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A)
试卷更新日期:2024-12-07 类型:期中考试
一、欣赏品味】
-
1. 小棣写了一段文字,赞颂语文之美。
A.语文,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徐徐展开,气象万千。
语文之美,美在文字。B.那一个个形态各异的方块字,仿佛是跳动的音符,组合成优美的旋律让情感和意境并①蒂而传。语文之美,美在文章。那一篇篇经典佳作,或温情或激昂,如知识渊②(bó)的才子,领略不同时代的风土人情。语文之美,还美在它的传承与创新。从古至今,语文不断发展演变,却始终保持着它的独特魅力。C.在现代社会,语文又与科技相结合,语文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为我们带来了喜出望外的惊喜和感动。
语文,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烂③(màn)如阳光,温暖着我们的心灵;如雨露,滋④润着我们的生命。D.通过用心去感受语文之美,使我们⑤徜徉在语文的世界里,汲取智慧和力量,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1)、文中加点字的的读音和括号内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①tí ②博 ③漫 ④rùn ⑤táng B、①dì ②搏 ③曼 ④ruì ⑤cháng C、①tì ②搏 ③曼 ④ruì ⑤táng D、①dì ②博 ③漫 ④rùn ⑤cháng(2)、下列说法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画线句A句中“语文”“气象万千”都是名词。 B、画线句B句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画线句C句中加粗成语运用恰当。 D、画线句D句有语病,修改方法可将“通过”去掉。二、文化传承】
-
2. 小文的小组负责“语文之美”活动宣传,同学们撰写了宣传稿,旨在通过积极宣传,让更多同学发现语文之美。但是她们组同学对以下句子的排列存在争议,请你帮帮她们。( )
①古往今来,诗词之魂在“接地气”,没有地气的吟风弄月、自我欣赏,是没有多大生命力的。
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国久传不息的名篇佳作都充满着对人民命运的悲悯、对人民悲欢的关切,以精湛的艺术彰显了深厚的人民情怀”。
③从“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之劳,到“位卑未敢忘忧国”之忧;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之盼,到“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之安。
④流传下来的诗词大多地气充足,滋养丰厚。
⑤无一不是生活的营养、人生的积淀。
A、③①④⑤② B、③①⑤②④ C、①④③⑤② D、①④⑤③②3. 小文通过对七年级语文的短暂学习,有了很多收获,下面是她的笔记内容,有误的一项是( )A、《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子舍予,作家。代表作有话剧《茶馆》,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飞鸟集》。 B、中国是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汉语中有许多谦辞和敬辞。“舍弟、鄙人、寒舍、愚见”都属于谦辞。 C、《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 D、海伦·凯勒是美国盲聋作家、教育家,著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课文《再塑生命的人》就选自其中。三、诗文积累】
-
4. 小文小组为此次活动设计了一则展板内容,请你阅读并完成下面任务。
语文之美一一佳句积累展板
阅读主题
佳句梳理
自然之美
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 , 。(朱自清《春》)
修身之志
