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上 第1章 物质及其变化 章末检测 基础巩固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09-10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
1. 家中的厨房包含大量的科学知识,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用水洗西红柿 B、用刀切西红柿 C、点火煮锅中的食物 D、往汤中加盐2. 下列图示实验符合操作规范的一项是 ( )A、称量 NaOH固体质量
B、稀释浓硫酸
C、过滤
D、测石灰水的pH
3. 对于化学反应 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Y中一定含有钠元素 C、X一定是熟石灰 D、X中阴离子化合价是-1价4. 小宁在研究酸的性质时,开展了如图所示的系列实验。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由实验①的现象可知稀硫酸具有酸性 B、实验②和③产生不同的气体 C、由实验③的现象可知碳酸钠具有碱性 D、实验④和⑤最终溶液颜色不同5. 下列数据为常见几种水果的近似pH,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A、西瓜pH=6.6 B、葡萄pH=5.1 C、柠檬pH=2.3 D、橘子pH=3.66. 图像能直观体现化学中的各种变化关系,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向盛有一定量氧化铁粉末的烧杯中不断加入稀盐酸,下列图像与烧杯中相关量的变化不相符的是( )A、B、
C、
D、
7. 氢氧化钠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如图,其中能反应且观察到蓝色沉淀的是( )A、B、
C、
D、
8. 如图是一种简易喷泉实验装置。先推动注射器(a)使少量溶液进入小药瓶(b),然后松手,可以观察到注射器活塞向上移动,小药瓶中出现彩色喷泉。下列组合能形成红色喷泉的是A、b中放中放滴有无色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 B、b中放中放滴有紫色石蕊的氢氧化钠溶液 C、b中放中放滴有无色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 D、b中放中放滴有紫色石荵的氢氧化钠溶液9. 推理是根据已有的事实与结论推出新的判断的思维方法。下列根据已有事实或结论进行的推理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或结论
推理或判断
A
酸性溶液pH小于7
pH小于7的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
B
碱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
C
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
D
氧化物中都有氧元素
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A、A B、B C、C D、D10. 下列所示的图像能反映各自对应实验中数据的是 ( )A、将浓硫酸敞口置于空气中 B、向 pH=12的 KOH 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C、向由部分变质的 NaOH 固体配制成的溶液中逐滴加入少量的稀盐酸 D、在40℃,将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水分至有白色晶体析出11. 俗话说“六月苋,当鸡蛋”。小明的妈妈种的苋菜矮小瘦弱,叶色发黄,很可能是缺乏下列哪一种元素造成的()A、氮 B、磷 C、钾 D、以上三项均不是12. 研究发现水稻对镉的吸收量与土壤p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物质中最适用于改良土壤结构,降低水稻对镉吸收量的是A、稀硫酸 B、氯化铵 C、硝酸钾 D、熟石灰13. 某同学想在鸡蛋壳(主要成分CaCO3)上腐蚀出一个“福”字(如图),送给奶奶作为生日礼物。下列溶液能帮他实现愿望的是( )A、食盐水 B、白酒 C、蔗糖水 D、白醋14.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个数有( )①1g稀盐酸和1g 锌在敞口容器中反应,反应后剩余物总质量小于 2 g,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②稀硫酸能与氢氧化镁发生反应,但无明显现象;
③稀硫酸和氯化钡溶液反应没有体现酸的通性;
④浓盐酸、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质质量分数都会变小。
A、1个 B、2个 C、3个 D、4个15. 室温下,向一定体积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10%的盐酸,测得溶液温度变化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关系如下(Δt为溶液实时温度与初始温度差),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盐酸体积V/mL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溶液温度变化Δt/℃
5.2
9.6
12.0
16.0
18.2
16.7
15.7
14.7
13.7
12.9
A、滴加盐酸的全过程中,持续发生反应并放出热量 B、滴加盐酸的过程中,溶液pH逐渐增大 C、滴加盐酸的全过程中,氯化钠的溶解度逐渐增大 D、加入盐酸体积为10mL时,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二、填空题
-
16. 日常生活中,金属制品无处不在。以铁锅为例,下图中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发生化学变化的是(选填“①”或“②”) 。17. 现有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盐酸、氯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往三瓶无色溶液中加入某种指示剂即可区分,该指示剂可选用。装澄清石灰水的试剂瓶口常出现白膜,白膜产生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18. 硫酸铜晶体俗称胆矾,化学名称为五水合硫酸铜,化学式为。如图所示加热硫酸铜晶体,发生化学变化的证据是能观察到现象;冷却后往固体中加几滴水,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推测出硫酸铜的一种化学性质:。19. 学了酸的化学性质后,小嘉向学以稀盐酸为主题,绘制了“多彩酸世界”思维导图。若用Cu(OH)2实现过程②,会得到蓝色溶液。小嘉认为该溶液一定含有CuSO4 , 该溶液中可能有的溶质是(填化学式)为验证该物质是否存在,你认为可以用以下哪些物质可用来进行实验验证。
A.碳酸钠溶液 B.金属铜 C酚酞试液 D.氯化钡溶液 E.氧化铜粉床
20. 小科按图示操作进行酸和碱反应的实验。(1)、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应密封储存,原因是;(2)、步骤③中判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的实验现象是;(3)、酸碱反应的实质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21. 一次用餐中,小丽同学对“固体酒精”产生好奇,于是她决定买回一袋,对其进行研究。【收集资料】
通过阅读标签及查阅资料,她获得如下信息:a.该固体酒精中含有酒精、氯化钙、氢氧化钠三种物质。b.酒精的化学式为 C2H5OH。c.氯化钙、氯化钡的水溶液均呈中性。
【提出问题】
①酒精的化学式与NaOH相比,都有“OH”,那么酒精的水溶液是不是显碱性?
