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单元测试-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A)

试卷更新日期:2025-08-22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 1. 液氢是常用的火箭燃料。下列从微观角度对氢气液化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分子体积变大 B、分子数目减少 C、分子间隔变小 D、分子质量增大
  • 2. 老子言:“上善若水”,其含义是地表水经过太阳光照射变为水蒸气进入云层,又经过不同方式回到地表,完成了水的天然循环,做到润万物而不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尺度视角:水蒸发为水蒸气的过程水分子的间隔变大 B、空间视角:任何状态下的水分子都是在不断运动的 C、能量视角:太阳光为水分子提供了能量 D、转化视角:水在循环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 3. 目前,科学家研制出生产碳化铪HfC的新技术,碳化铪主要应用于航天航空、工业陶瓷等领域。如图是铪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关于铪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符号为HF B、相对原子质量为178.5g C、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72 D、Hf”可以表示铪这种物质、铪元素、1个铪原子
  • 4. 下列实验、现象与解释都正确,并相符的是( )

    选项

    实验

    现象

    解释


    A

    将少量的品红放入热水中

    热水变红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B

    酒精和水等体积混合

    总体积变小

    分子间有间隙


    C

    红磷燃烧

    产生大量烟雾

    生成了P2O5固体


    D

    铁在空气中燃烧

    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铁有可燃性,氢气能支持燃烧

    A、A B、B C、C D、D
  • 5. 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
    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 B、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 , 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说明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了变化
  • 6. 下列四个化学符号中,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但是不能表示这种元素形成的单质的是( )
    A、C60 B、Fe C、H D、S
  • 7. 下列对微粒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易失电子 B、易形成阴离子 C、阳离子 D、化学性质稳定
  • 8. 如图是某同学以氧气为例进行的梳理,下列选项中与a、b、c相对应的是

    A、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 B、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 C、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 D、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
  • 9. 豆腐是营养丰富的食物,每100 g豆腐中平均含磷119 mg。这里的“磷”指的是( )
    A、磷元素 B、磷单质 C、磷原子 D、磷的化合物
  • 10. 钚为一种放射性元素,可用于核能发电。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4,核电荷数为94,则它的核外电子数为
    A、94 B、150 C、160 D、244

二、实验探究题

  • 11.

    微粒的性质再探究。

    【传统实验】

    同学们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准备两根事先用酚酞溶液浸泡的棉线,其中一根干燥,另一根保持湿润。一段时间后,干棉线没有明显变化,湿棉线fe段逐渐变红,fg段变色不明显。

    (1)干棉线没有变红,说明(填微粒名称)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2)湿棉线fe段和fg段现象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3)棉花上蘸取了某种试剂能吸收少量氨气,目的是

    【数字化实验】

    已知:电导率传感器可用于测量溶液的导电性强弱;一定条件下,电导率数值的大小能反映离子浓度的大小。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微粒运动现象,控制浓氨水的温度在t1t2时分别采集数据,得到如图所示图像。

    (4)图中能说明微粒在不断运动的现象是

    (5)曲线1对应的浓氨水的温度(填“低于”“等于”和“高于”)曲线2。

  • 12. 如图所示,实验中可观察到纱布条“ab”段比“bc”段先出现红色,说明氨气密度比空气(选填“大”或“小”),该实验说明微粒的性质是;同时说明浓氨水有(填一条物理性质).

三、填空题

  • 13. 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两种元素中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是
    (3)、氢元素与氖元素的本质区别是不同。
  • 14.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回答下列问题: 

    如图中为氧元素、氟元素、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填空。

     

    (1)、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氟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氟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的离子符号为  。 

    (3)、C粒子属于  (填“原子”或“阴离子”或“阳离子”)Dx=  。 
    (4)、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填序号)
    (5)、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填序号)
  • 15. 建立认识物质的宏观和微观之间的关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

    (一)探究微粒的性质

    (资料:浓氨水极易挥发,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氨气密度小于空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所示,注射器内封闭一段空气,右手堵住注射器口,左手向内推,发现注射器内气体被压缩了,这一现象主要说明
    (2)、如图2所示,烧杯A装入浓氨水,B、C盛放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一段时间后烧杯B液体变红,烧杯C的作用是
    (3)、科学研究证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分子种类等有关。请选择其中一种影响因素,举出生活中的一个事例:
    (4)、(二)原子的构成

    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一切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这些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一束带正电荷的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大多数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但也有一小部分金原子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甚至有极少数的粒子好像碰到了不可穿透坚硬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如图)。

    实验中,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5)、你认为道尔顿提出的近代原子学说中不确切的地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