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6月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07-11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 1. 按要求默写古诗文
    (1)、壮志未酬,陈子昂用“”(《登幽州台歌》)两句诗道尽了宇宙邈远、个人渺小的孤寂与惆怅。
    (2)、2025年4月24日长征二号搭载神州二十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到达预定轨道,让全世界再次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雄心和气概。(《望岳》)
    (3)、人们常常喜欢引用陆游《游山西村》中“”两句诗来劝慰那些身陷困境的人不要悲观失望。
    (4)、赵师秀在《约客》一诗中,将自己因为朋友“”时无聊和孤独的心情中透露在“”的细节中。
    (5)、杜牧《泊秦淮》中借商女讽刺那些醉生梦死的官僚的诗句是:“
  •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紫藤萝里装的是什么xiān lù qióng jiāng?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2)、古往今来,五大洲各种肤色的人向往海洋、chōng jǐng海洋,创造了多少神奇而美丽的神话传说啊!
    (3)、这张脸méng mèi阴沉,郁郁寡欢,丑陋可憎。
    (4)、他说,“离敌人越近,越觉着打得guò yǐn , 越觉着打着解恨!”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湾区的四条城际铁路实现贯通运营,让市民忍俊不禁地笑了。 B、看着挂在枝头的累累硕果找不到买主,种植农户心急如焚 C、从懵懂的幼儿到朝气蓬勃的少年,从踌躇满志的青年到成熟的中年,最后步入两鬓斑白的老年:有序变化是生命亘古不变的主题。 D、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各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飘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 4.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电视专题片《领航》述说着新时代十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辉煌成就和感人故事。 B、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 C、通过开展读经典美文活动,让七年级学生从中深切领悟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D、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人“记得住的乡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5. 以“榜样”为镜“礼遇”最好青春,榜样就像一盏明灯,指引青少年前进的方向。校学生会拟围绕本次活动主题举办演讲比赛,请你完成以下活动任务。
    (1)、围绕“青春”写一条宣传活动标语,最好能使用修辞,不超过20字。
    (2)、为营造活动氛围,学校安排学生会宣传部为本次演讲比赛布置宣传栏,作为宣传委员,请按示例句式为宣传栏再补充一则用青春热血为国为民奉献的名人故事。

    例:黄文秀主动请缨,自愿到百色脱贫攻坚,将青春献给大山。

二、阅读(46分)

  • 6. 文言文阅读

    (甲)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苔痕上阶绿 , 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惟吾德
    ②有仙则

    ③苔痕上阶绿
    ④往来无白丁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作者在本文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操? 
  • 7. 文言文阅读

    (乙)桂

    (清)李渔

    秋花之香者,莫能如桂。树乃月中之树,香亦天上之香也。但其缺陷处,则在满树齐开,不留余地。予有《惜桂》诗云:“万斛(hú)黄金碾作灰,西风一阵总吹来。早知三日都狼藉,何不留将次第开?”盛极必衰,乃盈虚一定之理,凡有富贵荣华一蹴而至者,皆玉兰之为春光,丹桂之为秋色。

    【注】①虚:空。②蹴:踩,踏。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月中之树(是) B、亦天上之香也(香气) C、凡有富贵荣华一蹴而者(到,到来) D、有《惜桂》诗云(给予)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秋花之香者,莫能如桂。

    (3)、文中“万斛黄金碾作灰,西风一阵总吹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8. 课内选文阅读

    井冈翠竹(节选)

    ①井冈山五百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

    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

    ③“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井冈山人爱这么自豪地说。

    ④有道是:天下竹子数不清,井冈山竹子头一名。

    ⑤是的,当年用自己的血和汗保卫过第一个红色政权的战士们,谁不记得井冈山上的翠竹呢?用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梭镖,用它当罐盛过水、当碗蒸过饭,用它做过扁担和吹火筒。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二十里竹钉阵,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嚎。如今,早就不再用竹筒当武器了,然而谁又能把它们忘怀呢?

    ⑥你看,那边山路上走来了两位老表,一人提着一只竹筒。这是什么?这不是红军的硝盐罐吗?要不,是给山头的红军送饭来了吧?这两只竹筒,能引起老战士们多少回忆!看见它,就想起了竹简饭的清香,想起了老表们冒着生命危险冲过白匪封锁线送上山来的粮食,想起了山上缺粮的年月。那时,红军每天每顿只能用南瓜充饥,但是同志们仍然意气风发地唱:“天天吃南瓜,革命打天下!”

    ⑦你看那毛竹做的扁担,多么坚韧,多么结实,再重的担子也能挑得起。当年毛委员和朱军长带领队伍下山去挑粮食,不就是用这样的扁担么?他们肩上挑的,哪里只是粮食?挑的是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我们最敬爱的毛主席和其他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正是用井冈山毛竹做的扁担挑着这一副关系着全中国人民命运的重担,从井冈山出发,走过漫漫长途,一直挑到北京。

    (1)、文中第②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毛竹?选一种修辞手法简要分析其作用。
    (2)、为什么说“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 
    (3)、小天觉得第⑥段最后一句话中歌谣的内容删掉也不影响文章内容的表达,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请简述理由。
    (4)、作者通过描写竹子和扁担等事物,传达了怎样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请结合生活实际简要阐述。
  • 9. 课外选文阅读

