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学制)初中化学九年级全一册单元测试-第四单元 盐 化肥(提升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10-09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共15题,每题4分,共60分)

  • 1. “神箭冲碧宇,天和傲苍穹”。在飞船太空舱里,常用铁酸镍(NiFe2O4)作为催化剂将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转化为氧气。铁酸镍属于
    A、氧化物 B、 C、 D、
  • 2. 氧化物、酸、碱、盐都属于化合物.甲、乙、丙、丁、M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其中甲、乙、丙、丁分属上述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M与甲属于同种类别的化合物.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一”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

    A、若甲是碳酸钙,则可以用水鉴别乙和丙 B、若乙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则甲可以是氧化铜 C、若丙是碳酸钠,则甲与丁溶液混合可以得到黄色溶液 D、若丁是氢氧化钠,则甲可以通过中和反应转化为M
  • 3. 医疗上常用硫酸钡作透视肠胃的内服剂,俗称“钡餐”.一旦误将碳酸钡代替硫酸钡作“钡餐”,就会致人中毒,此时可服用硫酸镁溶液解毒.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下实验模拟了碳酸钡在胃液中的变化,并验证了硫酸镁解毒的原理.

    Ⅰ.取一定量碳酸钡固体于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甲所示;

    Ⅱ.再向该烧杯中逐滴加入硫酸镁溶液,并不断搅拌,烧杯内溶液质量与加入硫酸镁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乙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K 点和L 点处,溶液中的溶质都为一种;图乙中M 点和N 点处,溶液中的溶质都为两种 B、取少量步骤Ⅰ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足量稀硝酸,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步骤Ⅰ中加入的稀盐酸已过量 C、根据图乙数据分析,步骤Ⅱ最终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为4.5g D、硫酸镁解毒的原理是: MgSO4+BaCl2=MgCl2+BaSO4因此,本身无毒且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的物质,如纯碱也可解毒
  • 4. 某实验小组的学生总结了稀盐酸的五条化学性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若酸碱指示剂是紫色石蕊,则溶液变红 B、②可以解释稀盐酸除铁锈,溶液变为浅绿色 C、④若碱是氢氧化铜,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D、⑤若金属是镁,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 5. 氮肥可以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使叶色浓绿,下列属于氮肥的是
    A、K2SO4 B、CO(NH2)2 C、Ca(H2PO4)2 D、KCl
  • 6. 下列图示中的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试剂 B、加热试管中的液体 C、过滤液体 D、固体药品的取用
  • 7. 深圳市始终坚持将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下列劳动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厨灶上方安装天然气报警器

    天然气易燃且密度比空气大(相同条件下)

    B

    用活性炭自制简易净水器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C

    用厨余垃圾自制肥料

    厨余垃圾发生缓慢氧化

    D

    果汁(含柠檬酸)中加入食用小苏打自制汽水

    柠檬酸和小苏打能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体

    A、A B、B C、C D、D
  • 8. 2024年6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让“谁来养活中国有了最强底气”。已知化肥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下列化肥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A、KCl B、CaH2PO42 C、KNO3 D、NH4NO3
  • 9. 《天工开物》中记载了我国古代利用炉甘石冶炼金属锌的工艺,其反应原理为ZnCO3 + 2C__Zn + xC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CO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B、ZnCO3属于氧化物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为3 D、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 10. 下列化肥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KNO3 B、CO(NH2)2 C、Ca3(PO4)2 D、K2SO4
  • 11. 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一定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Cu2+、H+SO42、Cl- B、Ba2+、Na+、Cl-NO3 C、K+、Ca2+、OH-CO32 D、Na+、H+、HCO3、NO3
  • 12. 向盛有CuO和Cu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硫酸,一段时间后再逐滴加入BaCl2溶液,反应过程中烧杯中固体的质量与加入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Y段溶液质量逐渐减小 B、Y、Z两点溶液中溶质种类相同 C、将铁丝放入Z点溶液中,铁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 D、溶液中铜元素的质量:W点小于Z点
  • 13. 铜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对应关系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CuOH2属于碱 B、物质a的化学式为Cu2O C、CuO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uSO4 D、CuOH2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 14. 构建价类二维图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如图是关于氮元素的价类二维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的物质类别是碱 B、NH4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不同 C、丙物质会导致雨水的pH减小,形成酸雨 D、乙生成甲的化学方程式为:2NO+2CO__2CO2+N2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 15. 镉(Cd)是一种“氢前金属”,金属活动性介于锌和铜之间,镉的化合物相关性质如下。下列预测合理的是

