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5-09-30 类型:中考真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
1. 2024 年 9 月 1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
①促进人民群众生活有新改善 ②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④坚持节水优先、禁用资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 2024 年 11 月 25 日,《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印发,部署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关于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以下同学的观点正确的是( )①甲:“增产必须节约,节约就是增产” ②乙:“我国粮食储备很足,谈节约是杞人忧天”
③丙:“厉行节约,从光盘行动做起” ④丁:“打折时,多凑单多消费也是节约的表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 2025 年 1 月 17 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24 年我国经济总量首超 130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5.0%,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约为 30%。这表明我国( )①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 ②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③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扎实推进 ④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 2025 年 3 月 31 日,《国家创新指数报告 2024》显示,2024 年中国国家创新指数综合排名世界第十位,是唯一进入世界前十行列的中等收入国家。以下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我国已经成功进入世界科技创新强国行列 ②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③我国是近十年来创新能力进步最快的国家 ④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 下图中这首小诗启示我们我是一个生命( )我是一个生命
我是一个生命,我要好好活着。
我害怕伤害和痛苦,渴望关怀与快乐。
我的周围有与我同样的生命,
他们对生命的愿望跟我是一样的。
我必须以同样的敬畏心来尊重他人的生命,
而不是对他们视而不见。A、“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要自立自强 B、“未知生,焉知死?”珍爱生命、善待生命 C、“人生天地间,如白驹过隙”,生命是短暂的 D、“羞恶之心,义之端也”,守住内心的真善美6. 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青年“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以下对“小我”“大我”的关系阐述正确的是( )①我之为我,是为家国,心中有集体,识大体,顾大局,不损害集体利益
②“大我”是无数个“小我”的最大公约数,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一致的
③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集体的建设需要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
④只有摆脱“小我”的局限,才能成就“大我”的境界,坚持国家利益至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7. 文明有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下列古语体现“待人礼为先”的是( )①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②言必信,行必果
③人而无礼,焉以为德 ④不学礼,无以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 2024 年 9 月 14 日,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 70 周年大会隆重举行。某同学在听相关报道时记录了以下关键词,你认为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相关的是( )①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②监督宪法实施 ③解释宪法法律 ④提出议案和质询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 2025 年 4 月 29 日,宁夏文旅市集在上海举办,以非遗、美酒、文创为媒,向世界讲述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以下行为能体现积极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是( )①某同学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不气馁,相信“山重水复”后的“柳暗花明”
②某学校举办“石榴花开校园 籽籽同心向党”主题文化艺术节活动
③某同学在学校运动会期间,充分挖掘自身潜能,为班集体争取更多荣誉
④某多民族社区居民亲如一家,携手共建和美社区,绘就民族团结新画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 在课前五分钟的新闻播报中,某同学分享了中央周边工作会议指出的“携手周边国家共创美好未来”的相关内容,引发了下列两位同学讨论,他们讨论的内容反映的主题是( )A、中国广泛参与国际事务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这些挑战关系 B、推进世界多极化格局整个人类的生存,制约人类的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 C、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各国要努力扩大利益的交汇点,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26 分)
-
11. 阅读材料,运用法律知识回答问题。
国家安全 有你有我
2025 年 4 月 15 日是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在道德与法治课上,老师出示了以下
学习资料卡:
学习资料卡
全民国防教育是建设巩固国防的基础性工程,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全民国防意识的有效途径。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自 2024 年 9 月 21 日起施行。该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有接受国防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小学和初级中学应当将国防教育的内容纳入有关课程,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使小学生具备一定的国防意识、初中学生掌握初步的国防知识和国防技能等。
请结合学习资料卡,从国家安全的角度,分析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为什么要明确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
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科技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可视为以现代科技为支撑,以农业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现代农业生产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首次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大部署。
当前,在农业领域,新一轮科技革命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正在从根本上变革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我国农业在生产效率、科技创新、高水平人才支撑等关键领域仍需持续发力。要实现农业强国战略目标,单纯依靠传统、常规生产力水平的提升还远远不够。因此,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既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战略重点。
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状况,分析创新对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作用。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美丽乡村 生态惠民
材料一:
2024 年我国绿色发展成就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 PM2.5 平均浓度为 29.3 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 2.7%。水更清全国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到 90.4%,同比上升1 个百分点。更低碳
截止 2024 年底,我国以风电、太阳能发电为主的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 14.5 亿千瓦,首次超过火电装机规模。
图表二
图表一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强调让美丽乡村成为现代化强国的标志、美丽中国的底色。打造美丽乡村,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生态环境部与相关部门联合印发了《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紧扣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美丽乡村图景,落实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具体要求,提出建设村庄干净整洁、农业绿色低碳、生态环境优美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形成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新时代“富春山居图”。
(1)、材料一中的图表说明了什么?(2)、请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运用建设美丽中国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答出三点即可)三、应用与探究题(本题共 2 小题,共 24 分)
-
14. 阅读材料,运用法律知识回答问题。
“宪”给你,最好的保护!
2024年12月4日是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为了增强公民的宪法意识,某社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宪法宣传周系列活动。小宁在社区的宣传栏中看到以下宣传海报:
(1)、请根据海报第一页内容,写出宪法的基本原则。(2)、阅读海报第二页内容,找出两部法律的共同点,并阐述对这一共同点的认识。(3)、小宁还看到社区组织开展的宪法宣传标语征集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请你和小宁一起参与活动,设计一条宪法宣传标语。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赏文化美 聚自信力 铸民族魂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为了帮助同学们深入了解家乡文化,某校思政学科组组织九年级学生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沉浸式体验活动,分组探访本地文化地标。请你跟随他们的足迹,在走、听、讲、做中赏文化美,聚自信力,铸民族魂。
A 组:参观博物馆,走访当地的非遗传承人,了解学习剪纸、泥塑、砖雕等传统技艺,感悟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B 组:参观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徒步任山河祭奠英烈,体验徒步“长征”,感悟英烈遗志,汲取精神力量,滋养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
C 组:参观科技馆、黄河军事博物馆,参加体验活动,体会传统与现代的创新融合,感受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磅礴之力。
(1)、徜徉于各场馆,沉浸于中华文化之中,汲取到强大的精神力量。请阐明这种精神力量的内涵。(2)、有同学认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只需要守牢老祖先传承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材料,运用延续文化血脉的相关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3)、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每一个人都是主角。请从“传文化、扬精神、立自信”中任选一个角度拟定一个标题,并写下你的青春宣言。
要求:宣言紧扣主题,价值观正确,思路清晰, 逻辑严密, 不少于 60 字。
(标题)
祖国的发展,有每一个“我”的参与;时代的华章,在接续奋斗里书写。我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