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新教材)科学 八上1.5透镜和视觉 课时精练(强化)
试卷更新日期:2025-09-05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近几年来近视成为青少年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定时远眺是预防近视的有效措施,远处物体成像的部位及视觉形成的部位分别是( )A、视网膜、角膜 B、视网膜、视觉中枢 C、晶状体、视网膜 D、瞳孔、视网膜2. 机器人跳秧歌舞、跑马拉松、做家务……人形机器人用“眼睛”感知获取信息(如图)。人形机器人“眼睛”的光学成像与人眼相似,是通过镜头使物体在图像传感器成像面上(相当于人眼的视网膜)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成像面上成放大的虚像 B、机器人“眼睛”的镜头对光有发散作用 C、机器人“眼睛”光学成像原理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 D、机器人“眼睛”只能“看见”自身正在发光的物体3. 如图所示,主光轴上有一点光源S,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有一光屏,点光源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光斑,现让光屏稍微靠近凸透镜,光斑的面积会减小,设凸透镜的焦距为 f,由此可判断 ( )A、d一定小于f B、d一定大于2f C、d一定大于f,小于2f D、d 可能大于2f,也可能小于 f4. 每年的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下列有关健康用眼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尽量不用手机看视频 B、看书1小时后要远眺 C、在床上躺卧看书学习 D、每天坚持做眼保健操5. 如图所示,纸筒 A的一端蒙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 B 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为了在A 端得到清晰的像,要调整A、B间的距离,这时( )A、眼睛应对着B 端向筒内观察,看看像是否清楚 B、应把B 端朝着明亮的室外,A筒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 C、应把A 端朝着明亮的室外,B筒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 D、如果看近处的景物时像很清楚,再看远处的景物时就应该把B 向外拉,增加A、B间的距离6. 小金拍照上传的作业图片总是一头大、一头小,一侧亮、一侧暗。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成像性质角度:大的一头是虚像,小的一头是实像 B、成像大小角度:大的一头成放大的像,小的一头成缩小的像 C、物距大小角度:大的一头离镜头近,小的一头离得远 D、拍摄设备角度:把手机摄像头擦拭干净,拍出来就会一样亮7. 有一圆柱体PQ,放在凸透镜前如图所示的位置,它所成像 P'Q'的形状应该是下列图中的( )A、
B、
C、
D、
8. 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所描绘的图线如图所示。图线中A、B、C三点分别与蜡烛在光具座上移动过程中的三个位置相对应。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蜡烛处于AB 间某一位置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蜡烛处于 BC 间某一位置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将蜡烛从C 移动到B 的过程中,所成像逐渐增大 D、将蜡烛从B 移动到A 的过程中,所成像逐渐减小9. 如图所示,某同学通过两个透镜L1和L2组成的透镜组(两透镜主光轴重合),将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的宽度缩小为原来的1/2,若其中的一个透镜是焦距为f的凸透镜,则两透镜之间的距离不可能为( )A、f/2 B、3f/2 C、2f D、3f10. 如图所示,有一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其光心为0(位于15cm刻度线处),在透镜左侧有一垂直放置于主光轴上的柱形发光体 SL(可看作线段 SL),S'是S点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像,光线 a、b、c是S点发出的三束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其中光线c平行于主光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光体 SL在主光轴 Ocm刻度线处 B、发光体 SL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像是倒立等大的像 C、若在 40cm刻度处放置一块垂直于主光轴的光屏,为使光屏处成清晰的像,发光体 SL应向左移动 D、若在凸透镜右侧10cm处放置一块比凸透镜更大的木板,则S仍能在原位置成像11. 如图所示,凸透镜竖直放置,凸透镜焦距f,现有一点光源S在凸透镜左侧以凸透镜两倍焦距处为圆心,在经过主光轴的竖直平面内做顺时针圆周运动,直径为D,且 , 则在下列关于点光源所成的像的运动轨迹的各图中,正确的是( )A、B、
C、
D、
