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义乌市丹溪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10-17 类型:月考试卷

一、“诗歌读评写”专题活动(15分)

  • 1. 阅读下面的摘录 ,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

    《艾青诗选》名作家评论摘录

    舒芜:艾青的诗歌犹如一股清泉,流tǎng  ____在时代的荒野中 。他的作品充满了 对人性的探索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怀,以独特的语言和形象展现出诗人内心的狂放和热情。

    余秋雨:艾青的诗歌给人一种强烈的震 hàn ____力 , 如同一把锋利的刀刃,直刺人心。他的作品不仅具有强烈的个人情感 ,还 ①____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注。

    阿城:艾青的诗歌是一种力量,它能够②____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以及对人类存在的深刻思考,给人以勇气和希望。

    (1)、结合语境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流 tǎng 

    震 hàn  

    (2)、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 ,最合适的一项是(      )
    A、①溶入  ②唤醒 B、①融入  ②提醒 C、①融入  ②唤醒
    (3)、结合艾青的诗,阐述材料中画线句的含义。 
  • 2.  根据语境写古诗文名句 。

    学校文学社发布《艾青诗选》的阅读感言 :

    艾青的诗歌是迷茫中的一盏灯。当侵略者的马蹄肆虐了整个华夏大陆 ,诗人心情如同这句诗:“寂寂江山摇落处 , ①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当家乡人民流离失所之时 ,诗人用“土地”等意象表达思念。这不禁让人想到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借“月色”抒发对家乡亲友的思念:“② , ③。”

    内心忧郁的艾青,依旧对祖国报以希望。他以“太阳”等意象表达未来的希望,乐在民先 , 给人民以信念鼓舞。这虽然与范仲淹的人生理念 “④ , ⑤          ”(《岳阳楼记》)有所不同,却都是家国大爱。

    艾青写大堰河,表面上是怀念保姆,实际上是思念家乡,这种“本意不在此而在别处”的想法,与欧阳修的“⑥ ,在乎山水之间也”非常相似。

    艾青在苦难中坚守希望的情怀,恰似李白在《行路难》中历经彷徨后高呼“⑦ , ⑧ ,以豪情冲破困境。

二、名著阅读(5分)

  • 3. 根据《水浒传》相关内容,完成下列小题。
    (1)、清初著名文学评论家金圣叹说:“《水浒传》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请你为下列人物语言选择合适的主人公。

    A.林冲      B.鲁达      C.杨志

    ①  道:“原来如此,也是一般的客人。却才见你们窥望,唯恐是歹人,因此赶来看一看。”

    见说,泪如雨下,便道:“上下,我与你二位往日无仇,近日无冤。你二位如何救得小人,生死不忘。”

    寻思道:“俺只指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

    (2)、人物赏析:同是在被充军发配的路上被奸人谋害,林冲阻止鲁智深杀死差人;武松却在杀死差人后返回孟州城、“血溅鸳鸯楼”杀死张都监等人。请你比较一下这两人性格上的不同点。

三、阅读理解(25分)

  • 4. 阅读理解

    水桶里晃动的

    刘荒田

    ①“水桶里晃动的”这一意象,来自一首新诗。读罢顿时拍案,太有新意了。然而,那又是从童年起就烂熟的啊!

    ②怎么能够忘记水桶?

    ③小时候我居住的小镇,镇中心流过一条不大不小的河,名叫“横水”。别指望什么“水是眼波横”,它的源头是连绵的大牛山,从方圆数十里阡陌纵横的田垌、炊烟袅袅的村庄、布满菜垄和坟墓的坡地,收纳各种各样的水,经过镇里埠头时,浑绿、浓稠。到了六月吃粽子的时节,洪涝来了,小孩子从石桥上吆喝着跳下,出水时头上披着泥沙。

    ④我和姐姐天天踏着花岗岩做的石级,把河水打进水桶,挑回家饮用。如今回头看,大吃一惊,混合着人畜排泄物、海量垃圾的污水,沿河人家喝了多少世代!直到上世纪50年代,居民才开始把明矾放进水缸,沉淀的杂质动不动就是几寸厚。到了改革开放后,终于喝上了洁净的自来水。

