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07-07 类型:期末考试
一、墨香启智·家国咏怀
-
1. 国家形象,补全解说词
这是我,古老,深邃。这也是我,年轻,开放。
这是我,富ráo(A ),进取。这也是我,友善,和平。
这是我,曾经____,筚路蓝缕。这也是我,心怀梦想,从没停止过努力。
我的疆域广阔,但一点都不能少。
我有14亿多的人民,每个人的生活我都在意。
我坚信,奋斗创造奇迹,力量源于团结。我深知,人民永远是我最jiān(B )实的依托,最强大的底气。我懂得,人类是一个整体,地球是一个家园。我期待同世界各国携手,应对挑战,共享机遇。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创造了今天的中国。我们要一往无前,顽强拼搏,让明天的中国更美好。
——国家形象宣传片《这就是我,中华人民共和国》解说词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A. 富ráo B. jiān实
(2)、根据语境,选词填空。这是我,曾经____,筚路蓝缕。( )A、一事无成 B、一穷二白 C、一飞冲天2. 自我画像,串写解说词。这是我,“万里赴戎机,____”(《木兰诗》),金戈铁马赴战场;这也是我,“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无惧浮云遮双眼;这是我,“____,____”(《游山西村》),绝境逢生见希望;这也是我,“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甘为春泥育新苗;这是我,“会当凌绝顶, ____”(《望岳》),俯瞰山河志凌云;这也是我,____,____ ”(《爱莲说》),洁身自好守本心。
我是14亿分之一,每一种身份我都在意。____。
(1)、引用要准确,请完成诗句填空。(2)、请将句子补充完整,结合自己的身份抒情。我 (选一个词:坚信/深知/懂得/期待) , 我要。(不要抄原句)3. 东阳木雕被誉为“国之瑰宝”,其展览大厅镌刻一副对联,生动诠释了东阳的千年匠心。请你选择最合适的字填入口,将对联补充完整,并说明理由。上联:口底乾坤雕镂万般皆化境
下联:口中岁月传承千载有奇工A.木刀 B.刀木 C. 笔画 D.面笔
二、青筒凝思·万象在卷
-
4. 雅言寻章·古韵新声
读《山海经》其一(节选)
晋·陶渊明
盂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诵判①
沈子荣②诵判二百道,试日不下笔。人问之,荣曰:“无非命也。今日话判,无一相当有一道颇同人名又别。”至来年选、判水硙③ , 又不下笔。人问之,曰:“我水、乃处蓝田④ , 今问窗平,如何下笔。”闻者莫不抚掌焉。
《朝野全载》卷四
【注释】①判:唐代科举考试中“书判拔萃科”的司法判决范文、②沈子荣:人名。唐朝时,步加吏科考试的考生。③水硙(wèi):水磨坊。④蓝田、富平:唐代地名。
(1)、解释加点字孟夏草木长
闻者莫不抚掌焉
(2)、推断词意思,理解句子。你觉得“诵”是什么意思?请写出你的理解过程。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2处)。无一相当有一道颇同人名又别。
(4)、陶渊明诗歌中说“不乐复何如”,请你结合诗歌内容,说说乐在何处?(5)、沈子荣的故事像一面哈哈镜,照出了读书人的千姿百态。如果把它变成“醒脑警示贴”,你会贴在谁的课桌/手机/朋友圈?请说明理由。A.“卷王”同桌(症状:笔记抄满三大本,考试依然懵圈)
B.“emo”老弟(症状:狂刷题海到秃头,分数纹丝不动)
C.“躺平”表哥(症状:嚷嚷“读书不如玩游戏”,游戏段位王者,成绩段位青铜)
5. 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阅读过《朱泽培·加里波第》《牛虻》《资本论》《铁蹄》等书籍。请结合《钢铁》一书中的具体内容,说说读书对他的影响。6. 如果给深陷绝望的祥子(《骆驼祥子》)递上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你认为祥子的命运能否改变?可从社会背景、人物信仰、人生际遇等入手,给出判断与理由。7. 至味清欢·人间温润难忘的一杯酒
刘心武
①我写过几篇怀念叶圣陶先生的文章。叶先生字圣陶,因为尊重,大家都称他圣陶先生。又因他原名叶绍钧,笔名“圣陶”,于是从30年代起,文化界的晚辈,就都尊称他为“圣老”,我也随众这么称呼他。
②我最早见到圣老,是1979年,在一次《儿童文学》杂志编委会的会议上。当时,我在一所中学任教,业余创作儿童文学作品,有了点小成绩,便被吸收为《儿童文学》编委会的成员。圣陶先生那时是编委会的顾问。
