,人眼、三个物体A、B、C位置如图,人能从镜子中看到哪几个物体的像( )A、只看见A B、只看见B C、能看见B、C D、能看见A、B15. 若空间有一竖直放置的大凸透镜,在主光轴位置上拉一根钢丝,一个小杂技演员从很远的地方沿着钢丝向焦点处匀速走来。下列叙述中:
①小演员每走一步,像也走一步;
②像的脚步始终比小孩大;
③像大时脚步大,像小时脚步小,即“大象”走大步,“小象”走小步;
④像总朝远离小演员的方向运动,好像在逃离。其中正确的是( )A、只有①②正确 B、只有①②④正确 C、只有①③④正确 D、只有③④正确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6分)
-
16. 电闪雷鸣时,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说明光速比声速(选填“大”或“小”);真空中的光速为。17. 下图是鱼眼与人眼的结构示意图,我们观察发现:鱼眼晶状体的形状比人眼更加凸一些。象鱼这样的眼睛如果到陆地上观察物体,像将成在视网膜的面。若要看清远处的物体,应该配戴(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18. 小李同学在学习了平面镜的知识后,回家做了一个实验。他将一支铅笔和一块平面镜平行并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平面镜PN高30厘米,铅笔AB长20厘米,它们之间相距15厘米。(1)、若铅笔绕B 点逆时针转过90°,则其像转过的角度为。(2)、若铅笔不动,小李把平面镜绕N 点沿顺时针方向转过90°,则B 点在平面镜中的像B"与之前的像B’相距米。19. 如图所示,东东在探究光的色散现象时,看到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东东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思考。受此启发,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东东想:如果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红光、紫光对凸透镜的焦距是否相同呢?请写出你的推断:色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你推断的理由是。20. 早晨的太阳光与水平方向成30°角射到一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经镜面反射后,反射角为 , 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早晨到中午,反射角将(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21. 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界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AB和CD 相互垂直,从图中可以看出是界面,是反射光线,折射角的大小是。22. 2024年安徽肥东发生地震,地震监测站利用(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监测到地震的信息,提前向大家发出预警;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可分为纵波、横波,纵波在地壳中传播速度最快,约6km/s,破坏性最弱,横波传播速度约为3km/s,破坏性较强。如图,若震源距监测点60km,距离受灾群众90km,纵波到达监测点后,地震局立即发出预警,提醒群众做好抵御横波的准备,忽略信号的传播时间,可供群众应急准备的时间约为s。23. 用一组相同的瓶子盛上不等量的水就可以组成一个“乐器”,通过吹响瓶子就可以演奏出优美动听的乐曲.被吹响的瓶子发出的音符与瓶中空气柱长度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1)、由图可知音调的高低与空气柱长度的关系是;(2)、往热水瓶或杯子里倒水,有经验的人不用看,就可以根据声音判断水是否快倒满了,这是因为。24. 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其实诗人观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如图所示),而是太阳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了所成的像,太阳实际在图中(选填“甲”或“乙”)的位置。25. 超声波加湿器工作时,其雾化片产生每秒1.7×106次的高频率振动,将水抛离水面雾化成大量1~5μm 的超微粒子(雾化),吹散到空气中使空气湿润,改变空气的湿度。(1)、该加湿器的振动频率是Hz。(2)、将同一个音叉三次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设置相同的示波器中,示波器展现的波形如图甲、乙、丙所示,其中两个波形图的音调相同;两个波形图的振幅相同。26. 在直角坐标系原点O处放置平面镜MN,与坐标轴x成45°角,如图所示。在平面镜正下方固定一个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L和白屏P,其中S1为6厘米,S2为20厘米,要使屏上能够生成清晰的像,蜡烛应放在x轴上何处(相对O 点的距离)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6分)
-
27. 如图所示,甲、乙为两个相同的音叉,B是粘在甲音叉叉股上的小平面镜,C为一较大的平面镜,A为固定的激光笔,D为天花板。实验时,用橡皮锤敲打音叉乙,听到声音的同时,会观察到天花板上的光斑发生晃动。(1)、光斑晃动说明音叉甲发生了。(2)、若在月球上做该实验,光斑(填“会”或“不会”)发生晃动。(3)、若增加橡皮锤敲击音叉乙的力度,可看见光斑在天花板上晃动的幅度会(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8. 小东和几位同学做手影游戏时发现,手影的大小经常在改变,那么手影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猜想:影子的大小可能与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他们借助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影子高度与光源到物体距离的关系。
实验中,把手电筒正对黑板擦由近及远先后放在距离黑板擦不同的位置,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分别测出影子在墙面上的高度,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手电筒和黑板擦的距离L(厘米)
20
30
40
50
60
70
黑板擦影子的高度H(厘米)
20
17
14.5
13.6
13
12.6
