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测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07-09 类型:期末考试

一、活动一:“经”字溯源

  • 1. 小语整理了“经”字的演变图,请你帮他完成下面任务。

    ◎字形演变

    金文的下部是织布时撑线用的“工”,上方是三条弯曲的折线,就是织布的经线之形。小篆的形体在其左增加了表意部分“系”,表示与丝线有关,字形线条化,且更加修长规整,简化后的楷书写作“经”。

    ◎字义演变

    “经”的本义是织布上的纵线,是与“纬”相对的。后来引申为南北东西之义,南北谓之“经”,东西谓之“纬”。

    人体气血通路的主干也称为“经”,如“经脉”、“经络”等。由此历来被尊奉为典范的著作就称为“经典”。

    “经”用作动词,表示管理、治理,如经营、②____等。 

    (1)、根据字源内容,为缺失处①选择正确的字形(  )
    A、 B、
    (2)、根据“经”的字形演变推断,“经”是一个(  )
    A、象形字 B、指事字 C、会意字 D、形声字
    (3)、根据“经”的字义演变,空缺处②应填:

二、活动二:对话DeepSeek

  • 2. 2025年,人工智能 DeepSeek 的横空出世为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巨大改变。小文同学为了更好地了解经典文学,向 DeepSeek 寻求帮助。

    【小文与 DeepSeek 的三次对话】

    一问:您好,请您介绍一下

    什么是经典文学?

    二问:经典文学有何特点?

    三问:____?

    已深度思考(用时13秒)^

    经典文学是文学领域中那些经过时间检验、具有持久艺术价值、思想深度和文化影响力的作品。它们不仅在创作时代引发广泛共鸣,还能跨越时空限制,持续为不同时代的读者提供审美享受、精神启迪和对社会、人性的深刻洞查(察)。

    经典文学蕴涵(含)深刻的人生哲理、社会现实,能引发读者或观众对生命、社会、道德等问题的深入思考。它反映特定时代的社会风貌、文化特征和人们的精神状态。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具有普遍性,能跨越时空,引起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共鸣。经典文学如同文明的多棱镜,既照出人类精神的共性,又折射出特定文化的独特光芒。其生命力正在于不断被重新解读,在与每一代的对话中生成新的意义。

    青少年阅读经典名著,既是与人类最璀灿(璨)的思想对话,也是在精神土壤中播种未来的种子。经典之于青少年,不是博物馆的青铜器,而是随身携带的“文明瑞士军刀”——《论语》可作社交指南,《海底两万里》能当科幻创作引擎,《钢铁是怎炼成的》则是永不过时的探讨生命价值的宝典。当他们带着这些武器穿越信息丛林,终将在他人书写的故事里,谱写出属于自己的英雄之歌。

    阅读上面三次对话,完成以下任务。

    (1)、请给对话中的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A. líng     B.léng)镜   引 (A. qíng     B. jǐng)

    (2)、上面对话框中画横线的三组词,括号前是写错的汉字,括号内是正确的汉字。你的学弟学妹希望你讲讲如何防止写错别字,请你结合以上易错字,提出一条具体可行的建议。
    (3)、请根据第三问的回复内容,推测“三问”的问题是(  )
    A、如何更好地阅读经典文学作品 B、阅读经典文学有何意义 C、如何从经典文学中学习写作技巧

三、活动三:阅读经典名著

  • 3. 活动二中 DeepSeek 认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永不过时的探讨生命价值的宝典”,请你结合名著内容,写出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活动四:探讨经典形象

  • 4. 2025年《哪吒2魔童闹海》热映,国内票房突破150亿,针对哪吒这一传统经典形象,大家议论纷纷。请你结合下面三位观影者的评论及活动二相关内容,谈谈你对经典形象的看法。(120字左右)

    ◎80后李叔叔:哪吒长得太不“经典”了!小时候看《哪吒闹海》,哪吒浓眉大眼,善良可爱,一股正气。

    ◎八年级学生小语:哪吒“萌丑萌丑”的!黑眼圈、锯齿牙,脾气很臭,他那句“若命运不公,就和它斗到底”太有个性了,我很喜欢这样的哪吒。

    ◎某影评人:《哪吒2》中的哪吒不仅是一个英勇无畏的英雄形象,更是一个充满情感共呜和文化价值的文化符号。他的故事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观众勇往直前、不畏艰难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五、活动五:探究经典意象

  • 5. 补全下表,探究古代经典诗文中的“动物”意象内涵。

    意象

    诗句

    解读

    关关雎鸠, 。(《诗经·关雎》)

    以“雎鸠”在河边“关关”鸣叫起兴,表达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 缥缈孤鸿影。(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孤鸿”象征诗人孤高自许、孤独漂泊的清高形象。

     。(李白《送友人》)

    “班马”指离群的马,喻指不忍离别的诗人。

    故虽有名马, , 不以千里称也。(韩愈《马说》)

    “千里马”象征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鱼”隐喻官职、机遇、功名或实现政治抱负的机会。

    请结合以上内容,探究古诗文中“动物”意象的内涵。 

六、活动六:阅读经典诗文

  • 6.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任务。

    【甲】桃花源记

    【晋】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一)

    【晋】陶渊明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丙】《陶渊明集》序

    【南朝梁】萧统

        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 , 孰能如此乎!

