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勤建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周周末作业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10-11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运用(24分)
-
1. 请你参与班级开展的“诗文中的人生智慧”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下面小题。 【活动一:集诗文品古人情】 同学们分组梳理了诗文中蕴含哲理的句子,制成下面表格。
组别
内容
第一组
困境,需乐观豁达。① “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和② “ ____,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都展现了古人通透的达观。
第二组
坚守,是初心不改。它表现为李白③“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那种冲破阻碍的豪迈,李商隐④ “春蚕到死丝方尽, ____”(《无题》)那种至死不渝的执着,范仲淹⑤ “____, ____”(《岳阳楼记》)那种不计得失的豁达,辛弃疾⑥ “欲说还休,却道‘____’”(《丑奴儿》)那种饱尝辛酸后的淡然。
第三组
孤寂,常寄情于景。读张岱《湖心亭看雪》中“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辽阔雪景,我们能感受到他⑦ “____,____”的文人雅趣。读杜甫《月夜忆舍弟》中“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的边秋夜色,我们能体会他⑧ “ ____,____”的思乡忆亲之情。
【小结】诗文传千古,我们应养____气,做明理人。
(1)、将表格中的三组诗文补充完整。(2)、下列词语适合填在【小结】横线内的一项是( )。A、鸿鹄 B、浩然 C、蓬舟 D、金樽2. 活动二:诵诗歌 感力量 同学们参与了朗诵爱国诗歌的活动,下面是有关资料。导读
朗诵这些诗篇,我们的内心会受到强烈的①zhèn hàn,为诗人那宽广的胸怀和赤诚的情感所打动。虽然那段艰难的岁月已然远去,但我们应该能从中②jí qǔ精神力量,奋然前行——请大声诵读,我们每个人都是传承人。
诗歌选读: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选自《艾青诗选》
钢铁是在旺火和骤冷中炼成的……我们这一代也是在斗争和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的。
——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请根据导读部分的两处拼音写出相应词语。①zhèn hàn②jí qǔ
(2)、请结合诗歌朗诵资料,仿照【活动一】的句式,为活动二拟写名称。活动二:【 】
3. 【活动三:写讲稿 绘青春梦】同学们参与了主题演讲活动,下面是某同学演讲稿选段。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科研工作者小陈带领年轻团队大胆创新,终于突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许多像快递小哥小王这样的普通劳动者,他们风雨无阻地奔跑在路上 , 方便了千家万户的生活。边防战士小陈十年如一日守卫祖国边疆,做忠诚的戍边卫士……
(1)、选段画横线的句子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2)、本次演讲以“平凡的伟大”为主题,以同学们为听众。选段中快递小哥小王的事迹是否适合作为演讲素材?请判断并说明理由。(3)、有同学在演讲稿中提出:“真正的坚强,是在逆境中依然能坚守自己的信念。”请你从以下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名著内容,简要论述这一观点。①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②艾青(《艾青诗选》)
二、阅读(46分)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欧阳公,幼孤 , 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丙】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节选自陶渊明《饮酒(其五)》)
(1)、下列对【乙】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指幼年丧父,与“鳏寡孤独”中“孤”的意思相同。 B、“教以书字”的“书”,指书写,与《与朱元思书》中“书”意思不同。 C、“及”,等到,与《孙权劝学》“及鲁肃过寻阳”的“及”意思相同。 D、“惟读书是务”的“务”,指任务、事务,与《与朱元思书》中“经纶世务者”的“务”意思相同。(2)、【乙】文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断句,正确的三处是( )。及其稍长A而家无书读B就闾里士人家C借而读之D或因而抄录
(3)、请将【甲】【乙】两文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②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4)、【甲】【乙】两文分别展现了欧阳修不同阶段的生活状态,请简要概括。(5)、【甲】【乙】【丙】三篇诗文中人物的共同点让人联想到“乐”一词。请结合三篇诗文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