②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及变质的程度如何?
【实验探究】
(1)、实验一:她取少量酒精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未观察到蓝色沉淀,说明酒精溶液(选填“显”或“不显”)碱性。(2)、实验二:她先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溶解后静置,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再取白色沉淀于试管中加稀盐酸,观察到 , 说明氢氧化钠已变质。(3)、她取上述烧杯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先滴加足量澄清石灰水,发现生成白色沉淀,再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液体呈红色,她认为氢氧化钠部分变质。老师发现后,提示她由该实验得出的结论不可靠。你认为只要将上述实验中的澄清石灰水变为(填化学式)溶液,即可得到氢氧化钠部分变质的结论。【拓展应用】
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方法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2. 小明研究氢氧化钙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两个实验。(1)、实验过程中能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实验。(填写图中的序号)(2)、小明发现将盐酸加入氢氧化钙溶液中,没有观察到有明显现象,在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然后再滴入盐酸,若观察到则证明二者发生反应。(3)、图乙表示实验③过程中溶液中离子种类在反应前后的变化,★表示的离子是。(4)、实验结束后,将实验②和③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个烧杯中,发现沉淀消失,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三、实验与探究题
-
23. 某兴趣小组开展利用紫甘蓝制作酸碱指示剂的项目化学习,他们经历了制取试剂、检验试剂和应用试剂三个环节的探索。(1)、【制取试剂】
小组制作过程如下图所示,步骤②中加入75%的酒精的目的是;步骤③中物质分离的原理类似于(填“沉淀”或“过滤”)。
(2)、【检验试剂】小科将紫甘蓝汁液滴入4种物质中,现象如下表示所示,下列选项能证明紫甘蓝汁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的理想组合____。
实验
①
②
③
④
物质
水
食盐水
石灰水
白醋
颜色
紫色
紫色
蓝色
红色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3)、【应用试剂】现有蒸馏水、氢氧化钠和稀硫酸三种试液。可以利用自制的紫甘蓝汁液鉴别出其中的稀硫酸。请写出鉴别稀硫酸的操作步骤和预期现象。
24. 酸的研究是一项重要课题。某小组以“硫酸的性质”为主题开展以下项目式学习。【活动一】认识硫酸
(1)、下列关于硫酸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A、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 B、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水注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搅拌 C、稀硫酸可用来除铁锈 D、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剂(2)、【活动二】探究硫酸与金属的反应某兴趣小组做了锌粒与稀硫酸反应的实验后,用浓硫酸代替稀硫酸与锌粒进行实验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进行实验】为了验证该气体的成分,兴趣小组进行如图1所示实验。
【查阅资料】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可被酸性KMnO4吸收。
【实验事实与结论】
反应进行不久,观察到B处 , D处无明显现象,证明产生的气体(3)、反应继续进行一段时间后,D处气体能燃烧,干燥烧杯内壁有水雾,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氢气,产生该气体的原因是。【活动三】探究硫酸与碱的反应
电导率是衡量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在相同条件下,电导率与离子浓度(单位体积内的离子个数)成正比。如图2是利用数字传感技术测定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过程中的电导率变化情况。其中M点的意义是。
25. 某兴趣小组借助数字技术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图甲所示是室温下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装置,图乙是反应过程中的pH变化曲线。(1)、图甲中传感器类似于人体“反射弧”结构中的(选填“感受器”“神经中枢”或“效应器”)。(2)、根据图乙曲线判断,图甲中的溶液B 是。(3)、取少量图乙中c点所对应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实验现象为。(4)、图乙中a点到b点pH变化的微观本质是。26. 日前,某知名品牌钙片钙含量不足的新闻引发热议。为研究钙片中碳酸钙的含量,小科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实验设计】小科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部分夹持装置未画出)。
【实验步骤】
①按图连接好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在B中U形管内放入若干钙片样品,样品总质量m0 , 通过A往装置中通入氮气。
③一段时间后,测得C装置质量为m1。
④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加入稀盐酸,至B装置不再产生气泡。
⑤再次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测得C装置质量m2。