    温暖的高度

    ①三月过后,父亲就开始搭棚,要搭三个棚。一个是豇豆棚,一个是丝瓜棚,还有一个是扁豆棚。豇豆棚是三角形搭法,高一米六左右,底座宽一尺半,紧凑、小巧;丝瓜棚也是三角形搭法,但底座宽,有两尺,高度在一米八左右,有点高挑,适合丝瓜悬挂的习惯;那个扁豆棚最矮,一米还不到,是四个树桩撑起来的,上面铺着四五根细竹藤条之类的东西,像是铺了一张大眼子的丝网。各种棚架,各种搭法,各尽其妙,在菜园里成为高低不同的自然风景;我估计对蔬菜的生长、发育,以及最后的长大是有很多好处的。

    ②为什么要这样子搭?父亲说,这些瓜天天可以吃,要吃三四个月,对家里贡献大。你母亲天天采摘豇豆,来回跑无数次,手脚要忙乱的,这个高度正适合你母亲伸手、收手的习惯,快捷、便当,也省力。那其他的呢?比如丝瓜。父亲说丝瓜喜欢长在中间藤蔓上,长大后要垂下来,丝瓜又长又大,采摘时要用剪刀剪断藤蔓,高了,你母亲个子够不着;低了,你母亲要蹲身,全是不方便。扁豆花是开到哪儿长到哪儿,棚高棚低,只要通风就可以,而一米不到的距离,你母亲采摘扁豆,就能像摘棉花朵儿一样,眼睛平视,人很轻松。

    ③精细、周到、实在。我心里感动了,父亲搭棚,用心了,心里想到的是母亲。

    ④岂止是搭棚。当年吃饭,每天三顿饭。吃好后,总有剩余的饭盛在饭篮里。盛进饭篮后,要挂起来。饭篮的挂法很有讲究,一是要放在客堂里风吹得到的地方,这样米饭不容易坏掉;二是要考虑饭篮的高度,要让我能拿上拿下,烧饭时才好决定舀多少米,就可以少浪费米粒。我八九岁的时候,父亲将饭篮钩子放到我抬手够得到的高度。几年过去了,饭篮钩子每年在升高,但我没有亲眼看见父亲升高钩子时的样子,我不知道这是什么缘故。

    ⑤客人来到我们家,都说我们家的灶面有点低,有点矮,看上去有点怪。我知道,灶面高低是有定规的,但父亲不管定规,硬是将灶面压低到我们需要的高度。父亲是个泥水匠,砌灶头时,特意将灶面降低了十厘米,这是父亲为我们专门设计的高度。父亲说,儿子还小,另三个孩子都是女儿身,将来也长不到男人的高度,低点,大镬子的底碰得到,汤罐、小镬子的注水不需要垫凳子,镬子底的火头也不浪费。父亲就是不说这样高度的灶面,烧饭烧菜时,他自己要从头至尾弯着腰,这是个只有自己晓得累不累、苦不苦的活儿。

    ⑥父亲最花神思的是水桥头。当年的水桥都是石板做的。我们淘米、洗菜、洗衣,甚至父亲和我劳动后的搓澡洗浴,都在水桥上完成,水桥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村离东海四五里地,河水涨高涨低与潮汛密切相关,一天里水位高低相差几十厘米。父亲就将水桥的石材踏板的高度框定在十厘米左右,每过这个尺寸做一个石阶,一共做了五层,做了几个月。这样做,水高水低,踏板与河面一直是最接近、最亲近的,人到水桥边,人心就永远踏实;父亲有时在水桥旁边抽烟,看我们走来走去,他在想:这水桥的高度还可以改进哇?

    ⑦ 我想可以的,这温暖的高度,正来自父亲对我们的爱。

    (作者:高明昌。有删改)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能体现父亲温暖的事情。
    (2)、赏析下面的语句。

    父亲就是不说这样高度的灶面,烧饭烧菜时,他自己要从头至尾弯着腰,这是个只有自己晓 得累不累、苦不苦的活儿。

    (3)、本文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 10. 班级展开主题“成长还是毁灭”的名著分析会,请完成任务。
    (1)、磨难是磨刀石,也是试金石。祥子和保尔都经历了几次人生中的磨难。请你将祥子的三次“磨难”补充完整。

    《骆驼祥子》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祥子经历的三次磨难:

    ①车被大兵抢走;

     

    保尔经历的五次磨难:

    ①童年的苦难;②战场上的搏杀;③感情上的波折;④工地上的磨难;⑤伤痛的折磨

    (2)、面对磨难,是成长还是毁灭?两部名著中的主人公的结局截然不同,请你结合原著,从人物生格和生存环境两方面简要分析保尔成功的原因。

    例:祥子性格:懦弱胆小、偏执顽固、只是为个人梦想而奋斗。

    生存环境:军阀混战的动荡社会让祥子在接二连三的挫折后绝望,以致自暴自弃。虎妞虽加给他的不幸婚姻和小福子的自杀逐渐腐蚀了他的意志。

三、作文(50分)

  • 11. 如果你得到一个神奇的控制器,可以让时间放缓、快进、后退和暂停,你会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使用后会发生什么事情?请你以“此刻,我按下时间控制器”为开头,发挥想象,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字数不少于500字。

    ③内容积极向上。④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