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多校联考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10-17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运用。(24分)请你参与学校开展的“青春竞逐梦诗意溢年华”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下面小题。
-
1. 活动一·分门别类辑诗歌;同学们收集了以下诗文,分门别类放到了精神世界里的三间小屋中。
第一间小屋盛放情思与心境
有杜甫“露从今夜白,①____”(《月夜忆舍弟》)的思念故乡之情;有刘长卿“②____,万古惟留楚客悲”(《长沙过贾谊宅》)的悲凉惆怅之意;也有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③____,____”(《商山早行》)早行之时的艰难愁苦之情。
第二间小屋盛放志向与抱负
有韩愈“④____,____!”(《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忠君之志;有范仲淹“⑤____,____”(《岳阳楼记》)的济世之愿;也有李白“⑥____,____”[《行路难》(其一)]的积极进取之心。
第三间小屋盛放哲理与感悟
有苏轼“⑦____,____,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世事难全之思;也有王湾“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的时序交替之理。
(1)、将表格中的三组诗文补充完整。(2)、同学小语说,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应该放在第三间小屋中。你赞同吗?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2. 活动二·妙笔生花评诗歌;同学们在活动中写下了自己对诗联的感受,请阅读其中一份感受,完成下面小题。万卷古今消永昼,一窗昏晓送流年。诗是pīng tíng的女子,是轻盈的精灵。“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歌凝练了中国语言文字之美,是诗人内心情感与生命境界的外化,它容不得一点jiǎo róu zào zuò,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优秀的诗篇可以____心灵,驱走内心的怅惘和精神世界的阴霾。诵读优秀诗篇,不仅能让我们润泽品格、涵养心灵,还能获得知识,锻炼思维。一切文学艺术都有着诗的特质,许多优秀诗人还将诗歌与绘画相融合,诗与画____,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那么,读诗的mì jué是什么呢?我们在读诗时,不能____,要顾及全篇、深味妙悟,感受诗歌中的美学境界与生命哲理。还可以尝试进诗歌创作,“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将外在景物情事内化于心,并用诗歌表达出来。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①pīng tíng
②jiǎo róu zào zuò
③mì jué
(2)、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洗濯 相辅相成 断章取义 B、洗涤 相得益彰 断章取义 C、洗濯 相得益彰 言不及义 D、洗涤 相辅相成 言不及义(3)、文中画线句存在语病,对其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诵读优秀诗篇,既能让我们润泽品格、涵养心灵,又能获得知识,锻炼思维。 B、诵读优秀诗篇,既能让我们获得知识,锻炼思维,又能润泽心灵、涵养品格。 C、诵读优秀诗篇,不仅能让我们获得知识,锻炼思维,还能润泽心灵、涵养品格。 D、诵读优秀诗篇,不仅能让我们润泽心灵、涵养品格,还能获得知识,锻炼思维。3. 活动三·满怀激情咏诗歌;恰逢国庆之际,青春洋溢的同学们准备吟咏诗歌来歌颂祖国。请你一起来参与诗歌朗诵比赛。完成小题。(1)、比赛开始前,校团委组织同学们合创诗歌《中国红》。请你仿照画线句,续写句子,要求句式保持一致。有一种颜色,鲜明亮丽,喜庆祥和;
在喷薄而出的朝阳里绽放,云蒸霞蔚!
有一种颜色,沉稳豪迈,庄严神圣;
, !
她,就是华夏儿女世代传承的中国红!
(2)、比赛开始,作为主持人,请你结合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为以下两位同学的朗诵选篇写一则串场词。朗诵顺序
朗诵篇目
朗诵者
1
毛泽东《沁园春·雪》
九(1)班王丽
2
艾青《我爱这土地》
九(3)班张明
二、阅读。(46分)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
【乙】
有乡名长亭,居民日与鱼鳖为邻。邑介山海间,于是乡之人聚族而谋,伐木畚土,隆其堤,复其障。国变十余年来,民力益殚。民尚室家不保,遑问封洫①哉!由是沉潦②内溃洪涛外啮桑田亦几变为沧海矣。余闻之怅然曰:“国事固沧桑矣,而民事宁可缓乎!倘不急为修缮,民其不为鱼乎?”乃出金五十为倡,鸠③工经始:而义士冯某等为之醵④金钱、聚土木,以虔其事。大抵富者输财、贫者输力,奔走恐后。就其故址,增以新防;凡埤⑤者崇之,圮⑥者累之,阙者修之,薄者丰之。盖三阅月而工始告竣。
(选自张煌言⑦《山头重筑海塘碑记》,有删改)
【注】①封洫(xù):这里指修塘拦海。②沉潦:积水。③鸠(jiū):聚,集聚。④醵(jù):泛指聚敛钱财。⑤埤(bēi):低下。⑥圮(pǐ):坍塌。⑦张煌言:明末抗清将领。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开我东阁门 B、太守谓谁/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C、居民日与鱼鳖为邻/吾日三省吾身 D、国事固沧桑矣/其将固可袭而虏也(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②倘不急为修缮,民其不为鱼乎?
