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第四十七中学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09-12 类型:开学考试

一、共10分

  • 1.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一踏上重庆的土地,你定会感到无比震撼:巍峨yì立的大山如刚毅果敢的男子,蜿蜒流淌的江水似妩媚多情的女子,他们互相凝望,彼此衬托,相得益彰。就是这样的一座山城,孕育了情感燥热 , 性格刚勇的重庆人。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重庆建成了一座令人目眩神迷的魔幻之都。他们血脉里的勇毅来自哪里?既来自地域文化的熏陶,又来自革命精神的浇灌。

    日本飞机的狂轰滥炸吓不倒重庆人,他们挖掘了无数的防空洞来抵御;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压不垮重庆人,红岩先烈用生命和鲜血做出了响亮的回答。瞻仰曾家岩50号,我们似乎看到了周恩来忙碌的身影;参观渣滓洞,我们似乎听到了革命先辈的殷殷(       )托……高山巍巍,江流有声。将在这里继续演绎英雄的故事,传承革命精神

    (1)、根据拼音写汉字,并给加点的字注音。

    立          

    (2)、文段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相得益彰 B、孕育 C、燥热 D、目眩神迷
    (3)、“无比震撼”是一个(1)短语,“性格刚勇”是一个(2)短语。
    (4)、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病因是(1) , 修改意见是(2)
    (5)、读完材料,小红化用陆游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了一段话来讴歌先烈。

    小红:革命前路山重水复,你们以坚定的信念,穿越重重迷雾,终于迎来柳暗花明。

    请你从以下三个诗句中任选一句,进行引用或化用,也写一段话来讴歌先烈。

    ①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③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我选第句:

二、古诗文默写

  • 2.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请完成山水诗文的整理。

    出处

    诗文名句

    寄寓情感

    杜甫《望岳》

    (1) , 决眦入归鸟。

    层云涌现

    心胸激荡

    王维《(2)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明月相伴

    荡涤心胸

    王维《使至塞上》

    大漠孤烟直,(3)

    欣赏美景

    胸襟开阔

    王绩《野望》

    树树皆秋色,(4)

    色彩鲜明

    落寞无奈

    (5)《饮酒(其五)》(填作者)

    采菊东篱下,(6)

    归隐田园

    闲适淡泊

    崔颢《黄鹤楼》

    (7)?烟波江上使人愁。

    即景生情

    思乡幽怨

    李清照《如梦令》

    争渡,争渡,(8)

    饮酒为乐

    沉醉而归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最爱湖东行不足,(9)

    直抒胸臆

    喜悦陶醉

    晏殊《浣溪沙》

    (10) , 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花落燕归

    独自徘徊

    朱敦儒《相见欢》

    金陵城上西楼,(11)。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登楼望景

    满目萧零

    欧阳修《采桑子》

    (12) , 绿水逶迤。

    乘舟而行

    心情惬意

    《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

    (13) , 将以遗所思。

    独自赏花

    思念远人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14)

    议论点睛

    苦闷自得

    吴均《与朱元思书》

    (15) , 窥谷忘反。

    沉醉山水

    淡泊名利

三、古诗阅读(共7分)

  • 3.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乙】

    小园(其一)

    陆游

    小园烟草接邻家,桑柘阴阴一径斜。

    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锄瓜。

    【注释】①这是淳熙八年(1181)四月陆游在浙江山阴三山居住时创作的。②烟草:指笼罩于烟云雾气中的野草。③柘(zhè):树名,其叶可养蚕。

    (1)、【甲】诗中诗人陶醉在山西村①美、风景美、②美中,反映了他的乡居闲散生活。【乙】诗前两句通过写“烟草”“③”“斜径”等景物,营造出④的氛围。
    (2)、如果把这两首诗编到一个诗集栏目里,请从情感抒发角度,给这个栏目起个名字,并说明理由。(栏目名称不超过七个字)

四、文言文阅读(共14分)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 ,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 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注】①四时:四季。②歇:消散。③颓:坠落。④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⑤欲界之仙都:人间仙境。⑥与: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虽乘御风          (2)王命急宣

