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荷塘区明照中学多校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07-25 类型:期末考试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8 分)
-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诘问(jié) 愧怍(zuò) 鞠躬尽瘁(cuì) 锋芒必露(lù) B、字帖(tiě) 取缔(dì) 大庭广众(tíng) 妇孺皆知(rú) C、哺育(bǔ) 亘古(gèn) 锲而不舍(qiè) 沥尽心血(lì) D、震悚(sǒng) 粗拙(zhuō) 警报叠起(dié) 深恶痛绝(wù)2. 词语运用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 他____地工作,终于完成了这个艰巨的任务。
② 面对困难,我们不能____,而要勇敢面对。
③ 这部电影的情节____,吸引了众多观众。
A、废寝忘食 退缩 跌宕起伏 B、夜以继日 退缩 波澜壮阔 C、废寝忘食 退却 波澜壮阔 D、夜以继日 退却 跌宕起伏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B、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C、能否提高学习成绩,关键在于勤奋。 D、他那和蔼可亲的笑容和谆谆教导,时常浮现在我眼前。4. 名句默写(1)、 , 关山度若飞。(《木兰诗》)(2)、斯是陋室,。(刘禹锡《陋室铭》)(3)、 ,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4)、不畏浮云遮望眼,。(王安石《登飞来峰》)(5)、陆游在《游山西村》中蕴含哲理的句子是: , 。(6)、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 。5. 文学常识(1)、《阿长与 <山海经>》的作者是 , 他的散文集《》收录了多篇回忆性散文。(2)、《孙权劝学》选自《》,这是一部编年体通史,作者是。6. 综合性学习学校开展 “传统文化进校园” 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文化传承】请仿照示例,写出两个中国传统节日及其习俗。示例:春节 —— 贴春联、放鞭炮
①
②
(2)、【观点表达】有人认为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你是否同意?请简要说明理由。二、现代文阅读(24 分)
-
7. 阅读《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选段,完成各题。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谈到写文章,他不止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他这个意见,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而叶先生则主张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节选自《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1)、选段中,叶圣陶先生对写文章提出了什么要求?(2)、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结合上下文,理解 “顺势朦胧” 的含义。(4)、叶圣陶先生的写作风格对你有什么启发?8. 阅读《时光里的烤红薯》,完成 各 题。时光里的烤红薯
①寒风呼啸的冬日,街角总会出现那位卖烤红薯的老人。他的三轮车很旧,车身上锈迹斑斑,可那只铁桶烤炉却被擦得锃亮,炉盖一掀开,浓郁的甜香便裹着腾腾热气飘散开来,瞬间驱散了寒意。
②老人六十多岁,头发花白,脸上布满了深深浅浅的皱纹,笑起来时,眼角的褶皱里仿佛藏着温暖的故事。他总是戴着顶深蓝色的旧棉帽,穿一件洗得发白的军大衣,脚上蹬着老式的棉鞋,整个人透着股朴实劲儿。
③记得第一次遇见老人,我缩着脖子在寒风中匆匆赶路,被烤红薯的香气勾住了脚步。老人笑眯眯地问:“姑娘,来一个?热乎着呢!” 说着,就用那双布满老茧的手,熟练地从炉子里夹出一个烤得金黄流油的红薯。那红薯捧在手里,暖烘烘的,轻轻一剥,露出橙红的果肉,咬上一口,香甜软糯,从舌尖暖到了心底。
④渐渐地,我成了老人的常客。每次去,总能看到他守在炉子旁,眼神专注地望着街道,时不时掀开炉盖看看红薯的火候。若是有顾客来,他便立刻热情地招呼;没人时,就安静地坐在小马扎上,捧着搪瓷缸喝热水,那缸子边缘都磨得没了瓷。
⑤有一回下着大雪,我以为老人不会出摊了,没想到远远地又望见了那抹熟悉的身影。我赶紧跑过去:“爷爷,这么大雪还出来啊?” 老人笑着说:“孩子们爱吃,我不来,他们该失望喽!” 那一刻,雪花纷纷扬扬地落在他的帽子、肩头,他却像一座温暖的灯塔,点亮了寒冷的街道。
⑥和老人熟了之后,我才知道,他的儿女都在外地工作,老伴儿走得早,他摆这个烤红薯摊,一是为了打发时间,二是想给这城市里的人送去一份温暖。他说:“看着孩子们吃得开心,我这心里就踏实。”
⑦去年冬天,我因为考试复习,有段时间没去买红薯。等再去时,却发现那个熟悉的摊位不见了。我慌了神,四处打听,才知道老人病了,回乡下养病去了。如今,每当走过那条街道,烤红薯的香气仿佛还萦绕在鼻尖,可那个温暖的身影,却成了记忆里最珍贵的画面。
⑧时光匆匆,很多事都会被岁月冲淡,但那香甜的烤红薯,那寒风中坚守的老人,却永远留在我的心底,教会我在平凡的生活里,也要保持一颗温暖善良的心。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围绕 “烤红薯的老人” 写了哪些事。(2)、文中画横线句子 “老人六十多岁,头发花白,脸上布满了深深浅浅的皱纹,笑起来时,眼角的褶皱里仿佛藏着温暖的故事” 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3)、从修辞角度赏析 “他却像一座温暖的灯塔,点亮了寒冷的街道” 这句话。(4)、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结尾 “教会我在平凡的生活里,也要保持一颗温暖善良的心” 这句话的理解。9. 文言文阅读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加点词。有仙则名
惟吾德馨
谈笑有鸿儒
无案牍之劳形
(2)、翻译句子。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
(3)、文中作者通过哪些方面表现陋室不陋?(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10. 古诗词鉴赏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请从炼字角度赏析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三、写作(48 分)
-
11. 题目:《那一刻,我读懂了你》
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 500 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书写工整,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