“同学们,看,这是咱们校门口的人脸识别门禁。你们有没有想过,它是怎么精准认出每个人的?”在广东碧桂园学校国际高中的计算机教室里,老师赵茜拿着平板展示着学生们熟悉的场景。她的话音刚落,学生们就纷纷举手急于分享自己的观察。
在赵茜看来,人工智能教育的关键是“让学生觉得有用、有趣”。基于此,她区别于传统教学方式,摸索出“问题驱动-核心概念讲解-项目实践”的三段式教学法。而跨学科PBL(项目式学习)更是她的课堂“王牌”。
“我不规定项目主题,只引导学生从兴趣出发。”赵茜举例分享道,比如“可回收物智能分类”项目中,学生要先实地拍摄不同光照条件下的饮料瓶、易拉罐图像,通过数据标注和增强技术,亲身体验数据质量对人工智能性能的影响,随后用轻量化模型在边缘计算设备完成训练,最终在真实场景中测试识别准确率。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目标检测技术,还深入讨论了人工智能在环保中的局限性,思考如何让低功耗设备运行模型,从而理解技术与社会需求的真实连接。
提到人工智能教育,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老师是最能感受其中变化的任课老师。“最早教孩子们熟悉电脑操作,后来教word、excel、PPT等办公软件应用和简单的图形化编程,现在教孩子们怎样跟人工智能交朋友、具备人工智能时代的生活素养。”广东省特级教师、广州市海珠区实验小学副校长边永明,是一名信息技术老师,已经执教18年。和其他信息技术老师一样,他经历了多次教学内容的转变,甚至连学科名字都变了两次——从“信息技术”变为“信息科技”,再到现在又分化出人工智能。
边永明认为,老师在人工智能教学中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在符合课标的要求下,老师可以重组教学板块,琢磨怎么丰富和优化内容,条条框框比较少。“语数英等学科知识体系非常完整,每学期每堂课教什么、进度节奏都相对固定。但人工智能不一样,它是不断变化的未来生活,我们的教学内容也会随之变化更新。”
(选自2025年09月10日的《羊城晚报》)
【材料二】
具体到中小学阶段,人工智能教育应该如何开展?熊璋认为,人工智能教育是要教会学生和人工智能打交道,驾驭人工智能,而不是让每个学生都去研究人工智能的底层技术。
对于一、二、三年级的学生,要引导学生去体验和感悟人工智能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认识人工智能可以帮我们做什么事。
对于四、五、六年级的学生,要从认知人工智能向理解人工智能转变,要引导学生开展实验,理解人工智能的一些简单原理。
对于七、八、九年级的学生,则要应用人工智能去探索、创新,学会运用人工智能解决多种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潜质,也让学生适应人工智能下的社会发展。
人工智能教育要符合人的成长过程,要瞄准未来的社会需求。不能指望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做出一个很伟大的科学发明或是工艺,而是让他们知道,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要做一些新的、不一样的东西。等学生们未来投入社会工作时,人工智能素养培育的潜质会发挥作用。
【材料三】
熊璋还指出目前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存在的几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也是最大的误区,就是误把人工智能教育当作传统课程去教。不能把人工智能当作传统的知识传授课程,不能用应试教育的方法来教,它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第二个误区是把人工智能孤立于其他学科,人工智能要蔓延和辐射到所有学科。
第三个误区是忽略了学生的体验、感悟和自我学习的过程。要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贯彻从体验到感悟再到认知,从认知到理解再到应用,从应用到探索再到创新的“螺旋式上升”教学梯度设计。
第四个误区是把人工智能孤立在智育上。人工智能教育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各种素质的全面发展。评价一个学校的人工智能教得好不好,不是看学生背术语或是解题快不快。要看学生思想健不健康,价值观对不对,人工智能有没有在学生的体育锻炼和心理打造上发挥作用,人工智能有没有让学生更加尊重和享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工智能有没有让学生适应未来型的劳动、创造性的劳动、人机协同型的劳动。
第五个误区是把人工智能高等教育的内容强加给中小学生。老师教给学生的内容必须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当,不要把知识、概念、术语看得过重。
(选自2025年09月10日的《羊城晚报 》)
(1)、【信息辨析】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工智能教育应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而非单纯的知识传授和应试训练。 B、边永明老师认为,人工智能教学内容应保持固定,不应随技术发展而变化。 C、熊璋指出,人工智能教育应避免孤立于其他学科,并需辐射到所有学科领域。 D、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应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遵循“螺旋式上升”的教学梯度设计。(2)、【思路梳理】 请将材料一的行文思路补充完整。首先通过赵茜老师的教学案例,说明人工智能教育应注重①和②;接着以边永明老师的经历为例,指出人工智能教学内容的③特性;最后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具有较大的④空间。
