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5-2026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单元培优卷B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08-07 类型:单元试卷

一、积累运用

  • 1. 正确、工整地抄写句子,力求匀称、美观。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 2. 读语段,完成以下练习。

    大自然是一幅富有灵性的画卷,一花一鸟都能触动我们的情思。那外形构造十分____,色素的①pèi hé、②shēn duàn 的大小都很③shì yí的白无论是④yōu rán地立在水田,还是⑤gū dú地在小树的顶,那都是一幅____的画;那将果实埋在地里的花生,虽不能让人一见就生⑥ài mù之心,但它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品质却被世人所赞许;还有那一树____平凡的桂花,嗅着那浓郁的花香,看着米粒般大小的花儿,或许你会感到美中不足 , 可当香甜的桂花⑦gāo bǐng入口之际,你也只会感激大自然的⑧ēn huì;更有那在深的丛林里跳来跳去,尽情受美好时光的鸟儿,它们用美妙的歌声陪着人类……同学们,赶快携手走进自然,探访万物生灵,感悟生活情理,相信大家定会在此次研学活动中收获喜人的果实

    (1)、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在(dāi) B、(yōu) C、受(xiáng) D、伴(péi)
    (2)、根据拼音写词语,注意书写正确、工整。
    (3)、填入动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精致  精美  姿势 B、精巧  精美  姿态 C、精美  精密  姿势
    (4)、下面对语段中部分字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小树的绝顶”中“绝”的意思是极,极端的。 B、“美中不足”的近义词是白璧微瑕,反义词是十全十美。 C、“将果实埋在地里的花生”与“收获喜人的果实”中的“果实”意思相同。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 , 白鹭不会唱歌。 B、他是一位出色的素描画家,他的作品可谓神气十足 C、白鹭站在水田中央,不动声色地盯着一条黑色的小鱼。 D、他不卑不亢地接受着上司的审视,对周围人的指指点点毫不在意。
  • 4. 把短语填入下面句中的横线上,正确的是哪一项?(    )

    ①解开人们心中的死结  ②洗涤人们心头的尘埃  ③消融人们心中的坚冰

    谅解是一股和煦的春风,能____;谅解是一双温暖的巧手,能____;谅解是一场绵绵的春雨,能____。

    A、①③② B、①②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
  • 5. 下列句子中,没有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是哪一项?(    )
    A、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B、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吩咐就在后园的茅亭里过这个节。 C、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D、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 6. 与例句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A、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B、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 C、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D、小珍珠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 7. “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描写人的一种性情或品格。下面的句子都运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表面在描写事物,实际在写具有同样特质的人。请你选出由句子想到的人。
    A.具有坚韧不拔意志、高风亮节情操的人     
    B.清正廉洁、淡泊名利的人
    C.立场不坚定、哗众取宠、没有真才实学的人 
    D.具有无私奉献精神的人
    (1)、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4)、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 8. 下列关于本单元课文内容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郭沫若的《白鹭》运用首尾呼应的写法,依次描绘了“空中低飞”“水田钓鱼”“枝头独立”三幅图,结构精美,文笔隽永。 B、读完冯骥才散文《珍珠鸟》,我们了解到: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C、“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的意思是杭州的桂花根本没有香气。 D、许地山在《落花生》中围绕“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其中重点写了“尝花生”。
  • 9.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白鹭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缩句)
    (2)、母亲说:“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改为转述句)
    (3)、根据“骄傲”的不同意思写句子。

    ①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

    ②自豪:

  • 10. 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则嫌长,则嫌短,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2)、《落花生》这篇课文给我们启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 , 而对别人的人。
    (3)、《蝉》这首诗中表现品格高尚的人并不需要借助外界的力量,自能声名远播的诗句是“”。

二、阅读理解

  • 11.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中国航天项目的命名洋溢着中国式的浪漫。

    【北斗指路】北斗七星自古以来就被用以指引方向、分辨四季、标定时刻。1985年,中国科学家开始研制中国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而后以寓意光明和方向的星座——“北斗”命名。

