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七区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01-05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
-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悄然(qiǎo) 诘责(jié) 坦荡如砥(dǐ) B、狼藉(jí) 粗糙(tāo) 锐不可当(dǎng) C、踌躇(chū) 婆娑(sū) 摩肩接踵(zhōng) D、濒临(pín) 丘壑(hè) 惟妙惟肖(xiào)2.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天津跨年灯光秀演出将古诗词及天津经典文化名著作为 全篇的脉络,打造天津“风、雅、颂”全新 , 通过名人名篇现场诵读、国乐表演、经典话剧人物画像展示、童谣诵读、国风歌曲、情境舞蹈等表演形式。展现天津619年来 和天津人欣欣向荣、自信达观的城市性格。
A、穿插 名片 风云变幻 B、穿插 篇章 叱咤风云 C、贯穿 篇章 风云变幻 D、贯穿 名片 叱咤风云3. 下面一段话有语病的一句是( )①青少年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她)的阅读史。②阅读不仅影响着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也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文化素养、精神世界以及未来的成长轨迹。③因此,谈及全民阅读,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阅读习惯,用优秀读物浸润少年儿童的心灵至关重要。④其中,中学生阅读是青少年阅读的关键时期。
A、① B、② C、③ D、④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望宇宙苍穹,问浩瀚九天□逐梦二十载,已有18名中国航天员进入过太空。从实现太空行走□到完成太空授课□再到进驻中国空间站□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六号
A、。,,。 B、。。。…… C、?,,。 D、?,,……二、诗词鉴赏
-
5. 赏析李贺的《雁门太守行》,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A、这首诗构思奇特,想象大胆。第一、二句写出了大战之前紧张的氛围。 B、第三、四句中“角声满天”表现战争的规模,“塞上燕脂凝夜紫”可以理解为战场血流成河,这两句从正面写战争的惨烈。 C、第五、六句写乘夜奔袭之状,地点正是燕、赵英雄慷慨悲歌之地,再加上一个“鼓寒”的声音细节,悲壮的气氛就更浓了。 D、结尾两句抒写了官军全体将士的心愿,表现出忘身报国之情,感人至深。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
6. 为什么大草原上树很少
马红媛
①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每到盛夏,草原都会成为大家出行游玩的优选地。大草原广袤无垠,草长得茂盛,树却很少。这引发了不少人的好奇,为何大草原上树这么少?是因为野草的竞争排斥还是大自然的环境压力限制?
②首先,降水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原因之一。树木需要充足的水分来维持其生命活动和生长发育。然而,草原一般分布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年降雨量低于400毫米,无法满足树木对水分的需求。相比之下,草类植物对水分的需求较低,能适应较少的降水量。而且,干旱气候下的草原常常出现干季和湿季的交替,无法给树木提供长期稳定的水分供应。这样的降水条件适合草类植物生长,但不适合树木生长。
③其次,高纬度和高海拔造成了温度差异,温度越低,越不利于树木生长。草原通常出现在纬度、海拔较高的地方,这些地区树木越少、草类植物越多。从低纬度地区一路向高纬度地区行进,也可以看到类似情景,大量树木在消退,大片的草原开始出现。世界上一些著名高原上几乎都有草原,比如我国的青藏高原、南美洲的巴西高原等,基本上都是草地为主。从山区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来看,随着海拔高度增加,依次出现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当海拔达到一定高度,温度下降,针叶林慢慢消退,最终会变成草原带或苔原带,再向上就是苔藓主导的雪原。
④植物生于土壤、长于土壤。土壤在影响树木和草类植物分布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草原上的土壤厚度一般很薄,通常只有20厘米左右,没有明显的淋溶层,即使是在茂密的灌木丛下,土层的厚度也不超过50厘米,且下面往往有钙积层。大量树木包括不少灌木的根系无法穿过钙积层,吸收不到底层的土壤营养,就不可能长期存活下去。树木生长需要一定厚度的土层,帮助根系吸收土壤中丰富的水分和养分,在土层浅的地方,树木不易扎根,且遇到大风天气容易被吹倒。草本植物的根系多数分布在地下50厘米深度以内,受钙积层影响较小,得以在草原上繁茂生长。
⑤此外,生物因素本身也是造成草原上树少的重要原因。古往今来,众多耳熟能详的文学作品向我们描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比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等诗句。野草具有强大的种子繁殖能力,具有重要的耐寒、耐旱、耐高温、耐盐碱、耐火烧、耐啃食等特性,并以土壤种子库的形式保存在土壤中,使得物种得以长期保存和繁衍,最终形成了一个适应复杂气候的草本群体。草类植物通过占据水分和养分资源的优势,形成了对树木的竞争压力。在这种竞争环境下,树木往往难以生长,易被草类植物所取代。
