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 】科学 九上1.6几种重要的盐 巩固提升练

试卷更新日期:2025-09-05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试剂中能一次性区分硝酸银溶液、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的是(      )
    A、酚酞试液 B、氯化钠溶液 C、盐酸 D、氯化钡溶液
  • 2.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钙

    加适量的碳酸钠溶液,过滤

    B

    检验氢氧化钠样品是否变质

    取样,加水溶解,滴加足量稀盐酸

    C

    鉴别氯化钾溶液和氯化钡溶液

    取样,滴加稀硫酸溶液

    D

    分离CaCl2NaCl混合溶液

    通入CO2过滤、洗涤,向滤渣中滴加适量稀盐酸

    A、A B、B C、C D、D
  • 3. 某学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将一些可溶性化合物溶于水,配制成的甲、乙两溶液中,其含有H+Ag+K+Ba2+OH-Cl-NO3-CO32-8种离子,两种溶液里所含离子各不相同,已知向甲溶液里滴入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成蓝色,则关于乙溶液所含离子的正确说法是(  )
    A、一定有Ag+NO3- B、可能有Ba2+Cl C、可能有H+NO3 D、一定有K+CO32
  • 4. 向适量的K2CO3溶液中缓慢地滴加稀HCl,并不断搅拌。随着盐酸的加入,溶液中离子数目也相应地发生变化。如图所示,四条曲线与溶液中离子的对应关系完全正确的是(  )

    A、a:Clb:K+c:CO32d:HCO3 B、a:K+b:CO32c:Cld:HCO3 C、a:K+b:CO32c:HCO3d:Cl D、a:K+b:HCO3c:Cld:CO32
  • 5. 下列对实验现象或分析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打开盛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有白烟出现 B、小木条上滴加稀硫酸后,木条会变黑 C、MgCl2溶液、NaOH溶液、H2SO4溶液、CuSO4溶液,不另加任何试剂即可鉴别 D、pH˙=3的无色溶液中Na2SO4K2CO3MgSO4可大量共存
  • 6. 有甲、乙、丙、丁四种无色溶液, 它们分别是 Na2CO3、BaCl2、HCl、H2SO4溶液中的一种。为区别这四种溶液,现将它们两两混合并得到下面现象:

    溶液

    甲+乙

    乙+丙

    丙+丁

    甲+丁

    现象

    无明显现象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无色气体

    根据对上述现象的分析,可推知甲、乙、丙、丁四种溶液的顺序依次是( )

    A、HCl、BaCl2、Na2CO3、H2SO4 B、Na2CO3、BaCl2、H2SO4、HCl C、H2SO4、HCl、Na2CO3、BaCl2 D、HCl、H2SO4、BaCl2、Na2CO3
  • 7. 下列有关盐的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氯化钠可用于生活调味 B、亚硝酸钠可用于代替食盐腌渍食品 C、小苏打可用于焙制糕点 D、碳酸钠可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等工业
  • 8.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

    A、图1:向饱和的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B、图2:向一定量盐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不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至过量 C、图3:过量的锌和铁与等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D、图4: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直到有晶体析出
  • 9. 为保护环境,含镉(Cd)固体废弃物须及时处理后排放。处理过程中有一重要反应: CdSO4+ Na2S=CdS+Na2SO4该反应是(    )
    A、复分解反应 B、置换反应 C、分解反应 D、化合反应
  • 10. 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渐加入碳酸钠粉末(不考虑溶液体积变化),直至过量。如图横坐标表示加入碳酸钠粉末的质量,根据图像判断,纵坐标可能表示( )



    A、生成沉淀的质量 B、溶液中溶剂的质量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D、溶液的pH
  • 11. 对比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 Na2CO3和NaHCO3的比较中错误的是( )
    A、俗称: Na2CO3为纯碱, NaHCO3为小苏打 B、热稳定性: Na2CO3受热易分解, NaHCO3受热不易分解 C、化学性质:都易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 D、用途:Na2CO3可用于制造玻璃、纸张,NaHCO3可用于制作发酵粉、治疗胃酸过多
  • 12. 某化肥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硝酸铵属于氮肥 B、“含氮量”中的“氮”是指氮元素 C、硝酸铵受热可能会分解 D、硝酸铵中的氮、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2:4:3
  • 13. 小宁同学搜集了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并查阅了其有效成分如表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物品名称

