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14章呼吸系统单元检测卷(提升)

试卷更新日期:2025-09-26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 1. 我们通过呼吸系统与周围的空气进行气体交换,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⑥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B、人体内痰形成的部位是③ C、①能温暖和湿润吸入的气体 D、④有软骨做支架保证气流通畅
  • 2. 同学们都知道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更利于健康。下列理由中与此无关的是(       )
    A、鼻腔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使空气温暖 B、鼻黏膜内的嗅细胞能产生嗅觉 C、鼻黏膜分泌黏液,使空气变得湿润 D、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
  • 3. 呼吸道能够使气体变得温暖的重要原因是(   )
    A、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 B、呼吸道黏膜中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 C、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并能够分泌黏液 D、支气管能够发出很多分支
  • 4. 医院输氧时,干燥的氧气通过湿气瓶后变得湿润(如图)再进入患者鼻腔。呼吸道中与湿气瓶有类似作用的结构是(  )

       

    A、鼻软骨 B、鼻腔和黏膜 C、气管纤毛 D、鼻腔毛细血管
  • 5. 人体通过呼吸系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如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⑥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B、①②③④⑤能保证管道畅通是因为有骨或软骨做支架 C、③是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吞咽时,会厌软骨会遮住③以防食物入④ D、尘肺的形成说明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 6. 如图是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的比例示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比例比氧气比例高 B、呼出的气体更容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吸入的气体中氮气的比例比氧气比例高 D、吸入的气体中氧气比例比二氧化碳比例高
  • 7. 急性呼吸道异物堵塞在生活中并不少见,危急情况下可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实施救助。救护者可按下图方法施救,被救者体内发生的变化是(        )

    A、隔顶部上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隔体推动异物往外移动 B、隔顶部下降→胸腔容积扩大→肺内气压减小→肺内气体推动异物往外移动 C、隔顶部上升→胸腔容积扩大→肺内气压减小→肺内气体推动异物往外移动 D、隔顶部下降→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推动异物往外移动
  • 8. 如图为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模拟装置。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气球模拟肺,橡皮膜模拟膈肌,液面高度变化模拟肺内气压变化 B、若模拟膈肌收缩,则下拉橡皮膜,液面A会下降 C、若模拟呼气过程,则下拉橡皮膜,液面B会上升 D、若模拟肺内气压减小,则向下拉橡皮膜,液面B会上升
  • 9. 如图所示,此时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的状态分别是(        )
    A、收缩、舒张 B、舒张、收缩 C、收缩、收缩 D、舒张、舒张
  • 10. 深呼吸能够缓解人的紧张情绪。图1曲线表示人体呼吸过程中某阶段的肺内气压变化,图2为模拟呼吸过程中肋间肌的舒缩引起有关骨运动的模型。关于曲线叙述正确的是(       )

    A、AB段表示吸气过程 B、BC段对应图2中胸骨向上移动 C、C点时胸廓容积大于B点 D、CD段对应图2中肋间肌收缩
  • 11. 同学们在游泳课上,尽量憋住气30秒,然后抬起头采用爆发式呼气,感受生命的美好。如图是人体在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当人在水中站立时感觉呼吸不畅,是因为c→d过程受到了影响 B、同学们抬头呼气过程是图中a→b C、图b→c时,肺内气压>外界气压 D、图c→d时,胸廓扩大
  • 12. 如图模拟人体呼吸运动的过程、下列对该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