    【嫦娥奔月】2004年,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全面启动。中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被命名为“嫦娥一号”。嫦娥是我国神话故事中的月神,以“嫦娥”命名寄托了中国人民千百年来的奔月梦想。

    【祝融探火】  中国第一辆火星车被命名为“祝融”。祝融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火神,以“祝融”命名,寓意点燃我国星际探测的火种,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宇宙未知的接续探索和自我超越。

    【天宫之家】  中国空间站整体被命名为“天宫”,这是中华儿女关于太空家园最美好的想象,静谧、安宁、和谐、美如天境。

    ……

    中国航天项目的命名,巧妙借用古代神话故事、古文典籍等,契合航天器特征与使命,展现了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完美融合,体现中国航天人的科学精神和理想追求,彰显着中国人的探索精神和文化自信。

    【材料二】

    探索太空,自古以来便是中国人的梦想。当你仰望天空,会看到蓝天白云。那么,白云之上呢?你可曾想到,那里还有一个中国人的太空家园?①它始终处于离地400千米的星空之中,可以长期容纳3人居住十年左右,外部有巨大的机械臂,并且通过“神舟号”飞船才能往来。它就是中国独立建造的地外空间站——天宫。它的基本结构包括一个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空间站整体呈“T”字构型,核心舱居中,两个实验舱分别连接于两侧。空间越远落地有前向、径向和后向3个对接口,前向对接载人飞船等来访航天器,径向主要对接载人飞船,后向主要对接货运飞船。其中,②核心舱全长16.6米,竖立起来比5层楼还要高;最大直径4.2米,比高铁车厢的宽度还要大一些,可供3名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是目前我国自主研制的规模最大、系统最复杂的航天器。核心舱负责空间站的统一管理和控制;两个实验舱分别以“问天”和“梦天”命名。问天实验舱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同时具有能源管理、信息管理、控制系统和载人环境等关键功能备份;梦天实验舱主要开展空间科学实验,2023年的“天宫课堂”第四课就是首次在梦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的;载人飞船负责航天员天地往返任务;货运飞船负责空间站及航天员物资补给、推进剂补加以及废弃物销毁。

    (1)、阅读材料一,完成下面的表格。

    中国航天项目

    命名

    寓意

    中国自主研制的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

    北斗七星象征着光明和方向的指引,命名寓

    意着中国自主研制的卫星导航系统的强大功能

    中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

    “嫦娥一号”

    中国第一辆火星车

    ②“

    中国空间站

    ④“

    (2)、中国航天项目的命名洋溢着中国式的浪漫。我知道中国航天项目的浪漫命名还有“羲和”“悟空”“”等。
    (3)、什么是“中国式的浪漫”?结合材料一,说说你的理解。
    (4)、涵涵打算向同学们介绍“中国空间站”。请结合材料二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中国空间站基本结构包括一个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两个实验舱分别连接于核心舱的两侧。

    ②空间站设置的3个对接口,前向对接载人飞船等来访航天器,后向主要对接载人飞船。

    ③“天宫课堂”第四课就是首次在问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的。

    (5)、读了上面两则材料,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悟?
  • 12.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桂花雨(节选)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①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果让它开过了,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着:“啊! 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②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于是,我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1)、梳理根据选文内容,填一填桂花给“我”带来的美好回忆。

    (2)、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完成练习。

    ①这两句话中,最能表现桂花香气浓郁的一个字是“”。

    ②将句①改为肯定句:

    ③下列对这两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句话都写了桂花的香气,不过句①侧重于展现桂花的香气持续时间长,句②写出了桂花的香气蔓延范围广。

    B.句①用双重否定句来写桂花盛开,不仅强调了桂花的香气,也表达了桂花盛开时作者内心的喜悦、激动。

    C.句②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是因为桂花不仅在开放的时候香,晒干了泡茶、做糕饼也同样香气弥漫,让四季香甜,也让乡亲们的生活充满香甜。