    洁厕灵

    炉具清洁剂

    食品干燥剂

    苏打粉

    有效成分

    HCl

    NaOH

    CaO

    NaHCO3

    A、食品干燥剂在吸水过程中会放热 B、苏打粉可以用于馒头的制作 C、生活中可用洁厕灵清除卫生间的水垢[水垢主要成分为CaCO3和Mg(OH)2] D、若洁厕灵与炉具清洁剂混合后呈碱性,则溶液中阴离子只有OH-
  • 14. 下列各组物质中,只用试管和胶头滴管不能鉴别的是(     )
    A、CuSO4溶液、BaNO32溶液、KOH溶液 B、CaCl2溶液、Na2CO3溶液、稀盐酸 C、FeCl3溶液、NaOH溶液、AgNO3溶液 D、Na2SO4溶液、BaCl2溶液、AgNO3溶液
  • 15. 向一定质量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0%的Na2CO3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的Na2CO3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oa段表示生成气体的过程 B、b点溶液中溶质有2种 C、c点溶液的pH>7 D、x值为106.0

二、填空题

  • 16. 植物工厂是一种新兴的农业生产模式,可人工控制光照、温度、CO2浓度等因素。
    (1)、一株质量为20克的某植物幼苗,在植物工厂提供的适宜环境中栽培一段时间后,其质量增加到40克。该植株增加的质量不可能来自。(填序号)

    ①水    ②无机盐    ③空气    ④土壤中的有机物

    (2)、植物工厂中某植株出现“植株矮小,叶片发黄”的症状,其原因可能是缺少元素。
  • 17. 如图为“领取奖杯游戏”的物质阶梯,当阶梯上相邻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时,方可向上攀登。如攀登阶梯甲能领取奖杯。

    (1)、认识阶梯甲

    ①阶梯上的5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填化学式);

    ②攀登过程中 Ca(OH)2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搭建阶梯乙

    请你从O2、Al、Al2O3、HCl、NaOH中选择四种物质放置在图中相应的台阶上,使攀登阶梯乙能领取奖杯,则阶梯乙最低的台阶上的物质应为(填化学式)。

  • 18. 慈溪是浙江省重要的葡萄产区,据慈溪县志记载,已有400多年的葡萄栽培历史。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果实成熟期,相对较低的土壤水分含量和较高的空气含量更有利于果实品质的提升,促进果实糖分积累,减少病虫害发生。下列选项中,最适合该时期的土壤类型是____。
    A、 B、 C、 D、
    (2)、为使葡萄茎秆健壮,应多施加富含元素的肥料。
    (3)、移栽作物时为提高存活率,果农们往往会采取一系列措施,请列举一种
  • 19. 及时归纳是学好科学的主要方法之一。利用如图所示的结构图归纳盐的四个方面的化学性质,请归纳有关知识。

    (1)、在归纳性质①时,选择硫酸铜和铁两种物质,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在归纳性质③时,X代表的物质类别为________
    (3)、在归纳性质②时,利用________(填化学式)和氢氧化钙可以制取氢氧化钠。
  • 20. 精盐(NaCl)和纯碱(Na2CO3)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物质,对这两种物质的检验及提纯问题,从微观离子层面能有效建立问题解决的思维路径。
    (1)、物质检验:检验精盐和纯碱两种物质,其本质是 Cl-、CO32-的检验。下列物质可以检验这两种离子的是( ).
    A、白酒 B、米醋 C、纯净水 D、酱油
    (2)、分离提纯:精盐中混有少量纯碱,要重新得到精盐,小科设计的提纯方案是在固体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再蒸发得固体。

    ①从微观层面分析,小科的提纯方案,其目的是为了除去.  (填离子符号)

    ②同学认为小科方案不合理,请你对小科方案提出正确的修改意见

  • 21. 硝酸钾(KNO3)是一种常见的化肥,在农业生产中常需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溶液后再使用,其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如下表:

    温度/℃

    10

    20

    30

    40

    硝酸钾溶解度/g

    20.9

    31.6

    45.8

    63.9

    (1)、硝酸钾中除钾元素外,元素也对植物的生长至关重要,属于复合肥。
    (2)、某农户在40℃时将30g硝酸钾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溶液。若将此溶液降温至20℃,得到的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上述40℃时所得溶液需稀释为5%的硝酸钾溶液用于育苗,需再加水g。
  • 22. 中国古代典籍中记录了很多化学知识,展示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

