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上学期期中统一联合考试(基础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09-28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旅游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休闲方式,“十一”假期期间,小华乘坐高铁出去游玩,高铁在平直的轨道上平稳行驶,小华说车厢内行李架上的物品是静止的,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A、树木 B、房屋 C、电线杆 D、车厢内的座椅2.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枯柴燃烧 B、雪花飘飘 C、流星似箭 D、列车飞驰3. 一名初中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A、 B、 C、 D、4. 小明测量自己用的铅笔长度时,记录下13.25,但漏写了单位,这个单位应是( )A、mm B、cm C、m D、km5. 一辆汽车正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用s、v和t分别表示汽车运动的路程、速度和时间。如图所示的图像中,反映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B、
C、
D、
6. 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就越长 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物体运动的时间就越短 C、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速度v的大小不变,与路程s、时间t的大小无关7. 下列各物体中,不是声源的是( )A、被撞钟柱撞击后的铜钟 B、放在桌子上的口琴 C、空中“嗡嗡”飞行的蜜蜂 D、树枝上“啾啾”鸣叫的小鸟8. 课堂上,教师能从学生讲话的声音中分辨出是谁在说话,是依据声音的(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频率9. 如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响度不同 B、
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 C、
“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 D、
尺子伸出桌面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10. 下列事例中,控制噪声的方法与如图所示的标志相同的是( )A、在图书馆中禁止大声喧哗 B、在高速公路的两旁设置隔音屏 C、商场附近的居民楼安装双层玻璃 D、机场地勤人员戴防噪声耳罩11. 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A、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定位 B、医生用听诊器给病人诊断病情 C、利用次声波判断地震方位 D、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12. 小明在阳台看到停在阳光下小汽车挡风玻璃很刺眼,这是光的( )A、折射 B、色散 C、镜面反射 D、漫反射13. 如图,一束光与镜面成30°角入射,以垂直纸面的直线为轴绕O点转动平面镜,使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恰好垂直,则镜面应( )A、顺时针转动30° B、逆时针转动30° C、顺时针转动15° D、逆时针转动15°14. 如图所示,是小红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实像 B、镜中视力表的像比视力表小 C、镜中视力表的像到她的距离为5m D、镜中视力表的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15. 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情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N'是界面 B、入射角等于30° C、折射角等于50° D、MM'的右边是玻璃二、填空与作图
-
16. 一束激光从空气中以图示角度射入水中,其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刚好垂直。请在图中画出折射光线,并标出折射角的角度大小。17. 图是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请画出射向平面镜的入射光线和进入空气中的折射光线。18.(1)、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作出MN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M'N'。(2)、如图所示,是一条经水面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在图中画出其入射光线及对应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3)、如图所示,A、B是镜前一个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点光源S和像点S'的位置。并完成反射光路图。19. 如图所示,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填“”或“”),铅笔的长度是cm。20. 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并成功对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在飞船靠近天和核心舱的过程中,以天和核心舱为参照物,飞船是的。对接完成后,若仍以天和核心舱为参照物,飞船是的。(均选填“静止”或“运动”)21. 如图所示是苹果下落过程中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的照片,比较苹果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 , 可知苹果的速度越来越。22. 校运动会的百米比赛中,小梦感觉身边为他加油的同学在往后退,他是以 为参照物的,助威声是通过 传入小梦耳朵的。23. 如图所示,音乐会上演员正在吹笛子,笛声是由振动产生的,当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时声速将(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24. 在一次百米赛跑时,某计时员给一位运动员计时的时候,采取了听枪声计时的方法。结果记得该运动员的成绩是11.30秒。若空气中的声速是340米/秒,则该运动员实际所跑的时间是s(结果保留两位小数)。雷雨交加的夜里,小军同学看到闪电后约5s听到雷声,则小军同学距离雷声产生的地方有m(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