(1)、分析数据他们发现;若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当手电筒由近及远逐渐远离黑板擦时,影子的高度随之。(2)、为了进一步发现其中的规律,他们根据数据绘制了影子的高度H随手电筒到黑板擦距离L。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当手电筒到黑板擦的距离L=35厘米时,影子的高度H大约是厘米。(3)、当手电筒距离黑板擦较远时,观察图象的变化趋势发现,影子变小得(选填“快”或“慢”);设想当手电筒距离黑板擦足够远时,影子的大小将。29.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为了使蜡烛的像出现在光屏的中央,应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2)、如图甲所示,在蜡烛在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f=cm,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逐渐靠近凸透镜,要使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3)、如图乙所示,将蜡烛放在P 点的位置,若切除凸透镜中间的阴影部分,再将剩余部分靠拢合在一起,蜡烛能成个像。30. 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将一块厚度为0.5cm 的玻璃板(P、Q 两个平面都可以作为平面镜使用)竖直架在水平台板上面,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实验。(1)、在实验中,某同学透过玻璃板看到了蜡烛A的2个清晰的像,分别位于A'和A″处,如图所示.其中A'处的像是蜡烛A通过玻璃板的(选填“P”或“Q”)平面成像得到的。(2)、如图所示,把点燃的A 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如果将A蜡烛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会(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3)、如要判断蜡烛像是否为实像,该同学操作是:.(4)、该同学按照图中的测量方法,改变蜡烛A的位置,认真测量并记录了一组数据:物距u(厘米)
5.0
6.0
7.0
8.0
像距v(厘米)
4.5
5.5
6.5
7.5
然后得出像距小于物距的结论,你认为他测量方法错误原因是。
31. 科学兴趣小组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组内三人分别设计了实验方案,部分内容如下:小明的方案
小红的方案
小方的方案
分别把点燃的蜡烛放在一倍焦距f和二倍焦距2f处,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观察并记录在屏上能否成像以及所成像的特点。
除小明的做法外,还把蜡烛放在大于2f的某一位置,大于f小于2f的某一位置,观察并记录对应的成像情况。
把点燃的蜡烛从较远的位置逐渐靠近凸透镜,通过不断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观察并记录对应的成像情况,尤其是在f和2f处所成像的情况。
(1)、以上三种方案中,最合理的是(选填“小明”、“小红”或“小方”)的方案。(2)、为了模拟远视眼的矫正,小明将两只凸透镜装在了光具座上(如图甲),其中2号凸透镜相当于图乙中人眼球结构中的。(3)、小明查阅资料发现,显微镜的镜头可以近似地看作由一块焦距较小的凸透镜(物镜,其焦距用f(8)表示)和一块焦距较大的凸透镜(目镜,其焦距用f1表示)组成,于是兴趣小组同学在光具座上利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镜,通过改变两块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相对于改变显微镜镜筒长度),模拟显微镜成像放大倍数实验,得到如下数据:表中的X的数据为。f物(厘米)
(1/厘米)
两镜之间距离(厘米)
f日(厘米)
(1/厘米)
像放大倍数
1. 6
0. 625
a
5
0. 2
50倍
2
0. 5
b
1. 6
0. 625
a
2. 5
0. 4
100倍
2
0. 5
b
0. 4
2. 5
a
5
0. 2
200倍
x
1/X
b
四、解答题(32题6分,36题9分,其余每空2分,共33分)
-
32. 根据要求作图。(1)、请完成图中的光路2(2)、在水池的一角有一块平面镜,现有一束光线从水中射向平面镜,如下图,请完成光路图,并标出反射角(用“α”表示)和折射角(用“β”表示)33. 如图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平行玻璃砖(入射角为50°)后,再折射入空气;(1)、图甲、乙两图中,符合光的折射规律的是图(填“甲”或“乙”)。(2)、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的折射角50°(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把一块长方体玻璃砖压在有“科学”两字的书上,则“科学”两字是____。A、变浅的虚像 B、变浅的实像 C、变深的虚像 D、变深的虚像34. 日常生活中有些同学没有注意保护眼睛,导致视力下降。(1)、近视时成像情况如图甲所示,近视的原因可能是或 。(2)、全飞秒近视手术应用了新一代近视矫正技术。如图乙所示,削去角膜上的一部分组织并从切口取出,从而使角膜相当于一个镜,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3)、用全飞秒近视手术矫正视力后,以下会发生改变的是____(填序号)。A、物体成像的位置 B、眼球折光系统的焦距 C、经过眼球折光系统所成像的性质35. 光“跑”得很快,而且很“聪明”。科学家费马在 1662年发现了“最短时间原理”:即光从A 点到达 B 点所经过的路径肯定比任何其他路径所用的时间短。(1)、传说一位古罗马将军提出了一个有名的“将军饮马”问题:如图甲所示,将军从军营A出发先到河边饮马,再去同侧的B地开会,若途中速度不变,应该怎样走才能用时最短?请你根据“最短时间原理”画出将军的行走路线。(2)、大自然的进化十分神奇,据说蚂蚁、狗等动物也掌握了最短时间原理。如图乙所示,狗在岸上的A处,发现主人在河面B 处呼救,狗会本能地选择用时最少的路线去救主人(设狗在岸上和水中均匀速且在岸上速度大),则狗前进的大致路线是A→(填“O1”“O2”“O3”“O4”或“O5”)→B。36. 一辆汽车以某一速度正对山崖匀速行驶,司机在距山崖360m 处鸣笛后2s 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求:(1)、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声音所走过的总路程s1。(2)、司机听到回声时距山崖的距离S2。(3)、汽车的速度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