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测试
试卷更新日期:2025-08-19 类型:单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
1. 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性质,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氢气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B、液氮可用作制冷剂 C、活性炭用于除去冰箱异味 D、稀有气体用于多种用途的电光源2. 流沙河的现代诗《理想》中写道:“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下列成语中包含的变化本质与这句诗相同的是( )A、破竹之势 B、凿隧入井 C、钻木取火 D、木已成舟3. 写好中国字是每一个中国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汉字书写要求“横平竖直”,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中的“横平竖直”不符合操作规范的是( )A、
横 B、
平 C、
竖 D、
直
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B、加热液体
C、取用固体
D、取用液体
5. 化学中C60的分子结构和足球相似,如图所示,下列描述属于C60化学性质的是( )A、C60具有金属光泽 B、C60可以溶解在二硫化碳中 C、C60常态下不导电 D、C60能与金属钾、钠反应6.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选项
性质
用途
A
氮气化学性质稳定
用于保存食品
B
干冰升华吸热
用于人工降雨
C
稀有气体通电发出五颜六色的光
用于制成霓虹灯
D
氧气具有助燃性
可供给生物呼吸
A、A B、B C、C D、D7. 某化学小组的同学进行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关于该实验的现象或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Ⅰ中与外焰接触的a处最先变黑 B、实验Ⅱ的目的是探究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C、实验Ⅲ的现象说明蜡烛焰心处气体是氧气 D、实验Ⅳ蜡烛复燃说明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8. 实验小组对蜡烛展开了探究。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
用小刀切下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
石蜡浮在水面上
②
点燃蜡烛,将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上图),约1S后取出
火柴梗的a处最先炭化
③
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
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
④
用嘴吹蜡烛火焰
火焰熄灭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说明石蜡的硬度较小,密度比水小 B、②说明蜡烛外焰温度最高 C、③说明石蜡中含有氢,氧元素 D、蜡烛火焰能被吹灭,是因为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9.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B、
C、
D、
10. 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甲图装置的气密性,并用传感器测量装置中锥形瓶内压强的变化,图像记录如乙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20s时,瓶内压强增大 B、20s后压强不再改变说明气密性良好 C、由0~20s的图像可知,该同学的操作是向内推动注射器的活塞 D、由20~80s的图像可知,该同学推(拉)注射器活塞后,立刻松手二、填空题
-
11. 请阅读下列一段文字,回答有关问题:
煤气是一氧化碳的俗称,在通常情况下,它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密度左右跟空气接近,不易溶于水为了防止煤气中毒,常在煤气里加一些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醚,当煤气泄漏时,人们可以从硫醚的气味察觉到煤气泄漏了,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一氧化碳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还可以跟铁矿石中的三氧化二铁在高温时发生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从而用于工业冶炼钢铁.
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2. 现有以下几种变化:①湿衣服晾干 ②铁锅生锈 ③轮胎爆炸 ④镁条燃烧 ⑤衣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 ⑥蜡烛燃烧 ⑦电灯发光 ⑧冬瓜腐烂。请回答:(1)、某同学将①③⑤⑦这四种变化归为一类,这四种变化都是(填“物理”或“化学”)变化,请你指出这样归类的理由:。(2)、用坩埚钳夹住一段镁条,在酒精灯的外焰上点燃,描述镁条燃烧的现象: , 该变化属于(填“物理”或“化学”)变化。(3)、蜡烛燃烧属于(填“物理”或“化学”)变化;蜡烛燃烧时可观察到烛泪流淌,发出柔和的亮光,由此说明化学变化(填“一定”或“不一定”)伴随物理变化。13. 下图是水发生变化的微观结构模型,甲、乙两个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从微观结构分析,该变化的特点是。14. 证据推理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请回答下列探究石蜡性质的相关实验问题。(1)、取一小块石蜡放入水中,石蜡浮在水面上,可得到的结论是。(写2点)(2)、下列是探究蜡烛燃烧的三个实验。①实验甲进行大约1s钟左右,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据此可得到的结论是。
②实验乙中,玻璃管a端置于焰心处,则b端可观察的的现象是 , 用燃着的火柴靠近b端,b口立即产生火焰,由此可得到的结论是(写1点)。
③实验丙中,玻璃管a端移置外焰处,b端接导管井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推知石蜡的组成元素中一定含有元素。
进一步的实验证明石蜡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若以CxHy表示石蜡的组成,则石蜡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15.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1)、取用8.0mL的酒精,应选用mL的量筒(填10、50或100)。如果某同学在量取8.0mL该液体时,没有保持视线水平,而是仰视,则量取的实际体积8.0m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用托盘天平称取12.5g食盐固体,称量时发现指针向左偏转,这时应该。如果称量有腐蚀性的氢氧化钠固体应将固体。(3)、用下图所示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松开手一段时间后,导管口出现的现象是(填“甲”或“乙”或“丙”)。
