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学制)初中化学九年级全一册单元测试-第五单元 化学与生活(提升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10-09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4分,共60分)
-
1. 下列是与实验安全有关的图标及说明。在完成“比较黄铜片与纯铜片硬度”这一实验时,与该实验的操作安全无关的图标是A、热烫
B、洗手
C、锐器
D、护目镜
2. 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时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离子是带电的微观粒子,则带电的微观粒子都是离子 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则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 C、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D、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则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3. 《本草纲目》记载:“杨桃具有去风热、生津止渴等功效,杨桃中含有钾、钙、铁、钠等元素,其中对预防贫血有作用的元素是A、钾 B、铁 C、钙 D、钠4. 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1℃时等质量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C、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氧气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与图中的甲相似5. t2℃时,向盛有10g水的烧杯中加入 13g固体甲,搅拌后固体完全溶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中固体析出,甲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P 点表示甲的溶解度为98g B、搅拌的目的是增大甲的溶解度 C、通过升温可以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甲溶于水的过程中一定放出热量6. 欲配制10.0%的NaCI溶液50g,部分操作如下图所示,正确的是A、取固体 B、
称固体 C、
量取水 D、
写标签
7. 下列实验方案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或操作
A
除去CO2中少量CO
将气体在空气中点燃
B
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含有氢气
点燃并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
C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用木炭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D
比较镁和铝的金属活动性
取打磨的镁条,放入硫酸铝溶液中
A、A B、B C、C D、D8. 垃圾分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矿泉水瓶、易拉罐属于A、可回收物 B、有害垃圾 C、厨余垃圾 D、其他垃圾9. 某初中化学小组对孙悟空的制药过程非常感兴趣,于是买来梨等食材,准备炮制秋梨膏。以下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称量食材 B、
量取蒸馏水 C、
过滤梨渣 D、
小火熬煮梨汁
10. 实验小组用pH传感器研究溶液与稀硫酸的反应,实验装置及测定结果如下图已知: , 难溶于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中可观察到溶液变浑浊 B、a处 , 说明烧杯中事先盛放的是溶液 C、b处 , 说明二者恰好完全反应 D、c处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11. 某兴趣小组同学将pH传感器分别插入三只盛有相同体积蒸馏水的烧杯中,打开磁力搅拌器,同时采集数据,再向三只烧杯中同时分别加入适量的柠檬酸、氯化钠、氢氧化钠三种固体。实验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表示氢氧化钠溶于水,说明OH-浓度越大pH越大 B、②表示氯化钠溶于水,pH=7说明溶液中无自由移动离子 C、③表示柠檬酸溶于水,说明H+浓度越大pH越小 D、柠檬酸溶液和氢氧化钠能发生中和反应12. 下列有关物品的提纯或鉴别中,所选用的两种方法均正确的是选项
实验目的
方法和所加试剂
方法一
方法二
A
鉴别羊毛织品和尼龙织品
观察外观
取样,灼烧闻气味
B
鉴别黄金和黄铜(Cu-Zn合金)
浸入硝酸银溶液中
灼烧
C
除去氧化钙中少量碳酸钙
加足量的水,过滤
加适量稀盐酸
D
除去中的少量HCl
通过盛有NaOH的洗气瓶
通过盛有的洗气瓶
A、A B、B C、C D、D13. 据《Science》杂志报道,科学家合成了一种环状物质 , 这种物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有机物 B、环状碳分子间不存在间隔 C、是由18个碳原子构成的 D、和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单质14. 下列不属于合成材料的是A、顺丁橡胶 B、蚕丝 C、聚氯乙烯 D、涤纶15. 为了除去粗盐中的 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错误的操作顺序是( ).①过滤,②加过量的 NaOH 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 Na2CO3溶液,⑤加过量 BaCl2 溶液.
A、④②⑤①③ B、⑤④②①③ C、②⑤④①③ D、⑤②④①③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40分)
-
16. 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实验测出了甲、乙、丙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在水中的溶解度,并通过描点法绘制出如图的溶解度曲线图,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1)、在℃时,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2)、t1℃时,将乙溶液的状态由M点变为N点,方法是。(3)、t3℃时,将40g甲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若甲中含有少量乙,可采用的方法提纯甲。(5)、将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6)、t2℃时,将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可以通过升高温度来实现 B、溶质的质量可能不变 C、溶液的质量可能变大17. 合浦地处广西沿海,渔业发达。请问答下列问题:(1)、古代渔网是用麻纤维织成,鉴别麻纤维和羊毛纤维的方法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渔网使用的尼龙材质属于(填“天然”或“合成”)材料。(2)、鱼肉中所含主要营养素是。烤鱼的香气在空气中扩散是(从微观角度解释)的结果。(3)、为保证不同鱼类在运输中的存活率,需要监测水中溶氧量和温度。供氧的数据记录如表所示,可得出水中溶氧量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为:。
不同温度下水中的溶氧量
温度/℃
溶氧量/mg
10
670.8
16
588
22
519
28
465.6
天气闷热时,鱼塘里的鱼总是接近水面游动,这是因为。
18. 溶解度曲线中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溶液的一种特定状态.当溶液状态发生变化时,表示溶液状态的点的位置(坐标)也将发生相应的改变.某固态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试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当处于A、B点状态的该溶液分别发生下列变化(其他条件不变)时,试参考表中示例,描述A、B点的变动过程.A 点的变动
B 点的变动
①升高温度
向右平移
②降低温度
③蒸发溶剂
④稀释溶液
(2)、将该溶液从状态 A 改变为B 有多种途径.试设计并简述一种操作最简单、结果最准确的实验途径:。19. 在室温下,甲、乙、丙三种固体分别溶于两支试管和一个烧杯的水中,现象如图1所示,甲、丙还有剩余,乙全部溶解.升温到80℃时,发现甲全部溶解,乙析出,丙没有明显变化.(1)、室温时,(选填“甲”“乙”或“丙”)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2)、图2中能表示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填“a”“b”或“c”,下同).(3)、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4)、小强同学要在实验室配制15%的氯化钠溶液50g.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克,该同学按如图所示步骤依次操作:其中操作错误的步骤是(填字母);E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加快氯化钠的溶解.若图 A中砝码的质量为5g,游码为2.5g,则小明称得的氯化钠质量实际为克.
20. 小金为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进行如下实验:步骤1: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将干燥的O2从导管a通入U形管(装置气密性良好.药品如图所示);待U形管内充满O2后,在导管b处连接一活塞推至底部的注射器,收集20mL O2后在导管a处连接乳胶管并用止水夹夹紧,如图乙所示。步骤2:一段时间后,观察 U形管内的铁丝,其现象如下表所示.
观察对象
现象
①干燥的普通铁丝
没有明显变化
②潮湿的普通铁丝
较多红褐色锈斑
③潮湿的纯铁丝
没有明显变化
(1)、步骤1中,检查U形管内是否已充满O2的方法是.(2)、铁制品锈蚀的条件之一是需要 O2 , 在此实验中能够支持此条件的证据是.(3)、通过对比实验现象,此实验还可得出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