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宁明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6月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07-25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运用(共22分)

  • 1. 学校将要拍摄《探寻骆越遗风,传承民族文化》的短视频,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以下文段,完成活动任务。

    【探岩画之奇】摄制组来到崇左宁明县,探寻骆越遗风,花山岩画之神奇。花山岩画已有 2000多年的历史。我们沿着江边,拾级而上 , 只见岩壁上画有朱红色人物间有少量兽类和器具,内容十分丰富。画面经过反复重叠,形成了造型独特、风格简洁质朴、色彩鲜艳明丽、构图饱满的特点,给予人们以粗、勇猛激奋的艺术感染力。透过花山岩画图像中的细节,使我们可深刻感受到骆越古人作画时的惊险与艰难。岩画上的每一个图像无不彰显出骆越先人的勇毅与智慧。花山岩画不仅是壮族先民骆越人留下的艺术作品,还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寻壮锦之巧]摄制组来到百色靖西市,探寻骆越遗风,感受壮锦之精巧。壮锦的产生最早可追 sù至骆越古国,先民们创造了精巧绝伦的壮锦。壮锦质地坚韧厚实, 图案生动,结构严谨,五彩斑 lán , 凝聚了壮乡人对和美生活的祈愿。壮锦的图案大都来源于生活和大自然,来源于壮族的图腾崇拜,壮锦充满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凤的图案在壮锦中独占鳌头, “十件壮锦九件凤,活似凤从锦中出”。这是由于壮族喜爱凤凰,视之为吉祥如意的象征。历经千年,壮锦早已成为了壮族文化记忆的“活化石”。尽管源于古老的骆越文化,但壮锦在现代社会中,依然点着壮族人民的生活,我们相信这种独特的艺术必能万代传承。

    (1)、阅读以上文段,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粗②追 sù③五彩斑 lán④点

    (2)、结合语境,解释【探岩画之奇】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

    ①拾级而上: 

    ② 瑰宝:

    (3)、【寻壮锦之巧】语段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三个。
    (4)、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一副与文段内容相关的对联,注意上下联顺序正确。(只填序号)

    ①传统文化入眼中②精巧壮锦展绝伦 ③五彩壮锦千古颂

    ④骆越文化永相传 ⑤万年岩画左江畔 ⑥神奇岩画显智慧

    上联: 下联:

  • 2.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花山岩画不仅是壮族先民骆越人留下的艺术作品,还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B、壮锦的图案大都来源于生活和大自然,来源于壮族的图腾崇拜,壮锦充满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 C、岩画上的每一个图像无不彰显出骆越先人的勇毅与智慧。 D、透过花山岩画图像中的细节,使我们可深刻感受到骆越古人作画时的惊险与艰难。
  • 3. 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按要求填写内容。

    作者

    题目

    批注

    相关诗句

    李白

    《送友人》

    用徐徐而下的红日隐喻对朋友的惜别之情

    《卖炭翁》

    通过看似反常的矛盾心理揭示劳动人民生活的疾苦

    陆 游

    《卜算子·咏梅》

    赞梅花纵使凋落精神犹在,表达至死不变的爱国之心

    只有香如故。

二、阅读(共 48 分)

  • 4.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班级准备举办“共建绿水青山美好家园”主题活动,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浙江安吉余村,风景优美,远近闻名。看到眼前山峦叠翠、流水潺潺,来“打卡”的游客们很难想象,这里曾经因为“靠山吃山”、开矿采石,长期山秃水臭、空气污浊。

    16年前,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这里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当时,余村停掉了矿山、关掉了水泥厂,开始探索新的发展路子。

    而今,余村风景好,吃上旅游饭。从村会议室里传播开来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开花结果。

    【材料二】近年来,我国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新时代10年,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6%的经济增长,成为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2021年,全国地级以上城市PM2.5的平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了34.8%,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的比率达到了87.5%,成为世界上空气质量改善最快的国家。全国地表水|一|川1类优良水体断面比例提升了23.3个百分点,达到了84.9%,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目标。我国已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最大的国家、近20年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人民群众生态环境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材料三】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2022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只有一个地球”,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我国六五环境日主题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不同的表达,传达出一致的理念:美丽的地球家园,需要我们一同守护。

    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保护生态环境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无论是气候变暖对全球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还是大气污染、水污染成为全球性问题,相关案例告诉我们:“环球同此凉热”。面对生态环境挑战,没有哪个国家可以成为风景独好的孤岛,没有哪个民族可以置身事外。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始终致力于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中国的“绿色奇迹”,本身就是全球“绿色行动”的重要部分。作为一个拥有9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14亿多人口的大国,中国在环境保护、绿色发展领域做出的努力,其影响必将是世界性的。从贡献约1/4的新增绿化面积,到建成世界最大清洁发电体系,再到海水质整体持续改善、空气主要污染物浓度全面下降,实实在在的成绩为美丽中国写下了生动注脚,更为美丽世界树立了“绿色样板”。