    ⑤挑水时,好玩的不是水,而是水桶里晃动的倒影。那时我七八岁,祖母为我的窄肩配备的水桶是薄铁做的,容量不大,挑起来分量正好。大我三岁的姐姐负责打水,整理棕绳,为我扶起小扁担。【A】起步后,水桶发出奇妙的金属声,让人想到梵音,哐啷哐啷 , 紧随步子的节奏。小小的水桶盛上水,如果静止,倒影不过是原物的拷贝;水晃动,便被赋予了生气,万花筒一般,幻化出奇异的色彩、怪诞的图形。

    ⑥挑起水桶,踏上九级石阶,被水桶里的风景迷住。先是从果园篱笆上伸出的番石榴树。果子躲在叶丛,桶里却看得分明。继而是充满动感的铺子,头一间是大芳茶楼,招牌被水波颤出皱褶,“大芳”两个榜书仿佛跳起舞来。骑楼下,小女孩在踢毽子,影子在水底飞过。然后是街角的一棵紫荆树,正是花期,桶里盛着艳丽的姿色,比树上的花更水灵。拐进小巷,倒影便全是乌黑的墙壁。

    ⑦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河水只拿来洗衣物,与小镇相邻的村庄有一口水井,饮用水去那里打。路远了,怕水溅出,挑上肩前,姐姐往桶里放上几片树叶。井沿的蔷薇开花那阵,姐姐趁村人不在旁,摘下几朵放在水上,慌慌张张像做贼。其实哪有人稀罕?

    ⑧井水比河水有看头,清凌凌的。离开井台往小镇走,经过一条俗称“竹巷”的植物长廊,两旁不全是凤尾竹,还有小叶榕、楠树、尤加利和乌桕。密不透风的浓绿,应了那句唐诗“空翠湿人衣”。是的,我的衣服湿了——既染上了绿色,又被桶里溅出的水花打湿。走得稍快一点,水桶里的世界更是精彩!一会儿是密密匝匝的竹竿,排浪一般打来。一会儿是头顶上的浓荫,教我恍惚间潜入大海深处。一会儿是旋转的灯笼花和扶桑花,犹如烟花爆开。一会儿,桶里一片澄明,水面纹丝不动,原来已走出竹巷,水桶兜上了无云的蓝天。还得穿过墟场。【B】纷纷落进水桶的,近的有檐牙、帐篷、货摊上的遮阳伞、推鸡公车的汉子那上了釉似的背脊,远的有电线网、小伙伴放的风筝

    ⑨自从被桶里的倒影迷住,我走路的姿态变得特别,让姐姐这监护人困惑。忽然快忽然慢,她要么跟不上要么超前,却不晓得我在“追”水桶里的景致。看得太投入,碰伤脚趾不止一次。有一回打了个趔趄,水桶侧翻,虽马上站定,水也泼出了一半,害得姐姐多走了一趟,水缸才给注满。过了很久,终于被姐姐识破,从此她走一段就高声提醒:“看路!”

    ⑩我抄下的那句诗是这样的:“水桶里晃动的青峰才是真正的秦岭。”我无意去分辨儿时小水桶里的倒影是不是比景物本身更真实,但能肯定,“水桶里晃动的”比现实的画面美得多。

    (1)、【景物之美】通读全文,完成下面的填空。

    (2)、【语言之美】赏析文中画线句。

    ①起步后,水桶发出奇妙的金属声,让人想到梵音,哐啷哐啷,紧随步子的节奏。(从感官角度赏析)

    纷纷落进水桶的,近的有檐牙、帐篷、货摊上的遮阳伞、推鸡公车的汉子那上了釉似的背脊,远的有电线网、小伙伴放的风筝。(赏析加点词的妙处)

