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学制)(2024)化学八年级全一册单元测试-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B)

试卷更新日期:2025-08-22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 1. 同种元素的原子一定具有相同的
    A、质子数 B、中子数 C、核外电子数 D、相对原子质量
  • 2. “中国天眼”与世界共“见”未来,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天眼”的球面射电板是用铝合金板制作的。根据如图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铝原子核内有13个质子 B、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 C、铝原子易形成阴离子 D、铝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
  • 3. 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A、氯化钠 B、 C、 D、
  • 4. 在①水(H2O)②过氧化氢(H2O2)③液氧④空气几种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5. “科学思维”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B、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C、食物变质——食物分子的间隔、大小发生变化 D、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
  • 6.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一种思维方式。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B

    一滴水中约含1021个水分子

    水分子很小

    C

    热胀冷缩

    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D

    金刚石和石墨性质不同

    碳原子间形成的化学结构不同

    A、A B、B C、C D、D
  • 7. 据英国《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最近研制成了以锶原子做钟摆的“光格钟”,成了世界上最精确的钟。已知一种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8,其质子数是38,则这种锶原子中的微粒总数
    A、38 B、50 C、88 D、126
  • 8. 2024年巴黎奥运会火种台是一个在水面上“悬浮”着的圆环,下方的底座由铝制作而成。如图是有关铝元素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铝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B、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g C、铝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 D、铝原子与铝离子质量几乎相等
  • 9. 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1L 小米与 1L 黄豆混合后总体积小于 2L,因为分子间有间隙 B、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是因为分子运动速率变快 C、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说明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D、水结成冰,是因为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 10. 如图为某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 B、在该结构示意图中x=7 C、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D、该元素为硫,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 11. 如图所示,分别同时在双连试管中滴入2~3滴浓氨水(易挥发出NH3分子)和浓盐酸(易挥发出HCl分子),2~3秒钟后即观察到滴入浓盐酸的试管中产生白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氯化氢分子运动速率比氨气分子运动速率快 C、氨气和氯化氢接触后有新物质生成 D、说明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 12. 在近代原子学说的发展过程中,有下列观点:①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②原子是实心球体;③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内。

    1911年卢瑟福用带正电的a粒子轰击原子,发现多数a粒子穿过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有极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如图所示。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否定上述观点中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 13.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如图四种变化中能体现“水蒸发”的微观本质的是(   )
    A、 B、 C、 D、
  • 14. 令X、Y、Z和R分别代表四种元素。若aXm+bYn+cZn-dRm-四种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令a、b、c、d分别为四种元素的核电荷数),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a-c=m-n B、a-b=n-m C、c-d=m+n D、b-d=n+m
  • 15. 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里加热水,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水分子间的间隔:②>③ B、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①>③ C、水分子的质量:①=②=③ D、①→②的过程中水分子由无序排列变为有序排列

二、非选择题

  • 16. 在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
    (2)、带正电荷的有 , 带负电荷的有
    (3)、在同一原子中,数目一定相等的是
    (4)、相对原子质量主要与的数量有关。
  • 17. 2019 年是“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

    (1)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对铟、铱、锗等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杰出贡献。锗   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下图所示,锗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该元素属于-(填“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

    (2)中国科学家姜雪峰当选为“全球青年化学家元素周期表硫元素大使”。

    ①下图是硫原子结构示意图,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硫离子的符号为;硫离子与硫原子的化学性质(填“相同”或“不同”)。

    ②火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爆炸的反应为S+3C+2KNO3 __X+3CO2↑+N2↑,X 的 化 学 式 是

  • 18. 下列A—D是初中化学中的四个实验装置。

    A.   读取液体体积     B.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C.   硫在氧气中燃烧     D.   探究分子的性质

    (1)、A实验中用10mL量筒量取6.0mL蒸馏水,读数时量筒内的液体凹液面最低处应与A图中处(填“a”或“b”)的刻度线保持水平。
    (2)、实验室常用B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如果红磷不足,会导致测定的空气中氧气含量结果(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写出红磷燃烧时的文字表达式
    (3)、C实验中水的作用是
    (4)、实验D中一段时间后烧杯A中的无色酚酞溶液 , 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为
  • 19.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周期

    IA

     

    0

    1

    1H

    1.008

    ⅡA

    ⅢA

    IVA

    VA

    VIA

    VIIA

    2He

    4.003

    2

    3Li

    6.941

    4Be

    9.012

    5B

    10.81

    6C

    12.01

    7N

    14.01

    8O

    16.00

    9F

    19.00

    10H

    20.81

    3

    11Na

    22.99

    12Mg

    24.31

    13Al

    26.98

    14Si

    28.09

    15P

    30.97

    16S

    32.06

    17Cl

    35.45

    18Ar

    39.95

    (1)、查阅上表可知,氟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硅元素与磷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3)、第11号元素与第17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填化学式),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4)、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C和Ne B、He和Mg C、Al和Si D、F和Cl
  • 20.

    兴趣小组对教材中的分子运动实验进行了再探究。

    (1)实验1:如图甲所示,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加入5~6滴无色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到烧杯A中溶液呈色;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把A、B两个烧杯罩在一起(如图乙)。过一段时间,观察到烧杯A中的现象,该实验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提出问题】是什么物质使A烧杯中酚酞变红色?

    【作出猜想】猜想Ⅰ:B烧杯中挥发出的蒸馏水使酚酞溶液变红。

    猜想Ⅱ:B烧杯中浓氨水挥发出氨气使酚酞溶液变红。

    猜想Ⅲ:B烧杯中浓氨水挥发出的氨气与A烧杯中水反应的生成物使酚酞溶液变红。

    (2)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猜想肯定不成立,理由是

    【进行实验】限选化学试剂:氨气(收集在带橡胶塞的试管中)、浓氨水、蒸馏水、若干条条状酚酞试纸(用酚肽溶液将滤纸全部润湿,待晾干后制成若干条)。

    (3)实验2:取条状酚酞试纸置于(请将实验操作补充完整),观察到条状酚酞试纸不变色,猜想不成立。

    (4)实验3:将条状酚酞试纸(请将实验操作补充完整)置于盛有氨气的带橡胶塞的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猜想Ⅲ成立。

    【拓展延伸】兴趣小组同学对课本实验装置又进行了如下改进。

    (5)实验4:(ⅰ)向D、E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5~6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ⅱ)在C、F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气管按图示连接好,并将F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过一段时间,观察到的现象是。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氨分子在不断运动;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