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新教材)科学八上 2.3压强 课时精炼(达标)

试卷更新日期:2025-09-15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压强的知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实例属于减小压强的是
    A、注射器的针头很尖 B、书包肩带很宽 C、压路机的碾子质量很大 D、裁纸刀的刀口很薄
  • 2. 如图所示,在U形管中先注入水,待水静止后,向U形管左管中注入比水少的植物油,则两侧液面静止后( )

    A、左管中植物油液面高 B、右管中水面高 C、左、右两管内液面相平 D、无法判断
  • 3. 图中压力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 4. 叠人塔是一种二人以上层层叠成各种造型的游戏娱乐形式,也是一种高难度的杂技,目前世界纪录为9层人塔。图示为六人叠成的三层静态造型,假设每个人的重力、脚底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均相等,下面两层五人的背部均呈水平状态,上面人的脚均踩在下面人背的正中间,则最底层三人从左到右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

    A、121 B、212 C、7107 D、10710
  • 5. 利用废弃饮料瓶可以研究液体压强的一些特点。小刚在饮料瓶上不同高度处打了几个对称且相同的小孔,当瓶里装满有色的液体后出现如图所示的情景。表明在液体内部( )

    A、只在水平方向有压强 B、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小 C、同一深度朝不同方向压强大小相等 D、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 6. 生物的长期进化,使生物在形态、结构、功能等各个方面都表现出适应性。下列各种生物的特征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
    A、鸭子的蹼足 B、啄木鸟的喙 C、鲫鱼流线型体型 D、仙人掌针状叶
  • 7. 某同学为了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设计了A、B两种隔板。A隔板中间有一段能够自由形变的橡皮膜,B隔板有三段同样的橡皮膜。如图所示容器中装有甲乙两种液体,使用A隔板将两种液体隔开时,隔板中间的橡皮膜恰好没有发生形变。如果将A隔板换成B隔板,其他条件不变,橡皮膜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是(  )

    A、 B、 C、 D、
  • 8. 骆驼的体重比马大不了一倍,而它的脚掌面积是马蹄的三倍,这为它在沙漠行走提供了有利条件。如图所示,站立在水平地面上的骆驼和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骆驼对地面的压力就是它受到的重力 B、马对地面的压力小于它受到的重力 C、骆驼对地面的压强小于马对地面的压强 D、骆驼对地面的压力的作用效果大于马对地面的压力的作用效果
  • 9. 如图所示,甲、乙两容器内盛有水,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p。 当水温从80℃降低到20℃时,pp的变化情况是 ( )

    A、p变小,p不变 B、p不变,p变小 C、pp均变小 D、pp均不变
  • 10. 小金分别将小木桌和铁块按甲、乙两种方式放置在同一块海绵上,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小木桌对海绵的压力大小相等 B、小木桌对海绵的压强大小不等 C、本实验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来体现压力的作用效果 D、本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有关
  • 11. 如图所示为“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实验装置,容器中装有水,图中探头上的橡皮膜向上。若保持探头深度不变,则对∪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h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当探头橡皮膜向下时,h增大 B、当探头橡皮膜向下时,h减小 C、将U形管中的水换成酒精,h增大 D、将U形管中的水换成酒精,h减小
  • 12. 如图甲所示,一底面积为 200 cm2 的薄壁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现向该容器中注入某种液体,直到容器刚好注满时停止,此过程中薄壁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p 与注入液体深度 h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g取 10 N/kg)(    )

    A、该薄壁容器重5 N B、注入液体的密度为0.6g/cm3 C、该薄壁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先不变,后变大 D、该薄壁容器的高度为5cm
  • 13. 为了说明骑电动车要戴安全头盔的重要性,某同学做了一个模拟实验:将两个相似的鸡蛋甲,乙分别放在纸简上,在鸡蛋甲上方放一个轻质瓶盖,拿一根筷子用大小相同的力分别敲击,如图所示。结果鸡蛋甲完好无损,鸡蛋乙立即破碎。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放上瓶盖可以增大受力面积 B、敲击时鸡蛋甲上部受到的压强比乙大 C、要提高实验的可靠性.还需多次实验 D、鸡蛋乙被敲碎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 14. 如图所示,往杯中匀速注水。该过程中杯底受到水的压强p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合理的是
    A、 B、 C、 D、
  • 15.  两个用同一种材料制成且完全相同的密闭圆台形容器一正一反放置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容器内装有体积相同的同种液体,如图所示。若它们分别在水平方向拉力F1F2的作用下沿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分别为v和2v , 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1p2。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F1=F2p1=p2 B、F1=F2p1>p2 C、F1<F2p1<p2 D、F1<F2p1>p2

