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实验中学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9月素养作业 科学试题(第1章)
试卷更新日期:2025-10-11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
1. 端午假期期间,小明在家学包粽子。将包好的绿色粽子放进蒸笼里加热,一段时间后能闻到阵阵香气;剥开粽子,一口下去满口鲜香。上述描述中,不涉及的感觉是 ( )A、嗅觉 B、听觉 C、视觉 D、味觉2. 暖水瓶的瓶胆夹层是真空的,可用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将一个电子发声器放入瓶中,塞上瓶塞,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分析、判断。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真空夹层的是 ( )A、塞上木质瓶塞和塑料瓶塞进行比较 B、把暖水瓶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C、用一个完好的暖水瓶和一个瓶胆漏气的暖水瓶进行比较 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电子发声器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3. 科研人员用低音频灭火装置进行灭火,如图所示,装置通过发出30~60 Hz的低频声波,在短短数秒内就扑灭了火焰。下列关于低音频灭火装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低音频灭火装置发出的声音人耳可以听到 B、声波可以灭火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低音频灭火装置也需要振动发声 D、装置发出的低频声波指的是其发声的响度4. 用镜头焦距不变的照相机拍出了蝈蝈的照片如图甲所示,现要拍出如图乙所示的照片。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照相机远离蝈蝈,增大镜头和像间距离 B、照相机靠近蝈蝈,增大镜头和像间距离 C、照相机远离蝈蝈,减小镜头和像间距离 D、照相机靠近蝈蝈,减小镜头和像间距离5. 小科采用如图装置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板应选用厚度较大的 B、所成的像可在光屏上承接 C、实验环境的亮暗对实验没有影响 D、可将白纸替换为带有刻度的纸张,便于比较物与像到玻璃板的距离6. 近几年来近视成为青少年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定时远眺是预防近视的有效措施,远处物体成像的部位及视觉形成的部位分别是( )A、视网膜、角膜 B、视网膜、视觉中枢 C、晶状体、视网膜 D、瞳孔、视网膜7. 小宁在探究“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两个实验中,分别把一个不透明且不光滑的挡板放在如图甲、乙所示的位置,则 ( )A、两个实验的挡板上均不能出现蜡烛的像 B、两个实验中,小宁均不能看到蜡烛的像 C、只有图乙的挡板出现蜡烛的像且小宁能看到像 D、图甲、乙的挡板上均能出现蜡烛的像且小宁均能看到像8. 如图是人体听觉形成示意图。其中听觉感受器和听觉产生的部位分别存在于( )A、①和④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④和③9. 夏天,小洋在南湖公园游玩时看到很多美景,下列能反映出他看到水中游鱼的光路图是( )A、
B、
C、
D、
10. 小明对下列光学成像进行了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①平面镜成像;②小孔成像;③放大镜的像;④幻灯机屏幕上所成的像;⑤照相机的像。
A、反射成像的有①②④ B、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C、属于实像的是①③⑤ D、折射成像的有③④⑤11. 在音乐会上,一男高音歌唱家小聪在放声歌唱时,一女低音歌唱家小红在轻声伴唱。下列声音波形图中能够正确反映上述男、女歌唱家歌唱时的声音特征的是(纵坐标表示振幅,横坐标表示时间)( )A、B、
C、
D、
12. 水池的侧壁A 点处安装一盏射灯,B点是它在水中像的位置,射灯发出一束光经水面折射后在池底C点形成光斑。下列水位位置及大致光路图正确的是( )A、B、
C、
D、
13. 宋代诗人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写道“噌吆如钟鼓不绝”,下列对“钟鼓声”的分析正确的是( )A、游人根据音色区分钟声和鼓声 B、钟声是由钟内部空气振动产生的 C、“钟鼓不绝”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钟鼓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14. 如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 则( )A、A处应是紫光 B、只有AB之间有光 C、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 处的外侧,会看到温度上升 D、将照相底片放到AB 范围B处的外侧,底片不会感光15. 如图所示,人脸识别一体机通过摄像机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屏幕上所成的是缩小的虚像 B、该摄像机镜头是一个凹透镜 C、若镜头的焦距为f,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2f D、若要使屏幕上显示的人脸小一些,人应离镜头近些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6分)
-
