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测试
试卷更新日期:2025-08-19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
1. 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性质,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氢气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B、液氮可用作制冷剂 C、活性炭用于除去冰箱异味 D、稀有气体用于多种用途的电光源2. 根据日常经验和你所学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瓷器破碎 B、煤炭燃烧 C、酿造美酒 D、铁生锈3. 流沙河的现代诗《理想》中写道:“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下列成语中包含的变化本质与这句诗相同的是( )A、破竹之势 B、凿隧入井 C、钻木取火 D、木已成舟4. 下列词句中蕴含化学变化的是( )A、木已成舟 B、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C、百炼成钢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5. 生活中处处蕴含着化学知识。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镁在空气中燃烧可制造照明弹 B、小苏打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C、食品包装袋中充氮气用于防腐 D、用稀有气体制多种用途的电光源6. 写好中国字是每一个中国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汉字书写要求“横平竖直”,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中的“横平竖直”不符合操作规范的是( )A、
横 B、
平 C、
竖 D、
直
7. 某学生用量筒量液体,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30mL,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20mL,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A、大于10mL B、小于10mL C、等于10mL D、无法确定8. 小明发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他的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不予理睬 C、查找蜡烛成分资料,探究黑色物质成分 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9. 化学的研究成果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下面的发明或发现不能归为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公元前50万年人类征服了火B、公元800年中国发明火药
C、公元132年张衡发明地动仪
D、公元前6500年远东制瓷技术
10. 下列图示中关于酒精灯的操作或用法正确的是( )A、B、
C、
D、
二、填空题
-
11. 根据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下列描述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属于物理性质的是;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用小刀切下一小块石蜡
B.石蜡的密度比水小
C.烛芯周围的石蜡熔化
D.点燃蜡烛,石蜡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E.石蜡具有可燃性
F.石蜡难溶于水
12. 给物质加热时,应用酒精灯灯焰的部分,因为这部分温度;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应把砝码放在盘;加砝码时,应先加质量的砝码,砝码要用夹取;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里的液体体积一般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在实验室里如不小心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扑盖.13. 下列玻璃仪器能直接加热的是(填仪器名称),仪器⑥的名称是。14.用“
、 ,45°”等数字填空:
①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
②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试管夹应夹持在距管口处;
③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应不超过试管容积的;给试管加热时,使试管倾斜一定角度约 .
15. 小亮和小东一起把蓝色块状胆矾放在研钵中研磨,发现蓝色块状胆矾变成了蓝色粉末。小亮问:“胆矾研碎时发生了什么变化呀?”小东想了一下,提出了两种假设:
假设①:胆矾研碎时发生了物理变化。
假设②:胆矾研碎时发生了化学变化。
你认为假设是合理的,理由是。
小东和小亮用块状的蓝色胆矾和得到的蓝色粉末继续做下面的实验。
查阅资料:胆矾是一种蓝色固体,溶于水可得到蓝色的硫酸铜溶液;硫酸铜可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氢氧化铜为蓝色固体,不易溶于水。
他们将一小块胆矾和少量蓝色粉末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 mL水后振荡,结果均观察到 , 再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又观察到。
小东问:“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时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亮想了想说:“因为物质的颜色没变,因此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你认为小亮的说法(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根据以上讨论,你得到的启示是。
根据以上实验过程,你能总结出胆矾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各答一条即可)
三、综合题
-
16. 根据化学知识回答:(1)、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西博格博士认为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但也认为化学给人类带来了灾难。你(填“同意”或“不同意”)他的观点,请写出一个实例证明:。(2)、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常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后燃烧(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①根据以上叙述,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是;化学性质是;酒精的用途是。
②写出酒精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③下列仪器不能用酒精灯加热的是(填字母)。
A.燃烧匙 B.试管 C.量筒 D.蒸发皿
四、实验探究题
-
17. 下图为实验室常用化学实验仪器,按要求回答:(1)、写出下列仪器G的名称:。(2)、除去天然水中的泥沙等不溶性杂质的操作是 , 该操作中用到的仪器除A、B、E外,还需用到上图中的 , 该操作中,仪器E的作用是。(3)、小明同学在实验室中制取氢气时,需要取用25mL稀盐酸,他先用仪器D准确量取了50mL稀盐酸,将所需的稀盐酸倒入制取氢气的装置后仰视量筒内剩余稀盐酸凹面最低处为25mL,他倒进制氢装置中的稀盐酸的体积(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5mL。(4)、若要将50mL水加热煮沸,应选择上图中的(填序号)作为容器,实验中除了上图提供的仪器以外,还需要补充的一种仪器是。18. 发光、放热是化学变化的现象之一,许多物质在氧气中燃烧都伴随发光、放热的现象,那么凡是伴随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一定是化学变化吗?为了研究这一问题,找到有说服力的证据,肖明同学找来蜡烛与白炽灯做了下列对比实验,请你帮助他完成下表中有关内容。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结论
⑴点燃蜡烛,分别用干冷的烧杯和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观察现象,约1~2min后,再吹灭蜡烛
①干冷烧杯内壁出现 , 用手触摸烧杯壁,有的感觉;
②澄清石灰水变;
③蜡烛逐渐变
①蜡烛燃烧时有和放出;
②蜡烛燃烧时有和生成,因此发生的是变化
⑵观察白炽灯内钨丝的颜色和状态,然后通电,观察现象,约1~2min后,停止通电,比较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是否发生变化
①钨丝是色的 体;
②通电后灯泡发出光,用手靠近灯泡,有的感觉;
③停止通电后,钨丝颜色和状态(填“有”或“没有”)变化
①钨丝通电时也有和放出;
②通电前后,钨丝本身(填“有”或“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发生的是变化
综上所述,你对有关探究得出的结论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