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第八中学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10-11 类型:开学考试
一、积累运用(21分)
-
1. 默写古诗文。(1)、 关关雎鸠,。(《诗经·周南·关雎》)(2)、蒹葭萋萋,。所谓伊人,。(《诗经·秦风·蒹葭》)(3)、 , 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4)、 , 食之不能尽其材,。(韩愈《马说》)(5)、根据提供的信息,把下表中的诗句补充完整。
出处
诗句
批注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 !
表达了对天下贫寒之士的担忧,饱含忧国忧民之情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 但余钟磬音。
尾联进一步以动衬静,以有声写无声,同时也写出了诗人内心的“静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 。
体现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旷达胸怀和与友人间的真挚情谊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声哨子响,千百棍子舞”,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绵延数百年的潮汕英歌舞这一歌颂英雄、____先烈的民俗舞蹈,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舞者手执一对短木棒,上下左右互相对击,动作____有力,鼓点如bào fēng zhòu yǔ般强烈,再加上整齐雄浑的呐喊,如黄河xuān téng奔流,传递出保家卫国的páng bó气势,令人____。通过英歌舞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民俗内涵,加大了人们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①bào fēng zhòu yǔ②xuān téng③páng bó
(2)、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缅怀 刚劲 叹为观止 B、悼念 苍劲 叹为观止 C、缅怀 刚劲 欲言又止 D、悼念 苍劲 欲言又止(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通过英歌舞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民俗内涵,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加大了人们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 B、英歌舞通过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民俗内涵,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增强了人们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 C、通过英歌舞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民俗内涵,增强了人们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D、英歌舞通过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民俗内涵,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加大了人们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3.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材料一:
篮球明星姚明说,小时候曾因撒谎被家人揍过,他对家风的最深体会是两个字:诚实。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说:“家风好代表这家人的人品好。我们家的家风最主要的就是重视学习、文化,与人为善。”家风是指家庭或家族的传统作风。
材料二:
三国时期就有《家训》,南北朝时期有《颜氏家训》,清代有《曾国藩家书》,现代有《傅雷家书》,家风已成为中国家庭传承千年的精神尺度。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35字。(2)、好家风如化雨春风,伴随着孩子成长。根据对联常识,挑选其中几个适合的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德勤孝义 喜居宝地 东海白鹤 和善信诚
金榜名 出世风 千秋寿 传家宝
二、阅读(49分)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①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②熙熙然回③巧献技,以效兹④丘之下。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注释】①笼:收拢;②举:全,都;③回:运用;④兹:这。
(1)、下面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其境过清(凄清) 余怜而售之(喜欢) B、可百许头(可能) 皆大喜(全、都) C、悄怆幽邃(深) 日光下澈(清澈) D、水尤清冽(仍然) 止四百(只要)(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①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