    Ⅰ.《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苦泉水”制取铜的方法,其主要流程如图所示:

    (1)、在步骤②的过程中,可以得到硫酸铜。若继续加热到600℃,硫酸铜将会分解成能支持燃烧的气体单质、一种常见污染空气的氧化物,及一种黑色的固体氧化物。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反应后产生的废气可用15%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现有30%的浓氢氧化钠溶液,想要得到15%的氢氧化钠溶液500g,需要加水的质量为
    (3)、写出步骤④“铁釜”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对图中各操作步骤的解释合理的是____。
    A、①通过蒸发溶剂可获得晶体 B、②通过复分解反应获得铜 C、③所得硫酸铜溶液一定是饱和的 D、④所得铜的质量一定比参加反应铁的质量大

三、实验与探究题

  • 23. 小科同学在学习完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结束后,小科同学将三支试管内的物质全部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观察到白色沉淀明显增多,废液缸中液体始终呈红色,为了得出废液缸中废液的溶质成分,小科同学进行了以下的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废液缸中废液的溶质成分有哪些?(酚酞除外)

    【进行猜想】

    猜想一:NaCl、NaOH、BaCl2

    猜想二:NaCl、NaOH

    猜想三:(写出化学式)

    【设计实验】请你帮助小科同学设计实验方案,证明猜想一成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废液缸中的废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充分反应。

    猜想一成立

    【反思拓展】废液缸中的白色沉淀成分是(写出化学式)。

  • 24. 现有一碳酸钙样品,混有少量不参与反应的不溶性杂质,含量不超过3%.现有一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两种方案测定碳酸钙样品的纯度:

    【方案一】称取碳酸钙样品mg,放入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往分液漏斗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测得气体的体积为VmL。

    【方案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方案一:为得到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需除去的杂质有水蒸气和
    (2)、方案二:在操作过程中,小组成员发现根据滤渣a的质量来进行计算是不可行的,而要根据滤渣b的质量来进行计算
    (3)、为进一步减少方案二的实验误差,必要的操作是__________。
    A、精确测定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B、滤渣a进行洗涤,所得洗液并入滤液①中 C、精确测定所加入的碳酸钠的体积 D、滤渣b要经洗涤、干燥后再称量质量
  • 25. 某校项目化小组同学以食品包装袋干燥剂为主题开展了微项目化学习。

    【认识干燥剂】

    (1)生活中常见的干燥剂有生石灰、浓硫酸、氢氧化钠……从食品安全角度考虑,食品包装袋内的干燥剂最有可能是

    【探秘干燥剂】

    小明同学对一包久置的生石灰干燥剂成分(如图)进行如下探究:查阅资料:

    ①生石灰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在500℃以上会分解为氧化钙和水。

    ②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碳酸钙,碳酸钙在900℃左右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氧化钙。

    (2)为检验样品中是否存在氢氧化钙,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用天平称量少量干燥剂质量为m1 , 在70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后,测其质量为m2。若样品中含氢氧化钙,则m1m2(选填“>”、“<”或“=”)。

    (3)为检验样品中是否存在碳酸钙,取样品于试管中,加水后发现试管底部有固体剩余。小明认为样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钙,小敏认为小明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项目评价】

    物质的检验有不同的方案,不同方案中所用试剂的量会影响检验的结果。为此他们设计了如下评价量表。

    评价等级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

    有明显的实验现象,可用感觉器官直接判断

    现象不是很明显,但可借助仪器判断

    借助仪器也不能判断

    (4)在检验样品中是否存在氧化钙时,小明设计的方案是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水振荡,观察现象,这一方案的评价等级是

  • 26.   1943年,中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新的制纯碱方法,被誉为:“侯氐制碱法”。其工艺的关键反应为: NaCl+CO2+NH3+H2O=NaHCO3+NH4Cl。小乐在20℃的实验室里,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待完善)和药品模拟该反应。

    已知:

