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25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

试卷更新日期:2025-07-31 类型:高考真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舟曲县位于甘肃南部,山高谷深,为长江上游水源涵养区,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当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下表为舟曲部分特色农产品生长习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特色农产品

    生长习性

    从岭藏鸡

    喜林间、草地,耐寒

    中药材

    不同种类适宜不同海拔环境

    花椒

    喜温、耐旱、怕涝

    羊肚菌

    喜温湿、避光环境

    中华蜂

    耐寒

    (1)、该县特色农产品生产布局合理的是(   )
    A、河谷圈养从岭藏鸡 B、陡坡连片种植中药材 C、高寒山区种植花椒 D、林下矮棚栽培羊肚菌
    (2)、当地中华蜂养殖采用智慧蜂箱实时管控蜂群,这有利于(   )
    A、增加蜜蜂种群类型 B、提高蜂蜜附加值 C、提升蜂蜜产量和品质 D、增加产品多样性
    (3)、为完善当地农业产业链,下游环节应(   )
    A、建设良种培育基地 B、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定 C、建绿色饲料加工厂 D、打造现代设施农业生产基地
  • 2. 贵州西江苗寨(如图)是我国现存最大的苗族聚居地,白水河东岸保存着较为完好的苗族传统聚落。20世纪末旅游活动兴起,至2005年,服务业多集中于古街沿线。2009年旅游全面开发后,白水河西岸村民纷纷重建房屋,逐步形成了商住一体的仿吊脚楼聚落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观赏苗寨传统聚落全貌的最佳地点是(   )
    A、 B、 C、 D、
    (2)、2009年以来,西江苗寨服务业空间已明显扩展到(   )
    A、南贵寨 B、羊排寨 C、平寨 D、东引寨
    (3)、影响新扩展空间的服务业稳固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不同类型商户集聚的效应 B、专业化人才的数量充足 C、仿吊脚楼民居的建筑风貌 D、旅游者多样的购物需求
  • 3. 全球变暖改变了耕地的气候适宜性,进而影响农作物生产多样性。研究表明,25%是一个警戒值,即中、高气候风险区耕地面积比例合计低于25%时,作物生产多样性的气候风险处于可接受范围。下图表示不同变暖水平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作物气候风险区耕地面积占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区域作物气候风险处于可接受范围的最高变暖水平是(   )
    A、1.5℃ B、2.0℃ C、3.0℃ D、4.0℃
    (2)、应对该区域作物生产多样性减少带来的问题,合理的措施是(   )
    A、增加化肥施用 B、开垦高寒区耕地 C、调整饮食结构 D、加大劳动力投入
  • 4. 圭表由两部分组成,直立的柱体为“表”,与柱体垂直的装置为“圭”。我国古人根据正午时“表”影在“圭”上的变化划分二十四节气(两端刻度表示夏至或冬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圭表的示意图适用于海南三沙市(17°N)的是(   )

    A、 B、 C、 D、
    (2)、古人观察圭表发现,从冬至日、夏至日分别往后推6个节气所用天数不同。其原因是(   )
    A、昼夜长短的季节差异 B、地球公转速度不均 C、太阳高度的季节差异 D、物候转换间隔不同
  • 5. 返青期是植物在休眠后,随着环境条件改善,叶片重新萌发或颜色由黄变绿,进入快速生长的一个阶段。返青期的提前或推迟对草原生态系统有明显影响。研究发现,2001—2015年呼伦湖西部的草原植被返青期呈推迟趋势。下图为呼伦贝尔草原及周边水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地较乙地返青期早,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光照 B、水分 C、土壤 D、海拔
    (2)、导致呼伦湖西部草原植被返青期推迟的主要原因是(   )

    ①春季的降水量减少  ②春季的日最低气温降低

    ③冬季平均温度升高  ④冬季平均日照时间变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呼伦湖西部草原植被返青期的推迟趋势,使该草原最可能出现(   )
    A、固碳潜力增加 B、植被生长季变长 C、土壤肥力降低 D、表土含水量增加
  • 6. 2023年12月14日8时,济南章丘站记录了一次天气现象。下图为此次探空资料,露点温度指大气水汽凝结时的温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此时章丘站不同高度大气状态是(   )
    A、600hPa至500hPa高度风速不变 B、600hPa高度以上云量较多 C、850hPa至700hPa高度有暖湿层 D、925hPa高度以下有逆温层
    (2)、控制该站天气系统是(   )
    A、冷气团 B、暖气团 C、高压脊 D、低压槽
    (3)、该站点正在经历的天气现象最可能是(   )
    A、大雾 B、降雪 C、冻雨 D、霜冻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 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诺丁汉地处英国内陆,冬季部分路段运输不畅,南部特伦特河局部河段多湍流。17世纪末,该地成为煤、铁等矿产开采地和农具、五金等生产中心。18世纪末开凿比斯顿运河(约8.1千米),19世纪30年代修建铁路,运河沿岸逐步成为全球某类纺织品生产和交易中心,20世纪中期传统产业衰退。1988年运河停运,后经保护性开发,运河功能发生转变。下图示意20世纪中期诺丁汉市工业区分布。

    (1)、说明开凿比斯顿运河的必要性。
    (2)、分析纺织业集中分布在比斯顿运河沿岸的原因。
    (3)、指出比斯顿运河复兴后的功能变化。
  • 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板块运动影响下的海陆格局对大气环流和自然资源等的形成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古生代晚期,冈瓦纳大陆和劳亚大陆拼合形成一个跨越南北半球的超级大陆,大陆东侧为特提斯洋。冬、夏季两半球陆—陆间热力差异驱动当时的季风环流。下图是超级大陆地理格局复原图,当时地球的质量、体积、运动状况与现在差异不大。

    (1)、特提斯洋北侧大陆边缘有山脉,分析其成因。
    (2)、说明7月两半球陆一陆间的热力差异对北半球夏季风的驱动过程。
    (3)、根据古地理环境解释我国山西(属华北陆块)古生代晚期地层中存在大量煤炭的现象。
  • 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榆林古城发端于明初依泉(普惠泉)而建的军事城堡。伴随人口增加、商品交易发展,城市边界在明、清时期多次拓展后,形成今天的古城轮廓(如下图)。榆林地区分布有古代人类穴居式遗址。历史上属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交汇带。目前,普惠泉社区窗存着普息泉、窑洞建筑群、城墙等早期文化遗迹,以及丰富的活态民间文化。

    (1)、分析明、清时期自然因素对榆林古城空间拓展的影响。
    (2)、从人地协调视角,解释普惠泉社区早期建造窑洞的原因。
    (3)、为延续文化记忆并促进社区经济发展,提出合理规划和利用普惠泉社区空间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