12. 烛焰和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镜主光轴上,它们的初位置如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 . 下列操作不可能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像的是( )A、仅将蜡烛移至刻度线的左侧某处 B、将透镜右移 , 且光屏移至刻度线右侧某处 C、仅将光屏移至刻度线的右侧某处 D、仅将凸透镜向左移至刻度处13. 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该凸透镜的焦距( )A、一定小于L B、一定等于L C、一定大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14. 两平面镜AM、AN 之间的夹角为90°,凸透镜的主光轴恰好是该直角的角平分线,凸透镜的光心为O,A点恰好是凸透镜的焦点,光源S 位于主光轴上,通过该系统,光源S所成的像为( )A、4个虚像,3个实像 B、4个虚像,1个实像 C、3个虚像,1个实像 D、3个虚像,2个实像15. 一焦距为f的凸透镜.主轴和水平x轴重合,透镜左侧x轴上有一点光源.点光源到透镜的距离大于f而小于2f,若将此透镜沿x轴向右平移2f的距离,则在此过程中点光源经透镜所成的像将( )A、一直向右移动 B、一直向左移动 C、先向右移动,接着向左移动 D、先向左移动,接着向右移动二、填空题
-
16. 现在在很多公共场所,都有安装“电子眼”(如图1)。镜头的功能类似于人眼的晶状体,但像距几乎不变,如图2所示。小敏在成像板上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像(选填“实”或“虚”),此时镜头的焦点在 F处。当他靠近镜头时,仍要保持清晰的像,镜头的焦点可能在处(选填“a”、 “F”或“b”)。17. 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像(v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u表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用该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被观察的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在m以内;把物体从距凸透镜.5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2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填“变大”“变小”“先变小再变大”或“先变大再变小”)。18. 显微镜的镜头可以看作一块焦距较小的凸透镜(物镜)和一块焦距较大的凸透镜(目镜)组成。其成像原理如图所示,其中AB 表示待观测的标本,F1为物镜的焦点,F2为目镜的焦点, 为最终观察到的物像。(1)、隔离法是一种常见的分析研究方法,可分为整体隔离和局部隔离。请使用局部隔离的观察方法找出图中物体AB反射的光经过物镜后所成像的特点:。(2)、眼睛透过目镜能看到A1B1所成的像A2B2。下列与其成像原理一致的是____。A、放大镜 B、照相机 C、幻灯机19. 现在许多手机都用上了双摄像头,即广角(焦距短)和长焦镜头(焦距长)组合来实现光学变焦。当想要拍摄广角照片时,可以使用(填“左”或“右”)摄像头取景,此时如果不改变手机与景物的距离,想要拍长焦的照片,除要切换摄像头外,还需要(填“伸长”或“缩短”)镜头与感光板之间的距离,结果所成的像(填“变大”或“变小”)。20. 如图所示,用焦距为5 cm的凸透镜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将蜡烛放在A处时,位于P处(图中未画出)的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缩小像;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向右移动蜡烛至B处,再将光屏从P处移至另一位置得到清晰的放大像,则两次所成的像都是立的,P位于A的侧,上述过程中光屏是向侧移动的,用刻度表示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21. 小明进行“视力的矫正”探究活动,他将自己戴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甲)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倒立的清晰实像,拿开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了.(1)、如图(甲)中的凸透镜相当于眼球的结构;(2)、如图(乙)所示的四幅小图中,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图,其矫正做法是图:(3)、若图中甲,取下近视眼镜,为了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在保持烛焰和透镜的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将光屏____。A、保持原位 B、靠近透镜 C、远离透镜 D、无论怎么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清晰的像22. 电脑阅卷的原理是试卷上的信息被光标阅读机读取,再通过计算机获得相关数据进行处理。(1)、如图甲所示,发射器发出的红外线到达答题卡时,红外线在涂黑区域发生了(填“镜面”或“漫”)反射。(2)、红外线穿过未涂黑区域时,被计算机记为“1”;而遇到涂黑区域时,被计算机记为“0”。若某次计算机记录的信息为“1011”,请在图乙中将相应的区域涂黑。(3)、填涂答案时,眼睛距离试卷太近易造成视觉疲劳,时间久了会导致视力下降。图丙中表示近视的是 (填字母),应配戴镜进行矫正。
三、实验与探究题
-
23. 项目化学习小组在设计模拟近视眼的形成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向透明胶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镜,用水透镜来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通过注水或抽水可以改变水透镜的薄厚。实验操作如下:
①调节物距、像距(如图所示),使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像;
②将蜡烛移动到30厘米刻度线处,水透镜与光屏位置不变,观察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
③通过注射器调节水透镜的薄厚,将其从甲图的薄厚程度变成____图的薄厚程度,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