二、填空题

  • 16. 一块实心的冰块,用细线拴住浸没在水中,固定在容器底(如图)。冰块熔化过程中(不考虑水的蒸发和温度的影响,ρ=0.9×103kg/m3), , 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将(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台秤的示数将

  • 17. 科学小组为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利用木板、铁钉、气球等器材自制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1)、用双手轻压两块木板,可以看到气球两边的形变程度不一样,这是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的关系。
    (2)、利用此装置继续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前后两次用不同大小的力按压木板,通过比较 , 可得出结论。
  • 18. 有经验的司机驾驶车辆过江时,会提前打开车窗,以防车辆不慎落水时错失自救良机。
    (1)、在门窗紧闭的情况下,车辆坠入水中较深处时,车内人员无法打开车门逃生,这主要是因为
    (2)、紧急情况下,车内人员可选用安全锤等尖锐物体砸碎窗玻璃,安全锤是通过来增大压强的。
  • 19. 如图所示,A、B两立方体叠置在一起放于水平桌面上,A的密度为ρA , B的密度为ρB , 若它们的棱长比为 lA:lB=1:1,A对B 的压强与B 对桌面的压强之比 pA:pB=2:3,则 ρA:ρB = 。若不断地缩小A 立方体的体积,但始终保持A 的形状为立方体,使A、B两立方体的边长 lA:lB的比值由1:1逐渐变为1:2,则压强pApB的比值变化情况为。(通过计算分析后写出变化情况)

  • 20. 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中,装有不同的两种液体甲、乙,在两容器中,距离容器底同一高度分别有A、B两点。若两种液体的质量相等,则A、B两点的压强关系是PAPB;若A、B两点的压强相等,则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关系是PAPB(两空均选填“>”、“=”或“<”)。

  • 21. 墙体的竖直性是房屋质量的重要指标,在建造房屋时,建筑工人常常利用重垂线检测墙体是否竖直,这运用了重力的方向是。如果地面能够承担的最大压强是5.0×105Pa。该砖墙可以砌的最大高度是m。(水泥浆的厚度忽略不计,砖的密度是2.5×103kg/m3
  • 22. 质地均匀的长方体木块质量为1千克,恰好放在水平桌面边缘,用7牛的力匀速向右推动木块,直到其四分之一露出桌面后静止(如图),匀速运动过程中木块受到摩擦力(选填“变小”、  “不变”或“变大”)。静止后,它对桌面的压力为N;如图竖直切除该物体的阴影部分,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与刚切除前相比将(选填“变小”、  “不变”或“变大”)。

三、实验与探究题

  • 23. 小科在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时,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图甲中探究液体压强规律时所用的仪器是(填名称);
    (2)、在制作该装置时,小明手头有两块形状相同的橡皮膜,将相同的小球放在两种橡皮膜上时形变程度不同,如图乙所示,则小明应选择橡皮膜(选填“A”或“B”)。覆盖在该装置金属盒表面;当小明用于指按压 (不论轻压还是重压)图中探头上的橡皮膜时,发现U型管(管内装的是水)两侧液面的高度差几乎不变,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3)、解决了问题后,测得的部分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序号

    液体

    深度 h/ cm

    橡皮膜在水中的方向

    U 型管左右两侧液面的高度差△h/ cm

    1

    3

    朝上

    2.6

    2

    6

    朝上

    5.4

    3

    9

    朝上

    8.2

    4

    9

    朝下

    8.2

    5

    9

    朝左

    8.2

    6

    9

    朝右

    8.2

    分析3、4、5、6次实验数据,可初步得出:同一深度,液体内部某一点向的压强相等。

  • 24. 五一放假期间,小科一家去野生动物园游玩,在路上汽车车胎扎到了钉子,导致车胎严重漏气需要换上备胎。小科爸爸利用千斤顶轻轻松松地将重达1500 kg的汽车抬起。小科很好奇:能否自己做一个简易的千斤顶呢?

    〔探寻千斤顶原理〕

    (1)、如图甲所示为用60 N的水平推力去压图钉,石灰墙的墙面受到的压强较大,很快就出现了裂缝。已知图钉尖端的面积是0.3 mm2 , 则 墙 面 受 到 的 压 强 是Pa。
    (2)、那么液体是否也有类似的效果呢?小科查阅资料发现,1648年帕斯卡在阳台上仅用几杯水通过细管就能将楼下密闭的木桶压裂(如图乙所示)。从液体压强的角度解释,木桶被压裂开的原因是。小科进一步查阅后发现了液体传压的特点: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被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