③在那次会上,圣陶先生坐在长会议桌的一端,我坐在另一端。记得那天是由我汇报对某一期《儿童文学》稿件的审读意见,我发言时,圣陶先生听得非常专注,他显然已读过那些稿子,所以在我发言过程中,他几次以简洁的插话,表明他的意见,那插话使我觉得他对那些稿件的了解,比我还要细致,还要深刻,而且,他非常注意保护创作新手的积极性,对一篇质量不高的稿件,他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那意见绝不是空泛的“要深入生活”、“要提高技巧”一类,而是落实到某一处细节,建议怎样写更好。
④我汇报完后,主持会议的严文井同志请圣陶先生做总结发言,圣陶先生以他那一贯清晰、和缓的语调,阐述了他对办好《儿童文学》杂志的期望,他的发言不长,没有一句套话、空话,更没有当时仍不时出现的“官话”,他所强调的,一是《儿童文学》要给孩子们提供真正美好的精神食粮,使他们读了能从中汲取到爱人类、爱生活、爱大自然的情操,培养起高尚的趣味,而绝不能让孩子们在趣味上受到污染;二是要大力发现、扶持儿童文学创作的新苗,他希望编委们,以及编辑部的同志们,“俯下身子”去发掘孩子中的文学苗子,因为《儿童文学》不仅是要给孩子们看,也要为孩子们中出现的文学苗子提供发表作品的园地。
⑤会后有一顿便宴。那还是一个温饱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的年头,所以,人们还很看重这样的聚餐。我当时不过是个三十多岁的青年,在那次聚餐时,自然不敢冒昧地坐到圣老身边去。但在聚餐过程中,我心中忽然涌动起一个强烈的愿望,就是要过去向圣老敬一杯酒。我并不善饮,不过是能喝点啤酒罢了。
⑥我站起来,端着一杯啤酒,往圣老那边走去。圣老那时已八十多岁,他的几个儿子轮流陪他采开会,那次是叶至善先生在他身旁。我走到圣老面前,说明了来意,圣老立刻在叶至善先生的搀扶下,站了起来。他那时身体已经很衰弱,行动很不方便了。我端着酒杯,仰望着圣老,一时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圣老却微笑肴,用他那带有苏州口音的普通话,清晰地说:“谢谢你!”然后,他端起了自己面前的酒杯,那是一杯葡萄酒,他把酒杯举到与我手中的酒杯相齐的高度,轻轻碰了一下,然后,他仰起脖子,把杯中的葡萄酒一饮而尽,并且把喝干了的酒杯亮给我看。我也赶紧把杯中的啤酒喝尽,圣老这才在叶至爸先生的搀扶下,慢慢地坐下。叶至善先生自始至终站在圣老身旁,他没有举杯,只是真诚地对着我微笑。
⑦这真是永难忘怀的一杯酒。刻在我记忆中的,是一个终身认认真真谦恭待人的伟大人格。圣陶先生的作品,以及他在文化工作中的种种建树,人们自会不断地去研究、去总结:而他那高尚的人格,我以为,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去传扬的。
⑧后来林斤澜同志告诉我,叶家的老规矩就是那样,只要是圣老的客人,无论多么年轻,都可同圣老平起平坐,但叶至善他们子女,往往是侍立在圣老旁边,并不一定随之落座。我从这一杯酒见识了叶家的家风,凝聚着许多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德,又融入了许多从西方文明中汲取来的养分,这实在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1)、阅读全文,完成下面表格,结合圣陶先生的反应分析其形象特点。事件阶段
“我”的行为
圣陶先生的反应
体现的人物形象特点(用关键词概括)
会议汇报时
汇报对稿件的审读意见
① (用原文回答)
②
会后敬酒时
③
站立碰杯,一饮而尽并亮杯
④
(2)、阅读文中关于圣陶先生的描写,完成以下题目。①圣陶先生认为要“‘俯下身子’去发掘孩子中的文学苗子”,请解释“俯下身子”在文中的含义。
②圣陶先生强调“俯下身子”扶持新苗,又在敬酒时坚持“平起平坐”。这两种态度是否矛盾?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3)、作者为什么说“这真是永难忘怀的一杯酒”?结合文章内容和你的理解,谈谈这杯酒“难忘”的原因。(4)、班级讨论“向叶家学习如何尽孝”时,有同学说:“不是我不孝顺,实在是我爸妈工作忙,爷爷奶奶住在老家,我忙于学业,根本没机会向他们尽孝。”请结合生活经验,你写一段100字左右的劝说词。提示:好的劝说语有观点和事例,语言亲切有说服力。可以抓住“尽孝”的内涵,反驳“没机会”的观点:至少给出2种适合学生的具体尽孝做法,增强说服力。
8. 绿锁黄龙·天地新章最强封印术,把中国最大的沙锁起来
站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你会看到连绵的沙丘如同圆的巨浪,最高的沙丘甚至超过百米。每年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狂风卷起遮天蔽日的沙尘暴,这里的沙子能随风飘到几千千米外的华北平原。
