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地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模拟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5-06-30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各题

    【前言】

    如果你时常对生活感到无力,那就去山水间,寻找治愈的力量吧。携一二zhì① ____友,瞭望群山的连绵不绝,抚摸峰峦的坚硬如铁,倾听涛声的zhèn②____耳欲聋,感受溪泉的水软波柔,汲取无尽的能量。山水,对中国人而言,已远超自然景观的范畴,它蕴含了生生不息的力量,能够承载(A.zǎi   B.zài)超越日常世界的精神追求。江山多娇,我们要用心体味,方能游得深广、见得guī③____奇。

    (1)、根据拼音写汉字。
    (2)、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 2.  请将诗句补充完整。

    【诗歌风光】

    困于悲观时,读一读诗中的山水吧。

    跟随杜牧,夜泊秦淮,触景感怀,欣赏“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的朦胧夜景;跟随李白,闻笛洛城,倾听“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思乡心曲;跟随木兰,替父从军,翻山越岭,体会“ , 关山度若飞”的报国决心;跟随陆游,做客农家,跋山涉水,领悟“”的人生哲理;跟随杜甫,遥望泰山,畅想登顶,高歌“ , 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壮志;跟随王安石,登宝林山,朝气蓬勃,抒发“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豪迈气概。

  • 3. 阅读

    【 诗歌源流】

    同学们,如果说中国诗歌是一条河,那么河南就于这条河的源头,这股来源于《诗经》的活水“不舍昼夜”地汇聚、流淌。中原力量持续上千年拓展着主河道,在楚 ① (词  辞)波光闪闪中流,在汉赋浪花朵朵中激荡,最终在唐诗群山耸峙中掀起排空巨浪,在宋词大河奔流中走向阵阵高潮。“潮平两岸阔”,最终汇聚成汪洋澎的文化大河。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诗歌长河,一起奔赴诗和远方。

     “最终在唐诗群山耸峙中掀起排空巨浪”中的“排空巨浪”属于____短语。

    A、并列短语 B、偏正短语 C、主谓短语 D、动宾短语
  • 4. 【传承美德】“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文化体系,是一个传播传统文化的载体,是一座构建家庭温暖的桥梁。语文兴趣小组组织开展以“孝亲敬老”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请你仿照示例,为本次活动再设计两个活动形式。

    活动形式一:开展“孝亲敬老”演讲比赛

    ①活动形式二:

    ②活动形式三:

    (2)、本次活动评选出了一位“孝亲敬老之星”,兴趣小组想对他进行采访。下面是采访活动的流程方案,请你把它转换成一段文字。要求:语言简洁流畅,条理清晰。

    (3)、活动中,小文向你抱怨他的奶奶管他太多,早上出门时还因此和奶奶吵了一架。请你运用以下名言中的一句来劝说他。

    ①长幼有序。     ②百善孝为先。

二、阅读(50分)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 万里黄河绕黑山

    【注释】①金河:即大黑河,在今内蒙境内。②青冢:王昭君墓,当时被认为远离中原极偏僻荒凉的地方,传说塞外秋草白,而昭君墓草长青,故称“青冢”。③黑山:杀虎山,与昭君墓同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南。

    (1)、下列选项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题材来看,本诗属于唐中期的边塞诗;从体裁而言,本诗则属于七言绝句。 B、诗歌前两句中的“岁岁”“朝朝”运用叠词朗朗上口,与“复”“与”等词含有往复之意。 C、第二句中的“刀环”中的“环”谐音“还”,暗指将士们有还乡之渴望情感。 D、后两句诗歌中出现了四种暖色调的颜色,以乐景衬哀情,呼应诗歌题目“征人怨”。
    (2)、本诗题为“征人怨”,然而诗中无一字言怨,却字字皆怨,请你对这首诗进行梳理和赏析,完成下列表格。

    诗句

    意象(最物)

    意境(描绘画面)

    情感效果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金河,玉关,马策,刀环

    三容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暮春三月,大漠上白雪皑皑,一直延伸到荒冰的昭君荊,黄河涛涛,万里曲折,缠绕黑山而行,渲染了一种③的氛围。