    A、①②③④分别模拟气管、肺、胸廓、膈 B、图甲模拟吸气过程,胸腔容积增大 C、图乙模拟呼气过程,膈肌收缩、肋间肌舒张 D、该装置不可以模拟胸廓的前后左右径扩大导致吸气
  • 13. 血液通过肺部毛细血管时,氧气的含量发生变化,图中纵坐标表示氧气含量、横坐标表示由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的血液流动方向,正确表示氧气含量变化的曲线图是(       )
    A、 B、 C、 D、
  • 14. 人工肺也叫体外膜肺,是可以代替肺完成相应功能的生命支持系统(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隔离膜相当于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B、增加隔离膜面积能提高气体交换效率 C、氧气能通过隔离膜进入血液 D、血液流经人工肺后变成静脉血
  • 15. 面罩式雾化经常用于治疗支气管炎或肺炎,雾化器将药液分散为小颗粒,小颗粒药物可通过口和鼻到达病变部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雾化药物经过口、鼻吸入,到达肺泡前依次经过咽、喉、气管、支气管 B、雾化吸入药物时,肋骨下降,胸廓容积缩小 C、肺部发炎可能影响肺部的气体交换功能 D、血液经过肺泡处的气体交换后含氧量增加,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 16. “白肺”患者的肺泡内充满大量积液或肺泡塌陷,肺部显影呈白色。下图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a、b代表气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外界气体进人肺泡时,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B、a代表氧气,b代表二氧化碳 C、“白肺”患者肺泡内的积液会影响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D、a从肺泡进人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至少穿过4层细胞膜
  • 17.  支气管末端膨大成肺泡。图示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1、2、3表示结构、A、B表示气体。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1是肺泡、其外缠绕着毛细血管 B、2、3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C、A表示氧气,B表示二氧化碳 D、血液流经1后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 18. 肺活量是反映人的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是指人尽力吸气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尽力吸气时,胸廓容积变大,肺扩张 B、尽力呼气时,肋间肌收缩,膈顶部上升 C、肺泡壁薄有利于气体交换 D、肺部完成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
  • 19. 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人体气体交换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进行②时,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B、①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小于② C、③过程要穿过两层上皮细胞 D、④过程中的气体来自组织细胞
  • 20. 人体细胞获得氧气必须经过下图所示①②③过程来完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过程为有节律的呼吸运动 B、①过程a对应的膈肌状态是舒张 C、经过②后血液中氧含量增加 D、过程②③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
  • 21. 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经过如图所示的A、B、C过程来完成。下列说法错误的( )

    A、过程C是借助于呼吸运动实现的 B、过程A和B都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 C、①②代表的气体在A过程中至少穿过一层细胞 D、①代表的气体是氧气,②代表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 22. 下列图示中,图一为小明的胸腔底部膈肌所处的①、②两种状态示意图;图二为他肺内气压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图三为他在某种状态下的呼吸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一中,②→①状态转变时,膈肌收缩 B、图一中,①→②状态转变时,对应图二曲线bd段 C、图二中,曲线ac表示吸气过程 D、依据图三可以算出,小明的呼吸频率为27次/分钟
  • 23. 如图是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示意图,其中a和b代表不同气体,c代表富含血红蛋白的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气体表示二氧化碳 B、b气体在血液中主要依靠c运输 C、a气体最后在细胞中的线粒体被利用 D、c中的血红蛋白能与a结合是因为肺泡中的a浓度低
  • 24. 如图甲乙丙丁表示呼吸系统的组成及肺的结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甲图中的7表示呼吸道,6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B、乙图中的8表示肺泡,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 C、丙图中的B表示氧气,A表示二氧化碳 D、丁图中气体交换的结果是使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 25. 如图为人体内某结构的血液情况模式图,B代表某器官或结构,A、C代表血管,箭头代表血流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B为肺,则A中流动脉血,C中流静脉血 B、若B为心脏,则A代表的是动脉 C、若A为上腔静脉,C为肺动脉,则B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D、若B为小肠,则C中的葡萄糖含量增加,氨基酸含量减少