16. 只要我们平时积极动脑,就会发现生活中的很多物品可以代替某些化学仪器。
(1)、有一名学生想用图中所列物品代替化学实验仪器。如果用A代替试管,你认为B可以代替 , C可以代替。(2)、如果想寻找玻璃棒的替代品,你觉得家中的比较合适。(3)、D所示仪器的名称为 , 其活塞能控制上面容器中的液体是否滴下来以及滴下来的速度,我们可以选择日常生活中的作为该仪器的替代品。三、实验与探究题
-
17. 【基本实验】
正确选择实验仪器和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1中仪器的名称:b , f。(2)、据图1选择,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用(填仪器名称)。(3)、将试管竖直,从管口加入金属颗粒可能造成的后果:。(4)、某同学在进行物质的称量和液体的量取操作,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①图2甲中所表示的食盐的质量为g。
②图2乙中所示,正确的读数方法为量筒放平,视线与保持水平,所表示的液体的体积是mL。
18. 小龙和同学们一起过生日,大家看到浪漫的烛光,对蜡烛燃烧产生了兴趣。(提出问题)小龙吹灭生日蜡烛,烛芯处产生一缕白烟,这缕白烟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白烟是蜡烛燃烧产生的水蒸气;
猜想二:白烟是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
猜想三: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颗粒。
(收集证据)查阅资料
①烟是由固体颗粒形成的,雾是由小液滴形成的;
②石蜡的熔点和沸点都很低,很容易液化或气化;
③蜡烛燃烧产生水,由于温度高于100℃而呈气态;
④二氧化碳是无色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1)、(实验与探究)在化学老师的帮助下,他们展开了实验探究。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吹灭蜡烛,立即用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白烟上
烧杯上没有出现水雾,而是出现了一些白色固体物质
猜想一(填“成立”或“不成立”)
实验二: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二(填“成立”或“不成立”)
实验三: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靠近白烟
猜想三成立
(2)、(分析与解释)石蜡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燃烧时,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实验最终证明白烟并不是二氧化碳,但实验二操作无误,并且确实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原因可能是;(4)、(反思与质疑)得到正确结论以后,小龙和同学们反思了实验探究过程,发现不用经过实验探究也可以排除猜想一和猜想二,理由是。19. 蜡烛(主要含C、H、O元素)燃烧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变化。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铁丝燃烧没有火焰,蜡烛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1)、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式表达式。
(2)、探究Ⅰ: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3)、探究Ⅱ: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查阅资料)
物质
熔点/℃
沸点/℃
燃烧时温度/℃
石蜡
50~70
300-550
约600
铁
1535
2750
约1800
钠
97.8
883
约1400
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4)、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探究“蜡烛在密闭容器中熄灭的原因是什么?”(提出猜想)
猜想1:燃烧消耗完了容器内的氧气;
猜想2:燃烧的产物含有大量CO2;
猜想3:燃烧的产物含有大量H2O
(进行实验)
实验一:在一密闭容器中点燃蜡烛至熄灭,抽取10毫升密闭容器中的气体,注入到试管中的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充分吸收,发现石灰水始终没有变浑浊。
①你的结论:猜想不成立。
②从实验的科学性考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选填字母)。
a.该实验过程中,没有生成CO2
b.再多抽取一些气体注入到试管中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可能会变浑浊
c.再增加一些饱和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可能会变浑浊
实验二: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同学利用多功能传感器进行有关量的测量,装置如图所示,实验结束后,铝板表面有黑色固体颗粒,同时传感器采得实验前后的有关数据如表所示
相对湿度
氧气含量
二氧化碳含量
一氧化碳含量
蜡烛点燃前
48.4%
18.7%
0.058%
0
蜡烛熄灭后
71.6%
15.6%
3.643%
0.0182%
③由实验及结果分析,可知密闭容器内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
20.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蜡烛燃烧的实验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完成下面的问题。(1)、如图①,小明同学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火焰中,约1 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填“a”“b”或“c”)处最先变黑。结论:蜡烛火焰的温度最高。(2)、如图②,小华同学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 为了验证蜡烛燃烧的另一种生成物,接下来应该做的操作是。(3)、如图③,小丽同学做了“母子火焰”的趣味实验。据此实验,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A、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液态石蜡 B、要使该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 C、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4)、据上分析,蜡烛燃烧为变化。大家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请举一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