④将蜡烛恢复至20厘米处,发现光屏上的像又变模糊;
(1)、步骤③中使用的水透镜为;(2)、若想用实验证明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应在步骤④之后如何操作:;(3)、尝试结合以上实验,解释为什么近视眼镜选用凹透镜:。24. 小明发现自己戴的近视眼镜的镜片是一块凹透镜,于是他查阅相关资料得知:①物体通过凹透镜成缩小的像,且物距越大、像距越大、像越小;②同一物体,物距相同时,通过焦距越小的凹透镜,所成的像越小;③近视眼镜的镜片度数与其焦距的关系如下表:焦距/m
镜片度数/度
2
50
1
100
0.5
200
0.2
500
(1)、分析表格数据中近视眼镜的镜片度数与其焦距的数量关系,可得结论:。(2)、小明将近视眼镜逐渐靠近纸上文字时,看到的文字大小将逐渐(填“增大”或“减小”)。(3)、小明分别将A、B两副不同度数的近视眼镜,放置在书籍前相同位置,通过镜片观察到不同的像,如图所示。请判断哪副眼镜的镜片度数较高,并说明理由:。25. 科学课上,同学们开展“制作照相机模型”项目化学习活动,活动包括学习原理、制作简易照相机、评价模型作品三个环节,如图所示。(1)、【学习】制作模型前,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知道物距(u)、像距(v)应该满足u>2f、f<v<2f,胶片上成的像的性质是。(2)、【制作】某小组同学利用A4卡纸、半透明纸和凸透镜制作出简易相机模型,进行测试时,发现拍摄不同距离的景物时会出现模糊的情况,该模型可能存在的缺陷是。(3)、【制作】评价量表是作品制作过程的指引,又是作品等级评定的依据,下表为某小组设计的量规,将表格补充完整。自制照相机评价量规
评价指标
作品等级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功能完善
①能调节像距,成像清晰
②不能调节像距,成像清晰
③
结构完整
结构完整,能成像
结构较完整,能成像
结构不完整,不能成像
外形美观
有固定的外形,且美观
有固定的外形,较美观
无固定的外形,不美观
(4)、【改进】小组同学根据“功能完善”评价指标,认为照相机模型存在功能上的缺陷,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26. 近视眼究竟是怎么回事?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如图甲所示,把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中间,使光屏上呈现出清晰的像。拿开眼镜,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请观察眼球结构(如图乙所示)并结合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你认为眼球中的晶状体相当于甲实验中的。(2)、近视眼患者不戴眼镜时,看见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 选填(“前方”或“后方”),矫正近视眼要佩戴的眼镜镜片应该是(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3)、拿开眼镜后,为了再次呈现出清晰的像,光屏应(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27. 科用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如图甲,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下方平行放置白纸,测出透镜与白纸间距s与对应白纸被烤焦的时间 t,绘出图像如图乙,则可判断该透镜的焦距f为 cm。(2)、调整器材高度时,应(填“点燃”或“不点燃”)蜡烛。(3)、小科在实验中固定透镜位置,不断调整蜡烛和光屏位置,观察到3个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丁),请按蜡烛到凸透镜距离由近到远所得到的3个像进行排序,正确顺序为(填序号)。(4)、实验中,燃烧的蜡烛在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填“上”或“下”)移动。(5)、小科想利用LED发光字母来探究凸透镜成像上下左右位置关系,如图戊,图中的3个字母中适合做光源的有个。四、综合题
-
28. 如图,在注有清水的试管内留有一稍大的空气泡,使太阳光从试管的正上方向下照,观察试管下方的白纸,可以发现白纸上与空气泡相对应的位置上,有一椭圆黑影,而其它部分竟是一条与试管平行的亮线.这是因为试管充满水的地方相当于透镜,而气泡与周边的水组成透镜.如果把白纸从靠近试管向下移动到较远处,亮线的粗细将如何变化?。29. 2025年6月6日是我国第30个“爱眼日”,青少年要珍视眼睛,守护健康视力。(1)、正常人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因为眼球中(填结构名称)的凸度会变化。(2)、小宁是一个近视患者,他的视力缺陷能用图(填“甲”或“乙”)来解释。(3)、小宁妈妈为他配了“角膜塑形镜” (俗称“OK镜”),它能通过改变原本厚度均匀的角膜弧度,实现视力的矫正。那么,矫正后的眼角膜应是图丙中的(填字母)形态。30. 如图所示,SA为水面上方的点光源S射向水面的一条光线,该光线射到水面的反射光线的方向刚好指向水面上方凹透镜右侧的焦点。请画出:
①光线SA射人水中的折射光线。
②经过凹透镜的折射光线。
31. 凸透镜成像时的物距u、像距v和焦距f之间的满足。(1)、当一个物体距离凸透镜时,另一侧距离凸透镜的光屏上正好得到清晰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是多少?(2)、小李用另一块凸透镜做实验,当一个物体距离凸透镜时,另一侧距离凸透镜的光屏上正好得到清晰的像,则将物体移至距离凸透镜时,光屏上所成的清晰的像的性质是什么?32. 果蝇的每只眼睛都是由许多微型的“小眼睛”组成的,这种眼睛又被称为复眼。如图甲所示为果蝇眼睛的特写照片,如图乙所示为果蝇眼球局部放大的特写照片,如图丙所示为其中一只“小眼睛”的示意图。(1)、简述果蝇复眼看物体的光学原理。(2)、果蝇的眼睛与人眼相比较,果蝇的眼睛具有哪些优势?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