②日月之行,;星汉灿烂,。(《龟虽寿》)
③三军可夺帅也,。(《〈论语〉十二章》)
思念之苦
④夕阳西下,。(《天净沙·秋思》)
⑤ , 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⑥ , 一夜征人尽望乡。(《夜上受降城闻笛》)
四、经典畅谈】
-
5. 假如穿越时光隧道,鲁迅带着他的《朝花夕拾》来到了我们身边,在我们的助力下,《朝花夕拾》得以发表,鲁迅发布了下面这条朋友圈,请你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1)、请你结合名著内容,仿照小文的评论,把下面小棣的评论补充完整。
小棣:从《朝花夕拾》中,我读到了你的柔和与悲怆。。
(2)、读完《朝花夕拾》后,相信鲁迅对各种人与事的情感态度及其思想立场,都对你产生了一定影响,请你将自己的阅读感受或人生启示留言给鲁迅。(3)、小文小组准备帮鲁迅召开记者会,她们整理了鲁迅及《朝花夕拾》的相关作品来答记者问,结果有一条出现了错误,请你帮她们找出来( )A、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等。毛泽东曾高度评价鲁迅“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B、《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共10篇回忆性散文,其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表现童真童趣,《五猖会》表达了对不顾人情其至灭绝人性的封建孝道的批判。 C、《父亲的病》中,鲁迅的父亲被庸医致死,促使鲁迅有了学医救人,学医救国的思想。《藤野先生》中,鲁迅认识到改变国人麻木的精神才是最重要的,于是决定“弃医从文”。 D、鲁迅的《朝花夕拾》具有天真烂漫的童年视角,又有冷峻犀利的成年视角,两种视角在文中相互补充,相互辉映,故作品既有温馨的回忆,也有理性的批判。6. 通过举办“经典畅谈”一系列名著分享活动,小文结识了一些新的朋友,对结交朋友有了一些体会,带着大家举办了“有朋自远方来”专题活动。现在邀请你一起来参加并完成要求。(1)、设计活动环节。要求:贴近生活,切实可行。例:举行“交友之道”故事分享会。
① ②
(2)、分享观点。关于网上交友这一现象,小文她们展开了激烈讨论,有人赞成,有人反对,也有人认为网上交友需要谨慎。你认同哪个观点?请结合链接材料谈谈自己的看法。【链接材料】
某市中学生对网友的信任度调查数据显示,完全信任占4.15%,基本信任占30.07%,半信半疑占29.49%,不信任占36.29%。
五、古诗词赏析(4分)
-
7. 长安秋望
杜牧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为“长安秋望”,重点却并不在最后的那个“望”字,而是赞美远望中的长安秋色。 B、“镜天无一毫”,是说天空明净澄洁得像一面纤尘不染的镜子,没有一丝阴云彩。这正是秋日天宇的典型特征。 C、第三句写到所处的南山,将它和“秋色”相比,说南山那峻拔入云的气势,像是要和高远无际的秋色一赛高低。 D、这首诗像一幅写意画,高远、寥廓、明净的秋色,实际上也正是诗人胸怀的象征与外化。(2)、请结合“倚”字赏析首句“楼倚霜树外”的妙处。六、(13分)
-
8.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v:“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乙】
先生①曰:“诸公近见时少疑问,何也?人不用功,莫不自以为已知为学,只循而行之是矣。殊不知私欲日生,如地上尘,一日不扫,便又有一层。着实用功,便见道②无终穷,愈探愈深,必使精白无一毫不彻方可。圣人道本无穷尽,问难愈多,则精微愈显。圣人之言本自周遍,但有问难的人,胸中室碍③ , 圣人被他一难,发挥得愈加精神。若颜子闻一知十,胸中了然,如何得问难?”
【丙】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刘开
【注释】①先生:指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②道:学说。③室碍:阻碍。
(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1)只循而行之是矣
成语推断法:循规蹈矩
(2)若颜子闻一知十
