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2024-2025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历史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5-07-25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体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1949年是充满希望的一年、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极大地增强了。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长征胜利会师 B、人民解放战争胜利 C、新中国的成立 D、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 2. 定西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又是新欧亚大陆桥的必经之地,已成为中国西部的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修建的连接陕西、甘肃和四川三省的铁路干线是 (   )
    A、鹰厦铁路 B、宝成铁路 C、包兰铁路 D、青藏铁路
  • 3. 下图所示的三位人物共同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艰苦奋斗、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勤政精神 C、舍生忘死、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 D、勇于改革、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
  • 4.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材料反映的新发展理念主要是(   )
    A、开放 B、共享 C、协调 D、创新
  • 5. 国家对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整理工作取得大批成果,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出版了的少数民族三大英雄史诗: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 它们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材料表明国家重视少数民族的 (   )
    A、文化传承 B、经济建设 C、科技发展 D、文旅开发
  • 6. 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后,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人物是 (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邓小平
  • 7. 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 等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这些措施(   )
    A、奠定了两岸和平交往的政治基石 B、直接促成了 “九二共识”的提出 C、使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 D、直接促成两岸空运直股、海运直航和邮政合作
  • 8.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立的第一支海军部队是(   )
    A、华东军区海军 B、东海舰队 C、南海舰队 D、北海舰队
  • 9. 下面图片是某同学在探究性学习中搜集的资料。由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   )

    A、经济建设 B、民主政治 C、国防建设 D、社会生活
  • 10. 1955年,周恩来在某次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这一方针成功粉碎了帝国主义国家离间中国与亚非各国之间关系的阴谋,从而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材料中的“某次会议”是指(   )
    A、中共八大 B、万隆会议 C、日内瓦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 11. 袁隆平是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他从事的研究 (   )
    A、打破了有核大国的核垄断 B、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 C、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D、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 12. 过去吃不饱,现在不愁吃,而且还要吃好,过去人们一般吃粗粮和野菜,很少吃到细粮和肉类,现在提倡粗细粮搭配、荤素搭配、营养均衡。这说明改革开放后(   )
    A、我国粮食产量下降 B、我国消费总量的增长 C、人们生活观念落后 D、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二、材料解析题(共3小题,第13题8分,第14题10分,第15题10分,共26分)

  • 13.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多次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调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要克服农民分散经营的困难和局限、使广大农民富裕起束,使农业生产满足国家工业化的需要,必须提倡“组织起来”发展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 从互助组到初级社,再到高级社,发展农业合作化必须采取说服、示范和国家援助的方法使农民自愿联合起来,由低级到高级,由小到大,由点到面,决不能实行盲目急躁的冒险主义。

    ——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第三版)

    材料二 1978年底,小岗村的18户农民在生产队长严俊昌的带领下决定实行大包干。农民取得了生产自主权和产品支配权,小岗村1979年的粮食产量大幅增长,这一做法引起很大争议,安徽省委书记万里却说:“如果不关心群众生活,不发扬民主,想要发展快,办不到。”安徽的做法得到邓小平、陈云的肯定。到1983年,中国农村大部分生产队斗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1)、依据材料一 .指出我国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目的.并概括农业合作化经历的主要阶段。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在全国农村推广的原因。
  • 14. 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建国家繁荣富强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已经并将继续为最终解决台湾问题提供重要示范,也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创造了良好范例。

    ——接编自张玉兰《“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实践——记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材料三 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我们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搞“台湾独立”的图谋的。

    —— 江泽民《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哪项基本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基本政治制度实行的意义。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的重大意义。
    (3)、依据材料三.简要归纳现阶段阻碍祖国统一的不利因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党和政府在国家统一问题上的一贯立场。
  • 15. 外交是国家综合国力的外在表现,历史充分证明,弱国无外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结束了近代以来百余年的屈辱外交。亚非会议后,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新的进展。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外交迎来了新局面。改革开放后,中国通过多边舞台,积极参与全球性问题治理,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材料二推进特色大国外交,中国初步形成了“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全方位的外交格局,形成了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对外工作大协同局面,使中国对外交往在不同层次都取得显著成就……在形成立体化外交格局方面也取得历史性突破,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

    ——摘编自《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外交的变革与成就》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中国对稳定世界发展所作的贡献日益显著。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快速增长,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在当前的世界大变局中,中国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编自严文斌《解构百年大变局之“变”与“局”》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为“推进特色大国外交”中国形成的外交布局,并说出这种外交布局的作用。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中国提出的国际关系新理念以及中国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的原因。 

三、探究题(共8分)

  • 16. 民族复兴是中华儿女不懈奋斗的目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结合材料,从下面的史事中任选两例,以“艰辛奋斗•民族复兴”为题,写一篇120字左右的小短文。(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研制“两弹一星”设立经济特区 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