    〔初建千斤顶演示模型〕

    (3)、小科思考后,组装了如图丙所示的千斤顶模型,用来实现通过较小力来产生较大力的效果。若在 B 端用500 N的力去抬起放置在A 端1500 kg的汽车,则大小活塞的面积之比是。(g 取10 N/ kg)
    (4)、按照上述模型制作的千斤顶在实际使用中,可能存在的不足是(写出一条即可)。
  • 25. 如图所示是小华同学利用海绵和木块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1)、实验中该同学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这种方法叫作
    (2)、分析比较甲、乙两图所示现象,实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是
    (3)、下列实例没有应用甲、乙中的结论的是____(填字母)。
    A、菜刀要经常磨一磨 B、书包要用宽的背带 C、汽车限重 D、啄木鸟有个坚硬的尖喙
    (4)、将两个完全相同的木块用图丙所示的方式紧靠在一起放在海绵上,则此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图乙相比(填“更明显”“更不明显”或“相同”)。
    (5)、若将这两个完全相同的木块用图丙所示的方式紧靠在一起放在水平桌面上,则此时木块对桌面的压强相比于将其以同样方式放在海绵上对海绵的压强会(填“变小”“变大”或“不变”)。
  • 26. 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的研究过程如下:

     

    (1)、他们分别在粗细不同、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一端扎上橡皮薄膜,并在管内注入不同液体,观察到橡皮薄膜分别向下凸出,实验现象如图所示。根据图( a)和(b)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无关。根据图( c)和( d)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有关。接着他们设计了图甲装置,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橡皮膜封闭。
    (2)、当橡皮膜两侧所受的压强不同时,橡皮膜的发生改变。
    (3)、当容器左右两侧分别加入深度不同的水,且左侧水面较低,会看到橡皮膜向(填“左”或“右”)侧凸出。
    (4)、当容器左右两侧分别加入深度相同的水和盐水时,会看到橡皮膜向(填“左”或“右”)侧凸出,说明液体压强与有关。
  • 27. 如图1所示,为小明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实验中所选用的器材及在水平桌面上进行的实验过程图示。

    (1)、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和
    (2)、通过图1中的D、E两次实验可以得出结论:
    (3)、通过图1中的 、 两次实验可以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不明显。下列事例中,直接应用该结论的是(填序号)。

    ①有些课桌的边缘设计成圆弧形状

    ②水壶的壶嘴和壶身设计成相同的高度

    ③交通管理部门规定,货车每一车的平均承载质量不得超过10吨

    (4)、若将带砝码的小桌分别放在图2所示的海绵、木板上,比较图a中海绵受到的压强pa和图b中木板受到的压强pb , 二者的大小关系为pa(填“>”“<”或“=”)pb

四、综合题

  • 28. 冰受到的压强越大,冰的熔点越低。运动员穿着滑冰鞋(如图所示)在冰面上滑行,冰面受压会熔化变成水。请你解释为什么滑冰鞋底部的冰刀会设计得很锋利?为什么运动员穿着滑冰鞋,在水泥路面上难以滑动,却可以在冰面上快速滑行?

  • 29. 智能制造融合到快递业,出现了智能快递车,如图甲。某次快递运送,该车在粗糙程度相同的平直路面上由静止开始运动,速度v随时间t变化关系如图乙。
    (1)、第7~15分钟,智能快递车移动的距离是多少米?
    (2)、该车轮胎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0.02米2 , 轮胎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2×105帕,空载质量为250千克。求该车的最大载重量是多少千克?
  • 30. 如图所示,质量为4kg、底面积为4× 102m2的长方体木块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现将盛有体积6×103m3水的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放在木块的中央,已知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为 2×102m2 (g取 10N/kg,ρ=1×103kg/m3)

    (1)、求容器内水对容器底的压强。
    (2)、求木块对地面的压强。
    (3)、现有一实心小球浸没在该圆柱形容器内的水中(容器足够高),此时水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增加量为Δp , 木块对地面压强的增加量为Δp , 若 Δp:Δp=10:7,求实心小球的密度。
  • 31. 如图所示,质量为 48 kg的小柯骑着一辆自行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运动600 m,所用时间为2m in。假设自行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为人和车总重的 112 (g 取10 N/ kg)

    (1)、求自行车行驶的速度。
    (2)、若自行车的质量为 12 kg,车胎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 40cm2, , 则小柯骑车时自行车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少?
    (3)、求自行车受到的水平牵引力。
  • 32. 如图所示,某长方体空心砖内有若干个柱形圆孔,空心砖的质量为1.5kg,空心部分(柱形圆孔)体积占长方体体积的 14将其分别平放、侧放、竖放于水平地面上时,空心砖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依次为 P1 ,  P2 ,  P3 , 且. P1:P2:P3=2:3:6, , 已知空心砖竖放时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为50cm2。求:

    (1)、空心砖的重力;
    (2)、空心砖竖放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3)、空心砖的材料的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