  •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宗承,字世林,南阳安众人。承少而修德雅正,确然不群,征聘不就。闻德而至者如林。魏武弱冠,屡造其门。值宾客盈门不能得言乃伺承起往要之捉手请交。承拒而不纳。后为司空辅汉朝,乃谓承曰:“卿昔不顾吾,今可为交未?”承曰:“松柏之志犹存。”魏武不说,以其名贤,犹敬礼之。命其子修子弟礼,就家拜汉中太守。魏武犹以旧情介意,薄其位而优其礼,就家访以朝政,居宾客之右。

    (《楚国先贤传》)

    【注】①确然:刚强的样子。②魏武:曹操。③司空:官名,分掌宰相职能。④其子:指曹丕。

    (1)、下面是阅读本文时对文言字词的推断,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
    A、甲骨文中“顾”的本义为“回头看”,后引申为“探望、拜访、顾念、照顾”等意,由此可推断“卿昔不顾吾”中的“顾”为“顾念”之意。 B、“薄其位而优其礼”和“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中的“而”的用法一样。 C、“魏武犹以旧情介意”中的“以”是表原因的介词,“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活板》)中的“以”是表目的的连词。 D、成语“一蹴而就”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其中“就”是“完成”的意思,由此可类推“就家访以朝政”中的“就”也是此意。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值宾客盈/门不能得/言乃伺承起往/要之捉手/请交 B、值宾客盈门/不能得言/乃伺承起/往要之/捉手请交 C、值宾客盈门/不能得言乃伺/承起往/要之/捉手请交 D、值宾客/盈门不能得言/乃伺承起/往要之/捉手请交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魏武不说,以其名贤,犹敬礼之。

    (4)、文中的宗承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 7. 非文学作品阅读 

    【材料一】

    关于打喷嚏的几个有趣事实

    ①打喷嚏是由于鼻黏膜上的敏感神经细胞受到外来物的刺激,在大脑的指令下,呼吸肌猛烈收缩,压缩空气,然后将其用力从鼻孔和嘴向外喷出的一种行为。你无法知道它何时而来,来了就无法憋住。关于打喷嚏,你还知道多少呢?

    ②关于人为什么会打喷嚏,研究人员提出一种观点,即如同电脑重启一样,打喷嚏是人体自然重启的一种方式。鼻子阻塞了,吸进有害颗粒了,人体就会利用打喷嚏时猛烈的冲击力,“重置”鼻腔通道环境。一个喷嚏不够,就连续打两三个喷嚏,直至“重启”成功。而鼻窦炎患者自身清除鼻涕的能力不足,鼻子进行“重启”的难度加大,所以会比其他人更频繁地打喷嚏。

    ③科学研究发现,打喷嚏时喷出的气体时速达到48~56千米。伴随气体而出的还有液滴(气溶胶)。较大的液滴在重力作用下,很快落在1.5米的区域内;小液滴就会飞得比较远,能够落在9.1米远的地方,而且会随着气流扩散开来(具体取决于湿度、室温和室内通风变化)。

    ④无论你怎样压抑,打喷嚏时总归会发出声音来的。考虑到空气以几十千米的时速穿过复杂的鼻腔结构,就会理解打喷嚏时为何不能“静音”,正如你不能让狂风停止呼啸。不过,由于每个人的鼻腔大小和结构有差异,喷气的速度也不同,所以人们打喷嚏时发出的声音大小和音调各不相同。有趣的是,还有人调查发现,不同母语的人打喷嚏的声音是不同的。这可能是因为,人们会下意识地把打喷嚏发出的声音调整成接近母语的腔调,比如,中国人发“阿嚏”英国人发“阿丘”,日本人发接近“哈库森”的音。

    (摘自《百科知识》2020年10月下,有改动)

    【材料二】

    喷嚏礼仪“三部曲”

