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韶关市新丰一中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生物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5-09-18 类型:开学考试

一、单选题:本题共16小题,1-12题每小题2分,13-16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 1. 文昌鱼的脊索具有再生能力。文昌鱼在尾部受损后,其脊索会在早期阶段重新生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脊索再生是细胞分裂、分化的结果 B、脊索细胞不存在与衰老相关的基因 C、脊索再生过程中也可能会发生细胞凋亡 D、脊索再生与基因选择性表达有关
  • 2. 细胞的生命历程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涉及多个关键阶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癌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增加导致其容易发生转移 B、细胞衰老的特征之一是细胞体积变小、细胞核体积变大 C、细胞分化会使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稳定性改变 D、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 3. 中外科学家经多年合作研究,发现circDNMT1(一种RNA分子)通过与抑癌基因p53表达的蛋白结合诱发乳腺癌,为解决乳腺癌这一威胁全球女性健康的重大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p53 基因表达的场所在细胞核 B、在日常生活中只要远离致癌因子,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就不会患癌症 C、p53 蛋白能抑制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或促进细胞凋亡 D、p53 基因突变就会引起细胞癌变
  • 4. 造成同源器官功能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原始祖先不同 B、变异方向不同 C、生存环境不同 D、进化水平不同
  • 5. 中国云南禄丰和元谋的化石证实,大熊猫直系祖先始熊猫生活在 800 万年前。基因研究显示,大熊猫与浣熊在约 3 000 万年前拥有共同祖先,两者为远亲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化石和基因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 B、大熊猫现有的外形是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的结果 C、自然选择决定了大熊猫和浣熊的进化方向 D、始熊猫进化为大熊猫的过程中一定会发生基因频率的变化
  • 6. 人体血管破裂出血时,参与血液凝固过程的各种蛋白质(统称为凝血因子)被激活,和血小板一起修补出血口。血友病是一种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无法合成凝血因子,可能因大出血而死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有血友病致病基因的家族中男性患病的概率高于女性 B、男性患者的致病基因来自其母亲,以后只能传给女儿 C、补充凝血因子可治疗血友病说明基因表达受环境影响 D、非血友病患者也可能会出现类似血友病患者的症状
  • 7. 某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这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若它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产生的四个精细胞中,有一个精细胞的基因型为AB,那么另外三个的基因型分别是( )
    A、AB,ab,ab B、Ab,aB,ab C、ab,AB,AB D、AB,AB,AB
  • 8. 东北冻梨是由秋梨冷冻而成,冻梨解冻后水分渗出,果肉变软并且发黑,是冬季的特色美食,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梨子冷冻时细胞中的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上升 B、解冻后水分渗出的过程需要膜蛋白的协助 C、冷冻导致细胞破裂,主要与结合水的特性有关 D、果肉变软是因为细胞结构被破坏,细胞壁失去支撑性
  • 9. 一旦禽流感病毒与人类病毒重组,从理论上讲,就有可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该疾病,这种病毒就会成为人类病毒。这里所说的重组与下列哪项本质相同(       )
    A、基因工程 B、太空育种 C、单倍体育种 D、多倍体育种
  • 10. 已知豌豆某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其子代遗传因子组成类型及比例如图,则双亲的遗传因子组成类型是(       )

    A、AaBB×AABb B、AaBb×aaBb C、AABb×AaBb D、AaBB×AaBb
  • 11. 四环素、链霉素、氯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能抑制细菌的生长,它们有的能干扰细菌核糖体的形成,有的能阻止tRNA和mRNA结合,这些抗生素阻断了(       )
    A、染色体活动 B、DNA复制过程 C、转录过程 D、翻译过程
  • 12. 中国制茶工艺源远流长。红茶制作包括萎凋、揉捻、发酵、高温干燥等工序,其间多酚氧化酶催化茶多酚生成适量茶黄素是红茶风味形成的关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揉捻能破坏细胞结构,使多酚氧化酶与茶多酚接触 B、维持高温发酵可减少杂菌污染,更有利于红茶发酵 C、发酵时有机酸含量增加可能会影响多酚氧化酶的活性 D、高温干燥使多酚氧化酶失活,防止过度氧化影响茶品质
  • 13. 失聪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导致语言交流障碍的疾病,其中遗传性耳聋是听力损失的常见类型。图甲和图乙分别是两个遗传性耳聋(单基因遗传病)家族的系谱图。经基因检测,发现Ⅱ4和Ⅱ7具有不同的耳聋致病基因,遗传方式不同;且两家族均不含对方的致病基因。Ⅱ3和Ⅱ8婚配,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是(  )