    物质

    NaCl

    NaHCO3

    NH4Cl

    溶解度/克

    36.0

    9.6

    37.2

    ①20℃时,几种盐的溶解度如表。

    ②浓氨水遇生石灰会产生大量的氨气,氨气极易溶于饱和食盐水,形成的溶液呈碱性。

    (1)、装置②中的药品为饱和NaHCO3溶液,用于吸收装置①制取的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在答题卡的图中将该装置补充完整。
    (2)、为配制装置③中的饱和食盐水,应向100克水中至少加入克NaCl固体。为了利于二氧化碳在装置③中的吸收,从而提高NaHCO3的产量。实验中可采取的措施是
    (3)、充分反应后,装置③中有晶体析出。析出的晶体主要成分是 NaHCO3而不是NH4Cl的原因是
  • 27. 学校新开辟了一个种植园,科学探究小组参与了种植与调研。
    (1)、绿萝既适合土培也适合水培。探究小组将壤土浸泡制成水培液(如右图),与自来水对比培植绿萝。几天后,发现水培液里培植的绿萝长得更好,这是因为水培液中含有植物生长必需的。【选填“水分” “养料”或“沙土”】

    (2)、在持续观察水培绿萝生长过程中,发现部分绿萝的叶边发黄、茎蔓细弱,小组成员提出假设:可能是缺乏钾肥导致。为验证假设,合理的设计是

    【选填 “一组施氮肥, 另一组施钾肥”或“一组施钾肥, 另一组不施肥”】

    (3)、优化培植条件后,小组成员将若干根绿萝枝条用一只塑料袋包裹起来,一段时间后塑料袋内壁出现水珠,这些水珠主要来自

    【选填“空气中的水蒸气”  “土壤中蒸发的水蒸气”或“茎运输到叶片后蒸发的水分”】

    (4)、小组在豆科植物根部发现了一些瘤状物,查阅资料得知这些瘤状物中含有根瘤菌,能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含氮物质。由此推测,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关系是。【选填“寄生关系” “竞争关系”或“共生关系”】

    (5)、收获季节,小组成员观察到某植物种子具有薄翅结构(如右图),可推测该植物种子传播方式最可能的是。【选填“风力传播”  “水力传播”或“弹力传播”】

四、综合题

  • 28. 如图,在河边有A、B、C、D四家工厂向河中排放废水,若每个工厂的废水中含有NaOH、HCl、MgCl2Na2CO3四种物质中的一种,现对该河流的污染状况进行检测,发现:A处河水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B处河水出现白色浑浊;D处河水有大量气泡产生;E处河水澄清且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F处河水澄清经测定pH为7。

    (1)、试推断B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污染物是
    (2)、F处河水中含有的溶质主要是
  • 29. 实验室内有一包不纯的氯化钾粉末,含有的杂质可能是氯化铜、硝酸钾、硝酸钙、氯化钠、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许该粉末,加入足量的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只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则杂质一定不含

    (2)取(1)中无色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杂质一定含有

    (3)另称取14.9g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充分反应后生成28.7g白色沉淀,则杂质还一定含有

  • 30. 如图1所示,某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一个“彩灯游戏”,游戏规则如下:在“电源开关”处填入一种化合物:使其与三条支路上的灯笼对应的物质均能发生反应,三盏彩灯即可同时亮起。

    (1)、电源开关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以是。(填写一种)
    (2)、图2为灯笼中三种物质的二歧分类检索表,表示CO2的是(选填“甲”“乙”或“丙”)。
    (3)、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1. 学校开展叶脉书签制作的拓展课,制作叶脉书签的试剂常用NaOH。某同学在实验室制作叶脉书签的具体方法如下:

    ①选取大小适当、稍老一些的树叶(如广玉兰树叶)放在烧杯中,加入10%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

    ②加热煮沸15min,取出,冲刷掉叶肉,留下叶脉;

    ③染色,系上各色丝带,漂亮的叶脉书签便做好了;

    ④处理废液,加入适量的盐酸,使其恰好完全反应;

    (1)、①上述第④步的化学反应的类型是

    ②第④步选择的盐酸的有效成分是(填化学式)。

    (2)、现需配置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200g,需取氢氧化钠溶质多少克?
    (3)、以下操作,会使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偏高的是____。
    A、所取的氢氧化钠固体部分潮解 B、所取的氢氧化钠固体部分变质 C、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时,俯视读数 D、将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溅到烧杯外
  • 32. 现有一家庭使用纯碱样品,其中含杂质氯化钠(不含其它杂质),为了测定样品中杂质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李明同学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如表。

    编号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所取固体样品的质量/g

    15

    12

    12

    加入氯化钙溶液的质量/g

    100

    100

    150

    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g

    10

    10

    10

    完成下列计算(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 第次实验中样品与氯化钙恰好完全反应?
    (2)、加入氯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3)、恰好完全反应时,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