    ①第一,当打喷嚏时,尽量避开人群,用纸巾、手绢捂住口鼻,防止唾液飞溅。避免用双手遮盖口鼻,让手部沾染上病菌。如果临时找不到纸巾,情急之下,可以用手肘遮掩口鼻。

    ②第二,打喷嚏后,使用过的纸巾不要随便乱扔,要丢到垃圾桶里。戴着口罩咳嗽或打喷嚏之后需更换口罩。咳嗽或打喷嚏后要及时清洗双手或使用免洗消毒液进行手消毒。

    ③第三,如果患有感冒等呼吸疾病,外出时要佩戴口罩,自觉遵守“咳嗽礼仪”,同时与他人保持至少1米距离。说话时音量不要过大,避免“唾沫横飞”。

    节选自2024年11月27日《贤医健康说》

    【材料三】

    小张同学是长沙市的一名中学生,为了推广“打喷嚏”礼仪,在自家小区开展了关于“打喷嚏的处理方法”的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打喷嚏时

    打喷嚏后

    感冒时

    没采取任何措施

    将头偏向人少的一方

    用手帕、纸巾或胳膊肘弯处捂住口鼻

    没有洗手

    外出佩戴口罩

    37.8%

    41.3%

    20.9%

    80.3%

    37.6%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打喷嚏是人体自然重启的一种方式,一个喷嚏不够,就连续打两三个喷嚏,直至“重启”成功。所以,每个人都能通过打喷嚏的方式“重置”鼻腔通道环境。 B、科学研究发现,打喷嚏时喷出的气体时速为48千米,小液滴飞得比较远,能够落在9.1米远的地方。 C、由于每个人的鼻腔大小和结构有差异,喷气的速度也不同,所以人们打喷嚏时发出的声音大小和音调各不相同。比如,中国人发“阿丘”,英国人发“阿嚏”,日本人发接近“哈库森”的音。 D、如果患有感冒等呼吸疾病,外出时要佩戴口罩,自觉遵守“咳嗽礼仪”,说话时音量不要过大,避免“唾沫横飞”。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是一篇事理性说明文,为我们详细地介绍了打喷嚏这一常见的生活现象。 B、材料一中画线句子“正如你不能让狂风停止呼啸”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有趣。 C、材料二具体写了喷嚏礼仪“三部曲”,其目的是让人们少打喷嚏,减少传染。 D、从材料三可看出,该小区大部分居民在打喷嚏前后,没有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
    (3)、最近,班上的卫生委员小张经常打喷嚏,而且一打就是连续好几个,他为此很苦恼,担心自己大病来临,也怕传染给同学。结合材料,请你劝劝小张,帮他消除烦恼。
  • 8. 文学作品阅读 

    五元钱的故事

    李丛峰

    ①5元钱能够干什么?那一天我突然问自己。我4岁的女儿听见了,大声地说可以买两支冰淇淋。我什么也说不出来,我想起了父亲和5元钱的故事。 

    ②那一年父亲上完小学,并以优秀的成绩考取了县一中。正当他满怀希望地迎接新学年到来的时候,我爷爷对他说,别上了,在家里割草吧。父亲的梦一下子被打碎了,他整日地哭泣,并拒绝干任何事情。爷爷没有办法,最后说,你自己挣够学费,你就上。 

    ③学费是5元,对今天的孩子来说只是两支冰淇淋的价格,但对30年前的父亲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爷爷说这句话其实压根儿就没想让父亲去上学。 

    父亲沉默了好多天。最后他拿起镰刀,第一次向命运挑战。他冒着盛夏的酷热,钻进田间地头给生产队割青草,有时两天下来割的青草捆起来比他人还高,足有100多斤。100斤青草,生产队结算5个工分。那两年一个工分大约合5分钱,这样父亲最多的一天能挣到0.25元了,20多天就能挣够5元钱。他一遍又一遍地计算着,仿佛一个登山者不断地抬头看着距离山顶的路。最后,父亲离自己的目标只有一步之遥了,再割100斤青草,就凑够5元钱了。

    ⑤那一天早上父亲起得特别早,他激动地走在田间小道上,仿佛看到了自己已身处课堂。那一天特别炎热,但父亲已顾不得了。拼命地割着草,汗水湿透了他的衣服,最后他感到头昏脑涨,迷迷糊糊举起镰刀一下子割在了自己腿上,血从他的腿上流出,他倒在了地上。等他从病床上爬起来的时候,县一中已开学半个多月了。而爷爷也说,为了给他治腿伤,花了不少钱,学上不成了。