(3)、小文章不准【乙】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停顿,请你帮他选出正确的一项( )A、由是沉潦/内溃洪涛外啮桑田/亦几变为沧海矣 B、由是沉潦内溃/洪涛外啮/桑田亦几变为沧海矣 C、由是沉潦/内溃洪涛/外啮桑田亦几变为沧海矣 D、由是沉潦内溃/洪涛外啮桑田/亦几变为沧海矣(4)、“以民为本”的思想在欧阳修和张煌言的身上都得到了鲜明的体现。请结合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分别说说其具体体现。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做真正自信的脊梁
刘宏森
①1934年9月25日,鲁迅先生撰文质疑“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先生撰写这篇驳论,与当时的社会状况直接相关。“九一八”事变后,社会上有人大肆散布对抗战前途悲观的论调,认为中国完了。其悲观的重要依据之一,就是他们认为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面对种种鼓噪,鲁迅先生雄辩地指出:“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既然“这一类的人们”从古以来就不少,那么,中国人从未失掉自信力。
②而在鲁迅先生眼里,有自信力的中国人就是那些“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新时代中国青年充满了自信,他们乐于、敢于通过互联网等多种平台“秀”自己的各种才艺,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不自我设限,不囿于现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大胆探索尝试,制造了许多新的业态……但是,这样的他们能不能成为“中国的脊梁”呢?这仍是一个需要全社会认真思考,需要新时期中国青年以实际行动去完成的答卷。
③新时代中国青年要认真思考如何自信而不“无知无畏”。当今时代存在着“文化反哺”现象,即指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学习文化和社会知识的过程。但是,我们却不宜放大青年“文化反哺”的影响力,更不能把“文化反哺”视为对人的正向社会化过程的否定,视为对“文化代代相传的规律”的颠覆。当今时代,青年人不再是“中老年人的附庸”,但不能无视中老年人的种种经验和忠告。事实上,青年不仅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得到滋养和哺育,而且要担负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因此,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哺育是一项绕不开、避不了的重要任务。忽视了这一点,新时代中国青年很容易陷入“无知无畏”的境地。
④新时代中国青年要认真思考如何自信而不“无规无矩”。现实生活中,一些青年奉行“说走就走”,常常一言不合便拂袖而去,显得很是“自信”。但是,自信与任性之间往往只隔一层薄薄的纸,稍不留神,自信很有可能就变为任性。《人民日报》曾经刊文指出:“看看当下,青年人似乎少了些任性的尝试、任性的探索、任性的挑战,多的往往是任性的抱怨、任性的谩骂、任性的批评。”任性,可不就“无规无矩”吗?新时代中国青年应该自信,而不应该任性。
⑤总之,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内外兼修,不断充实、提升自己。全社会要协力为青年打开更浩瀚的天空、搭建更宽阔的舞台、提供更丰富的机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只有这样,新时代中国青年才能不断在奋斗中,从种种“少年狂”中淬炼、打磨出真正的自信,才能成为充满自信的“中国的脊梁”。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段加点词“从未”语气坚定,在前文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再次强调中国人一直有自信力。 B、②段列举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种种自信表现,证明新时代中国青年也能成为“中国的脊梁”。 C、④段引用官媒的引文,强调一些青年的“自信”是“无规无度”的任性的现状,增强说服力。 D、在新时代中国青年成为“中国的脊梁”的征程中,全社会也要协力为青年创造更有利的环境。(2)、你认为下列哪个框架符合选文的论证思路?请说明理由。(3)、在“成为自信的人”主题班会上,“科技迷”周周发言:“古代科学发明相比当下科技都太落后了,没有学习的必要,有自信的人就应该去挑战钻研更先进的技术。”请结合选文,和周周交流你对这一观点的看法。6.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写家
刘建超
①老街称手艺活得精湛的人为“家”。在老街,你字写得好,写家;你戏唱得好,唱家;你武艺练得好,练家……能被冠之为“家”就是最高的赞誉,说明你手艺活得做好,为人处世德行还高。
②高德位就是老街的写家。
③高德位自幼酷好书法,三岁跟着爷爷练习书写,八岁便“正草隶篆”四体皆能,年方二十就已在老街成名。