    中国行动、中国智慧、中国主张,为世界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点亮希望之光。近年来,推动建立“一带一路”防治荒漠化合作机制,支持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积极兑现“双碳”承诺、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中国积极参与各领域国际合作,为全球提供公共产品,生动彰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增强了国际社会共同应对环境问题的信心。此外,中国还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提供宝贵经验。北京冬奥会采用的绿色技术,库布其治沙折射“绿富同兴”发展思路,无不为那些面临生态环境挑战的国家和地区提供了方法和启示。

    1972,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出“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时下,这一提议不仅没有过时,还愈发紧迫。污染每年导致约900万人过早死亡,100多万种动植物面临灭绝风险,全球变暖将在2040年左右甚至更早上升1.5摄氏度,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与自然和平相处》报告中的数字令人触目惊心,生态环境保护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生态环境根本改善,需要各国付出长期努力,需要每个人都起而行之。在中国,植绿护绿、垃圾分类、“光盘”行动渐成风尚,绿色发展成为共识。由此可见,让绿色成为各国的生产方式,成为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才是生态环境保护1973,的根本出路所在。

    不久前,习近平主席就气候变化问题复信英国弗朗西斯·霍兰德学校小学生并指出:“地球是个大家庭,人类是个共同体,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人类要合作应对。”从应对气候变化,到防治污染,再到保护生物多样性,各国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才能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为地球播撒下一个绿色干净的未来。

    (选自《人民网》)

    (1)、读完三则材料后,有同学归纳出四条信息,请你选出与材料不相符的一项(   )
    A、近年来,因为我国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成为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 B、我国作为拥有 960 多万平方公里土地、超过 14 亿人口的大国,在世界环境保护、绿色发展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 C、五十几年前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至今不仅未过时,甚至还愈发紧迫。 D、保护地球,低碳绿色,不仅是个别国家的责任,需要全人类通力合作,守望相助。
    (2)、【材料三】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通过“960 多万平方公里”“14 亿多”等数据,突出中国地广人稀的特点。 B、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新增绿化面积”“清洁发电体系”等实例,具体展现中国在绿色发展领域的成果。 C、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中国的环保成绩比作“绿色样板”,生动说明中国环保行动的独特性。 D、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中国与其他国家对比,强调中国在全球绿色行动中的主导地位。
    (3)、某同学在阅读四则材料后,发现它们具有一定的顺序性,请你结合材料内容谈谈它们之间 的 内 在 联 系 。
  • 5. 现代文阅读

    行思双西湖

    高昌

    ①之前去江苏省东海县采风。东海,名字中虽然有个海字,辖区却没有大海的影子。不过这里不缺水,因为有一个著名的双西湖。

    ②双西湖在东海县城西。相邻的一南一北两个小湖,像一双明亮的清眸,闪烁着澄澈的光。有了这双清眸,东海的山水就有了生机。大地就有了表情。

    ③分开两个小湖的,是一条气象非凡的十七孔桥。虹桥的栏杆上,雕刻着各种姿态的石狮子,有的憨态可掬,有的满脸喜色,有的不怒自威……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工匠巧手,把粗糙生硬的石头全部雕刻得如此生趣盎然。

    ④桥上驻足,留恋的是大桥两边的湖水。从桥上望北湖,有一个蓊蓊郁郁的小渚,据说上面栽满了一百多万株百合。试想花开时节,洁白的花朵映照在湖水里,清新的花香浮动在湖面上,该是一种多么迷人的情致啊。而从桥上望南湖,湖心有两个人工建造的太极图形状的花岛,盘绕在一起的阴阳鱼,静中有动,韵味十足。

    ⑤我沿着青石湖岸前行,去看著名的双西湖诗廊。诗廊是木结构搭起的高架子,架子的两边挂满了喜庆的红灯笼,中间悬着一幅幅当地诗人创作的吟咏双西湖的作品。有绝句,有律诗,也有精短小令……清丽亲切,应时应景。一路尽兴读来,令人愉悦。

    ⑥穿过诗廊,来到天光阁,阁内阁外,种满荷花。可惜来得晚,已经是枯荷。不过一个个黄圆的叶子,依然排得颇为气派,像小旗子挑在水面上,给予我许多关于花朵的想象,忽然想起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中的妙句:“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我的心里有一道嫣红的闪电,迅捷地震颤了一下。荷花不见,而心底莲荷,依然摇曳多姿。朱自清先生就是在东海县出生的。他在《荷塘月色》的最后一段中说:“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朱先生惦着的江南,应该也含着这东海的多情山水吧。这样想着,心里就有一片翠绿的丰硕叶子,哗哗地摇荡起来。

    ⑦沿湖大堤,美而坚固。两岸的菩提树,正值金秋,高大的树冠,耸入云霄。一片片金黄的叶子飞舞在清风之中,煞是美观。同行的王希光老人告诉我,东海的百姓们把这条大堤称作朱公堤。朱公,指的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带领大家治水的老县长朱群。这条大堤,就是朱县长当年和大家一起修筑的,堤上的菩提树也是他和大家一起手植的。

