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武鸣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监测历史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5-07-25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 1. 2025年3月5日,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拉开帷幕。“两会”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
    A、标志着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B、制定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D、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2.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北京颐和园改名为人民公园,太庙改名为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命名的变化意在凸显新中国(   )
    A、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 B、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 C、人民当家作主的特征 D、实现了国家独立自主
  • 3. 1950年夏天开始,农村中涌现了一大批出身低微、能积极响应政权号召的贫雇农积极分子和骨干,他们逐渐上升为农村社会中新的力量。这一变化始于(     )
    A、土地改革广泛推行 B、“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C、经济转型加速发展 D、国民经济已经恢复
  • 4. 1950年春,河南汝南县老君庙村18户农民成立互助组。该组采用“换工互助”模式,农忙时集中劳力抢种抢收,农闲时合作兴修水利,使水稻亩产从100公斤增至180公斤。至1953年,汝南互助组增至6697个。这种模式(   )
    A、是人民公社制度的尝试 B、为生产关系变革提供了借鉴 C、加速了土地改革的进程 D、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 5. 据《上海三友实业社公私合营档案》(1955年4月)载:公方代表提出年度增产18%的计划,私方经理以“保持毛巾漂染工艺特色”为由建议调整,最终决议增产15%。这一决策过程反映公私合营中(     )
    A、照搬苏联强制改造经验 B、资方彻底丧失经营管理权 C、国家计划代替自主决策 D、生产经营时存在协商空间
  • 6. 下表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中国公派留学生(部分)变化的情况。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72年底至1978年底

    1978年9月底至1981年底

    所学领域

    人数

    比例

    所学领域

    人数

    比例

    语言学科

    1451人

    93.7%

    语言学科

    1150人

    15.4%

    自然科学

    97人

    6.3%

    自然科学

    6039人

    81.0%

     

     

     

    其他

    267人

    3.6%

    A、改革开放的需要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深入 C、高考制度的恢复 D、“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 7. 1984年,全国粮食总产4035亿公斤,人均近400公斤,长期困扰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短短几年就基本解决了。“解决”的策略是实行(   )
    A、公私合营 B、政企分开 C、联产承包 D、市场经济
  • 8.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
    A、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 B、指导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C、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政策 D、推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 9. 一百多年来,党领导人民在进取中突破,于挫折中奋起,从总结中提高,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下图主要表明中国共产党坚持(     )

    A、绿色发展 B、开放包容 C、理论创新 D、文化建设
  • 10. 对联不仅是文字的艺术,更是历史的见证。下面对联承载的丰富信息见证了新中国民族政策的是(   )
    A、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红旗漫卷进西藏,百万农奴迎曙光 C、大包干是摇钱树,不出三年都变富 D、杂居聚居遵民意,五区人民得自治
  • 11. 20世纪60年代,国家把沿海和内地的一批大型工业企业搬迁到民族地区;1978年以来,又安排了新疆塔里木油田、内蒙古大型煤电基地等重大工程项目。这反映出我国(       )
    A、推进民族区域自治 B、建立了完整工业体系 C、优先发展传统工业 D、重视民族地区的发展
  • 12. “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这些条款(   )
    A、体现了“一国两制”构想 B、促进了经济特区建设 C、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
  • 13. 2024年3月,台北自行车展在台北南港展览馆举行,总部在浙江的骑行装备跨境电商“洛克兄弟”,连续多年参加台北自行车展。材料反映了(   )
    A、海峡两岸打破隔绝状态 B、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C、海峡两岸经济联系密切 D、海峡两岸加强政治合作
  • 14. 外国媒体评论:“中国重新崛起,成为一支活跃而重要的力量,这是1978年世界事务的显著特点。”“1978年,是中国年。因为,正是在北京所发生的一切在未来会从根本上改变世界的平衡。”以上评论是基于我国(     )
    A、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提出 B、综合经济实力得到迅速提升 C、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启 D、与美国建交打开外交新局面
  • 15. “由于有了洲际导弹,中国就在大国的力量游戏中打出了新牌……无论谁进攻中国,就必须估计到中国核导弹打击给自己力量造成的削弱。”这表明核导弹的成功研制(       ),
    A、旨在开展军备竞赛 B、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 C、开启我国“飞天”之旅 D、改变了世界多极化趋势
  • 16. 下列外交活动,中国代表团提出并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妥善处理了会议上出现的分歧,推动会议朝着达成协议的方向前进的是(     )
    A、第26届联合国大会 B、参加日内瓦会议 C、参加万隆会议 D、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
  • 17. 一个更为显著的变化是在外交领域,在不断加深与亚、非、拉国家友谊的同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下列史实符合材料的是(     )
    A、万隆会议成功召开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两弹一星”研制成功 D、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18. 2025年,中国在对外交往领域取得了多项重要进展。年初,中国-马尔代夫自贸协定正式生效,双方零关税产品占比大幅提高,进一步促进了贸易自由化。同期,中国一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谈判也顺利完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注入了新的动力。此外,中国还积极倡导多边主义,通过联合国等国际平台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在此背景下,以下哪项最能体现中国当前对外交往的核心理念(   )
    A、南方谈话 深化改革 B、对外开放 国际合作 C、一国两制 港澳回归 D、求同存异 团结亚非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9分)

