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部编版)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预习衔接.夯实基础

试卷更新日期:2025-09-17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 1. 中国近代史上,有这样一位革命者,他早在1894年就开始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才能拯救中国。于是他创立了兴中会,他是(     )
    A、邹容 B、孙中山 C、陈天华 D、黄兴
  • 2. 史学家常把1916年至1927年称为中华民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其主要依据是这一时期(   )
    A、帝制复辟 B、军阀混战 C、日军侵华 D、东北易帜
  • 3. 孙中山将民族主义放在了三民主义的首位,把推翻清王朝同建立统一民族国家及共和制度相结合。这反映出三民主义(   )
    A、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B、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口号 C、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D、代表维新派的思想要求
  • 4. “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句话的主要含义是,辛亥革命(   )
    A、推动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促进了民主平等意识的觉醒 D、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 5. 辛亥革命给长期黑暗无际的中国带来一线光明,但转瞬之间,中国又被重新投入黑暗的深渊。其原因是(    )
    A、《辛丑条约》的签订 B、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 6. 中国近代史上曾有一个政权在其国歌中写道:“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下列叙述,能体现该政权“旧邦新造”的是它(   )
    A、终结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C、创办新式学堂废除八股取士 D、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7. 1912年,美国学者百森评论中国某一事件时说:“中国目前的局势正以一种系统、科学的方式向前发展,出现了一种带有西方理想的政治模式。”他评论的这一事件(  )
    A、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是共和制度在中国的实践 C、实现了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 D、高举着民主与科学的大旗
  • 8. 孙中山在一次演讲中说到,近代欧美各国工商业发达,却出现“富者敌国,贫者无立锥之地”的现象,因此中国必须“未雨绸缪,赶紧设法,免得再蹈覆辙”。这表明孙中山( )
    A、提倡发展社会主义 B、关注民生问题 C、明确反对帝国主义 D、主张民主共和
  • 9.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抱憾而逝,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但孙中山为进步奠定了基础,其追随者得以在此基础之上继其遗业。材料中的“痛苦与失序”不包括(    )
    A、武昌起义 B、袁世凯独裁统治 C、尊孔复古的逆流 D、北洋军阀混战
  • 10. 孙中山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其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被阐发为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主主义 D、民生主义
  • 11. “中国历史上的多次革命,唯有辛亥革命在破旧与立新两方面,堪称历史性的首创之举。”辛亥革命在“破旧”方面的“首创之举”是(    )
    A、创立了中华民国 B、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C、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 12. 林伯渠说:“对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这段话旨在强调(  )
    A、辛亥革命意义重大 B、广大民众尚未觉悟       C、革命时机不够成熟 D、革命缺乏社会基础
  • 13. 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的辛亥革命纪念馆陈列着一副黄兴撰写的对联:“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该对联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萍浏醴起义 B、二次革命 C、黄花岗起义 D、护国战争
  • 14. 学者金冲及在《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一文中指出:辛亥革命使中国人抛弃了对皇帝的崇拜,促使人们敢于发表以前不敢说的主张,民众心理有了巨大变化。这反映了辛亥革命(   )
    A、推翻了封建制度 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推动了思想解放 D、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 15.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指出:辛亥革命绝非简单的旧式革命,它有现代化的成分,终结了千年不变的王朝轮回,开创了顺应潮流的共和时代,铸造的是千年壮举。其中,“千年壮举”指(   )
    A、冲击旧制,思想启蒙 B、推翻帝制,建立共和 C、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D、拒绝签字,维护主权
  • 16. 1925年,孙中山先生病逝。蔡元培先生挥笔书写了如下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意为‘我们’)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这里的“未竟之功”是(   )
    A、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B、结束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推翻满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D、创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