    ⑧历史上东海人为水患所苦,民谣有“旱时白茫茫,涝时水汪汪”的叹息。老县长和东海人民分割圈圩,建站抽排,蓄山水,截坡水,引外水,排余水,几经努力,治住水患。又经东海人一代代接力赛跑般的奋斗,如今的堤岸已翩然成为风景。

    ⑨治水当然不是一人之功。东海的百姓把这条大堤称作朱公堤,也是为了表达对为民造福者们的由衷敬意。平地出新湖,双镜照东海,那明净的湖水,不正是奋斗者们的舒心笑容吗?双西湖的风景留给我许多美好记忆,然而踏上归程之时,我发现留在心里最深沉最难忘的风景,却是这条朱公堤。

    ⑩当年修堤人的脚印早已隐没于岁月风雨。但是那些奋斗过、奋斗着的人所留下的足迹,依然是一行行不凡的、不可磨灭的诗句,在我的心头熠熠生辉,永远滚烫。

    (1)、阅读文章第③~⑥自然段,完成下面的表格。

    景物

    特点

    十七孔桥

    湖水

    清丽亲切,令人愉悦

    枯荷

    (2)、结合语境,请从感官的角度赏析第④段画横线的句子。

    试想花开时节,洁白的花朵映照在湖水里,清新的花香浮动在湖面上,该是一种多么迷人的情致啊。

    (3)、读了文章后,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说朱公堤是心里“最深沉最难忘的风景”?
    (4)、游记往往会根据不同的景物,采用不同的观察角度进行描写。本文和《壶口瀑布》在描写景物的方式上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 6. 古代诗歌阅读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是杜甫由自身遭遇联想到安史之乱以来的万方多难而写下的歌行体古诗。 B、“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描写大雨将至前的景色,渲染了暗淡愁惨的压抑氛围,烘托了诗人的愁苦心境。 C、“娇儿恶卧踏里裂”一句表现出诗人的窘迫处境,以及对孩子在此处境下还这么娇气顽皮的无奈。 D、全诗先叙述个人遭际,结尾处借助议论抒情升华,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2)、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为什么这首诗中他却一反常态,只写自己的个人遭遇?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 7. 文言文阅读

    【甲】

    庄子·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乙】

    庄子·秋水(节选)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谓也。”

    【注释】①河伯:河神。②望洋:仰望的样子。③若:海神。④野语:俗语。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怪者也 处处之B.以六月息者也 乃记之而C.顺流而行 任意西D.海运则将徙南冥 箕畚运渤海之尾
    (2)、下面对【甲】 【乙】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都写了大海广阔浩渺的特征,【乙】文还写了黄河雄伟壮观的浩大景象。 B、【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充满了雄奇的想象,洋溢着浪漫主义的风格。 C、【甲】文通过鲲鹏展翅于大海、野马奔驰于原野的形象,阐发了庄子追求精神自由的思想。 D、【乙】文写了河伯观海的典故,河神在海神面前,心态从原先的洋洋自得变成了自惭形秽。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②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4)、【乙】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是: “听说过成百上千的道理,便认为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

    说的就是我呀。从这句话中你领悟到怎样的生活哲理? 

  • 8. 整本书阅读 ;班级开展“走进经典,读以致用”为主题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整本书阅读活动。请按照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海浪在他脚下拍打着零乱的石堆,从遥远的土耳其刮来的干燥海风吹拂着他的脸。公园里空寂无人,保尔在海边找了张长凳坐下,把脸对着阳光。他的手在口袋里摸着勃朗宁枪扁平的枪身,手指习惯地握住了枪柄,慢慢地掏出了枪。 “谁能想到,你会有这么一天?”枪口轻蔑地望着他的眼睛。保尔把枪放在膝上,狠狠地骂了起来: “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即使生活到了难以忍受的地步,也要善于生活,并使生活有益而充实。”

    (1)、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选段中,保尔在(地点)产生了自杀的念头,最后他凭借(精神品质)战胜了自我 ,打消了这个念头,体现出他(对保尔形象的概括)的人物形象。
    (2)、选段中保尔在生死抉择面前,最终选择坚强地活下去。请你以“困境与选择”为话题,结合选段内容,写一段不超过 80 字的议论性文字,表明你的观点并加以阐述。

三、写作(50 分)

  • 9.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壶口瀑布飞泻而下、涛声如雷,这是自然之美;安塞腰鼓热情如火、舞动似风,这是民俗之美;《经典常谈》内涵丰富、引人入胜,这是书籍之美;温暖怀抱、真诚鼓励、执着追求,这是情感之美……让我们用心去寻找美,感受美。

    请以“我心中的美”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联系生活,有真情实感;书写规范,卷面整洁,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 600 字;行文中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