课内迁移法: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
(3)择其善者而从之
查阅词典法:①擅长、善于:②好:③好的方面,优点:④好处;⑤善事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2)君子之学必好问。
(3)、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谈一谈“学”与“思”的关系。(4)、你的朋友小智在最近一次考试中成绩不太理想,他想让你给他一些学习方法的指导,请你结合以上三篇选文,给他一些诚恳的建议吧。七、(14分)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爱戈壁滩的风
①2013年,我因工作在甘肃的戈壁滩修建铁路。因为戈壁滩独特的地理条件,使得风给了戈壁滩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象。刚到那里时,一眼望去都是荒芜苍茫的戈壁滩,只有几棵茂草在风中摇曳,虽然荒凉,却让人瞬间有了天宽地阔之感。
②戈壁滩上的一场风,要从春刮到冬。千百万年来,这不变的风里其实带着满腔的热情,仿佛当年马背上的胡人,蒙纱骑马挎着柳叶细刀,呼啸着沧桑。它好像是战于沙场的最后一个武士,横刀立马于戈壁,默默地守望着哺育了自己生命的地方,向戈壁展示着它的冷酷、刚毅、豪迈与狂放,向人类倾诉它的凄楚孤寂、无尽惆怅和深深幽怨。
③戈壁滩上的夏,当太阳把戈壁烤得像一口即将爆裂的油锅的时候,戈壁滩上的大多数生灵正在东躲西藏:无处藏身的草、骆驼刺等戈壁植物只能聋拉着脑袋享受阳光。这时的戈壁风,在烈日的炙烤下也显得疲惫不堪,躺在戈壁滩上有气无力地呻吟。当天空出现一片片云彩的时候,它们慢慢地爬起来,像一个酩酊大醉的酒鬼一样,迷迷糊糊、晃晃悠悠、踉踉跄跄地挪动着脚步,撞到人的脸庞和手臂等裸露处时,给人一种针灸的刺痛。有时,它们趁着酒兴,以它们特有的豪迈和狂放翩翩起舞,与阳光一起,在浩瀚无垠的戈壁深处,建造起一座座精美绝伦、形态逼真、若隐若现、亦梦亦幻、或动或静的海市蜃楼。给死一般沉寂的戈壁,增添了无限生机和万千气象。
④戈壁滩上的秋,风变得阴柔、清冷。它们像从封闭已久的魔窟中刚刚逃跑出来的魔鬼一样,一个个青面獠牙、面目狰狞。开始,它们还是一绺一绺的,不时发出一些细微的阴阳怪气的声响,但随着全身筋骨的舒展,就变成一股一股的,音调也变成清脆响亮的嗖嗖声。在戈壁风的号令下,野兔、田鼠等动物爬出洞穴,在红柳树中奔走觅食,雄鹰展翅蓝天,俯视着寻找猎物,茫茫无涯的戈壁上出现了少有的生机。这时,空气中好像有了阴冷潮湿的气息,戈壁也隐约有了大海的影子。极目远眺,茫茫戈壁,“浪花”滚滚,一丛丛灌木、一个个沙丘好似漂浮在海面上的一叶叶扁舟,千帆竞发、百舸争流,蔚为壮观。有时候,魂魄不宁的戈壁风会一团团地聚到一起,形成一个个或细弱、或粗壮的龙卷风,使尽浑身力气旋转着、升腾着,直插蓝天,在雄浑高远的戈壁上矗立起一根根柱子,将天地连为一体。
⑤戈壁滩上的冬,风冷酷极了。那何止是风,简直是长了眼睛的刀子!无论你穿得多么厚实,它都要想方设法钻进你的裤腿、袖筒和领口之中,让人透心地凉,打在脸上,像针刺一样,钻心地痛。它们一缕一缕地呼啸而过,无情地撕扯着戈壁滩上少得可怜的枯萎干的植被。当他们感到寒冷、孤独的时候,就结伴奔跑起来,沙子和尘土成了它们的棉衣。它们就这样守望着戈壁,捍卫着自己的尊严。每当雪花降临戈壁时,他们唯恐失去自己生存的领地,使出浑身解术驱赶着雪花胡乱地飞舞,把天空搅得混混沌沌、迷迷茫茫。但在经过一番搏击、广表的戈壁披上银装后,戈壁风就慢慢地屈服了、顺从了。它们悄悄地躲进戈壁深处,静静地等待着春天的召唤。这就是戈壁风——万年不息、四季轮回的戈壁风——让人类胆寒、让人类颤抖的戈壁风!千年不语的戈壁风啊,是什么让你变得如此冷酷、如此无情?到底怎样才能化解你的孤寂,消除你的幽怨呢?
⑥戈壁滩上的风四季不同,风的韵味也不同,我在那里留下青春的足迹和美好的怀念。后来,不管我身处何方,只要刮风,我都会想起戈壁上吹起的沙沙风响。
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我爱吟诵这首诗里的风,但我更爱戈壁滩上的风。
(1)、【梳理与探究】文中戈壁滩的风与众不同,不同季节各有特点。小组同学制作了这张表格,请你结合文章内容,梳理不同季节的风的特点。戈壁滩的风
特点
夏风
(1)
秋风
阴柔、清冷
冬风
(2)
(2)、【阅读与鉴赏】小组内同学参加朗诵比赛,选用这篇文章来参加,他在文中遇到了困惑,不知该怎么处理,请你帮他进行朗读设计并说明理由。那何止是风,简直是长了眼睛的刀子!