(3)、请对乙文画波浪线部分进行断句,限断三处。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第一段描绘了“珮环”相击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是为了衬托自己内心的愉悦。 B、乙文结尾处的划线句以拟人的手法描述了鸟兽献艺的热闹场景,充满生机。 C、甲文第②段通过写游鱼的数量及状态,侧面写出了水的清澈。 D、甲乙两文在写景上非常相似,语言精练、形象生动,极具画面感。(5)、乙文和《小石潭记》均为“永州八记”中的篇章。结合乙文,谈一谈作者在字里行间渗透了哪些复杂感情?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什么是美育?蔡元培先生曾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美育是通过探索艺术、音乐、文学、建筑等领域中的美学原理和审美体验,促使人们获得启发,对现代社会进行反思,重拾对美的敏感和欣赏能力,重新审视和感知身边的美好,从而提升生活的品质和幸福感。
(刊载于2023.8.20,有删改)
材料二:乡村具有得天独厚的美育资源。源远流长的乡土文化,生态宜人的自然景观, 乡村从来都不缺乏美的素材。青山远黛,袅袅炊烟,潺潺溪水,声声蝉鸣……乡村之美自古就令无数人如痴如醉、真心咏叹,大量描绘乡村之美的文艺作品千古流传,乡野间的一切,永远是乡村美育的源头活水。重视乡土资源的价值及利用,是发展乡村美育的应有之义。挖掘乡土历史文化资源,结合传统村落、文物古迹等,探索打造美育文化新空间;同时结合乡村生活实践,在日常生活中开展美育,让乡村儿童在日复一日中接受美的滋养和浸润。
让美育真正扎根乡村,激发出乡村孩子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那些种在孩子们心中的美的种子,终会发芽、开花、结果,为乡村文化振兴带来更多精彩。
(刊载于2023.8.18,有删改)
材料三:当前,社会呼唤高质量的儿童美育。首先要推动美育的均等化改革,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均等的美育资源。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健全面向人人的学校美育育人机制,缩小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让所有在校学生都享有接受美育的机会”。
其次,要推进美育普惠化。不断完善家、校、社协同的儿童美育体系,形成人人参与的美育机制。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艺术感觉和发展潜力,美的感受力和表达能力是应对未来生活的必备素养。应当树立优质的儿童美育是人人参与的美育观,将美育的重点从学科性的知识和技能获取,转变为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
当前,美育仍是整个教育事业较为薄弱的环节。一些农村和偏远地区依旧面临美育资源不均衡、师资不足的难题。办好让人民满意的美育,是美育工作者的责任,也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为每个孩子的未来,描绘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美育图景。
(刊载于2023.6.1,有删改)
材料四:“阳光美育计划”旨在通过美育关爱与引导,满足特殊群体的审美需求,以美育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帮助特殊群体以全新的姿态融入社会;通过系列活动及年度成果展,向社会展示特殊群体认识美、理解美、创造关的能力,促使社会各界更多地关爱他们。
“阳光美育计划”注重美育服务的优质、有效,邀请康复医学方面的专家对活动进行指导,遵循“艺术疗法”的规律,开展了微缩园林模型DIY体验课、趣味油画体验课、建军节主题趣味版画体验课、国庆主题秋叶漏印体验课等主题丰富的活动,参与性、互动性强,寓教于乐,为特殊儿童提供了展现自己“画语”的舞台。
“阳光美育计划”受特殊儿童及其家长喜爱,究其原因,一方面,特殊儿童除了基本的生存教育,还有体验世界上美好事物的强烈意愿,比如绘画、音乐等艺术,这在提升孩子审美素养的同时,赋予了他们能力、增强了其自信;另一方面,许多特殊儿童不能有效地表达内心的想法,但他们可以通过画画等艺术方式来展现,这是一个让特殊儿童与普通大众相互了解的渠道。
(刊载于2023.6.29,有删改)
(1)、下列表述与上述材料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美育能培养人对美的欣赏能力,有提升生活品质和幸福感的作用。 B、乡村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有利于激发乡村孩子对美的感知力。 C、办好让人民满意的美育,保障孩子的未来,是美育工作者的责任。 D、“阳光美育计划”开展了主题丰富的体验活动,特殊儿童参与性强。(2)、结合材料三,请简要概述如何实现高质量的儿童美育。(3)、某中学打算增加艺术课的课时,同时将艺术课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有家长认为这样做会挤占文化课时间,从而影响文化课成绩。你是否赞成此观点?请结合上述材料说明理由。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那梨花盛开的地方
赵廷河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我们山东半岛的莫言家乡——高密市柏城镇胶河社区,2021第六届南山梨花艺术节随着春风春雨梨花盛开之时,赶在清明节前一天正式拉开帷幕。我随几位文友如约前往。