三、实验与探究
-
25. “区间测速”是加大道路限速监控管理的一种方式,即通过测算车辆在两个监测点之间的平均速度,判断车辆在该路段是否超速。
【实验室测速度实验】如图甲是“测量小车运动的速度”实验装置。
(1)、为了便于测量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时间,应使斜面保持很的坡度。(2)、图甲中秒表每格时长为1s,该次实验中秒表指针旋转不足一圈,小车从A点由静止下滑,到达C点,所用时间为2.8s,则小车通过BC段的平均速度为m/s。(3)、由实验可得: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选填“大”或“小”)。【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如图乙是高速公路上的区间测速提示牌。
(4)、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汽车通过该区间的时间不能少于小时。26. 为了探究声音的三个特性,实验小组同学用两把大小完全一样的钢尺和塑料尺分别进行了以下操作,如图所示:(1)、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有关;(2)、保持钢尺伸出长度不变,用大小(选填“不同”或“相同”)的力拨动它伸出桌面的端部,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观察钢尺的振动情况,从而得出了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有关;(3)、把(2)步骤中的钢尺换成塑料尺,其它操作相同,听出了两次声音的不同;(4)、在上述探究过程中用到了控制变量法。下列研究问题的方法不是采用这种方法的是_________。(选填字母代号)A、鼓声响度的大小与敲打鼓面的力度有关 B、用悬挂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 C、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长短、粗细、松紧的关系27. 如图所示是小依和小钟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的实验。(1)、在平面镜上放置纸板时,应使纸板与平面镜;(2)、小钟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其目的是;通过该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反射角入射角;(3)、实验过程中,进行下列哪项操作后,在纸板上仍可以看到反射光______;A、如图乙所示,将纸板的右半部分向后翻折 B、如图丙所示,将纸板与入射光束一起以ON为轴旋转(4)、如图丁是小依设计的液面微变监视器,光束发射器保持不动,若光电转换接收器上的光斑从S1移向S2 , 则表明液面(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反射角(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8. 创新实验小组为了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各种介质时折射角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同学们利用激光笔、玻璃、水、光具盘等进行如图1所示的实验探究。先让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分别测出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记录在表中。实验序号
介质种类
入射角/°
折射角/°
1
水
60
40.5
2
透明树脂
60
35.3
3
透明树脂
45
28.1
4
透明树脂
30
19.5
5
玻璃
60
31.7
(1)、如图-1所示是某次实验情形,此次试验的入射角是度;(2)、分析序号为的三次实验数据可得初步结论:光从空气斜射入某种透明介质中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减小而;(3)、分析序号为1、2、5的三次实验数据可知,当入射角相同时,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的折射角(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的折射角,因此,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时,折射角大小还与有关;和水相比玻璃对光的折射本领较;(4)、如图-1、图-2两种组装器材的方式中,小明认为更合理的是图-2,理由是此种组装方式能更方便地测出。四、简答与计算题
-
29. 国庆期间,小强一家开车到成都旅游,路上看到如图所示的标志牌。为了计算行程,小强测得汽车用时1min匀速通过了一段长600m的路。(1)、请根据计算结果说明汽车是否超速;(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小强一家最快要行驶多少分钟才能到达成都?30. 小明某天上学过程中,由于道路拥挤,前一段路程推着自行车步行,后一段路程骑自行车,全程的路程与时间图像如图所示,求:(1)、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2)、若小明全程骑车,则到校需要多长时间。31. 如图所示,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面向一座高山匀速行驶,经过一路碑时鸣笛一声继续行驶,6s后听到了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
(1)鸣笛后6s的时间内汽车向前行驶的路程是多少米?
(2)汽车鸣笛时的路碑处距离高山多少米?
(3)汽车听到鸣笛回声时距离高山还有多少米?
32. 根据视力检测标准,受测人需要与“E”型视力检测表相隔一定的距离才能进行检测,因受场地限制,医生用如图所示的方法为王红同学检查视力,“E”型视力表与平面镜相距3m,王红与视力表相距1m并且观看的是平面镜中“E”型视力表的像。则:(1)、王红距离视力表的像有多远?(2)、如果王红站起来以0.6m/s的速度朝平面镜的方向走了3秒后,她现在距离“E”型视力表的像是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