⑥总而言之,草原上树木稀少是降水、温度、土壤和生物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无论繁密的森林,还是开阔的草原,都是大自然给予的宝贵财富,是我们美丽地球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努力去守护。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面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草原一般分布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年降雨量无法满足树木对水分的需求,草类植物对水分的需求较低,能适应较少的降水量。 B、从山区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来看,随着海拔高度增加,依次出现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 C、草原上的土壤很厚,一般都超过了50厘米,下面虽有钙积层,但草类植物的根系能够穿过,吸收到底层的土壤营养。 D、草类植物通过占据水分和养分资源的优势,形成了对树木的竞争压力,树木往往难以生长,易被草类植物所取代。(2)、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使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草原上树多草少的原因。 B、使用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土壤在影响树木和草类植物分布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C、使用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草原上树多草少的原因。 D、使用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土壤在影响树木和草类植物分布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这样的降水条件”指年降雨量高于400毫升,能够满足树木对水分的需求。 B、第④段加点词“一般”“往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第⑥段说明草原上树木稀少是降水、温度、土壤和生物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D、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了大草原上树很少的原因。四、课内文言文阅读
-
7.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回答小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事,百里夷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里奚举于市 市:集市 B、困于心衡于虑 衡:衡量 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征:征验、表现 D、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敌:匹敌、相当(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必先苦其心志 B、饿其体肤 C、所以动心忍性 D、然后知生于优患而死于安乐也(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列举六位先贤的事例,意在论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B、作者从个人和国家两个不同角度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C、文章列举事例和阐述道理相结合,逐层推论,结构紧凑,论证缜密。 D、本文笔带锋芒,语言犀利,气势磅礴,对今天的写作仍具借鉴意义。五、古诗文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8分)
-
8. 请将下面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
(2)山随平野尽,。(李白《渡荆门送别》)
(3) ,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4)黄鹤一去不复返,。(崔颢《黄鹤楼》)
(5)杜甫在《春望》中,面对时局的危殆,心情沉痛,表现出感时伤怀之情的诗句是: , 。
六、课外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
-
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质字子野。尝摄①江陵府事,或诉民约婚后期,民言贫无赀②以办,故违约。质问其费几何,出私钱予之。吏捕盗人衣者,盗叩头曰:“平生不为过,迫饥寒而至于此。”质命取衣衣之,遣去。范仲淹贬饶州;治朋党方急,质独载酒往饯。或以诮③质,质曰:“范公贤者,得为之党,幸矣。”世以此益贤之。
(节选自《宋史列传·卷二十八》有删改)
【注释】①摄:代理。②赀:同“资”,财货。③诮:责备。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出私钱予之 予:
(2)质独载酒往饯 往: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范公贤者,得为之党,幸矣。
(3)、王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选文内容具体分析。七、文学作品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3分)
-
10. 阅读《烟花惊艳》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烟花惊艳
肖复兴
①我家住的小区里,有家小理发店。十四年来,它很朴素,也很有底气地存在着,犹如一株小草,自有风姿,并不理会花的鲜艳和树的参天。
②想说的是今年大年三十的事情。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快一年,但印象很深。一般我不会挤在年三十晚上去理发,那时候,不是人多,就是他着急要打烊,赶火车回家。但那几天因为有事情耽搁了,我一直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才去那里理发。店里只剩下老板一人,他正弯腰要拔掉所有的电插销,关好水门和煤气的开关,准备关门走人了。见我进门,他抬起身子,热情地和我打过招呼,把拔掉的电插销重新插上,拿过围裙,习惯性地掸了掸理发椅,让我坐下。我有些抱歉地问他会不会耽误乘火车的时间。他说没关系,你又不染不烫的,理你的头发不费多少时间的。
③就在他刚给我围上围裙的时候,店门被推开了,进来一位女同志,急急地问:还能做个头吗?我和老板都看了看她,三十多岁的样子,穿着件墨绿色的呢子大衣,挺时尚的。我想,居然还有比我来得更晚的。老板对她说:行,你先坐,等会儿!那女人边脱大衣边说,我一路路过好多家理发店都关门了,看见你家还亮着灯,真是谢天谢地。
④等她坐下来,我替老板隐隐地担忧了。因为老板问她的头发怎么做,她说不仅要剪短,要拉直,而且关键是还要焗油,这样一来,没有一个多小时,是完不了活儿的。等她说完这番话时,老板脸上显出一丝犹豫,刚刚拿起理发剪的手也抖动了一下。
⑤显然,她也看出来了老板这一瞬间的表情,急忙解释,带有几分夸张,也带有几分求情的意思说:求您了,待会儿,我得跟我男朋友一起去见他妈,是我第一次到他家,而且还是去过年。虽说丑媳妇早晚得见公婆,但你看我这一头乱鸡窝似的头发,跟聊斋里的女鬼似的,别再吓着我婆婆!
