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5-08-20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长春市是国家首批认定的三个生物产业基地之一,生物制药水平处于我国领先地位。长春市将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产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突破口,以此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长春市将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产业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之一,最主要的原因是(     )
    A、长春市人口老龄化程度高 B、长春市交通物流效率高 C、该产业具有较高的成长性 D、长春市的产业结构老化
    (2)、长春市发展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可以(     )
    A、提高城市等级 B、打通协同创新渠道 C、提高药品价格 D、减缓产业潜能释放
  • 2. 我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排放了大量CO2。农业生产活动产生的碳排放已经成为我国碳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图为2000—2021年我国粮食功能区农业碳排放重心迁移轨迹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图示阶段我国粮食功能区农业碳排放重心迁移比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迁移幅度最大——粮食主销区重心 B、迁移距离最长——粮食主产区重心 C、跨越省份最多——粮食主销区重心 D、西北向更明显——粮食产销平衡区重心
    (2)、我国粮食主销区的碳排放重心逐渐向南转移,主要原因是(     )
    A、交通条件改善 B、人口重心向南迁移 C、市场价格稳定 D、居民饮食习惯调整
    (3)、图示阶段,我国粮食产销平衡区碳排放重心移动方向发生改变的原因是(     )
    A、西北部地区种植结构改变 B、东部地区集约化程度下降 C、西部地区气候条件变化 D、东部地区服务业比重上升
  • 3. 我国某中学生在二分二至日观测当地太阳视运动轨迹,并绘制成图(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太阳直射时,该地(     )
    A、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B、日出东北,日落西南 C、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D、日出东南,日落西北
    (2)、夏至日,该地正午太阳位于(     )
    A、正北天空 B、正南天空 C、东南天空 D、西南天空
    (3)、由图中信息可以发现的规律有(     )

    ①昼夜更替周期的纬度变化特点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③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特点④地转偏向力的纬度变化规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4. 阜平县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西部,为全山区县,属于太行山系,境内地形复杂,山峦绵亘,沟壑纵横。下图为阜平县不同海拔土壤有机质含量在不同深度的分布特征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阜平县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分布特点是(     )
    A、0—20cm深度,土壤有机质含量随海拔升高而逐步减少 B、20—40cm深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占比随海拔升高而逐步增加 C、不同高度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 D、不同高度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都呈现明显向地表集聚的趋势
    (2)、海拔2000m处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主要是因为该处土壤(     )
    A、水分含量较低 B、微生物活动强 C、有机质分解慢 D、有机质合成快
    (3)、海拔250m处不同深度土层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别不大,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地形坡度大 B、降水量大 C、植被覆盖率高 D、人类活动干预大
  • 5. 大气0℃层高度是影响青藏高原冰冻圈消融状态的重要指标。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升温速率比周边地区快,大气0℃层高度也呈现快速上升趋势。下图示意青藏高原夏季大气0℃层高度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图示地区夏季大气0℃层高度分布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面辐射 B、太阳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2)、图示地区夏季大气0℃层高度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是因为(     )
    A、更多外部气流进入 B、地表变得更加干旱 C、对流运动加强 D、植被覆盖率降低
    (3)、图示地区夏季大气0℃层高度的变化会引起(     )
    A、河流年径流量同步增减 B、高山冰川储量同步增减 C、山区季节冻土同步厚薄 D、山地雪线高度同步升降
  • 6. 海岛迎风面在陆风时段易形成陆风与盛行风的明显交界——陆风锋。海南岛冬季受强盛且稳定的东北季风影响,近地面以东北风为主。下图为海南岛地形图,某年冬季甲、乙两海岸处形成陆风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乙处陆风锋相比,甲处陆风锋(     )
    A、向海上推进距离远 B、与岸线夹角小 C、白天出现的时间早 D、持续时间更短
    (2)、乙处陆风锋出现的频率高于甲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与海距离 B、大气环流 C、地形地势 D、纬度位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 7.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伊犁河是亚洲中部的一条国际河流,全长1236km,流域面积15.1万km2 , 是巴尔喀什湖的主要补给水源。雅马渡以上为上游,雅马渡至哈萨克斯坦的伊犁村(卡普恰盖)为中游,伊犁村至巴尔喀什湖为下游。在伊犁村以上,河道蜿蜒曲折,穿流在多沼泽与湖泊的宽河谷中。自伊犁村以下,进入卡普恰盖峡谷,水流清澈。伊犁河上游水资源最为丰富,干支流均有汛期,且干流汛期较长,流量相对平稳,历史上未出现过大范围的严重洪涝灾害。图示意伊犁河流域。

    (1)、说明伊犁河成为巴尔喀什湖主要补给水源的原因。
    (2)、说明伊犁村以下河段水流清澈的主要原因。
    (3)、分析伊犁河干流汛期长,流量平稳的原因。
  • 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兰坪铅锌矿是世界著名铅锌矿产区,同时也是滇西北地区最大的矿区,开采历史悠久。从群采时期起,兰坪铅锌矿经历了40多年的开发与利用,对环境造成了综合性的破坏,这种破坏包含了矿区环境景观的所有元素,其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均遭到了剧烈的扰动。在兰坪铅锌矿区的开采过程中,由挖矿和堆矿形成的人工地貌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下凹的露天采矿坑,二是凸出地表、开矿形成的台层状地貌,三是在矿产开发过程中自发形成的矿山交通路径肌理。

    (1)、简述兰坪铅锌矿的开采对岩石圈的影响。
    (2)、台层状地貌是铅锌矿区遗留肌理的最主要形式,简述其形成原因及特点。
    (3)、指出台层状地貌面临的地质灾害和环境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整治措施。
  • 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架是陆地冰川入海后浮在海上的部分。南极洲超过一半的海岸线上存在冰架。冰架下面存在由冰川融化后形成的洞穴,洞穴里充满海水,被称为“冰腔”。“冰腔”是海洋中非常特殊的一部分,其上表面不能与大气直接接触,且深度为海平面之下数百甚至上千米。根据冰架一海洋相互作用关系,“冰腔”中的海水受热力和动力因素影响,其海水运动类似于“冰泵”(垂直环流)。罗斯冰架(如图)“冰腔”冬季主要是由冷的高密度陆架水驱动融化。

    (1)、简述冬季罗斯冰架“冰泵”的形成过程。
    (2)、从海—气交换的角度分析南极洲“冰泵”现象产生的影响。
    (3)、分析全球气候变暖对罗斯冰架“冰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