    (3)、【人物之美】结合文章内容,从姐姐和“我”在挑水过程中不同的关注点中,分析姐姐和“我”各具怎样的形象。
    (4)、【情思之美】文章最后说“水桶里晃动的”比现实的画面美得多,请结合文本内容,从客观和主观两个角度探究作者这样说的原因。
  • 5. 阅读理解

    “浙BA”,何止是一场比赛(浙江宣传)

    在浙江,这个夏天很“燃”,不仅因为气温,更因为一把名为“浙BA”的“篮球火”。这团火焰,从城市到乡村,从球场到街巷,席卷了之江大地。

    回望此前结束的地区预选赛,22天、250场鏖战、超77.8万的现场观众……这些数字背后,是人们捍卫家乡荣耀的热情,是不同于专业球员、球星的草根,也是无数被点燃的梦想与被唤醒的乡愁。

    那么,一场草根比赛为何能引爆如此热潮?答案很简单,因为“浙BA”,不只是一场比赛。

    (一)、不只球员,为家乡拼搏的你我他皆是英雄

    “浙BA”刚推出时,有人觉得“普通人打的比赛有什么可看的”。但随着赛程推进,“质疑”与“无感”转向了“理解”与“惊叹”。

    很多人其实并不懂篮球,但在观赛时还是会不自觉地被现场的欢呼声所带动,被一条大黄鱼、一包山菌干货所承载的家乡情所触动,被“不到最后一刻不停止拼搏”的体育精神所感动……可见,“浙BA”的魅力不止于竞技,更在于凝聚人心。

    球员当然是主角,通过这个“低门槛、高规格”的平台,“浙BA”让平凡的篮球爱好者有机会成为家乡的英雄。比如,嘉兴赛区的“酱鸭王子”潘承恺带领团队豪取三连胜,成为很多人心中的“明星”;宁波赛区的“高龄新秀”赵奎强贡献关键抢断,收获山呼海啸般的喝彩。

    聚光灯同样照亮了那些幕后英雄。激情饱满的解说、挥舞的鼓槌、热血的呐喊、用心的表演、赛后细致的清理……球场之外,观众、志愿者等共同拼贴了这出传奇,而正是这种“与我息息相关”的参与感,激发出一方民众的乡土认同感与群体凝聚力。

    (二)、倾城“打Call”,较量不只在赛场,更在城市互动

    如果说球场上的较量是40分钟的硬碰硬,那么“浙BA”的城市对决其实在开赛哨响前就已开始。不过,这股“火药味”非但不呛人,反而充满了幽默与温情,成为一场别开生面的城市形象大秀。

    为了喊出更接地气、更有梗的助威声,各地纷纷于赛前征集队名、口号。首场揭幕战上,诸暨与柯桥就上演“相爱相杀”,“隔空喊话”比拼特色产业,“诸暨‘珍’行,柯桥‘布’行”“袜都战纺都,输了唱征服”。

    杭州赛区的“口水战”将创意发挥到极致,临安球迷高喊“临安笋干煲,炖烂建德豆腐包”,西湖啦啦队则霸气回应“不必千年等一回,西湖出场谁怕谁”。这些看似“互怼”的口号,内里却是对家乡文化与物产的骄傲与自信。诚如网友所言:“打篮球、看篮球不一定专业,但推广家乡必须是专业的。”

    可以说,“浙BA”的城市对话早已超越篮球本身,演变为一场全民参与、全城动员的“激情开麦”。

    (三)、体育氛围,不止于热爱,已然是习惯

    一位球友感慨:“‘浙BA’的后劲太大了,它把我那个曾因生活琐碎而放下的篮球梦,又给捡回来了!”