    物质

    CdCO3

    CdOH2

    CdSO4

    在水中的溶解性

    难溶,白色固体

    难溶,白色固体

    易溶于水

    A、Cd能与NaOH反应生成CdOH2 B、Cd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氧气反应生成CdO C、CdSO4可由CdCO3Na2SO4反应制得 D、硫酸镉溶液中的硫酸锌可加入镉粉除去

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40分)

  • 16. 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合适的物质,用相应数字序号填空。

    ①石墨   ②稀盐酸   ③生石灰   ④氩气   ⑤一氧化碳   ⑥氯化铵

    (1)、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的是
    (2)、用于金属除锈的是
    (3)、用于制造铅笔的是
    (4)、用作食品干燥剂的是
    (5)、用作焊接保护气体的是
    (6)、可用作氮肥的是
  • 17. 唐代陆羽《茶经》中记载:“风炉以铜铁铸之……底一窗以为通飚漏烬之所……风能兴火,火能熟水。”“漉水囊……其格以生铜铸之。”
    (1)、“铜铁”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材料。
    (2)、“飚”(即风)提供燃烧所需的。“火能熟水”,写出木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漉水囊”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其原理类似于化学基本实验中的操作,该操作(填“能”或“不能”)去除茶水的色素。
    (4)、茶香四溢,从分子角度解释其原因是

  • 18. 为提高实验探究能力,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一瓶久置出现变质硬化的氢氧化钙固体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一】检验硬化的氢氧化钙样品是否完全变质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氢氧化钙变质的原因:
    (2)、检验氢氧化钙样品是否完全变质,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氢氧化钙样品少量,研细后加适量蒸馏水充分混合后静置

     

    该样品还含有氢氧化钙

    (3)、【探究活动二】测定样品中含有的变质固体(以下用R 表示)的质量分数

    取3克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钙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测量生成气体的体积(气体不溶于植物油),从而计算出样品中 R的质量,便可求出样品中 R 的质量分数.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如图1所示.

    将稀盐酸滴入样品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应一段时间后,当观察到(填实验现象),才停止滴加稀盐酸.

    (4)、实验中量筒的作用是.
    (5)、实验结束后,量筒内进入水的体积如图2所示,其读数为mL.已知在该实验条件下,生成气体的密度为2g· L-¹,通过计算,样品中 R 的质量分数为.
    (6)、上述图1所示实验装置和相关试剂,用来测定实验样品中R的质量分数是比较粗略的,请简要说明测定数据存在误差的原因:(写一个).
  • 19. 某校学生化学实验操作考完后,产生了大量由盐酸和碳酸钙制备CO2留下的废液。兴趣小组通过以下探究确定废液处理方案。
    (1)、写出制备CO2的化学方程式:
    (2)、废液成分的确定

    【提出猜想】废液所含溶质是什么?

    猜想一:猜想二:CaCl2HCl

    【进行实验】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少量清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猜想二成立

    方案二

    取少量清液于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交流讨论】小明认为方案二不正确,原因是

    【反思与拓展】若要用一种药品验证哪种猜想成立,还可选择(多选,填字母)。

    A.酚酞溶液       B.CaCO3固体       C.锌粒       D.CuO粉末

    (3)、废液处理

    实验表明,废液中的溶质是CaCl2HCl , 小组决定用Na2CO3除去它们。

    【提出问题】Na2CO3固体与废液的反应原理是什么?

    如图1所示,取100mL废液样品于烧杯中,逐滴滴加Na2CO3溶液、用pH传感器测定滴加过程中溶液的pH。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图1                                                                              图2

    【结果讨论】

    ab阶段,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

    b点后曲线平缓阶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0. 将质量为44.4克含有少量NaCl的纯碱晶体(Na2CO3·nH2O)样品,平均分成A、B、C三份,进实验(Na2CO3 , 受热不分解)

    (1)、A样品中与BaCl2溶液反应的Na2CO3的质量是
    (2)、化学式Na2CO3·nH2O中n是
    (3)、对C样品的操作结束后,所得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到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