朗读设计(提示:划分节奏处或哪些词需重读):
理由:
(3)、【阅读与鉴赏】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请你补全对话。露露:第③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两种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娜娜:我觉得这句话还调动了两种感官进行描写,比如在写夏天戈壁滩的风“撞到人的脸庞和手臂等裸露处时”,准确写出了。
(4)、戈壁滩的风“让人类胆寒、让人类颤抖”“如此冷酷、如此无情”,作者为什么还爱戈壁滩的风?(5)、如果将本文收录到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你认为放在哪个单元合适?请说明理由。八、(13分)
-
10.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
童年的钟声
厉彦霖
①童年,是人生乐章中最动听的音符,生命画卷中最美丽的风景。童年那悠扬的钟声,一缕缕铭刻在灵魂深处和生命履历中……
②我们村的学校在村北边,后边就是一片树林,密密匝匝地长满榆树、萍柳,杨树和各种灌木。春天,清晨的空气格外清爽,树林里异常幽静、舒适。树叶正由鹅黄变碧绿,阳光透过那稀稀疏疏的树叶,在地上映出凌乱的光斑。林中的鸟儿活跃起来,“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清风摇动满树的绿叶在鼓掌。流水潺潺,鸟啼声清脆悦耳,一只只蝴蝶在灌木丛中盘旋嬉闹、比翼齐飞,一群蜻蜓好像飞机特技表演队,在空中滑翔俯冲。活泼机灵的小鸟,在刚换上春装的大树上蹦来跳去,比赛似的歌唱。林中蜿蜒幽静的小路,时而响起学生的脚步声和读书声。鸟儿们顿时像遵守纪律的孩子,鸦雀无声。孩子们摇头晃脑,抑扬顿挫,诵读得如痴如醉。那清脆的读书声,童稚的歌声,爽朗的鸟鸣声,潺潺的溪水声,合奏出优美和谐的天籁之声。那天人合一的仙境,如梦幻一般,让人陶醉。
③当年村里小学的设施非常简陋,用不起木制的课桌,就用土坏垒上几排土台子,凳子也是从各家捎来的,可大家读书、学习十分卖力。同学们半闭着眼,摇头晃脑地朗读课文。墙南角竖着一根又粗又高的竹竿当旗杆。每当重要的节日,都要升五星红旗,同学们穿着五花八门、各式各样的衣服,在五星红旗下庄重地行注目礼,顿感一股暖流在胸中流动。清风下轻轻地摆动着的红旗,是那么鲜艳动人。最让人难以忘怀的就是钟声了。起初是铁铸的钟,后来换成一截炮弹壳,用一根粗钢筋勾着挂在树上,敲起来“铛铛”响,声音清脆还有余音。清晨,孩子们听见钟声立刻背起书包跑出家门,追逐着,嬉闹着,笑声一路铺撒到校园。学校没有体育设施,孩子们自力更生,玩弹玻璃球、打梭、打陀螺、跳高、跳绳……同样玩得兴奋、痛快!
④那时村里和学校都没钱,学校就组织“勤工俭学”。春天,让我们排着队去山冈沟底抒刺槐树叶;秋天去田野翻地捡地瓜、花生。更有趣的是去山上挖山蝎子和土鳖。那时山上蝎子多。搬开大的石头块,就会发现有蝎子高扬尾刺与你对视,或直往石缝里钻,我们就迅速用筷子夹起来,放进准备好的玻璃瓶中。一只两分钱,抓上半天能卖几毛钱,高兴地一蹦老高。
⑤刚从童年的学校毕业,人生的学校就在岁月急促的钟声中开学啦……
⑥中年,青年人都已远离了童年,少了那份纯真,多了几分责任。面对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在现实生活的磨炼中变得更加成熟与智慧,童年时期的童心、童趣却越来越淡,儿时那些最简单的辨别是非、美丑的标准也逐渐变得模糊。当我们不遗余力地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时候,会突然顿悟:曾经给我们带来无限快乐的那份纯真和简单,原来是最稀缺、最珍贵的东西。
⑦童年是一盘永恒的录像带,是一幅永不褪色的风景画。既是人生的独版,又是绝版。如果人生能重复,谁都渴望再经历一次纯粹金色的童年。童年那余音袅袅的钟声,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如今依然回荡在耳畔和心田。
【梳理与探究】
【阅读与鉴赏】
【表达与交流】
(1)、本文第③段讲述了哪些童年趣事?请简要概括。(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清晨,孩子们听见钟声立刻背起书包跑出家门,追逐着,嬉闹着,笑声一路铺撒到校园。
(3)、请结合上下文,多角度谈谈你对文章第⑥段中画横线句子的理解。(4)、请从文中的结构内容写法等角度,简要分析标题“童年的钟声”的好处。(5)、请你参与对文章第②段的分析与讨论,发表你的见解。九、写作与表达(50分)
-
11. 世间万物,人生百态,都可以被“看见”。朱自清“看见”勃勃的春天,看见偷偷从土里钻出来的嫩绿的小草;老舍“看见”冬天的济南,看见最妙的小雪;史铁生“看见”深沉饱满的无私的母爱;“看见”是一种智慧,海伦凯勒从心中看见莎莉文老师,让自己的生命润泽丰富,长出希望;“看见”是一种观察,“看见”是一种发现,“看见”是一种“见证”……你看见的什么触动了你的心?
请以“看见 ”为题,写出你的所见,所思,所想,所感,与老师分享吧!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学校名称。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