    ⑥在我的记忆中,每当我跟父亲要钱的时候,他从来没有说过不给。甚至在外求学时,我想喂一喂肚子里的馋虫,却说谎要订复习资料进修,父亲从未问我什么,而是东借西借也把钱如数寄来。直到有一天,父亲给我讲了5元钱的故事,我后悔地跑到校外树林里,把头撞到一棵小树上,让疼痛减轻我内心的愧疚。从那时起,在校期间我便再也没有吃过食堂以外的任何食品了。

    ⑦我感谢父亲给我讲的故事,让我再告诉我的女儿吧,也许长大了她会说5元钱能做很多事情,甚至,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中说5元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说它“不小”是因为在当时父亲20多天才能挣够5元钱。 B、父亲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第一次向命运挑战,冒着盛夏的酷热割青草,但最终梦想还是破灭了。 C、每当我跟父亲要钱的时候,他从来没有说过不给,是因为如今父亲变得富有了。 D、文章第⑥段中既写父亲总是满足我用钱的要求,又写父亲给我讲了5元钱的故事,此处不合逻辑,充满了矛盾。 E、听父亲讲了5元钱的故事,我对自己说谎要钱的行为感到非常愧疚,开始变得节俭。
    (2)、请赏析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他一遍又一遍地计算着,仿佛一个登山者不断地抬头看着距离山顶的路。

    (3)、父亲的梦一下子被打碎了,父亲“沉默”了好多天,但他的内心却极不平静。假如你就是文中的“父亲”,你会想些什么呢? 
  • 9. 名著阅读 

    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片段,完成各题。

    摘抄一:关注情节。

    这一年里,保尔经历了许多可怕的事情。他同成千上万个战士一样,虽然衣不蔽体,胸中却燃烧着永不熄灭的烈火。为了保卫本阶级的政权,他们南征北战,走遍了祖国大地。保尔只有两次不得不暂时离开革命的风暴。

    摘抄二:关注人物。

    利用这迫不得已的休息时间,把对打着蓝黄旗号躁蹦乌克兰大地的匪徒们的满腔怒火和刻骨仇恨,都讲给如饥似渴地听谈话的保尔。

    摘抄三:关注语言。

    章鱼的一只眼睛,鼓鼓的,有猫头大小,周围是暗红色,中间发绿,这只眼睛在闪闪发亮。章鱼的几十条长长的腕足,像一团小蛇似的,蜿蜒地蠕动着,上面的鳞发出讨厌的沙沙声。章鱼在游动。他看见章鱼差不多就贴着自己的眼睛。那些腕足在他身上爬着,它们是冰凉的,像荨麻一样刺人。章鱼伸出的刺针如同水蛭,死叮在他的头上,一下一下地收缩,吮吸着他的血液。他感到他的血液正从自己身上流到已经膨胀起来的章鱼体内去。刺针就这样吸个不停。他头上被叮的地方,疼得难以忍受。

    摘抄四:关注评价。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1)、下面是小达根据摘抄做的笔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摘抄一:句中“这一年里”保尔“两次”离开革命风暴,第一次是因为大腿受了伤,第二次是因为染上了发高烧的伤寒。 B、摘抄二:句中的“他”是顽强不屈,具有充沛的革命热情和高尚的自我奉献精神的谢廖沙。 C、摘抄三:这段文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保尔被弹片击中后,昏迷中出现的幻觉,十分精辟,展现了保尔不惧伤痛,英勇坚强的精神。 D、摘抄四:这段文字揭示了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内涵,我们要珍惜时间,乐于奉献,不断创造生命的价值,不断延伸生命的价值。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讲述的是一个少年成长为英雄的故事,而一个人的成长需要面对许多的“境”,进行不断的“突围”,方能一步步走向成功。请你结合小说内容,试举一例,说说主人公保尔是如何从“困境”中“突围”的,从中体现了怎样的人生智慧? 

三、作文(50分)

  • 10. “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大千世界就是由“一粒沙”“半瓣花”这样的微小事物构成的。生活中,触动你心灵,给你启迪,助你成长的,往往是那人、那物、那情……

    请结合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