    第一阶段的“浙BA”诞生了不少“绝杀逆袭”的名场面,赛场上的心跳与呐喊不仅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也在赛场外掀起了一波篮球热潮。许多地方的篮球场从午后到深夜持续爆满,一“位”难求。

    浙江的体育热情为何能“一点就着”?关键在于群众体育氛围、全域文明程度。就拿篮球来说,5.5万多个篮球场地在浙江星罗棋布,为这份热情提供土壤。除此之外,浙江还分布着一个个“10分钟健身圈”,清晨公园里的太极拳、傍晚炫目灯光下的广场舞……热烈的氛围下,体育成为连接个体与城市的纽带。

    一场赛事的热潮或许会褪去,但余温并不会消散,而是化为一种日常习惯、一种生活方式。

    (四)、看的不只是比赛,还有“浙”里的风景

    “浙BA”带给人们的惊喜,除了赛时的激烈对抗,还有赛后动人的“浙”里风景。

    一张小小的门票,撬动文旅消费走向更广阔的市场。通过景区免票、消费特惠等福利政策,浙江各地成功将人们的体育激情化为文旅消费新动能。

    开赛至今售出的近38万张门票,频繁上演着“一场赛事,两重精彩”的故事。在杭州,从球场出来,球迷们转身就登上了运河的夜游船,篮球馆的热闹未散,运河的桨声灯影已渐次点亮;在绍兴,看完球,乘一只摇橹船,咂一口老黄酒,品一品老绍兴的市井烟火;温州也联动雁荡山、楠溪江等景区,形成“一赛一游”模式,让球迷观赛后直通山水画卷……

    票根激活的商机,正成为拉动文旅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它不仅让球迷的快乐得以延续,也让浙江的风情在赛场外持续绽放。

    (五)、不只胜负,更架起了文化桥梁

    “浙BA”的赛场不只是赛场,更是鲜活的文化载体,是一次对浙江全域文化魅力最生动、最集中的展示。“浙BA”把浙江各地如珍珠般散落的文化元素都串联了起来,让其成为外界了解“诗画江南、活力浙江”的鲜活窗口。

    赛场外,地方风物联合演绎了一台台舌尖上的文化秀。畲族的乌米饭清香四溢,富春江畔的炸鱼干金黄酥脆,桐庐的牛骨头热气升腾……各类美食色香味俱全,讲述着乡土故事。赛场上,冠军荣耀同时闪耀最亮眼的城市名片。比如,由东阳木雕与永康铜艺匠人联手打造的“双龙戏珠”奖杯、丽水赛区的青田石“冠军印”和龙泉青瓷奖牌,都让竞技体育染上了浓厚的人文色彩。

    这把“篮球火”甚至还“燃”到了国外。土耳其籍主播苏黛通过海外社交媒体直播杭州决赛,向全球展示市集文创、丝绸赠礼等场景;黎巴嫩小哥李天明高喊“柯桥是我的第二家乡”,道出众多在浙外籍人士的心声……

    从一场球赛到一个文化符号,再到一座交流桥梁,“浙BA”不仅打出了浙江县域经济社会的强劲活力,更探索出了一条体育与文化、旅游、经济深度融合的全民参与之路。

    这几天,“浙BA”十一支地市联队正在加速集结中。期待浙江十一城能上演更精彩的较量,也期待“浙BA”的赛场内外能上演更生动的故事!

    (1)、学校准备制作“‘浙BA’的魅力”主题展板,下列素材提炼与原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
    A、用“22天250场比赛、超77.8万现场观众”的数据,体现赛事的热度。 B、以“嘉兴‘酱鸭王子’带队连胜”为例,展现草根球员的高光时刻。 C、选取“球迷赛后登运河游船”场景,说明赛事对文旅消费的带动。 D、引用“专业球员垄断赛场”的评价,突出赛事的竞技专业性。
    (2)、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浙BA”如何带动浙江的文旅消费。
    (3)、文章列举了“浙BA”赛场上富有地方特色的奖杯/奖牌(如东阳木雕与永康铜艺打造的“双龙戏珠”奖杯),请你为家乡设计一款契合“浙BA”风格的奖杯,并简要说明设计思路(需体现家乡文化特色)。
    (4)、有网友认为:“‘浙BA’只是一场普通的篮球比赛,没必要过度宣传。”请结合文章内容,对这一观点进行评述。

四、古诗文阅读(22分)

  • 6. 古人喜欢为亭台楼阁作记,借以抒发自己的志向与情感,班级同学准备以《沧浪亭记》为蓝本拍摄短片。全班分成摄影组、字幕组、配音组、编导组等,开展以下活动,请你参与。

    【材料一】

    予以罪废 , 无所归。扁舟吴中,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

    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号“沧浪”焉

    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

    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 , 不亦哉!  