更可怕的是,这片“死亡之海”还在不断扩张、移动。作为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逐步南移,一千多年间,它推移了100多千米。流动沙丘吞噬了城镇,古丝绸之路的历史遗迹也这样一点点被风沙抹去,只留下了尼雅、丹丹乌里克、阿克斯皮力等古城遗址。
但这片面积相当于江苏、浙江、福建三省总和的流动沙漠,正被中国科学家和治沙人用智慧和般力一点点“服”。2024年11月28日上午,一条全长3046千米的绿色屏障被填补了最后缺口,沿着沙漠边缘蜿蜒成链,塔克拉玛干绿色阻沙防护带工程实现全面锁边“合龙”。这条世界上最长的环沙漠绿色生态屏障,将绿洲与黄沙、生命与死亡分隔开来。
最强“封印术”
春天,一群治沙人带着成捆的芦苇走进沙漠。他们要做一件看似不可思议的事——用草编织的网格困住流动的沙丘。这种被称为“草方格”的技术,原理简单却充满智慧:将芦苇或麦草扎成1米见方的格子,像棋盘般铺满沙丘表面。风沙袭来时,网格能降低风速,让沙子沉积在格子内。不到3年,原本光秃的沙丘上竞冒出了零星的绿芽。
治沙人的工具箱里,还有一件“黑科技”——光伏电站。在极度缺水的沙漠腹地,人们先用若干个带环和扣的草方格缠住黄沙,再将2米多高的光伏板以特定角度依次排开。成片的光伏板既能发电,又能为下方植被遮阳,减少地表水分蒸发。更妙的是,安装光伏板时打入地下的基桩,无意间成了固定沙丘的“钉子”。
阿克苏地区的光伏治沙示范区,电站每年发电量足以供43万人使用一年,而板下逐渐成形的草地,正吸引着野兔、沙鼠等小动物回归。这种“板上发电、板下固沙”的模式,让治沙成本大大降低,被联合国环境署誉为“一种创新的解决方案”。
向沙漠植物学习生存智慧
在塔克拉玛干,每一种活下来的植物都是生存大师。胡杨树被称为“沙漠英雄”,它的根系能深入地下10米寻找水源,树干即便枯死百年仍屹立不倒;骆驼刺的根长达20米,相当于6层楼的高度:而“沙漠人参”肉苁蓉更是狡猾——它把自己变成寄生植物,靠梭梭树的根系偷水偷营养,却在成熟后成为名贵药材。
治沙人从这些植物身上学到了关键一课:与其对抗沙漠,不如学会与之共存。“锁边”工程充分利用了核桃、怪柳、酸枣、沙枣这些沙漠植物的特性,用它们发达的根系固定土壤,在核桃和怪柳的根部接枝处嫁接肉苁蓉。通过有规则地裁种和采摘,将这些具有经济价值的作物变现,获得多重收益。
不过,塔克拉玛干沙漠毕竟已经存在至少上百万年,大自然是它的“朋友”,干旱的气候是它最大的助力。“锁边”是一个巨大的阶段性成功,却并不能永久地将其封印。2021年,新疆出台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管理政策:地下水位低于阈值立即限采,农业用水实行智能监测。因为即便已建立起“绿色长城”,只要出现500米的缺口,沙丘就可能如决堤般反扑。
在塔克拉玛干南缘的于田县,新栽的玫瑰依然矗立着巨大的沙丘,两者沉默对峙,仿佛在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这场“锁边”治沙的故事,没有英雄史诗般的悲壮,却充满中国式的智慧。
(来源:共青团中央公众号2025年5月28日)
(1)、市图书馆举办“绿动沙——中国治沙成果展”,设置以下两个特色展区。请根据展区定位,从A、B两标题中选择更合适的一项,并结合语言风格、受众特点说明理由。
标题A 最强封印术,把中国最大的沙漠锁起来
标题B 我国最大沙漠实现3046公里生态屏障全区类型
科普体验区
学术成果区
展区定位
面向初中生,用趣味形式解读治沙原理
面向专家学者,展示工程技术细节
你的选择与理由
选择:理由:
选择:理由:
(2)、科普体验区设有“真假我来辨”互动游戏。结合材料,从四条信息中选择正确的一项( )A、塔克拉玛干沙漠逐步南移,一千多年间,它推移了100千米左右。 B、肉苁蓉依靠梭梭树的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成熟后具有经济价值。 C、充满中国智慧的最强封印术已经把中国最大的沙漠永久锁起来了。 D、“草方格”技术是将芦苇扎成1米见方的格子,成串的铺在沙丘上。(3)、在“中国治沙成果展”互动区,游客们正围着展柜争论:谁才是真正的“沙漠封印王”?请你以金牌讲解员的身份,从A、BiC任选一项,向游客介绍它的“封印绝技”。A. 草方格
B.光伏板
C. 梭梭树三、文心织梦·笔底生华
-
9. “侍立平坐”是待人的处世智慧,“草方格固沙”是治沙的自然智慧。其实智慧遍布生活各处:家庭中藏着持家的智慧,学习中有思辨的智慧。那些藏在细节里的通达、融于日常的哲思,都是生活馈赠的智慧之光。请你以《 ▲ 里的智慧》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补全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