【实验分析】
(1)、写出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实验步骤⑤中再次通入氮气的目的是。(3)、该实验装置的设计存在明显缺陷,请完善:(不考虑稀盐酸的挥发)。(4)、若上述数据是在装置完善后称得,则该钙片中碳酸钙含量为(结果用含 m2的式子表示)。27. 为探究CO2与NaOH 溶液发生的反应,某兴趣小组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实验。【查阅资料】
Ⅰ.20℃时,几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见下表:
物质
溶解度/g
21.5
9.6
0.165
3.89
Ⅱ.本实验条件下, 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pH分别约为11.0和8.5。
【实验探究】
(1)、实验一:取一充满CO2的矿泉水瓶,加入一定量的水,立即拧紧瓶盖,振荡,发现瓶子变瘪,另取一相同的充满CO2的矿泉水瓶,向其中加入与水等体积的NaOH溶液,立即拧紧瓶盖,振荡,得到溶液X,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实验中采用两只矿泉水瓶做对比实验的目的是。(2)、实验二:为检验( 与NaOH 溶液反应的产物,取实验一所得溶液X少许,向其中滴加 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中不宜将 溶液换成( 溶液的原因是。(3)、实验三:取实验一所得溶液X少许,向其中加入过量的 溶液,振荡,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入1滴酚酞试液,发现溶液呈色,证明溶液X中有NaOH剩余。实验中没有直接向少量溶液X中滴入酚酞试液,理由是。(4)、实验四:兴趣小组将持续通入一定浓度一定量的NaOH 溶液中,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测定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结果如下图所示。图中 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四、综合题
-
28. 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的试剂(如图),老师告诉小明,这瓶试剂是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钠、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为确定该试剂成分,小明进行如下系列实验:
(1)取2毫升该试剂于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发现溶液不变色。则推断试剂不可能是溶液。
(2)再取2毫升该试剂于试管中,滴入AgNO3溶液后,根据的现象,小明确定该试剂是氯化钠溶液。
(3)请列举氯化钠在生活中的一种用途。
29. 有一包固体粉末A,可能含有碳酸钠、氧化铜、硫酸钠、硫酸酮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小科进行了如下实验,现象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未标出,假设每步反应都充分反应)。(1)、写出蓝色絮状沉淀B的化学式.(2)、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3)、固体粉末A中存在的物质是.30. 具有广泛的应用,常用菱镁矿制备。研究人员向一定质量的菱镁矿粉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充分溶解后除杂、过滤,得到只含和的混合溶液,为确定混合溶液中镁的含量,取4份混合溶液各100g,向每份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4%NaOH溶液,得到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编号
①
②
③
④
NaOH溶液质量/g
10.0
20.0
30.0
40.0
质量/g
0.232
0.522
0.580
0.580
(1)、计算100g混合溶液中含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2)、分析实验数据,在图中画出加入4%NaOH溶液质量0-30.0g过程中,产生沉淀质量对应的变化图,并标注必要的数值。31. 胃酸过多会引起消化系统疾病,影响人体健康。患者常服用抗酸药物来治疗,其主要原理是利用药物中的有效成分与胃液中的过量盐酸反应,来降低胃液酸性。(1)、图甲为小科画出的“酸的通性”框架图,请你帮助他完善其中的未完成部分。(2)、小明准备服用硝酸银治疗胃酸过多,同学们都认为不可行。请说明理由:。(3)、为测定药片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小芳将1.0g氢氧化镁抑酸剂药片加入到10.0g7.3%的稀盐酸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请计算其中氢氧化镁的含量。(4)、为了准确比较氢氧化镁和碳酸氢钠两种药品的治疗效果,项目化小组取两种药片各1.0g与足量的稀盐酸进行反应,用pH传感器测出pH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最佳药效的pH范围为3~5。根据实验结果,请你帮助胃酸过多患者选择药物,并说明理由:。32. 实验小组在实验室找到一瓶含有铜和铁的均匀混合物。为测定该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分别取一定质量的混合物与稀硫酸进行反应,实验分四组,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实验组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取用金属混合物的质量/g
15
15
25
30
取用稀硫酸的质量/g
100
120
120
100
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后的固体质量/g
6
6
W
16
(1)、该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为多少?(2)、表中的 W=。(3)、第1组实验中所得滤液中的溶质是。(4)、计算第4组实验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