    (3)、选文第2自然段中,“缠”字写出了“我”的心情,“喊”字写出了“我”摇桂花时的心情。作者通过回忆童年的“摇花乐”,抒发了之情。
    (4)、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选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又”字的理解。
  • 13. 现代文阅读理解。

    饺子,舌尖上的故乡

    ①“三、二、一,过年啦!”随着新年的钟声响起,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饺子上桌啦!夹起一个放进嘴里,轻轻咬破皮,浓郁的汤汁一下子就喷出来了。酸菜的酸,猪肉的香,都被我一口吞下去。

    ②饺子的味道也许就是故乡的味道。

    ③面团静悄悄地躺在面盆中,等待着自己的华丽变身。此时,酸菜和猪肉已先刺好了,搅拌到一起就是猪肉酸菜馅儿了。一只手握着两根筷子,用力搅拌着,不时加入一些调料。这时,面团也开始行动了。一只大手握着一把菜刀,从面团上切下一块。这块面被搓成一条直径为三厘米左右的细长条,然后又被切成宽度为一厘米左右的小块。所有小块都被手掌摁成一个个圆滚滚、胖乎乎的小面饼。小面饼和饺子馅儿都准备好了,“大战”一触即发。

    ④包饺子的过程是团队协作的过程。一个人负责擀皮,其他人负责包。擀皮的人手里拿着一根静面杖,每擀一下,另一只手就带动小面饼转动一下,如此反复。不一会儿,一张厚薄均匀、溜溜圆的饺子皮就静好了。其他负责包饺子的人也不甘示弱,一只手托着饺子皮,另一只手用筷子夹起一团馅儿放在皮上,然后用手把饺子皮的两边捏在一起,再捏出各式各样的花边,左右开弓,速度奇快。

    ⑤饺子在锅里煮熟后,饺子皮变得柔软又筋道,有点儿半透明的样子。饺子皮还留存着些麦香。猪肉馅儿的油脂,激发了酸菜因乳酸菌发酵而产生的那种独特的酸味儿。放在嘴里,轻轻一咬,饺子馅儿夹杂着富有油脂的汤汁充满整个口腔,满嘴留香,回味无穷。

    ⑥一张由普通的面团变身的饺子皮,既可以包裹高档海参、鲍鱼、大虾,也可以包裹普通的白菜、大葱和猪肉。然而在我心中,饺子,永远是酸菜馅儿,永远是停留在我舌尖上的那份故乡的味道。

    (1)、文章生动地再现了饺子的制作过程,每道看似常见的工序在作者眼里都变成了千变万化、富有情趣的奇特现象。请你梳理饺子的制作过程,把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

    (2)、第①段和第⑤段都描写了吃饺子时的感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多选)
    A、突出对饺子的喜爱之情。 B、结构上前后照应。 C、突出家人手艺的精湛。 D、突出自己的嘴馋。
    (3)、作者通过对包饺子、吃饺子的生动描写,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在作者心中,饺子是“故乡的味道”。在你的心中,“故乡的味道”是什么?请你写一写。

三、综合实践(3分)

  • 14. 口语交际。

    五年级(1)班最近出现了一些不文明的现象,班主任刘老师决定让同学们共同制定一份班级公约。下面是同学们的发言,请你结合图画和提示,把内容补充完整。

    华华:课间打闹现象严重,我觉得应该制定一条

    艳艳:(结合上图)

    静静:有的同学乱扔垃圾,我觉得

四、习作天地(25分)

  • 15. 习作。

    海边玩耍时捡拾的漂亮贝壳,考试成绩优异时爸爸奖励的钢笔,好朋友离开时赠送的精美风铃……每个物品的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请以“我最爱的     ”为题,写一篇习作。习作时,要写出物品是如何来的,里面包含了怎样的故事……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