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生物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5-01-23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细胞和内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下图是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图中甲表示体液调节,则乙表示免疫调节 B、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C、若丁表示酸碱度,在正常人体血浆中pH为7.35~7.45 D、人体血浆的渗透压约为770kPa,主要来源于K+和Cl-
  • 2. 某同学在野外玩耍时,草丛里突然窜出一条蛇,吓得他撒腿就跑,在确认安全之后,心跳、呼吸等又会慢慢恢复平静。此过程中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活动的优势表现不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都是人体脊髓发出的神经,属于传出神经 B、参与构成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神经元都由细胞体和轴突构成 C、当受到惊吓导致恐慌时,交感神经兴奋占优势导致胃肠蠕动加快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可共同调节同一内脏器官,作用一般相反
  • 3. 日常生活中,人在意外受到尖锐物刺激后会立即缩手,并感觉到疼痛,其神经调节过程如下图所示,图中①和②表示缩手反射中的相关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的结构①和结构②分别表示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B、人在意外受到尖锐物刺激后会感觉到疼痛属于条件反射 C、条件反射是可以消退的,而非条件反射一般是永久的 D、图中的缩手动作可受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调控
  • 4. 校运会上运动员从听到枪声到做出起跑的反应,完成了一系列反射活动。在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神经元之间传递两种方式。下图为兴奋在神经元间突触处传递的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突触由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共同构成 B、图中的神经信号传递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要慢 C、图中突触后膜在接收神经递质后可发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的转变 D、若神经递质能被突触前膜回收则表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可双向传递
  • 5. 科学家们通过大量的科学研究,认识了人体的许多重要内分泌腺和相应激素。下表为不同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及相应生理功能的关系。下列与表中对应内容正确的一组是(  )

    分泌腺体或细胞

    激素

    生理功能

    促胰液素

    促进胰腺合成分泌胰液

    肾上腺髓质

    肾上腺素

    下丘脑

    促进肾小管等部位对水分的重吸收

    胰岛B细胞

    胰岛素

    A、①表示胰腺细胞 B、②表示调节水盐代谢 C、③表示抗利尿激素 D、④表示促进肝糖原分解
  • 6. 流感的高发季节主要集中在秋季和冬季,原因之一是干燥的冷空气易引起鼻腔和上呼吸道的黏膜干燥,导致免疫系统某项功能减弱。这项功能是(  )
    A、免疫防御 B、免疫自稳 C、免疫监视 D、免疫识别
  • 7. 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人类患艾滋病。下列情况与艾滋病对应的免疫失调类型相同的是(  )
    A、系统性红斑狼疮 B、季节性花粉过敏 C、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 D、风湿性心脏病
  • 8. 玉米从种子萌发到成熟的过程是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玉米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赤霉素和脱落酸的作用效果相同 B、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激素作为信息分子会影响细胞的基因表达 C、玉米的光敏色素能接受光信号并传递到细胞核内影响基因的表达 D、玉米生长发育的调控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
  • 9. 蝗虫在秋季产卵后死亡,以卵越冬,研究发现气温和降水会影响蝗虫卵的数量。甲地某年秋季降温提前导致大量蝗虫在产卵前死亡,次年该地区蝗虫的种群密度明显下降;乙地某年干旱导致水位下降,裸露的荒地为蝗虫提供良好的产卵场所使蝗虫卵数量增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干旱可能是造成蝗虫种群爆发的环境因素之一 B、甲地蝗虫次年种群密度下降主要原因是死亡率增大 C、甲地降温导致蝗虫种群密度下降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影响 D、乙地蝗虫在干旱的裸露荒地上大量产卵可导致次年出生率增大
  • 10. 在两瓶完全相同的培养液中分别接种等量的a、b两种酵母菌,通气培养并定时取样,得到如图所示的生长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b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呈“J”型增长 B、培养初期瓶内酵母菌因竞争激烈导致密度上升缓慢 C、t2时两培养瓶细胞密度相近但营养物质剩余量不同 D、t2之后两种酵母菌数量会一直保持在K值附近波动
  • 11. 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地形复杂,植物种类繁多,栖息着多种鸟类,其中包含多个横断山区特有的珍贵物种。下表是研究人员对某一区域内鸟类分层情况的调查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植物群落分层情况

