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部编版)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预习衔接.夯实基础
试卷更新日期:2025-09-17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
1. 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在大小战斗的间歇,在攻克的城镇上,红军都要召开群众大会,演出剧目,讲解他们的土地革命目标和抗日政策。由此可见,红军长征( )A、粉碎了反动统治 B、播下了革命种子 C、推动了国共合作 D、挽救了民族危亡2. 毛泽东相继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道路。“革命道路”是指(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C、和平民主建国 D、社会主义革命道路3. 1929年秋,毛泽东写下诗句:“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金瓯:指国土)一片,分田分地真忙。”诗句表明,“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得以形成的重要条件是( )A、 发动秋收起义 B、进行城市斗争 C、开展土地革命 D、举行工人暴动4. 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走出一条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道路。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国共两党合作发动北伐战争 B、中国共产党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 C、开创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国共两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5. 毛泽东曾说:因为困难的时候不动摇,长征后不到三万人的队伍,要比长征前三十万人更强大。毛泽东强调的是( )A、反“围剿”积累了斗争经验 B、遵义会议作出了正确决策 C、长征锻炼了红军的基干力量 D、红军三大主力得以胜利会师6. 如果以“转”字串起红军长征的历史,图中“重大转折”指的是( )A、井冈山会师 B、长征开始 C、遵义会议 D、长征结束7. 李大钊认为:“在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占人口的90%以上,当我们估计革命力量时,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一个重要部分。”下面把这一认识首先付诸实践的是( )A、召开中共“一大” B、开展北伐战争 C、发动黄花岗起义 D、开辟井冈山根据地8. 国民党一大选出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或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共产党员李大钊、毛泽东、林伯渠等10人当选,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一。这反映出( )A、共产党取得国民革命领导权 B、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精神 C、共产党掌握独立的革命武装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9. 毛泽东曾当面称他是“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在北伐战争中,他曾领导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被誉为“北伐名将”,第四军也因此被称为“铁军”.“他”是( )A、朱德 B、叶挺 C、贺龙 D、刘伯承10. 1918年陈独秀曾撰文严厉指责义和团野蛮、保守、盲目排外和传播迷信;1924年,他又认为义和团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者。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因素是( )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兴起 C、民主与科学的潮流 D、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11. “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的历史功绩.其中与“星火燎原”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南昌起义 B、中共“一大”的召开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D、中共“七大”的召开12. “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是在罗霄山脉中段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的基本条件。因为获得土地是贫苦农民最强烈的渴望。而没有土地革命,不满足贫苦农民的要求,红军队伍难以扩大,军事斗争难以坚持,根据地也难以巩固和发展”。材料陈述了( )A、国民大革命轰轰烈烈开展起来 B、打土豪分田地,创造“工农武装割据”局面 C、全民族的抗战局面开始形成 D、各解放区连成一片,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在望13. 《毛泽东选集》写道:“由于国共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巨大的成就”指的是( )A、中华民国创建 B、黄埔军校创办 C、北伐战争胜利 D、抗日战争胜利14. “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革命”取得的“巨大的成就”有( )
①基本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
②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③革命军队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④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