⑥老板和我都被她逗笑了。老板对她说:行啦,别因为你的头发过不好年,再把对象给吹了。
⑦我知道,老板的时间紧张,便赶紧向老板学习,愿意成人之美,让出了座位。那女人感谢,开始从老板转移到我的身上。我忙说:“还是谢谢老板吧。”那女人哈哈一笑:“你们都是活雷锋!”
⑧我想别给老板添乱了,人家还得赶火车回家过年呢,便想趁老板忙着的时候,侧身走人。谁知悄悄拿起外套刚走到门口,老板头也没回却一声把我喝住:别走啊!别忘了正月不剃头!虽然对正月不剃头这种明星说法并不认同,但我还是感动地坐了下来。
⑨老板麻利儿地做完她的头发,让她焕然一新。老板招呼我坐上理发椅时,我对他说,不行就算了,火车可不等人。老板却胸有成竹地说,没问题,你比她简单多了,一支烟的工夫就得!
⑩果然,一支烟的工夫,发理完了。我没有让他洗头和吹风,帮他拔掉电插销,关好水门和煤气的开关,拿好他的行李,一起匆匆走出店门的时候,看见那位女人正站在门前没几步远的一辆汽车旁边,挥着手招呼着老板。我和老板走了过去,她对老板说:上车,我送你上火车站。看老板有些意外,她笑着说,走吧,候着您呢。老板不好意思地说,别耽误了你的事。女人还是笑着说,这时候不堵车,一支烟的工夫就到。
⑪汽车欢快地开走了。小区里,已经有人心急地放起了烟花,绽放在大年夜的夜空,就像突然炸开在我的头顶,挺惊艳的。
(原文有改动)
(1)、简要分析文章开头为什么说这家理发店很朴素,也很有底气的存在着。(2)、请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老板脸上显出一丝犹豫,刚刚拿起理发剪的手也抖动了一下。
(3)、请分析标题“烟花惊艳”的含义。(4)、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八、综合性学习(5分)
-
11. 综合性学习
近年来,“国潮”文创产品实用性、艺术性显著提升,品类更加丰富。“国潮”流行,启示我们文创产品开发要厚植传统文化土壤,将时下潮流与传统之美相结合。某班将开展以“‘国潮’有心意的文创”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同学们为活动搜集了以下四则材料。请按照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6~2022年国人对“国潮”产品消费情况调查表
【材料二】
“国潮”彰显了国人的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其形成和流行有多方面因素:国家的强大,让人们深感自豪和荣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年轻从业者和消费者乐于尝试,善于创新,敢于表达。
【材料三】
“国潮”把中国文化符号、中华美学精神、传统技艺、制造业与文化产业等相结合。制造业等经济领域需要文化创意来提升产品价值,中华传统文化传播则需要通过物质载体融入日常生活。“国潮”的流行,恰恰是爱国情感和文化归属感的表现。
【材料四】
“国潮”创作者把古老、丰富、深邃的传统文化,用人们易于理解、乐于接受的方式呈现。一个印有“飞天”形象的杯子、一段博物馆互动短视频,都能让人在不经意间感受诗意、受到熏陶。比如,敦煌研究院推出的丝巾、书签、茶杯等一系列文创产品,受到人们青睐。
(1)、 请探究【材料一】的内容,简要写出你的结论。(2)、请根据以上相关材料,概括“国潮”流行的原因。九、名著阅读(8分)
-
12. 《昆虫记》是(1)国昆虫学家(2)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就的十卷本(3)(题材)。《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无愧于“(4)”之美誉。13. 下面是《红星照耀中国》中描述彭德怀的一段文字,请结合情节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住在彭德怀设在预旺堡的司令部的院子里,因此我在前线常常看到他。附带说一句,司令部——当时指挥三万多军队——不过是一间简单的屋子,内设一张桌子和一条板凳,两只铁制的文件箱,红军自绘的地图,一台野战电话,一条毛巾,一只脸盆,和铺了他的毯子的炕。他同部下一样,只有两套制服,他们都不佩军衔领章。他有一件个人衣服,孩子气地感到很得意,那是在长征途上击下敌机后用缴获的降落伞做的背心。”
十、作文(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
14. 看到风雨中的荷叶,冰心读懂母亲无私的爱;看到繁茂的紫藤萝,宗璞读懂生命的本质:看到挺拔的白杨树,茅盾读懂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生活中的一株花草、一粒沙石、一处美景,抑或天籁妙音、民俗风情……都会不经意间触动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感受美好,领悟真谛,礼赞精神。
请以“读懂______”为题,自选感悟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记述读懂某事物的经历,描绘你看到的事物。②表达真实感受,不得抄袭和套作。③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校名等信息。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