    鸟种

    活动情况

    上层

    某种雀鸟

    以高大乔木的种子为食

    中层

    煤山雀、黄腰柳莺、橙红鹤等

    营巢

    草本层

    血雉、白尾梢虹雉等

    以种子、幼嫩植物体、苔藓或昆虫为食

    A、横断山区鸟类的分层现象主要受光照影响 B、横断山区多种鸟类与植物之间存在协同进化 C、横断山区空间分布不同的鸟类占有不同生态位 D、横断山区群落的物种组成与其他群落存在差异
  • 12. 某农田在弃耕40年后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种类均比弃耕第1年多,其中乔木在弃耕15年后开始出现。下列关于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发生的演替比裸岩上发生的演替速度慢 B、弃耕40年后该地群落对阳光等资源的利用能力增强 C、该群落演替达到顶级群落后不再发生物种组成的改变 D、只要时间足够长,各地弃耕农田总能演替到森林阶段
  • 13. 某兴趣小组调查了小车河湿地生态系统后构建了如图所示的生态系统结构模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模型中肉食性动物为消费者,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B、图中甲表示植食性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其数量不一定少于生产者 C、图中乙主要是真菌和细菌,能将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分解为无机物 D、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构成生态系统的结构
  • 14. 贵阳市开阳县盛产富硒菜籽油,每年3、4月呈现“油菜花开陌野黄,清香扑鼻蜂蝶舞”的美丽景象,某些农户将油菜籽压榨后产生的菜籽饼投放到油菜田中,提高土壤肥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输入油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主要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B、农户把菜籽饼作为有机肥,可实现农田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循环利用 C、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可通过油菜、杂草等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 D、吸引蜂蝶的花香和颜色在生态系统信息传递中分别属于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
  • 15. 南明河通过清淤、补水及种植水生植物等系统性生态治理,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为贵阳市人民提供了良好的休闲环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河水中N、P沿食物链传递在生物体内聚集,最终积累在食物链顶端 B、清除南明河淤泥减少N、P等富营养化沉积物,可降低水华发生概率 C、南明河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休闲环境,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将外来物种凤眼莲种植到南明河中,可提高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 16. 生活在梵净山的黔金丝猴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其个体数量比大熊猫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调查黔金丝猴种群密度可使用红外触发相机拍照技术 B、建立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是保护黔金丝猴最有效的措施 C、规范人类活动有利于梵净山自然生态系统的发展和稳定 D、保护梵净山生态环境关键在于禁止开发和利用野生生物资源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

  • 17. 体温调定点指机体产热和散热达到平衡时的温度,正常状态下人体体温调定点为37℃。感染流感病毒产生的致热性细胞因子会导致下丘脑体温调定点上升,从而引起机体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下图为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体温下降期,机体通过增加散热使体温恢复正常,其中皮肤散热是主要的途径,皮肤散热的方式有(答出2点即可),机体维持体温正常的调节中枢是
    (2)、图中激素A表示的是 , 其运输到垂体的途径是。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的分级调节,分级调节的意义是
    (3)、结合人体体温调节机制分析,人体出现高热症状后,通过增盖棉被进行捂汗来退烧的做法(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
  • 18. 子宫颈癌主要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目前已知HPV具有150多种亚型。我国研制的“九价”HPV疫苗能预防9种高危型HPV引发的子宫颈癌。下图表示首次注射HPV疫苗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有三道防线来抵御HPV的攻击,体液中的(答出1点即可)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机体接种的HPV疫苗不一定是完整的病原体,而是病原体的某些成分,这些成分在免疫调节中相当于(填“抗原”或“抗体”)。
    (2)、首次接种HPV疫苗后发生如图所示免疫过程,其中细胞①、②分别代表(填写细胞名称),该过程中物质A的作用是
    (3)、理论上“九价”HPV疫苗能预防9种高危型HPV亚型感染,从疫苗含有抗原的种类分析,原因是
    (4)、接种HPV疫苗可以减少感染HPV病毒的几率,从而降低患子宫颈癌的风险,但不是绝对预防,可能的原因有(答出1点即可)
  • 19. 为探究不同浓度吲哚丁酸(IBA)对拟南芥主根生长的影响,研究者将拟南芥幼苗置于含不同浓度的IBA培养基中培养9天后测量主根长度,得到如图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人工合成的吲哚丁酸(IBA)具有与生长素相似的生理作用。在植物体内,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有(答出2点即可),其在细胞水平上的作用是
    (2)、为促进扦插枝条生根,农业生产实践中常常使用人工合成的IBA等生长素类调节剂,而非直接使用植物生长素的原因是
    (3)、根据实验结果可知,促进拟南芥主根生长的IBA最适浓度范围是mol·L-1 , 若要进一步探究促进拟南芥主根生长的IBA最适浓度,请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
  • 20. 紫茎泽兰原产墨西哥,于上世纪90年代逐步传入某省,所到之处成片生长,很快成为当地杂草的优势种群,对当地生物造成威胁。下表为紫茎泽兰传入该省20年后调查得到某县部分乡镇不同林地中的发生面积(单位:公顷)。回答下列问题:

    林地类型

    面积

    乡镇

    乔木林地

    灌木林地

    A镇

    152.29

    308.42

    B镇

    1.35

    202.3

    C镇

    16.67

    103.35

    (1)、紫茎泽兰是一种双子叶草本或半灌木状植物,调查其种群密度可采用的方法是。紫茎泽兰刚刚传入时,其种群密度迅速上升的原因有(答出2点即可)。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两种林地中紫茎泽兰发生情况最严重的林地类型是 , 从生态系统稳定性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3)、调查发现紫茎泽兰在植被郁闭度达70%以上的林地几乎难以发生入侵。郁闭度变化可通过影响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植被分布,从而影响群落的结构。根据上述调查结果提出一条控制紫茎泽兰进一步扩大面积的策略
  • 21. 贵州省东南部稻一鱼一鸭养殖模式已有上千年历史,当地人们根据自然条件,形成了在稻田中“种植一季稻、放养一批鱼、饲养一群鸭”的农业生产方式,鱼和鸭以稻田内的杂草、中华稻蝗等为食,鱼和鸭的粪便成为稻谷的肥料,实现了稻田生态平衡和经济增收。回答下列问题:
    (1)、稻田中鸭与中华稻蝗的种间关系是。写出稻田生态系统中一条具有3个营养级的食物链
    (2)、与水稻单作相比,稻一鱼一鸭养殖模式能有效减少杂草的数量和中华稻蝗的发生,使水稻增产,从种间关系和能量流动的角度,简述水稻增产的原因是
    (3)、结合以上信息,为实现稻一鱼一鸭养殖模式的可持续发展,从生态平衡角度分析需要注意的有(答出1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