    (2)、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哀转久            𪩘多生怪柏 B、非亭午夜分     康乐以来 C、每至晴初霜     辞爷娘去 D、渔者歌曰        而两狼之并驱如
    (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下列对两个文本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描绘三峡的奇异景象,先写峡长山高之雄伟,再写水之湍急,文势始终舒缓。 B、甲文结尾引用渔人歌谣,情景交融,渲染三峡秋天凄凉肃杀的氛围,牵动读者心绪。 C、乙文描绘山川之美,从高峰、清流、石壁、树林到晨雾、夕阳,展现自然的绚烂多彩。 D、两文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语言凝练生动,描写细腻,富有画面感。
    (5)、动静结合是写景类文章常用的写作手法,请你分别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五、现代文阅读(共16分)

  • 5. 阅读下面节选文段(一)和(二),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一)

    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迸在桥头堡上。敌军也以机枪回报,狙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终于有一个红军战士爬上了桥板,拉开一个手榴弹,向敌人碉堡投去,一掷中的。军官这时急忙下令拆毁剩下的桥板,但是已经迟了。又有几个红军爬了过来。敌人把煤油倒在桥板上,开始烧了起来。但是这时已有二十个左右红军匍匐向前爬了过来,把手榴弹一个接着一个投到了敌军机枪阵地。突然,他们在南岸的同志们开始兴高采烈地高呼:“红军万岁!革命万岁!大渡河三十英雄万岁!”原来白军已经仓皇后撤!进攻的红军全速前进,冒着舔人的火焰冲过了余下的桥板,纵身跳进敌人碉堡,把敌人丢弃的机枪掉过头来对准岸上。

    (节选自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二)

    ①随着店老板的指点,江姐从容地向城门口走去。城门口仍然挤着很多人。这情景,增添了江姐的戒心,她感到不安,渐渐加快了脚步。距城门愈来愈近,她发现在城门口聚集的人丛中,有光头赤足的挑夫,有戴着斗笠的农民,也有撑着雨伞的市民和商人。有的往城头望了望,低下头走开了;有些人,伫足瞧看着,还在交头接耳议论着。江姐心里更起了疑问,她似乎发现那雨雾蒙蒙的城楼上,像挂了一些看不清楚的东西。

    ②又向前走了一段路,看得稍微清楚了。高高的城楼上,挂着几个木笼子。啊,这不是悬首示众吗?江姐一惊,紧走了几步,仔细一看,木笼子里,果然盛着一颗颗血淋淋的人头!

    ③江姐趋前几步,挨近围在城墙边的人群。她听见人丛里有低沉的叹息,有愤慨的不平,这种同情和悲痛,深深注进她的心坎。又是一批革命者,为党为人民,奉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虽然还不太了解情况,但是凭着经验,她知道牺牲的定是自己的同志。她在心中喃喃地说:“安息吧,同志,我们定要为你们复仇!”

    ④江姐想到自己的任务,尽量冷静下来,不愿久看,掉回头,默默地走开了。她刚走了几步,心里又浮现出一个念头:就这样走开,连牺牲者的姓名也不知道,这对得起死难的战友吗?应该仔细看看,了解他们的姓名,记住他们牺牲的经过,报告给党,让同志们永远纪念他们。鲜红的血,应该播下复仇的种子!

    ⑤江姐转回头,再一次靠近拥挤的人群,强自镇定着脸上的表情,抑制着不断涌向心头的激怒。她的目光逡巡着,忽然看见城墙上,张贴着一张巨幅布告。布告被雨水淋透了,字迹有些模糊,几行姓名,一一被红笔粗暴地勾画过,经过雨水浸渍,仿佛变成朵朵般红的血花……江姐挤过了几个人,靠近布告,她的目光,突然被第一行的姓名吸引住,一动不动地死盯在那意外的名字上。