(3)、【内容理解】 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小学低年级(一至三年级)和初中阶段(七至九年级)人工智能教育的主要目标。(4)、【学以致用】 请结合材料一、二、三,分析链接材料中艾青诗歌《太阳》的意象特点,并说明其与人工智能教育中“创新精神”培养的共通之处。【链接材料】
从远古的墓茔 从黑暗的年代
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
震惊沉睡的山脉
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
太阳向我滚来……
——艾青《太阳》(节选)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石城记
刘晓莉
驱车从深圳出发,赶到赣南石城大畲村时天色向晚。大畲村位于国家4A级景区——通天寨景区山脚下。元朝初年,尹姓祖先尹世高从宁都固村迁居于此,怀揣着“良田白米”的美好愿景,更名大畲,憧憬与寓意着丰收与希望。热情好客的乡亲们早已备上一桌热腾腾的饭菜:清亮怡人的排骨莲子汤、大如莲蓬的石城肉丸、色泽红亮的棋子块、粉糯透明的石城芋饺等当地十道特色美味,让人食指大动。
次晨,推窗便听到一阵叽叽喳喳的鸟鸣。通天圣石的丹霞岩壁,已然镀上赤橙色晨光,远山在薄雾中慢慢晕现一轮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轮廓,古村从睡梦中苏醒。抬头望,高耸的马头墙直指苍穹,透出岁月的沧桑与厚重。飘飘摇摇的炊烟点燃了一天的节奏,身处宁静祥和的村落中,连时光都放慢了脚步。
石城县位于江西省东南部,赣州的东北部,自古以来是江西进入闽西、粤东的必经之地,素有“闽粤通衢”之称。石城因境内“山多石,耸峙如城”而得名,丹霞地貌,更是“客家摇篮”。石城县还是赣江发源地,得天独厚的地理物候孕育了名闻遐迩的物产——白莲,被誉为“中国白莲之乡”。
石城的荷塘不似江南园林的精致,却像打翻的翡翠匣子——碧叶连天接地,莲蓬如星斗散落。一眼望不到边的荷田里,粉白相间的荷花星星点点。近看,荷叶又大又圆,挨挨挤挤,像一把把撑开的绿伞。亭亭玉立的荷花,明艳耀眼,千娇百媚。红如霞,粉似云 , 白若雪。有的菡萏浸润清露,粉瓣裹着金晖,像封印了朝阳的水晶盏;有的欲语还羞,蜻蜓振翅立其上,似闺中少女轻掀罗帐一角;有的金蕊吐流光,层叠裙裾起舞,恍若贵妃醉酒的霓裳翻卷;有的并蒂相伴而生,交颈鸳鸯映碧波,双影共婆娑。清香阵阵,馨香四溢。
与“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固有印象形成强烈的反差,眼前的荷花触手可及,唾手可得。揽过一枝,或在眼前端详,或在胸前爱抚,或在鼻前深嗅,让人不忍释手。荷花在碧叶间摇曳,远处赤红色的丹霞山体如巨幅屏风般屹立。随手一拍,便是荷花与山色共舞的彩色大片。
登上通天山顶俯瞰,集荷园、古村、丹霞山于一体,既有“荷花映丹霞”的诗意画卷,又有千年客家围屋的烟火气。薄雾缭绕时,荷香与山风交织,令人胸襟为之涤荡。
山脚下的村庄,得到时光的格外垂怜。老人坐在自家门前的竹椅上,手里编着竹篮,目光望着远方的田野;孩子们在田埂上追逐嬉戏,笑声清脆得像叮咚的山泉。
走在石城的土地上,望着眼前的荷、脚下的水、对面的山,听着陌生又熟悉的乡音,忽然就懂得了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懂得了周敦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干净。他们何尝没有经历过世事纷扰?只是贤者懂得在纷繁中守住本心,在得失中保持豁达,在起落中笃定方向。一如此山,任风雨侵蚀,始终矗立如初;如此水,遇阻绕行,终究奔涌向前;更如此花,经霜露洗礼,依然绽放芬芳。
(选自2025年09月08日的《羊城晚报》)
(1)、【梳理内容】 请根据选文内容完成下表,使景物与其特征对应。景 物
文中对应的特征描述(填序号)
荷花
丹霞山
客家围屋
石城白莲
特征选项:
① 赤红色如巨幅屏风屹立
② 粉白相间,千娇百媚,清香四溢
③ 千年烟火气,古朴厚重
④ 名闻遐迩,誉为“中国白莲之乡”
(2)、【品味语言】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④段画横线的句子。红如霞,粉似云,白若雪。有的菡萏浸润清露,粉瓣裹着金晖,像封印了朝阳的水晶盏……
(3)、【赏析写法】 请分析选文结尾段引用苏轼和周敦颐诗文的作用。(4)、【文化参与】 石城县计划推广“荷花映丹霞”文化旅游项目,请结合选文内容和知识卡片,为该项目写一段推荐语。要求:突出自然景观与人文内涵,语言生动、有感染力。知识卡片
推荐语是用于宣传推广某一事物或活动的简短文字,通常突出其特色、价值,以吸引受众注意。
三、作文(50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时代,会提问题往往比找到答案更重要。一个好问题能启发我们思考,帮助我们突破思维的瓶颈、拨开心灵的迷雾……
请以“这是一个好问题”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⑴不少于75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⑵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⑶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
题目:这是一个好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