  • 19. 新中国成立以来,交通事业得到快速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到1957年年底,全国铁路通车里程达到29862公里,比1952年增加22%。五年内,新建铁路33条,恢复铁路3条,新建、修复铁路干线、复线、支线共约一万千米。宝成铁路、鹰厦铁路、武汉长江大桥先后建成。到1957年底,全国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5万多公里,比1952年增加1倍。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摘编自《共和国回响:工业化奠基之役》

    依据材料一,概括1952—1957年我国交通建设的发展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这一时期我国交通建设取得突出成就的历史背景。

    (2)、材料二


    青藏铁路线路图

    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脆弱,青藏铁路总体设计师李金城说,在自然保护区内,尽量避免破坏植被。为保障野生动物的正常生活,青藏铁路全线建立了33个野生动物通道。复杂的冻土环境,是制约青藏铁路建设的一大世界性难题。青藏高原高寒缺氧,对建设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为了攻克这一难题,施工单位大规模使用氧气,四年多的时间,先后十几万建设者无一例因高原脑水肿、肺水肿等高原病而死亡的事故。

    ——编摘自新华社《青藏铁路攻克三大科技难题》

    截至2024年6月30日,青藏铁路累计运送进出藏旅客3688.5万人次、运送进出藏货物8775.1万吨。西藏的GDP由2006年的342亿元增至2023年的2392.67亿元。铁路货运不仅明显降低了流通成本,也为当地农牧民提供了增收致富的稳定工作。西藏吉达物流有限公司,有员工近20人,所有员工都来自拉萨周边的农牧区,人均年收入20万元以上。

    ——编摘自新华社《青藏铁路:雪域高原辟新途》

    依据材料二回答:青藏铁路线路图上的①②分别是我国哪个省(自治区)?修建青藏铁路需要克服哪些工程技术难题?分析青藏铁路建成的意义。

    (3)、材料三:十八大以来,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取得辉煌成就。我国稳步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网日趋完善。铁路营业里程超15万公里,公路总里程约528万公里,港口泊位超2万个,机场达248个,综合交通网突破600万公里。运输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居民出行便捷,物流高效畅通,国际航线覆盖100多国,中欧班列开行超5万列。交通科技创新实力稳步提升,墨脱公路、港珠澳大桥、大兴国际机场、京张高铁……一项项举世瞩目的重大工程相继落成,折射着科技引领中国交通阔步前行的坚实足迹。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2年5月2日《交通大国阔步迈向交通强国》

    根据材料三概括十八大以来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 20. 某校八年级历史小组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与发展”开展专题研究,收集了以下材料。

    材料

    组别

    研究视角

    资料

    第一组

    经济体制变革

    图1  1977年版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通用粮票,当时人们买米、面、布料等要凭票购买。

    图2  2025年春节前南宁市民在超市里选购年货,超市里商品琳琅满目——摘自《市民采购备货忙  传统年货受青睐》

    第二组

    对外开放进程

    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深圳在短短几年内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此后,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开放了广州等 14个沿海城市,在一些沿海地区建立起沿海经济开放区,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相继开放沿江城市和内陆城市。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三组

    民主法治建设

    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于1982年12月4日正式通过了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即现行宪法)。现行宪法有力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有力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力推动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是充分体现人民共同意志、充分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充分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好宪法,是推动国家发展进步、保证人民创造幸福生活、保障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好宪法。

    ——摘编自光明日报《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周年:保障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根本法》

    第四组

    科技进步

    目前,中国在大数据、5G、人工智能、电动汽车、机器人和无人机等多个前沿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中国致力于培育先进的数字技术和创新能力。科技创新正在引领中国迈向现代化。

    ——人民日报《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1)、根据材料,指出该历史小组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视角。
    (2)、根据第二组的研究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和广西对外开放的第一个沿海城市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仿照示例,另选一个研究视角说明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与发展。

    【示例】

    视角:对外开放进程

    说明:1980年,我国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吸引外资和先进技术,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迈出了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步,此后,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推动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起步与发展。

    (4)、从这个历史小组的专题研究中,你得到什么认识? 
  • 21. 八年级1班同学围绕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现的英雄群体和个人进行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以下四张图片是第一组同学整理出来的新中国部分英雄群体和个人,这些图片蕴含了丰富的内涵。

    (1)、第一组同学把图片的丰富内涵分别提炼为某种精神。请仿照示例,分别提炼图2至图4所体现的精神。

    示例:图1: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精神。

    (2)、第二组同学准备以小短文的形式展示项目学习成果。请你围绕“中国精神”,从以下提供的观点中任选一个,并从材料中的英雄群体或个人中任选三个,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历史小短文(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

    观点:中国精神激励中华儿女创造伟大奇迹;中国精神是民族复兴的奋进号角;爱国主义是中国精神的底色;敢于担当,勇于奉献是中国精神的核心精髓;无私奉献是中国精神的价值坐标;实干报国是中国精神的时代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