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学制)(2024)化学八年级全一册单元测试-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A)

试卷更新日期:2025-08-22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 1. 保持空气良好的清洁度是健康生活的前提,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CO B、PM2.5 C、CO2 D、细颗粒物
  • 2. 下列既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而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A、CaCO3__CaO+CO2 B、C+O2__CO2 C、2KMnO4__K2MnO4+MnO2+O2 D、CH4+2O2__CO2+2H2O
  •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燃烧和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 B、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C、稀有气体包含氦、氖、氮、氪、氙、氡等气体 D、夏天从冰箱里取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饮料瓶的外壁会潮湿,说明空气中有水蒸气
  • 4.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基础。如表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收集氧气

    C.氧气验满

    D.氧气的性质

    A、A B、B C、C D、D
  • 5. 鸥鹭翔集,雾凇如画。如图是今年年初我市某地的雾松景观。空气成分中与雾凇形成有关的是

    A、水蒸气 B、二氧化碳 C、氧气 D、氮气
  • 6. 学校的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的组装与使用,要能检测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下列不需要列入监测项目的是
    A、二氧化碳 B、PM2.5 C、二氧化硫 D、二氧化氮
  • 7. 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也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碳+氧气二氧化碳 B、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 C、硫酸铜+氢氧化钠→氢氧化铜+硫酸钠 D、碳酸钙氧化钙+二氧化碳
  • 8. 如图,将过氧化氢滴入集气瓶中,利用你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分析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集气瓶内有大量气泡产生,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 B、集气瓶内有大量气泡产生,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 C、集气瓶内有大量气泡产生,气球胀大,红墨水右移 D、集气瓶内有大量气泡产生,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
  • 9. 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 B、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 C、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 D、自然界中碳循环和氧循环主要通过化学变化实现
  • 10. 1777年舍勒在《火与空气》一书中指出:空气由两种性质不同的“火空气”和“浊空气”组成,其中“火空气”可以帮助燃烧,维持生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火空气”和“浊空气”就是指“氧气”和“氮气” B、液态“浊空气”是很好的制冷剂,可用于冷藏血液等 C、“火空气”性质比较活泼,是常见的燃料 D、通常情况下,空气的成分相对稳定

二、填空题

  • 11. 请用所学化学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稀有气体能制成霓虹灯,是利用稀有气体①的性质,②该性质属于性质;
    (2)、某些食品包装时充氮气,目的是
    (3)、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剧烈的原因是
    (4)、被污染的空气会严重损害 , 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 12. 如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方法:将细铁丝用砂纸打磨光亮,该变化属于变化,然后盘成螺旋状,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时,插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2)、观察到的现象是
    (3)、下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
    (4)、铁丝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5)、该图中的明显错误是
    (6)、若将集气瓶内的氧气换成空气,该反应(填“能”或“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
  • 13.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
    (1)、如图是空气中一些气体的用途:

    其中属于氧气用途的是(填图中字母序号,下同),属于氮气用途的是 , 属于稀有气体用途的是

    (2)、以下是国家关于空气污染指数与质量级别的对应关系表:

    污染指数

    50以下

    51-100

    101-150

    150-200

    201-300

    300以上

    质量级别

    Ⅲ(1)

    Ⅲ(2)

    ①某城市某日的空气污染指数为103~120,根据上表的信息判断该市当天的空气质量级别为

    ②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和烟尘除了可吸入颗粒物外,还包括(填序号)。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氮        E.臭氧

    ③下列治理空气污染的措施中,错误的是(填序号)。

    A.提倡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               B.植树造林

    C.将化工厂烟囱建高后排放废气               D.加强大气监测

三、实验探究题

  • 14.

    对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的再认识。请同学们认真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经典赏析】

    (1)拉瓦锡用装置A定量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在密闭容器中,装置中的汞与空气中的________反应,生成固态物质。

    【思路启迪】

    (2)我们沿着科学家的足迹,对反应物进行了优化,分别用铜粉、红磷等进行实验,其原理都是采用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的方法,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气体,从而达到物质的分离。

    【实验回顾】课堂上老师和同学们利用装置B测定了氧气的含量:

    (3)在用酒精灯加热铜粉部位时,要不断推拉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________。

    (4)反应前后,测得数据如下,请完成表格:

    硬质玻璃管空气的体积

    反应前注射器中空气体积

    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体积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5mL

    15mL

    8mL

    ________%

    出现此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写一条即可)。

    (5)实验反思,对该实验的认识不合理的是______(填序号)

    A. 铜粉用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B. 实验结束后冷却到室温才能读数
    C. 气球的作用是调节气压,使氧气完全反应
    D. 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反应结束后消耗氧气的体积大约是反应前硬质玻璃管内气体体积的1/5

    【拓展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实验室用装置C进行了探究。

    (6)集气瓶中空气的体积为45mL,量筒中水的体积为50mL。能证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现象是________。

    (7)实验结束后,集气瓶内剩余气体主要是________,由现象分析可知,该气体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任写一点)。

  • 15.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A实验(填“能”或“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B实验产生的实验现象是左侧粗铜丝表面 (填颜色变化)并 (填“下沉”、“上翘”或“不变”),原因是
    (3)、波义耳由于设计“失误”,错过了发现质量守恒定律的机会,请你改进他的方案

    波义耳的实验(1673年)

    我的改进

    称量金属质量,在密闭的容器中燃烧金属,得到了金属灰

    称量密闭的容器(连同里面的金属),进行燃烧实验

    打开容器,称量金属灰的质量

    燃烧结束后,称量

    发现金属灰比原金属质量(填“增加”或“减少”或“不变”)

    发现总质量和燃烧前一样。若反应容器内的反应是镁带燃烧,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启发:探究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变化情况时,应在容器中进行。

    (4)、[拓展]小组同学通过实验C及改进实验D重新体会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过程,但同时发现燃烧产物中还有少量黄色固体。同学们查阅资料得知:Ⅰ.氧化镁为白色固体;Ⅱ.镁能与氮气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固体,经实验验证,黄色固体正是氮化镁。

    请回答:

    ①氮化镁的化学式为 , 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镁却远多于氮化镁,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②若用实验D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则该实验所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理论上应(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五分之一。

    (5)、[拓展]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来验证石墨的元素组成,将a克石墨放在盛有足量氧气的密闭容器中引燃;反应结束后,用足量的b克澄清石灰水完全吸收生成的气体,称量石灰水的质量变为c克。根据a=(用含b、c的关系式表示),可知石墨中只含有碳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