④时年,老街人众筹资金,重修千年古寺清凉寺。耗时两年,清凉寺修葺一新。寺庙征集“清凉寺”题字,便在寺门口处,立下巨型空白石碑,备足笔墨。但凡写家皆可来题字,只要题写的寺名,满月无人擦去重写,即可入选。
⑤每日,文人墨客、乡绅贤达都会聚于寺庙碑前,对碑上的题字道长论短。碑上写家所题之字,大都过不了两天就被替换。
⑥有人请出“李半街”。“李半街”在老街可是大名鼎鼎,老街有半条街的商铺牌匾,都出自他的手。“李半街”提笔写下“清凉寺”后,便无人再来抹碑题字,转眼半月过去。
⑦五月十五,高德位陪母亲来寺庙烧香拜佛,高德位看到石碑前围了许多人,问清缘由,也凑近看字。他边看边自语,字是磅礴,少些隽永。
⑧毛头小子竟然敢对“李半街”的字妄加评论,有人揶揄:“别光说不练啊,有本事你也来两笔。”
⑨高德位年轻气盛,挽起袖子说:“也不是不可啊。”
⑩他拿起抹布,在众人的惊呼声中,擦净石碑,提起毛笔,饱蘸墨汁,略微思索,笔走龙蛇,写下“清凉寺”三个字,便转身扶着母亲离去。
⑪有人把高德位“胡闹”的事传给“李半街”。他也很是诧异,来到寺庙石碑前,端详着石碑上的字,足足有半个时辰,最后留下四个字:后生可畏。
⑫高德位题写的“清凉寺”被寺庙制成金匾,悬挂在山门殿上。
⑬老街人把写家戏分成三个阶段:初级阶段的写家,书法是没有人要也给写;中级阶段的写家,书法是有人要了才给;高级阶段的写家,书法是要了也不给写。
⑭高德位的书法在老街是哪个阶段还真不好定性。
⑮他家境并不富裕,幼年练习书法,笔墨纸砚是供给不及的,只能蘸着水在石板上写字。即便如今他在老街已经成名,却依然拮据节俭。
⑯老街人厚道,不会当面送他文房之物,他早上打开大门,门墩上经常有街坊四邻送来的笔墨砚台,从不留姓名。
⑰高德位出名后,每年过春节,他都要在大门外,支起个书桌,义务为老街人写对联,历来分文不取,从不间断。老街不少的写家就是靠过节写对联赚钱贴补家用的。
⑱高德位的行为,自然遭到不少写家议论:“你高德位也是老街名家,支摊儿写对联与你身份不符,还不收费,这不是惹同行吗?”高德位笑笑说:“老街人待我厚道,逢年过节给街坊写个对联,添点福气,增加点喜气,我也就写写宇这点能耐,计较啥啊?”
⑲你说高德位不计较?他还真是计较。
⑳毕伍是洛城一位要员的儿子,他有几位富家子弟的朋友,听说高德位是老街出名的写家,便携礼上门求字。毕伍见到高家破落,高德位衣衫褴褛,他的言行便骄横轻慢。
㉑高德位也不言语,将毕伍所送礼品掷之门外,转身进里屋,不再搭理。
㉒高德位六十七岁病逝。那年,他的身体状况已经很差。到年三十这天,还是摆出桌子,拿出笔墨,为街坊四邻写对联,他从白天写到黄昏。
㉓风冷天寒,排在后面等待写春联的乡邻,看他身体虚弱,不忍打扰,便散了回家,他们把空白对联贴在大门上。
㉔老街把空白对联叫贴“甜对子”,这个“甜”不是蜜糖的意思,而是清淡无味之意。写了字的对联叫“咸对子”,意思是有了滋味。
㉕暮色四合,天空飘下片片雪花。高德位喝了点热汤,就让儿子搀扶着,打着油布伞挨家挨户去寻找贴了“甜对子”的人家。他一手掌灯,一手挥毫,认真地把一家一家的“甜对子”写成“咸对子”。
㉖大年初一,看到自家大门对子由“甜”变“咸”的乡邻,心有感激,相约来到高家府上,给高德位拜年。
㉗高德位已在睡梦中仙逝 , 老街大雪皑皑。
(选自《小说选刊》,有删改)
(1)、请从“高德位”的视角梳理他与书法紧密联系的一生。人生阶段
人生故事
成名前
自幼酷爱书法,虽生活拮据,但勤奋练习。
成名
“清凉寺”题字,一战成名。
成名后
①;
②;
③。
(2)、文章设计“李半街”和“毕伍”两个人物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相关内容分别分析。(3)、请联系全文,分析尾段加点词语的使用有何妙处。高德位已在睡梦中仙逝。老街大雪皑皑。
(4)、有人说,对普通人人性亮点的开掘与星现是作家提升作品思想内涵的重要手段。请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勾连名著)文中第一段说“能被冠之为‘家’,就是最高的赞誉。说明你手艺活做得好,为人处世德行还高。”你认为名著《儒林外史》中谁可以被称为“家”?请为他/她颂一个关于“家”的称号(如写家),并结合名著内容阐述理由。(6)、(勾连名著)小说阅读,往往能够让读者看到不一样的世界。小语与小文就《写家》这篇小说与《儒林外史》这部名著进行了以下对话,请你补充完整。小语:《写家》这篇文章,挖掘了普通人性的亮点,我可以用“美”字来形容这篇文章。
小文:在《儒林外史》中,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我用“丑”字来形容这部小说。
因为①(联系小说主题填补对话)。
小语:你能举一个具体例子来说明吗?
小文:②。
(联系小说中具体人物与相关事件来填补对话)
三、写作。(50分)
-
7.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刘禹锡走出困境,意志昂扬;在《岳阳楼记》中,范仲淹走出贬谪,胸怀天下;在《行路难》中,李白走出迷茫,坚定方向。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懒怠者、畏难者。
以上文段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以“走出▲”为题,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一篇作文。
要求:⑴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⑵少于600字;⑶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