    【注】①陶渊明逝世百年后,萧统收录陶渊明诗文并编纂成《陶渊明集》。②迹:心迹,内心的真实情况。③京:大气,盛。④笃:坚定。⑤污隆:沉浮。污,下降。隆,上升。

    (1)、根据表格中的方法提示释义。

    文言字词

    方法提示

    释义

    处处

    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

    耕亦已种

    查阅字典:①尽,完了,终了②副词,已经③副词。既然④副词。不久

    不以耕为耻

    成语联想:事必躬亲

    自非大贤笃志

    课内迁移:自非亭午夜分

    (2)、作为千古“隐逸诗人之宗”,【乙】诗是否能体现《经典常谈》中对陶渊明“诗风”的评价?请结合【乙】诗和下面的链接材料,简述理由。

        链接材料:他是第一个人将田园生活描写在诗里。他的躬耕免祸的哲学也许不是新的,可都是他从真实生活里体验得来的,与口头的玄理不同,所以亲切有味。诗也不妨说理,但须有理趣。他的诗能够做到这一步。他作诗也只求明白诚恳,不排不典;他的诗是散文化的。

    ——选自《经典常谈》

    (3)、小组在阅读完以上材料之后展开了初步讨论,请你补全对话。

    小语:萧统在【丙】文中高度赞扬了陶渊明的文采。
    小文:是啊。他是这样赞扬的:。(用自己的话表述)
    小语:【丙】文称陶渊明“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这在【乙】诗中是如何体现的呢?
    小文:

    (4)、陶渊明在【甲】文中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而在【乙】诗中描写的是现实中的隐居生活。你认为哪一种生活方式更能代表陶渊明的精神世界?请结合以上诗文说明理由。

七、活动七:阅读经典游记

  • 7.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任务。

    松堂游记

    朱自清

        去年夏天,我们和S君夫妇在松堂住了三日。难得这三日的闲,我们约好了什么事不管,只玩儿,也带了两本书,却只是预备闲得真没办法时消消遣的。

        出发的前夜,忽然雷雨大作。枕上颇有怅怅,难道天公这么不做美吗!第二天清早,一看却是个大晴天。上了车,一路树木带着宿雨,绿得发亮,地下只有一些水塘,没有一点尘土,行人也不多。又静,又干净。

        想着到还早呢,过了红山头不远,车却停下了。两扇大红门紧闭着,门额是国立清华大学西山牧场,拍了一会门,没人出来,我们正在没奈何,一个过路的孩子说这门上了锁,得走旁门。旁门上挂着牌子,“内有恶犬”。小时候最怕狗,有点趑趄,门里有人出来,保护着进去,一面吆喝着汪汪的群犬,一面只是说,“不碍不碍”。

        过了两道小门,真是豁然开朗,别有天地。一眼先是亭亭直上,又刚健又婀娜的白皮松。白皮松不算奇,多得好,你挤着我我挤着你也不算奇,疏得好,要像住宅的院子里,四角上各来上一棵,疏不是?谁爱看?这儿就是院子大得好,就是四方八面都来得好。中间便是松堂,原是一座石亭子改造的,这座亭子高大轩敞,对得起那四围的松树。大理石柱,大理石栏杆,都还好好的,白,滑,冷。白皮松没有多少影子,堂中明窗净几,坐下来清清楚楚觉得自己真太小,在这样高的屋顶下。树影子少,可不热,廊下端详那些松树灵秀的姿态,洁白的皮肤,隐隐的一丝儿凉意便袭上心头。

        堂后一座假山,石头并不好,堆叠得还不算傻瓜 , 里头藏着个小洞,有神龛,石桌,石凳之类。可是外边看,不仔细看不出,得费点心去发现。假山上满可以爬过去,不顶容易,也不顶难。后山有座无梁殿,红墙,各色琉璃砖瓦,屋脊上三个瓶子,太阳里古艳照人,殿在半山,必然独立,有俯视八极气象,天坛的无梁殿太小,南京灵谷寺的太黯淡,又都在平地上。山上还残留着些旧碉堡,是乾隆打金川时在西山练健锐云梯营用的,在阴雨天或斜阳中看最有味。又有座白玉石牌坊,和碧云寺塔院前那一座一般,不知怎样,前年春天倒下了,看着怪不好过的。

        可惜我们来的还不是时候,晚饭后在廊下黑暗里等月亮,月亮老不上,我们什么都谈,又赌背诗词,有时也沉默一会儿,黑暗也有黑暗的好处,松树的长影子阴森森的有点像鬼物拿土,但是这么看的话,松堂的院子还差得远,白皮松也太秀气,我想起郭沫若君《夜步十里松原》那首诗,那才够阴森森的味儿——而且得独自一个人。好了,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的躲在树缝里,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从前人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真有点儿!云越来越厚,由他罢,懒得去管了。可是想,若是一个秋夜,刮点西风也好。虽不是真松树,但那奔腾澎湃的“涛”声也该得听吧。