    —— 【北宋】苏舜钦《沧浪亭记》(节选)

    【注释】①以罪废:因参与“庆历新政”,37岁的苏舜钦被罢职,闲居吴中(今苏州),修建沧浪亭。②碕:弯曲的水岸。③榜:驾船。④幅巾:古代男子以整幅帛巾束头发。⑤踞:蹲坐。⑥锱(zī)铢:比喻极其微小的数量。⑦磨戛:消磨。

    【材料二】

    初晴游沧浪亭    苏舜钦

    夜雨连明春雨生,娇云浓暖弄微晴。

    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鸽相对鸣。

    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材料三】

    【A】二子逢时犹死饿,三闾遭逐便沉江。

    我今饱食高眠外,唯恨澄醪不满缸。

    ——苏舜钦《沧浪静吟》(节选)

    【B】丈夫志,当景盛,耻疏闲。壮年何事憔悴,华发改朱颜。

    ——苏舜钦《水调歌头·沧浪亭》(节选)

    【注】①二子:指伯夷、叔齐,武王灭商后,他们耻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②三闾:指三闾大夫屈原。③澄醪(láo):清醇美酒。

    (1)、【前期准备·疏通文意】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语句摘录

    活用方法

    加点字词释义

    ①不乎城中 

    课内迁移:佛印绝弥勒。

    岸芷汀兰,郁青青。

    ②东顾草树

    ③杠之南,其地

    成语迁移:精求精

    与锱铢利害相磨戛

    词类活用:吾三省吾身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

    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沧浪”焉

    (3)、【摄影组·拍摄镜头】摄影组打算拍摄苏舜钦在沧浪亭的生活场景,请结合【材料一】第3段,帮其完成镜头脚本设计。

    来源

    画面描述

    预期效果

    材料一

    第3段

    自然景物:①

    把景的设计和人的情感照应起来,用明媚的景象表现人在自然中的闲适、快乐。

    作者活动:②

    (4)、【字幕组·选配诗歌】【材料二】的两首诗都是苏舜钦创作于闲居沧浪亭时期的。字幕组想从中引用优美的诗句,请你选择最喜欢的一句,并赏析其妙处。

    A.娇云浓暖弄微晴        B.梦觉流莺时一声

    (5)、【配音组·虚词诵情】短片以文中画线句作为开篇和结尾的“画外音”。配音组同学想通过虚词读出人物情感,请帮其设计朗读脚本,并结合文本内容与作者情感说明理由。

    语句

    朗读设计及理由

    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

    示例:“也”字读出感叹的语气,作者想要找一块高爽安静的地方来舒展情怀,却没能得到,全句以舒缓的语速、低沉的语调来读,表现被贬后想寻山水排遣内心郁闷而不可得的遗憾、失落和伤感之情。

    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

    (6)、【编导组·心境之思】编导组摘录了【材料三】中【A】【B】两则诗词片段,为让观众进一步了解苏舜钦闲居沧浪亭时的心境,请你选择其一编入短片,结合【材料一】和你所选诗词的内容,简述理由。

五、写作(50分)

  • 7. 写作

    《镜子》艾青

    仅只是一个平面,

    却又是深不可测。

    它最爱真实,

    决不隐瞒缺点。

     

    它忠于寻找它的人,

    谁都能从它发现自己。

    或是醉后酡颜,

    或是鬓如霜雪。

     

    有人喜欢它,

    因为自已美;

    有人躲避它,

    因为它直率;

    甚至有的人,

    恨不得把它打碎。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可以结合自己的见闻经历,撰写记叙文,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撰写议论文。

    要求:⑴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⑵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⑶不得抄袭、套作,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