    ⑥是眼神晕眩?还是自己过于激动?布告上怎幺会出现他的名字?她觉得眼前金星飞溅,布告也在浮动。江姐伸手擦去额上混着雨水的冷汗,再仔细看看,映进眼帘的,仍然是那行使她周身冰冷的字迹:华蓥山纵队政委彭松涛。老彭?!他不就是我多少年来朝夕相处、患难与共的战友、同志、丈夫么!不会是他,他怎能在这种时刻牺牲?一定是敌人的欺骗!可是,这里挂的,又是谁的头呢?江姐艰难地,急切地向前移动,抬起头,仰望着城楼。目光穿过雨雾,到底看清楚了那熟悉的脸型。啊,真的是他!他大睁着一双渴望胜利的眼睛,直视着苦难中的人民!老彭,老彭,你不是率领着队伍,日夜打击匪军?你不是和我相约:共同战斗到天明!江姐热泪盈眶,胸口梗塞,不敢也不愿再看。她禁不住要恸哭出声。一阵又一阵头昏目眩,使她无力站稳脚跟……

    ⑦“姐姐!”。

    ⑧一个亲切的声音,响在耳边。江姐一惊,后退了一步。定定神,慢慢回过头,她看见了华为关切的目光。“姐姐,我到处找你!”江姐茫然的视线,骤然碰到华为手里的箱子……“我在干什么?”一种自责的情绪,突然涌上悲痛的心头。这是什幺地方?什么时候?自己负担着党委托的任务!不!没有权利在这里流露内心的痛苦;更没有权利逗留。江姐咬紧嘴唇,向旁边流动的人群扫了一眼,勉强整理了一下淋湿的头巾,低声地,但卸非常有力地对华为说:“走吧,不进城了。”

    (节选自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1)、请你概括节选的文段的主要内容。
    (2)、选文写四川军队的矛盾挣扎和仓惶后撤,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3)、选文情节波澜起伏,请认真梳理,将下面空缺的情节补充完整。

    感到不安,加快脚步→①→同情悲痛,挨近人群→克制悲痛,毅然离开→②→③→克制悲痛,毅然离开

    (4)、从描写手法、修辞、词语运用、标点运用中任选一个方面,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江姐伸手擦去额上混着雨水的冷汗,再仔细看看,映进眼帘的,仍然是那行使她周身冰冷的字迹:华蓥山纵队政委彭松涛。老彭?!他不就是我多少年来朝夕相处,患难与共的战友、同志、丈夫么!不会是他,他怎能在这种时刻牺牲?一定是敌人的欺骗!可是,这里挂的,又是谁的头呢?

    (5)、为什么在前五段用大量笔墨写江姐在看与不看之间犹疑的场景?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6)、《红星照耀中国》和《红岩》都展现了革命者坚定的信念,但两本书中革命者信念的具体体现又有所不同。请结合文段(一)和(二)简要分析这两本书中革命者信念的不同之处。

六、整本书阅读(共8分)

  • 6. 某学校开展“走进名著”主题阅读系列活动。请根据提示,完成以下任务。
    (1)、小语同学在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和《红岩》后,为了更好把握整本书阅读内容,分别绘制了一个思维导图和一个表格。请你帮他完成图表相对应的内容。

    斯诺采访“红色中国”的主要路线图

    斗争地点

    长江兵工总厂修配厂

    重庆大学

    沙坪书店

    华蓥山根据地

    ④_____

    渣滓洞

    代表人物

    ③_____

    成瑶

    陈松林

    双枪老太婆

    齐晓轩

    余新江

    斗争方式

    团结工人

    恢复生产

    组织罢课学生代表伸张权益

    利用书店隐藏,建立联络组

    组织游击战

    秘密开会

    组织越狱

    欢庆新年狱中斗争组织越狱

    《红岩》整本书助读表格

    (2)、“中国红是生命,是力量,是希望。”请结合两部作品的内容,探究《红星照耀中国》与《红岩》标题中“红”字的深刻内涵。

七、写作(50分)

  • 7.  根据要求写作。

    田野,《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田地和原野”。其实,田野既可以是劳动实践的田 地,也可以是放松身心的自然,是探索未知的课堂,是实现梦想的远方……

    到田野去,去体验,去感受,去探索,去建设……走,到田野去!

    请以“走,到田野去!”为题目,结合自身的经历或感悟,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把题目抄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露真实 的校名、人名等信息;④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