        西风自然是不会来的。临睡时,我们在堂中点上了两三枝洋蜡。怯怯的焰子让大屋顶压着,喘不出气来。我们隔着烛光彼此相看,也像蒙着一层烟雾。外面是连天漫地一片黑,海似的。只有远近几声犬吠,教我们知道还在人间世里。

    (原载1935年5月15日《清华月刊》第四卷第1期)

    (1)、这篇游记采用了时空交错的构思技巧,请你梳理本文,完成下列游踪图的填空。

    (2)、本篇记游没有平铺直叙,读后有一波三折之感,颇有情趣,请结合内容分析。
    (3)、朱自清主张语言“新而不失自然”,孜孜以求“谈话风”。请任选一句赏析。

    ①大理石柱,大理石栏杆,都还好好的,白,滑,冷。

    ②堂后一座假山,石头并不好,堆叠得还不算傻瓜。

    (4)、大文豪海明威说:“好的散文结尾应当像暮色中的钟声,余音未了却已暗藏答案。它不必言明真相,却要让读者在寂静中听见自己的心跳”。本文和《安塞腰鼓》《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的结尾都体现了这一效果,请结合三篇文章内容分析。

    朱自清《松堂游记》结尾句:只有远近几声犬吠,教我们知道还在人间世里。

    刘成章《安塞腰鼓》结尾句: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马丽华《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结尾句:不见自然生物痕迹,但今天的确有人活在各拉丹冬的近旁。

八、活动八:阅读演讲材料

  • 8.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

    演讲——想说爱你不容易

        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这种情形:在熟悉的场合或熟悉的人面前讲话,有人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但在正式的场合演讲,往往面红耳赤,语无伦次。归其原因,主要是演讲者的心理作怪,因害怕“出丑”而唯唯诺诺。其实,公开发言的紧张感,是极其普遍的,包括世界上最著名的表演者、歌唱家、球员等,都有这种“怯场”的压力。因为你一旦成为众人注目的焦点,就会引发紧张反应。我们应在心理上把自己视作一个普通人,能有机会公开发言、演讲,那是对自己的锻炼,讲得好或差,都能获得很多经验,以此减轻心理负担,这样就会充满意愿去挑战自己,多锻炼几次就好了。

    材料二

    演讲——是技术也是艺术

    演讲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演讲能力是一个人所需要具备的一项很重要的技能。演讲是口才中的口才。成功的演讲,以机智的语言、诚恳的态度、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自信的气势,让思想的清泉流进每一个听众的心田。

        在这个开口表达就可以创造价值的时代,演讲是每个人必须掌握的一项加分技能。演讲是口才和思维的体现,是一种有效地和他人沟通的方式,与我们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如果你学会演讲,将大大增强你的沟通能力.美国的大学,不管是理工类还是文史类,都把演讲学规定为必修课。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则规定:政府工作人员要进行为期三个月到半年的演讲训练才能上岗工作。可见演讲之重要!

    材料三

    演讲——其实有法可循

        做一场好的演讲,是需要技巧和办法的。

        言之有声――语气、语调、节奏、停顿、快慢、连接训练。演讲不同于一般说话,要求演讲者能根据演讲的主题及场合,确定演讲的感情基调,选择合适的语气、语调、语速,进行表达,注意演讲时的起承转合、轻重缓急。

        言之有物一一讲好故事,重点突出,吸引听众。演讲要吸引听众,内容和形式都很重要,好的演讲不但重点突出,而且形式丰富有趣。在表达方面,切忌空泛单调、平平乏味,言语要有波动才好听,所以需要学会一波三折地讲,生动有趣地讲。

        言之有情一一真情实感、以情动人,引起共鸣用情,是演讲最简单也是最具挑战性的地方。演讲并无固定模式,一百个人就有一百种讲法,只要契合本身的身份、性格和年纪特色,用真情实感去讲就行了。

    班级召开“认识演讲·让演讲更精彩”主题班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为使本次班会开得更有效,班级组织了一次关于“不喜欢演讲的原因”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请你根据图表简要概括结论。

       

        中学生不喜欢演讲的原因调查统计图

    (2)、班会上, 有同学表示自己一想到演讲就紧张,感觉会在演讲中“出丑”,请你阅读材料一,给他提出两条缓解紧张心理的具体建议。
    (3)、班会主持人希望曾在演讲比赛中获得冠军的你,为大家说说演讲的重要性及技法。请结合材料,写一篇不少于150字的发言稿。

九、活动九:创意写作(50分)

  • 9.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哔哩哔哩网站在五四青年节,曾发布一段名为《后浪》的演讲视频,寄语年青一代:“青春是善良、勇敢、无私和无所畏惧,是心里有火,眼里有光。”

        你对“青春”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请以“青春”为话题,可以写故事,也可以写一篇演讲稿、读后感……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600字左右;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