16. 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图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方向均未标出),其中折射光线是 , 入射角等于。17. 东阳独具特色的板凳龙是由一节节的板凳钻孔连接而成的,伴随着敲锣打鼓声,热闹非凡。观赏时听到的锣声是通过锣产生的,当声音进入人耳,声波会撞击(填图中序号)处产生振动,进入内耳后,通过(填图中序号)接受刺激并将这一信息沿听神经传到人体的大脑形成听觉。18. 学习科学要学会利用书籍的信息进行反思,并从中获取新的信息。(1)、关于声音的速度,课本上是这样描述的:“15℃时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从描述中我们可以得到: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和有关;(2)、借助示波器,可以观察到不同声音的波形。如图(在上一页)是两个不同的发声体A和B发出的音调和响度不同的波形示意图,其中发声体的音调高;(3)、运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可以探测海洋深度,超声波声呐(选填“能”或“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19. 雨后天晴的夜晚,两位同学在月光下行走,如图所示,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a同学迎着月光走,应走暗处;b同学背着月光走,应走亮处。(1)、同学对地上暗亮的感觉形成部位在;(2)、a同学迎着月光走,暗处发生的是反射 (选填镜面或漫)20. 小华同学用激光笔照射水面,在水槽壁上出现两个红点A 和B。(1)、 A是激光经水面(选填“反射”或“折射”)后形成的像点;(2)、若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欲使A点下移至A',应使入射光线MO绕着点O沿(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3)、若保持入射光线不变,欲使点B'下移至B,应使水面(选填“上升”或“下降”)。21. 科用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如图甲,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下方平行放置白纸,测出透镜与白纸间距s与对应白纸被烤焦的时间 t,绘出图像如图乙,则可判断该透镜的焦距f为 cm。(2)、调整器材高度时,应(填“点燃”或“不点燃”)蜡烛。(3)、小科在实验中固定透镜位置,不断调整蜡烛和光屏位置,观察到3个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丁),请按蜡烛到凸透镜距离由近到远所得到的3个像进行排序,正确顺序为(填序号)。(4)、实验中,燃烧的蜡烛在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填“上”或“下”)移动。(5)、小科想利用LED发光字母来探究凸透镜成像上下左右位置关系,如图戊,图中的3个字母中适合做光源的有个。
三、实验探究题(共3题,每空3分,共27分)
-
22. 学校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其中一个项目为自制民族乐器——箫。以下是自制排箫的资料卡:
自制排箫资料卡
资料一:排箫是由若干长短不一的竹管组成(图甲)。演奏时,用嘴对着竹管吹气,便能发出声音,声音的频率与管长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小组同学选择若干根长为20cm的吸管,用剪刀剪裁后,按由短到长的顺序横向连接制得“排箫”(如图丙)。
(1)、演奏时,对着竹管吹气,便能发出声音。这是由于吹气时,管内的空气发生;(2)、根据图乙可知,声音的频率与管长的关系是;23. 在学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针对“手机视频 app投屏需要收费”开展“自制手机投影仪”的项目化学习活动。【投影原理】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材料】凸透镜、内部涂黑的硬纸盒(规格:28cm×20cm×12cm)、纸板、胶水、剪刀等。
(1)、【透镜选择】实验需要选择焦距合适的凸透镜,如图所示是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其中最合理的是;根据合理的方法,小组同学测出了实验材料所提供的凸透镜的焦距为30cm。
【产品制作】将凸透镜固定在硬纸盒的一侧,并在纸盒中卡入纸板便于放置手机,纸板可在纸盒内前后移动。产品实物图及原理图如上图所示。
(2)、【产品调试】调试①:为了使投影仪使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观影效果,手机应该选择(填“甲”或“乙”)的放置方式;
(3)、调试②:小东同学建议选择光滑的白板作为屏幕,而小阳同学建议选择白墙作为屏幕。你赞成谁的建议?并说明理由:;24.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爱护眼睛已经成为我们的共识。请据图回答。(1)、图甲中晶状体和角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镜,把来自物体的光折射后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的是的实像。(2)、近视的同学需要佩戴眼镜矫正。图乙中属于近视眼矫正的是(选填“①”或“②”)。(3)、长时间用眼后,会使眼睛干涩,有的同学喜欢用眼药水对其进行缓解。下列不支持使用眼药水的是____。A、有的眼药水,会使睫状肌继续工作,导致疲劳更难缓解 B、有的眼药水主要成分与泪液成分相同,眼睛干涩时,可适当缓解症状 C、眼药水中含有防腐剂,长期过度接触防腐剂,可能会对眼睛产生伤害四、 做图题(25题3分, 26题4分, 共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