二、非选择题

  • 26.  吸烟有害健康。某学习小组利用注射器和气球等材料,设计制作了装置(如图所示)收集香烟燃烧产生的气体,并探究这些气体的危害。

    (1)、 模型设计制作:气体收集装置模拟了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其中气球模拟的结构是
    (2)、 燃烧气体收集:要将香烟燃烧产生的气体收集到气球内,需(填“向上推”或“向下拉”)活塞使气球体积增大,气球内气压(填“低于”“高于”或“等于”)外界气压,此时气体进入气球。
    (3)、 吸烟危害探究:将收集到的气体通入草履虫培养液,观察草履虫的(填结构名称)摆动情况。学习小组发现摆动逐渐变慢直至停止,说明香烟燃烧产生的气体有毒害作用。这些有毒物质除危害吸烟者健康外还会以烟雾形式在空气中扩散,被暴露在该环境中的人群吸入,通过呼吸道黏膜和肺泡周围的进入血液,造成二手烟危害。
    (4)、 实验优化改进:为了避免实验中香烟燃烧产生的烟雾污染空气,提出你的改进建议。
  • 27.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想探究“呼吸过程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于是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A、B是两个活塞),请分析回答问题:

     

    (1)、图1中,在进行实验过程中,甲瓶起到作用;操作者需要根据实验原理交替打开、关闭两个活塞,呼气时应该关闭活塞(填字母)。
    (2)、图1中该小组观察到的澄清石灰水变化现象是:甲瓶 , 乙瓶 , 由此得出结论: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较,呼出的气体中的含量明显增加。
    (3)、完成以上实验后,某同学查找资料发现空气中也有少量二氧化碳气体,因此产生疑惑:“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主要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产生的。”于是改装实验装置如图2,进一步进行实验:反复吸气和呼气,观察锥形瓶中澄清石灰水的变化情况(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①据此提出的问题是:

    ②一段时间后,甲瓶中澄清石灰水无变化,乙瓶中澄清石灰水明显变浑浊,

    由此得出结论:

    ③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组织细胞进行 , 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大量随呼气过程排出体外。

    (4)、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减少实验误差,实验小组应该多次进行
  • 28. 综合应用

    如图1表示模拟肺部呼吸运动的实验,图2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3的肺泡与d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所示为入体的过程(填“吸气"或“呼气”),此过程可用图2中的段(填“AB"或“BC")表示,图1装置中C结构可代表人体的
    (2)、图3肺泡巾的氧气通过扩散作用进入毛细血管中的血液,最终在细胞的结构中被消耗。
    (3)、长期在粉尘比较多的场所工作,人容易患尘肺。由于吸入的粉尘会在肺泡处积存,引起肺部纤维化,导致肺的弹性和气体交换能力下降,____ (填序号)过程受阻,使患者的呼吸困难。
    A、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气体在血如液中的运输 C、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D、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 29. 如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⑤合称 , 具有温暖、、清洁空气的作用。
    (2)、流感病毒能经鼻腔进入肺部。请写出图1中流感病毒“入肺”的途径:(用标号和箭头表示)。流感期间需要配戴口罩,说明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的。
    (3)、吃饭时说笑,容易呛到引起咳嗽,这是因为[]是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
    (4)、图3中b过程时,膈肌和肋间肌的状态(填“收缩”或“舒张”),对应图2中的段(填“AB”或“BC”)。c、d分别是什么气体
    (5)、小刚在下列四种生活状态中,对应图2内A点到C点之间距离最短的是____(填序号)。
    A、漫步 B、静坐 C、打篮球 D、睡觉
  • 30. 国家一直倡导“有氧运动,科学健身”。在有氧运动时人的呼吸、循环等系统协调配合。下图中的I为人体心脏及所连血管的解剖示意图,Ⅱ为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如I所示,心脏四个腔室中,[   ]壁最厚,为血液循环提供足够的动力。图中的4所指的结构是瓣膜,它的作用是防止血液
    (2)、运动时,小刚的呼吸频率加大,他通过膈肌(选填“收缩”或“舒张”)完成(选填“吸气”或“呼气”)过程,使更多的氧气通过呼吸道进入他的主要呼吸器官
    (3)、如Ⅱ所示,血液由M流到N处时,氧气含量 , 血液成分变成了(选填“动脉血”或“静脉血”),氧气最终在组织细胞的中被用于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4)、小刚在运动中腿部不慎擦伤,为了防止细菌感染,医生在他臀部注射青霉素治疗,注射的青霉素最早会出现在图Ⅱ小刚心脏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