    A、1/8 B、3/4 C、7/8 D、11/12
  • 14. 下图甲所示为研究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用打孔器在某㨁物的叶片上打出多个叶圆片,再用气泵抽出气体直至叶片沉入水底,然后将等量的叶圆片转至含有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给予一定的光照,测量每个培养皿中叶圆片上浮至液面所用的平均时间(见图乙)。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叶圆片上浮至液面的时间可反映净光合速率的相对大小 B、在bc段,增加光照强度可缩短叶圆片上浮至液面的时间 C、d点以后,叶肉细胞可能因为失水而使细胞体积明显减小 D、因为抽气后不含氧气,实验过程中叶片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 15. 蛋白质的磷酸化与去磷酸化被比喻为一种分子开关,分子开关的机理如图所示。形成有活性的蛋白质是一个磷酸化的过程,即“开”的过程;形成无活性的蛋白质是一个去磷酸化的过程,即“关”的过程。下列有关分子开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蛋白质去磷酸化后空间结构可能发生了改变 B、低温和高温都会使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活性降低 C、细胞产生的ATP可以用于分子开关中蛋白质的磷酸化过程 D、蛋白质磷酸化过程是一个放能反应,与ATP的水解相联系
  • 16. 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首先将大肠杆菌放到用含有放射性14C和18O标记的有机物配制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然后用未被标记的T2噬菌体去感染上述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经保温一段时间后,从细菌体内分离出T2噬菌体,则此T2噬菌体的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中能检测到同位素物质的情况是(  )。
    A、都能检测到14C和18O B、只有DNA分子中能检测到14C和18O C、都不能检测到14C和18O D、DNA分子中只能检测到18O,蛋白质分子中只能检测到14C

二、非选择题

  • 17. 图1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表示能量或物质:图2为适宜温度条件下,甲、乙两种植物的CO2吸收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曲线图:

           

    (1)、图1光反应的场所是 , 甲表示。它可转变为储存在丙和丁中的
    (2)、图1光反应的产物乙可以在同一细胞中参与有氧呼吸第阶段,若某细胞从相邻细胞的叶绿体基质中获得乙并最终利用,至少需通过层膜
    (3)、提取绿色植物叶片中色素的过程中,常用的有机溶剂是
    (4)、图2的甲、乙植物中,适宜在弱光条件下生长的是植物。当光照强度为A时,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CO2的速率是mg/(m2·h);当光照强度由A变为B时,短时间内甲植物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将(填“增加”“不变”“减少”或“不确定”),C5的含量将(填“增加”“不变”“减少”或“不确定”)。
    (5)、当光照强度为B时,限制乙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18. 囊性纤维化是一种严重的遗传疾病,患者汗液中氯离子的浓度升高,支气管被异常黏液堵塞,导致这一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CFTR蛋白功能异常。CFTR蛋白在氯离子跨膜运输过程中的作用如图1所示。

    (1)、图1所示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中,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
    (2)、由图1可知,氯离子跨膜运输时,CFTR蛋白发生构象的改变,其属于(填“通道蛋白”或“载体蛋白”)。CFTR蛋白功能正常时,细胞内氯离子在CFTR蛋白的协助下通过方式转运至细胞外。随着氯离子在细胞外浓度逐渐升高,水分子通过作用向膜外扩散的速度加快,使覆盖于肺部细胞表面的黏液被稀释。
    (3)、由图2可知,CFTR蛋白基因中携带的通过过程①和过程②传递到细胞质中,指导CFTR蛋白的合成。异常情况下,异亮氨酸对应的密码子为 , 与正常情况不同,而且最终形成的CFTR蛋白缺少一个苯丙氨酸,导致蛋白的发生改变,影响了氯离子的转运。
    (4)、综合上述分析,导致囊性纤维化的根本原因是患者CFTR基因发生了。从这一实例可以看出,基因能够通过控制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 19. 下图为人类某种单基因遗传病(设相关基因为A、a)的家族系谱图。6号和7号为同卵双生,即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两个个体;8号和9号为异卵双生,即由两个受精卵分别发育成的两个个体。请据图回答:

    (1)、该遗传病是由位于(填"常""X"或"Y")染色体上的(填"显性"或"隐性")基因控制的,判断依据是
    (2)、9号是杂合子的概率为
    (3)、7号的基因型为 , 7号和8号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
    (4)、如果6号和9号结婚,则他们生出患病孩子的概率为。如果他们所生的第一个孩子患病,则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
  • 20. 淀粉酶是淀粉水解的关键酶。目前有研究发现没食子酸可以调节α-淀粉酶的活性,进而影响人体的血糖含量,为糖尿病的治疗开辟新的思路。为研究没食子酸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机制,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淀粉是最常见的多糖,其单体为 , 淀粉的功能是
    (2)、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 , 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的水解,体现了酶的(特点)。
    (3)、科研人员在酶量一定、环境适宜的条件下,进行了“探究没食子酸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

       

    ①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 因变量是

    ②据图分析,没食子酸能够(填“提高”或“降低”)α-淀粉酶的活性。

    ③酶制剂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如“多酶片”是经特殊工艺制成的双层药片,内层是肠溶衣(不易溶于胃液,可溶于肠液)包裹的胰蛋白酶、胰脂肪酶等,外层是糖衣(可溶于胃液)包裹的胃蛋白酶,多酶片可用于治疗消化不良。为充分发挥多酶片的作用,服用时应(填“整片吞服”或“嚼碎服用”),理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