②在出发之前,雨还在下着。一位文友约我上车后,便一同驱车前行。二十分钟过后,我的眼前一亮,柏油硬化道路被这场雨洗刷得干干净净,并随着地势高低起伏,弯弯曲曲。路两侧用水泥石块修砌的路沿宽度和高度一致,上面搭有红白相间的彩色护栏,显得既美丽又实用。各种绿化的花草树木被这场春雨浸润得枝繁叶茂,生机勃勃。高挑的白玉兰花,端庄秀丽,像在迎接远方的客人。金黄色的迎春花开得花团锦簇,格外诱人。粉红色的木槿花像一位红衣少女,打扮得花枝招展,落落大方。还有丁香、海棠、紫叶李、百日红等多种花草树木,绿化美化了这里四通八达的道路,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③“世间所有的美丽,都有有效期。”每年的梨花节前后十天的时间,是到胶河社区赏梨花的最佳时期。我正好赶在这个时候,花期错过不得。
④梨花处处绽芳姿。春雨,它既能洗涤浩瀚的天空,又能净化人们的心灵,任凭它梳洗着我的发、我的脸。我喜欢在雨中的梨园漫步,吮吸湿润而清新的空气。我沿着梨花长廊向东,边走边欣赏梨花美景。在梨园花海中,沿一条新修的水泥小道向里走着,只见前后是花,左右是花,远远近近都是花。分不清是花在人的怀抱,还是人在花的怀抱,只觉得自己亦是梨园花海中的一朵梨花了。我钻到树旁仔细瞧瞧,梨树枝朴实强劲多分杈,与两旁探出的梨树枝手挽着手,这样既能承载梨子的重力,又能抗御大风的袭击。柔柔春风像仙女飘飞的裙裾,不时撩拨着梨树上舒展的枝条。串串梨花在虬枝上随风摇曳,鲜嫩的梨花轻启粉唇,口噙一颗颗圆润的珠玉,绽放出傲骨的雨润芳泽。
⑤飘洒着的细雨,虽然还时有寒意的钟情,但梨花闹春却展现着生命的抒情,那欢欣活泼的绿意和生机不容置疑,给人以深深的震撼。我在细雨中深深地呼吸,眼睛舒服了,心肺舒服了。咔嚓,这盛放的梨花就那么轻易地被我定格在镜头里,成为珍藏和记忆。弯弯曲曲的水泥小道伸向梨园深处,一幅优美的田园水岭画卷徐徐铺展在眼前。那雪白的梨花,莫非是秋天盛开的白棉花,一开春就给人们带来丰收的景象?不,这还早着呢。梨花的盛开,怎会缺少蝴蝶和蜜蜂的登场呢?蝴蝶会成双成对,飞来飞去,追逐嬉戏。那蜜蜂会嗡嗡飞叫,采粉酿蜜,不知疲倦。蜂飞蝶舞,好不热闹。说不定,这怒放的梨花,一旦被可可托海的牧羊人发现,他定会用优美动听的歌曲,感化他的那位养蜂女回心转意,一同引着朝夕相伴的蜂群,前来采花酿蜜呢……
⑥开幕式现场嘹亮的歌声将我从幻梦中惊醒。我随之来到充满灵性的晏子文化广场。齐国名相晏婴就出生于这片历史悠久而神奇的土地。这里穿过历史的风霜雨雪,轻拂岁月的灰尘,氤氲着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和乡土文化气息。我仰望高大伟岸的晏子塑像,心生无限敬仰之情。我敬仰名相晏婴“卑而不失尊,曲而不失正者,以民为本也”的为民情怀。
⑦这当儿,我被细雨滋润了的心田浮荡着一种莫名的激动与喜悦。我突然意识到,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知。今年如此充沛的春雨,是不是名相晏婴对他的后人日益觉醒的自然生态观的一种赏赐与回馈呢?我用心领略这自然之美的真实内涵。这雨滋润着南山岁月的鲜活,造就着南山永远年轻美丽的生态环境。
⑧我在那梨花盛开的地方,一颗有着美好梦想的心为之陶醉了。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12月8日, 有删改)
(1)、阅读游记要理清脉络。请以游踪为线索,简要概括作者在高密市柏城镇胶河社区的“所见”。(2)、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画线句子,思考并回答括号里的问题。① “世间所有的美丽,都有有效期。”每年的梨花节前后十天的时间,是到胶河社区赏梨花的最佳时期。(删去加点的部分,全句的表达效果会有怎样的变化?)
②在梨园花海中,沿一条新修的水泥小道向里走着,只见前后是花,左右是花,远远近近都是花。(将“只见前后是花,左右是花”改为“只见前后左右都是花”好不好?为什么?)
(3)、 有同学认为,本文题目是《在那梨花盛开的地方》,第②段写白玉兰花、迎春花、木槿花、丁香、海棠等文字与题目无关,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说明理由。(4)、文章结尾说“一颗有着美好梦想的心为之陶醉了”。请结合全文,说说“美好梦想”的具体内涵。7. 名著阅读。阅读名著要关注书名。请在探究朱自清《经典常谈》和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两部著作的书名基础上,回答下面的问题:
(1)、《经典常谈》的书名较为直接,但其中的“常”字值得关注。你认为朱自清为什么要在书名中用这个“常”字?(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名采用了比喻的修辞。请以保尔·柯察金的人生经历为例,谈谈该书名的含义。
三、写作(50分)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痕迹
英约翰·罗斯金
把每一个黎明看做生命的开始
把每一个黄昏看做生命的小结
让每一个这样短短的生命
都能为自己留下一点儿可爱的事业的脚印
和你心灵得到充实的痕迹
在人的生命历程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留下自己的痕迹。只是这痕迹有的清晰,历经岁月而不蚀;有的模糊,不待日久而消失。回想起来,有的令人愉悦,有的令人怅惘……那么,关于“痕迹”,你有怎样的经历?又有什么感悟呢?
请以《▲的痕迹》为题目,写一篇作文,可以讲述自己的经历,也可以阐述观点、畅谈感悟。
要求:⑴将题目“▲的痕迹”补充完整。⑵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600字。⑶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